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24日讯 12月23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茌平区介绍了“以优质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相关情况。元旦前后,山东梆子《承诺》和茌平花鼓戏《冤家亲家》两部戏曲将在全省乡村题材优秀文艺作品网络展演,全省共有39部作品入选,聊城2部全部来自茌平。

山东梆子老艺人赵成灿简介(艺术精品结硕果)(1)

很多人不知道,能让“山东梆子”轰动全省、敲响全国的却是一家县级剧团——茌平的山东梆子剧团。“剧团现象”正是茌平区以文化精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生动缩影。茌平区着眼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努力提升文化供给质量、供给水平,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近年来,茌平区围绕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创作规划、选题策划和扶持引导,成功推出山东梆子《承诺》、《一个也不落下》,茌平花鼓戏《贫妇人卖子》、《冤家亲家》,舞蹈快书《走亲戚》、舞蹈《平调大秧歌》等一批精品剧目,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2018年5月,以精准扶贫为题材创作排演的山东梆子小戏《一个也不落下》,入选由中宣部和文旅部主办的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全国共有40台大型剧目及小戏组台参加,茌平剧团是山东省小戏组台4个小戏中唯一的县级剧团;特别是山东梆子《承诺》,立足茌平区财政局帮扶省定贫困村小高村全面脱贫的先进典型,统筹整合业内优质资源,集中力量创作打磨,一经上演就受到各级领导、业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先后入选“山东省乡村题材优秀剧目”、 聊城市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2020年《承诺》成为山东省唯一一部入选由中宣部、文旅部主办的“2020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汇演”的戏目和山东省唯一一部入选中宣部、全国文联“2020全国脱贫攻坚体裁大戏剧本遴选”的作品。

近年来,茌平区的“活态非遗”推陈出新。今年,茌平区摆渡口秧歌、花鼓荡戏、袁氏接骨膏饼3个非遗项目获批省级非遗,加上茌平剪纸、杜郎口中堂画,目前,茌平共有5个省级非遗。

摆渡口秧歌是重要的运河文化遗产,茌平区以平调秧歌及秧歌小调为主,采集音频、视频资料50多条,采集秧歌小调唱词60多首,改编创作舞蹈《摆渡口大秧歌》,并编写教材在中小学推广传统舞蹈教学。

茌平花鼓戏起源于茌平区西部的杨官屯乡,其中又以小谢、大谢和毕庄村最为流行,盛行于清末民初,历经六代传承,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为了保护和传承花鼓戏,区剧团先后整理改编了茌平花鼓戏《贫妇人卖子》,新创排了移风易俗题材花鼓戏《冤家亲家》,该戏目已入选2020年全省乡村题材优秀文艺作品网络展播。

董庄中堂画起源于明隆庆年间,是明代著名画家董立元开创,传承到今已有十余代,第十一代传人张宗源已经94岁,仍活跃在传承非遗第一线,杜郎口镇南董村获批聊城第一批非遗传习所。

茌平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今年,由茌平区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创作的“凤冠霞帔”、“茌平衙门朝正东”“党建引领、全面小康”3幅原创作品参加“2020山东省旅游大会暨中国首届国际文旅博览会”,受到观众喜爱。

闪电新闻记者 左新新 聊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