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拆书,是2018年工作室崭新推出的分享方式。但是,我们不是单纯的精华摘录或动听的领读陪读,而是希望借助前人的智慧,结合作者的生活体验,获得思想上的引领、灵魂上的慰藉、以及生活中的帮助。更多想法,可以详见《我们为什么要拆书?》。在此感谢每一位读书笔记作者,他们和你一样,都在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有咨询师、教师、公务员、设计师、程序员、全职母亲、大学生,但同时他们也在生活中思考、体验和成长,并将他们的心得分享给你。
这是《追寻生命的意义》(维克多·弗兰克 著)的读书笔记。
文/李芳芳,曹怀宁心理咨询室读书笔记作者
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尼采
一、生命意义在哪里?
过去的十几年,我失去了生命的意义感,陷入虚化一切困境中。
面对生活,我在忧虑和厌倦之间摇摆不定。
常常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也不知道必须做什么,或者说什么都不想做。
我不断问身边的人:“活着有什么意义?”
A说:“活着没有意义,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去做!去做!去做!”
B说:“你想太多了,别想那么多。”
C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和你共享意义的人。”
D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行动,行动能创造意义。”
通过问他人,我发现生命的意义藏在个体的想法、行动及身处的关系之中。
然而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体验到、感知生命的意义。
因此,别人领悟出来的道理,对我的适用性不强,没有解决我“什么都不想做”的问题。
我依旧不知道系统而准确的生命意义在哪里。
所幸,看到弗兰克尔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书中讲述了他在集中营极端的环境中体悟出生命的意义,证明了在任何环境下,甚至是最恶劣的环境下,生命都具有潜在的意义。
弗兰克尔认为,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因时不同。
于每个独特的个体而言,生命的意义存在于:
某一特定时间特定的生活内;生活中需要他完成的特定的事业或使命中 ;独一无二的任务和实现这一任务的独一无二的特定机会中 ;解决问题中、应对每个情形对人的挑战中 ;每个人承担自己的生活、对生命做出的回答中;成为负责任的人以及对生活做出的回应中 ;发现世界中(而非人的内心或人的精神世界中);但终究,每个人要问自己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或者说,每个人面临着寻找自己生命意义的任务。
因此,每个人需要为寻求具体的人生意义而付出努力。
我们在寻求意义的过程中可能或遭受挫折。挫折、痛苦、冲突是正常的,健康的。
因为来自挫折的痛苦可能是人的一种成就。
二、发现生命意义的路径
针对像我这种陷入存在虚空、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抱怨生活没有意义的人,他提出了意义疗法来填补存在虚空。
意义疗法是一种以意义为中心的心理疗法,它着眼于将来,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及人对于意义的寻求,关注让患者在它们未来的生活中实现生命的意义。
意义疗法的任务,是帮助患者发现生命的意义。也就是说,使其意识到存在背后隐藏的意义,并通过关注存在的潜在意义和意义的意志(寻求具体意义的努力),试图使某些东西(内心深处实际希望得到的东西)再次被意识到的过程。
根据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途径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1)通过创造一种工作或者做一件实事;
(2)通过体验某件事或遇见某个人;体验某些事物——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文 化或通过体验另一个人——通过爱他。在爱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应该成为什么、能够做什么来使自身的潜能成为现实。
(3)通过对不可避免的痛苦的态度。即使在受难的条件下意义也存在。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发现生命的意义。这种意义存在于人应对的挑战之中。
我试着将前两条操作出来。
第一条最简单,做一件实事。
我选择周末去公园做一天志愿者。
负责捡垃圾和指路。在这一天的志愿者时光里,我发现这些捡垃圾和指路这些事情虽然很小,却能够让我感到行动的快乐。
在每一次的弯腰、指引中收获了满足感。一天下来,感觉生活挺充实。
第二条,我选择体验自然。
体验的方式是走进植物园。
静下心认真观察,多数植物在开花,白的、红的、粉的、紫的,大小不同,各有其美;
少数已经结果子了,还有一些没开花,也没有结果。
这些植物或花开大小不同,或颜色不同,或花期不同,或结果成熟期不同。
只要遵循自己自然生长的路径,时机到了,会开出属于自己的花,结出果实。
它们不必心急焦虑,更不必恐慌为何自己开出的花与别人大小、颜色不同,因为大自然赋予它门的是独一无二的价值。
我们人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
这正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所拥有的独特意义。
这两条路径的实践证明,我们能够通过类似的方式感受到特定的生命意义。
三、如何将生命的意义激活
我们知道了生命的意义在特定时间特定生活中、在事业或使命中、在某种任务中、在迎接的挑战中、在对生活的回应中、在发现世界中,也知道了发现生命意义的路径。然而要如何将这些意义激活呢?
弗兰克尔告诉我们激活生命意义的关键在于保持紧张的状态并找到精神动力。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可能存在焦虑和紧张的状态。
但我们需要的不是无焦虑的“内稳”状态,而是为了一个有价值的目标,选择做出努力和斗争。
不是不惜一切代价排遣焦虑,而是呼唤一种等待它完成的潜在意义。
而紧张是精神健康的基础,是某种人们已经实现的与还应当努力实现的成就之间的紧张。
或者是人们已经成为与将要成为之间的差距。
这种紧张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对人的精神完满是不可或缺的。
人需要一种精神动力,它处于一个紧张的极化区,一极代表着将要被实现的意义,另一代表着将要实现这一意义的人。
在精神的两端,一端是等待你去完成的任务,一端是拥有强烈愿望的你。
因此,可以说,生命意义受强烈实现某种任务或使命的愿望所驱动、所激活。
精神动力是激活生命意义的持久性内驱力,也是焕发生命活力的长效因子。
四、人能够改变自己
每个人的生命短暂而有限。
由于生命的短暂性,任何时候,人类必须决定,或好或坏,什么将成为他存在的纪念碑。
事实上,我们如何活着取决于我们的内心而非环境。
因为每个人都有在任何一个瞬间改变的自由,在任何条件下都有选择自己的态度、选择自己的方式、选择保持自己尊严的自由,选择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自己。
人不仅仅是存在,而且还要决定他怎样存在,在下一刻将成为什么。
因此,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
如果可能的话,人能够改变世界。
如果需要的话,人能够改变自己。
我们改变自己的方式是“尽情的享受生活,好像你已获得再生,而不要像你初次那样错误的来做今天的事。”
也就是,要意识到:
一是现在就是过去;
二是过去还能被改变和修改。
改变和修改的方向是选择“为什么负责、向谁负责”的问题。
然而,生活中免不了悲剧的存在,诸如痛苦、内疚和死亡。
面对这三种悲剧,我们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尽最大努力:
把痛苦转化为成就;从内疚中获得自我完善的机会;从生命的短暂性中获得采取负责性行为的动力。生命在任何时候都有意义,我们需要以良心为准则、以责任为依托、以乐观的态度和最大的努力为支撑,在现实生活的每个阶段去探寻它、实现它。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根本转变。
我们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并不真正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给予什么。
如今,我已经不再去追问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生命的意义了。
作者简介:李芳芳,曹怀宁心理咨询工作室读书笔记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