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重建:南京第60兵工厂(原金陵兵工厂)厂长、中共地下党员李承干

口述人:金陵兵工厂护厂纠察队队员、中共地下党员袁俊峰、向明鑫等

南京沦陷的历史背景(解放记忆南京解放记忆)(1)

南京沦陷的历史背景(解放记忆南京解放记忆)(2)

李承干(1888-1959)湖南长沙人。因实业报国思想少年时就读于湖南高等实业学堂。1905年张之洞公派李承干赴日学习工科。1917年学成归国。1927年任金陵兵工厂工务科长亲自指挥抗战西迁为中国抗战军工做出巨大贡献,解放南京时积极保护兵工厂反对迁台。解放后任新中国国家计量局局长,1959年病逝于北京

金陵兵工厂的前身是1865年清朝两江总督李鸿章创建的金陵机器制造局,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金陵兵工厂西迁重庆,改称第二十一兵工厂,抗日战争结束后,又迁回南京,改名为第六十兵工厂,主要生产步枪、冲锋枪、手榴弹、迫击炮炮弹等。

1949年初春的南京,春寒料峭,但暖意已在人们心底涌动,解放南京已经仅仅是时间问题。穷途末路的蒋介石最后有这样的指令:“对于南京,凡是能带走的坚决带走,凡是带不走的统统毁掉。”

1月10号上海局就发出《京沪一般形势的特点及当前的基本方针与我们具体工作》指示:“在依靠基本群众,团结大多数的原则上,来为彻底解放京沪与具体准备对京沪的接管而奋斗。具体工作:开展反遣散、反迁移、反裁员,保厂、保校、保业、保命等斗争。”

天就要亮了。对漫漫长夜里坚持斗争的地下工作者来说,迎接南京解放的过程,无疑是进行一场期盼许久的决战。

早在1946年4月中共重新建立南京地下市委,由陈修良任书记、刘峰任副书记,朱启銮、王明远和方休为委员。此后,南京市委先后在华中分局、上海分局和上海局的领导下,执行党在白区的工作方针和斗争策略。到1949年4月南京解放时,南京市委已设有学生、工人、小教、中教、公务员、店员、文化、警察、银钱业9个工作委员会和情报、策反两个系统;同时,还领导镇江工委和芜湖支部,共计80个支部、约2000名党员(含撤退到解放区的200多名党员)。

南京解放前夕国民党下令大规模拆迁工厂,搬运物资,破坏设备,妄图破坏把砸烂的城市留给解放军,南京市委根据上级“为迎接解放,必须动员各界人士组织应变会,以防敌人破坏”的指示,积极发动地下党员在工厂、学校、机关等单位普遍组织“应变会”、“联谊会”,开展反搬迁、护厂、护校的斗争,要应变粮、应变款,并将设备、物资、档案等保护起来,领导一些工厂企业坚持生产,为迎接解放做准备。

1948年底淮海战役中期,国民党眼看败局已定,将六○兵工厂向台湾高雄搬迁,只留下少量无法搬走的旧机器设备以及整座厂房等。

当时我是金陵兵工厂的地下党员,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兵工署的一纸公文决定将兵工厂搬到台湾,所有工人都被强迫做‘去台登记’实际上是为逃往台湾做准备。我13岁就进厂当钳工,当时虽然还没入党但和其他工人一样,也不想背井离乡去台湾。

1948年11月,工厂迁台正式启动,一夜之间“工厂搬迁没有前途”、“保住工厂才能保住饭碗”等抵制搬迁的口号多了起来,我注意到不时有我认识的地下党员秘密奔走于各车间,号召工人们团结起来,抵制搬迁。

计划受阻后国民党兵工署急了,派出荷枪实弹的军警入厂,强逼工人搬迁机器。但工人们出工不出力,要么故意拖延,要么机器重要零部件拆得残缺不全,让搬迁进度大打折扣,最后厂方无奈只能到外面请人搬运,经过两个多月的搬迁,厂里的机器设备大多运往了台湾,但去台人员以军官及家属为主,技术工人大部分留了下来,搬到台湾的兵工厂开工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对于那些不愿去台的工人和职员,兵工厂毫不留情将其遣散,每人只发给当月工资做遣散费。这在工人中炸开了锅,地下党组织积极联络、动员,鼓励工人去讨说法。“工资必须发到年底,另发三个月工资作遣散费”的口号响彻厂部大院。厂部大院里挤满了请愿者,最终厂长答应了大伙儿提出的要求。经过不懈斗争,大伙儿拿到了遣散费。

兵工厂搬迁了,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护厂斗争还没结束,因为厂里留下了40部机器、8000多包大米、2000多包被服等,需要人看管。厂里之前被遣散的技术工人也需要重新组织起来,以迎接南京解放、工厂复工。

1949年4月,地下党组织以向兵工署申请救济为名,组织遣散人员登记,很快便召集了三四百人。那时我刚刚入党,地下党员宋家耀组织成立了护厂纠察队,我也参加了,和工人们一起护厂。纠察队员每晚佩戴袖标,轮流值守机器和物资,一直坚守到南京解放,把工厂交到人民手中。

南京解放后金陵兵工厂由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接收,改名为军械总厂。1953 年初,长治三〇七厂并入军械总厂,改名为南京晨光机器厂,1996 年改制为南京晨光集团。

李厂长他不娶老婆、不坐滑竿、一半的工资交给了孤儿院,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到职工寝室和工人一起聊天。李承干是国民党重要兵工厂的厂长,身为国民党中将却不是国民党党员。蒋介石也曾经动过劝说李承干加入国民党的念头,甚至请出他的老师当说客,但李承干坚持无党派人士的立场,婉言谢绝。蒋介石不得不专门发下一道公文,称李承干这种高级技术人才,即使不是国民党党员,也能破格录用。

虽然当时李承干坚称自己是无党派人士,但事实上他在暗中保护地下党。国民党稽查只要查到了第21兵工厂中的地下党,就来厂区拿人,而抓人必须经过李承干同意,李承干就让庶务处将地下党开除,方便其改名换姓,迅速撤离。用这个方法,李承干让大量地下党员逃脱了国民党的追捕。

直到1980年代,李承干去世多年之后,中央统战部顾问的李维汉才披露他的真实身份,原来他早在重庆任第21兵工厂厂长期间,就已经由周恩来和李维汉亲自介绍入党。抗战期间,中国有一半以上的轻武器是李承干指挥生产的,每年过手经费何止亿万,但他却只有两箱换洗的衣物再无其他个人的财物。由于在生产线上的长期奋斗,使他终身没有结婚。建国后,他任国家计量局局长。还坚持和工人们住在12平方的单身宿舍。在晚年患高血压的时候,他在工作卡上携带了一张遗书。

我年老血压高,当随时有晕倒之虞。为此我留几句话给我的朋友和我的弟妹如下:我的遗体可送给协和医院或北京医学院学生做实习解剖之用,或者就地火葬,用不着装殓,也不要开吊。

1958年12月,71岁李承干同志在北京会议中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逝世。就这样,一个让人敬佩的英雄离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