依稀还记得郝大师以前老是戴着FitbitCharge的手环,但到了2016年下半年后,就几乎没怎么戴了。智能手环的命运,也从当初的“疯狂”到如今的“歇菜”阶段。中关村在线的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手环产品达1918款,颇有智能手机市场的范儿。可惜,用户对于智能手环的热潮,已经不再痴迷了,智能手环不再是“装逼”的代表。

日前,华米科技公布的数据显示,小米手环的出货量已经突破3000万只,2016年,华米科技的销售额也突破15亿元。这对于整个低迷的智能手环市场来说,无疑是一针兴奋剂,低迷的智能手环市场难道要回春了?

小米手环市场排名(小米手环卖出了3000万只)(1)

百度指数显示,“智能手环”2015年的日均搜索次数是2016年的1.4倍,至于2014年的7月下旬的峰值再也没达到过。2017年“智能手环”、“小米手环”等关键词跟2016年比相差不大,但仍旧比2015年要低。

当初智能手环厂商们的野心,是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又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延续智能手机的火热,但现在来看,智能手环再也没有接近智能手机的机会了。去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才1.01亿台,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达14.7亿部,后者是前者的15倍,双方差距太大。

小米手环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大的销量,一方面是因为其价格低廉,且原先有诸多米粉存在,用户对手环产品存在好奇,小米从中脱颖而出,且有许多公司把小米手环当礼品送出。然而,小米运动app的日活才500万,这可要比智能手机的开机率低得多。

对于整个智能手环市场来说,顶多是小米手环出货量还不错,整体市场仍旧非常低迷,华为手环、荣耀手环、乐心手环华为手段等厂商的出货量并没有较大增长,整体市场的增长才是真正的“回春”。

如今,整个智能硬件市场的表现都不是太好,一是用户们的猎奇心理已经过去了,二是产品本身带来的作用有限,三是手环本身的创新有限。除非智能手环本身能够带来较大的创新,比如更先进的蓝牙技术、更好的连接方式、减弱对手机的依赖性、产品的准确率、产品的美感、产品的UI等各方面,才有可能重振智能手环市场的表现。

对于智能手环这一新兴产物,大家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耐心,三四年光景下去,这股耐心早就被消磨了,科技界创新的速度如此之快,紧跟智能硬件潮流的智能手环产品,只不过其“沧海一粟”而已,真正的智能硬件产品蓝海还远未到来。现在,是属于人工智能的潮流,智能手环早就是被用户放弃的热点了。小米手环发布超过3000万出货量的消息,也是花儿都没翻起来。

当然,小米手环对整个智能硬件市场也是做出了贡献的,其降低了大量普通用户接触智能硬件的门槛,59元、99元、149元、299元这几个段位的价格,远远要比动辄千元的智能硬件产品更容易接触,基本上属于人人都能买得起的阶段。

有人把小米手环跟苹果的Apple Watch进行了对比,但大家要明白的是,小米手环价格多低啊,可Apple Watch最便宜的价格也是1688,好一点的也得四五千,一块Apple Watch能卖十块以上的小米手环了,能这么简单的进行对比吗?如果再从利润率等各方面来对比,小米手环更是被甩几条街。从整个大体系来看,Apple Watch也是iOS 系统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小米手环就差点意思了,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啊。

小米手环市场排名(小米手环卖出了3000万只)(2)

我曾在《智能手环难堪大用,逃不过玩具“宿命”》一文里就提到过:从一开始智能手环就不被看好,至少BAT没有将重心注入,其他的中小玩家们试图以此为据点,玩出一个大市场的野心也逐渐消弭。最初的手环产品,被拓上了玩具的烙印,现在来看,即使一年后,它们陆续推出了二代甚至三代产品,依然逃不出玩具的“宿命”。如今来看,即使小米手环出货量超3000万,其玩具的“宿命”依然没有突破,对于小米来说,手环也只是其众多产品链的一家而已,且不是像小米手机一样作为主营业务的角色出现。

我相信,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产品最终肯定会以一个新的形态出现,绝对不是现在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