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惕若
阅读不仅是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还是学习和考试的基础。如果阅读不好,各个科目的课本都看不懂,考试的题目看不懂,学习和考试无疑会困难重重。
那么,我们要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什么是阅读
阅读看起来很容易,会识字似乎就可以阅读。
其实不然。
阅读是一项非常复杂和高级的学习思考活动。
除了识字,在阅读中还涉及到了词语、成语、古文、诗词、句子、段落、中心句、主题思想以及把这些元素串联在一起的逻辑,还有为了让文章生动的各种修辞手法。
中小学阅读涉及的内容有现代文和古文。
现代文又分叙事、议论、散文、说明文。
古文有古诗词和文言文。
阅读能力其实由两种能力构成:读和思。
读分为朗读、默读、速读和细读。
思分为抽象、形象、归纳、分析、总结。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其他的科目可以主要依靠课本的内容,阅读仅仅靠课本的内容,根本无法达到阅读的基本要求。
如果说小学什么内容最重要,那一定是阅读。打好了阅读的基础,在初中以后的学习中阅读就能发挥出巨大的优势。
现在让家长最发愁的手机游戏和视频,挤占的也往往也是本来的阅读时间。
孩子阅读的问题,确实是很多家长的一块心病。
二、阅读难在哪里
小学的阅读,其实已经很难了。
以下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四页纸,1600多字。
如果孩子平时没有做过很多课外阅读,孩子读起来确实会有困难。
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孩子阅读会有困难。
首先,了解每个字不代表理解每个词语。如果孩子对于一些词语不了解,那么就无法理解句子的含义。比如,豆荚、揭晓、相称、柔嫩、洋溢。这些词语可能并不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汇。
了解了每个词语,还要能理解一连串词语组成的句子。“顶楼窗子旁那个小女孩—她的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她的眼睛发着光亮—正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着,心里充满了感激。”这一个长句,如果不清楚两个破折号中间是插入描写,后面句子的主语是小女孩,这句话的意思就会读不懂。
不同的句子组成了段落,段落的意思是更大的挑战。孩子需要理解每个段落要表达的意思。还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和之前的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联系,掌握段落间如何推进。
这个故事一共有24个自然段,这些自然段组成了不同的场景,行文中既有场景的切换,又有故事主线的连贯。如果孩子不能顺畅理解各个段落的含义和段落间所描述的场景变换,则很难掌握整个故事讲了什么。
从字到词语、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文章,中间有任何一个环节有困难,或者无法梳理清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孩子的阅读都会产生困难。
这个课文中还没有成语。
如果文章中有成语、古诗甚至古文,文章的理解难度会更大。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文章的选题范围会更广。
不仅要求孩子有基本的阅读能力,还要孩子对于文中涉及的历史、地理、文化、政治背景有一定了解,才可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含义。
所以,阅读是基础性、综合性的能力,需要孩子的长期培养与训练,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三、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1、提高孩子的阅读量。
提高阅读量确实是提升阅读的不二法门。量变引起质变。
让孩子多读书,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读物。
选择读物有两个维度非常重要,一个是兴趣,一个是难度。
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自己挑选。漫画,没关系。小说类,没关系。只要是正规读物,孩子愿意读,都可以。
要选择孩子阅读不费力的难度。不要在意年龄的问题。比如,一本书是推荐给三岁到五岁孩子看的书,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看,没有关系,可以看。
孩子的阅读,会随着兴趣和积累,不断的自然提高难度。
2、通过思维导图理解文章的结构
思维导图是用来拆解课文和段落的有效工具。
思维导图可以把抽象的文字,转换成孩子容易理解的图像和结构。这个就是把阅读过程中能力从抽象到具体化。整个过程就是锻炼孩子的读与思的能力。
这是为什么很多学校都将思维导图引入阅读的课程中。网上也有很多相关的文章、书籍和课程。
多让孩子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去拆解文章结构,对提高阅读能力非常有帮助。
3、针对某一类型进行专项训练
如果某一项内容是阻碍孩子阅读的关键,针对性的突破是有效的方法。
比如,小学生常见的问题是成语,让孩子每天读一个成语小故事,坚持一个学期后,孩子的成语了解和阅读能力都会大幅地提高。
对于初中生,文言文常常是拦路虎,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就是对症下药的好办法。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长期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还能不断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正如古人所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读书破万卷,阅读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