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蜇居深山,躬耕陇亩,也能观天下大势;他,手执羽扇,安坐营帐,还能决胜千里。
他是三国时期一颗耀眼的明星,也是中国史上获赞最多的一代权臣,他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诸葛亮不过一“种田布衣”出身,他是怎样成了流芳千古的一代名相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诸葛亮的传奇人生。
少时命运多舛,颠沛流离
诸葛亮本是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公元181年出生,字孔明。小时候的他命运多舛, 3岁丧母, 8岁丧父。
家道中落,无处可去,只好带着弟弟诸葛均,投奔远在南昌的叔父诸葛玄,后来叔父丢了南昌的官职,他们又随之赴荆州投奔刘表。
然而,时运不济,17岁那年,叔父诸葛玄不幸去世。
诸葛亮走投无路,只好带着弟弟来到了南阳卧龙岗,搭草棚而居,种薄地为生,自号“卧龙先生”。
在这里,他熟读诸子百家,研究兵法谋略,同时还结识了一批有才之士,如水镜先生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孟公威,还有后来的岳父大人黄承彦等人。
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棋艺,畅谈国事。由于诸葛亮饱受战乱颠沛流离之苦,所以他在心中早就立下了大志,要兴复汉室,统一华夏。
因此,年轻的诸葛亮看似在耕种陇亩,实质上他心系天下大事。
那么,既然他这么有才华,又有抱负,为什么不主动投靠明君,一展雄才大略呢?
蛰伏十年,终于遇到明君
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三国,群雄并起,他在等待值得投靠的明主。
他一等十年,终于在27岁那年,等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贵人。
那个贵人就是刘备。其时的刘备被曹操打败,屈居在刘表给他的一个小地方--河南新野。
寄人篱下的刘备看着不到1000人的兵马和追随自己的关羽、张飞、赵云三人,常常伤心落泪。后来水镜先生告诉他,得诸葛亮便可安天下,刘备一听可高兴坏了。
刘备不顾严寒酷暑,三次屈身来到诸葛亮的小茅屋。最终刘备以真诚感动了诸葛亮,二人在草屋中促膝长谈。
诸葛亮帮助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告诉刘备,曹操的势力太大,短时间内不要想着打败曹操,不如先在荆州,占领一块根据地,然后东和孙权交好,北拒曹操,在荆州站稳脚跟以后,再进去西川,这样就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再养精蓄锐,待时机成熟之后,兵分两路,北伐中原。那个时候,天下可定,霸业可成。 就是这个战略规划,让刘备喜泪横流。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实际上也是诸葛亮的投名状。
至此,27岁的诸葛亮终于正式出山,闪亮登场。
那么初出茅庐的他,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江湖,他又是怎样应对的呢?
走出茅庐,辅佐汉主刘备
这个时候的江湖还是一片乱象,刘备被曹操杀的弃新野、走樊城、败走当阳直接跑到江夏。
诸葛亮受命于败军之际,火烧博望火烧新野,两把大火挽救了刘备。
当时的曹操,野心勃勃,屯兵百万在江东的大门口。吓得江东文官要降,武官要战,孙权更是坐立不安。
走投无路的孙权派鲁肃到江夏查看虚实。为了与江东联盟,诸葛亮干脆随鲁肃来到江东。
他手摇羽扇,舌战群儒,用激将法让周瑜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战船。
他凭着自己那种超然的军事天才,协助江东以弱克强,以5万破敌百万。一把大火让曹操的几百万人马,毁之一炬。
曹操败走许昌,诸葛亮一战名振江湖,但是江湖险恶。
诸葛亮为了汉室大业,是一心结盟江东,联盟拒曹,可周瑜始终对诸葛亮存有戒心,总想找机会杀掉他,不过每次都被巧妙地化解,让周瑜气得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后来诸葛亮借荆州,三气周瑜,把这位心胸狭隘的周都督给气死了。
周瑜死后,诸葛亮还去吊孝,一v篇悼文,让江东人哭得稀里哗啦,以至于江东上下个个佩服诸葛亮。 诸葛亮这一波神操作,直接奠定了和江东的稳固联盟。
局势稳定后,诸葛亮又帮助刘备在荆州招贤纳士,积蓄力量。 巩固了根据地之后进军西川,取益州得汉中,直到扶持刘备成为汉中王,这个时候,三足鼎立的局面才如《隆中对》所愿正式形成。
进入西川以后,诸葛亮为了让手下人齐心协力,扶保刘备,成就霸业,真是操碎了心,他恩威并施,好不容易让人心稳定下来,统一了思想,刘备称帝了,他自己也顺理成章成了诸葛丞相。
按说这个时候该消停一下,好好在西川养精蓄锐,谁知荆州出了大事。
关键时刻,他们的好兄弟关二爷忘了诸葛亮的嘱托,没有落实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指令,大意失荆州不说,还把他父子二人的性命都丧在江东之手。
这一下可不得了,桃园三结义,为了全一个“义”字,刘备宁可不要万里江山,也要给他的二弟报仇。
诸葛亮率文武大臣苦劝,刘备就是不听,一定要御驾亲征。他率领倾国之兵,复夺荆州,誓杀东吴孙权,灭了东吴,给二弟报仇。诸葛亮没办法,只好给他守好成都。
结果,猇亭一战,刘备大军被陆逊一把大火,火烧连营700里,烧了个一无所有。
兵败白帝城,刘备是连急带气,又加上思念关羽,很快一病不起,这个时候他才后悔没有听丞相的话,但已来不及了。
公元223年,他自知时日无多,急急招来诸葛亮,让儿子刘禅认诸葛亮为义父,继承大业。
忠心耿耿的诸葛亮又一次奉命于危难之际,面对这样一个突发的局面,他该怎样去完成先帝未竞的事业呢?
鞠躬尽瘁,辅佐后主刘禅
刘备含恨去世,诸葛亮辅保刘禅登基。其实这个时候,蜀国几乎没有什么兵将了,诸葛亮面对的又是一个困窘的烂摊子。
偏偏此时,曹魏乘虚而入。连发五路人马想要夺取西川,诸葛亮计退五路兵。
这边刚把五路兵退走,那边南中的雍凯又来捣乱,他挑动个少数民族叛乱。诸葛亮只好亲自率兵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采用攻心战术,不杀不辱,七擒七纵对方大将孟获,这才平定了南中,班师回到成都。
回到成都以后,诸葛亮一方面聚草屯粮,积蓄力量,另一方面他以法治蜀,稳定局势。
为发展生产,他奖励农耕,发展手工业,兴修水利;为保民生,他实行盐铁官营;为减轻百姓负担,他实行轻徭薄赋,提倡节约。
由于诸葛亮治蜀有方,百姓安居乐业,朝野上下,同心同德。再加上连年庄稼丰收,在短时间内,西蜀的国力就兴旺起了。
此时,诸葛亮觉得时机成熟了,他要举兵北伐,兴复汉室,统一中原。于是,他给刘禅上了那道著名的前出师表。
为了完成刘备未竞的事业,他北伐亲征,六出祁山。在这个过程中,他打了不少的胜仗,也耗费了太多的心血。
由于西川道路崎岖,押粮运草非常困难。军队粮草时常接济不上,让他揪心。再加上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听进佞臣谗言,胡扯诸葛亮的后腿,导致长期以来诸葛亮太过劳累。
可怜一代名相,事业未竞身已去
长期劳心劳力,终于积劳成疾,公元234年的秋天,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元的军中,享年五十四岁。
为报知遇之恩,诸葛亮对蜀汉刘氏父子可谓是忠心耿耿,一片丹心照日月。
即便他临终之时,还连他死后如何撤兵,如何密不发丧,简易安葬,都交代的清清楚楚。
甚至还给刘禅写下了一份遗表,劝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爱护黎民百姓,约束自己。
可惜,刘禅终是扶不起的阿斗,辜负了诸葛亮的一片苦心。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而又奔波劳碌的一生。他一生忠心不二,目标坚定;他才华横溢,足智多谋,是名符其实的集忠诚与智者于一身的千古名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