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与《我和我的祖国》(2019)、《我和我的家乡》(2020)共同构成了“我和我的”国庆系列三部曲,影片采用同主题多单元不同风格讲故事的手法,激起全民观影热潮,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和口碑。这种现象的背后,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值得深入探究。

  选择重大时间节点 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我和我的”系列电影选择在“家国情怀”最浓烈的国庆档期上映,作为献礼片关联国家重大事件,彰显了国家意志。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国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开启新征程的一年,人民爱国主义热情高涨。《我和我的祖国》按时间顺序选取新中国成立之后70年发展历程的七个重要时间点,讲述了开国大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女排奥运夺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开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等七个经典历史瞬间,通过个体的经历映照国家发展,七个故事也是新中国筚路蓝缕,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之生动写照。

我和我们电影观后感600字(系列主旋律电影中的时代意蕴)(1)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和我的家乡》选取发生在祖国东西南北中的五个故事,展示新农村脱贫攻坚在农村医保、精准扶贫、教育扶贫、沙漠治理、干部下乡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2021年是建党百年和“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在新中国成立 72 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包含于其中。《我和我的父辈》中的四个故事以时间为序,以时代为章,分别以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为历史坐标,彰显了不同时代的伟大精神。

  以人民为中心 抒发家国情怀

  相对于展现历史伟人、时代英雄和宏大战争主题的传统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国庆系列三部曲立足于表现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展现普通人与时代紧密相连、同呼吸共命运的感人瞬间。“我”是叙事主体,是每一个观影个体,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芸芸众生,这就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和代入感;“我的祖国”“我的家乡”和“我的父辈”都与“我”有关,国家发展、山乡巨变和代际传承都是过往亲历,以“我”来讲“我们”的故事,可以唤起民族的集体记忆,触动心灵深处的动人情怀。三部影片刻画了多个背景、职业、性格不同的个体,将自动升旗装置的设计师、香港回归仪式上的升旗手、基层扶贫干部、弄堂里的小男孩、出租车司机、农民发明家、航天科研工作者、药酒销售员等小人物作为主角,恰到好处地将宏大叙事和日常叙事及个体叙事相结合,关注和刻画小人物在宏大历史事件中的命运和情感,描摹他们为祖国发展和民族振兴而默默奉献,紧扣个体的独特体验和记忆,激发个体从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家国记忆。在历史、国家命题的大前提下,向每一个发光发热的中国人致敬,通过对观众内在情感的唤起,潜移默化地建构起观众的爱国情怀。

  以人民为出发点,还表现在以真实情感为基调抒发家国情怀。“我和我的”系列三部曲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注重真情实感的呈现。如《我和我的父辈》中,当父辈担当起国家的使命与责任时,亦不舍对小家的眷恋和对子辈的深情。马仁兴藏在胸前为儿子疗伤的大艾叶、火药雕刻师母亲深夜写下的诗,父辈的情感含蓄深沉隐忍,在孩子看来,父辈是不近人情的、闪烁其词的,甚至是不遵守诺言说话不算数的,对父辈的情感变化从爱恨交织到逐渐理解认可,再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种代际之间的矛盾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民族危亡之际和国家百废待兴之时,舍我其谁、舍生取义是以抛妻弃子为巨大代价的;在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父辈与子辈更多的矛盾集中于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途径和方式。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电影的基调开始从悲壮沉重到光明新生,凸显国泰才能民安,国富才能民强。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市井生活,从战马奔腾到穿越未来的高科技,电影展现出“国与家”的水乳交融,对宏大命题与微观人性的平衡处理方式,唤起观众的共鸣、共情和共振,观影过程成了一场伟大精神的洗礼。

  展现时代风貌 弘扬大精神

  “我和我的”系列电影在展现时代风貌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我和我的家乡》,既传达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涵,又真实记录中国农村当下社会精神面貌和大众情感,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多样的叙事模式:《北京好人》着眼于在农村医保上取得的成就,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逐步实现参保人民的全覆盖,老百姓的就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天上掉下个UFO》结合贵州黔南农村发展的时代要素,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喜剧色彩的故事背后,现实中贵州平塘县克度镇依靠“中国天眼”带来的天文热带动当地特色旅游项目,使这个偏远贫困的乡镇脱贫致富;制造的UFO用意的原型是当地的无人机快递物流。《最后一课》致敬乡村教师,通过今昔对比,展现出乡村教育的巨大变化。影视取景地为千岛湖的下姜村,村里为丰富旅游业态,发掘推广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等;影片中出现的呈现梦幻童话色彩的现代小学就是杭州市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回乡之路》的故事发生在曾经寸草不生、黄沙漫天的陕西毛乌素沙漠,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兴建防风林带,改造沙漠,如今已是绿树葱葱,影片向治沙英雄礼赞和致敬。《神笔马亮》着眼点是在东北农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带着家乡奔小康过程中,凸显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精神。

  《我和我的父辈》的时间线是从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到物质丰裕的新时代,四个家庭的动人故事彰显了伟大民族精神的代代传承这一主题:以父之名,看见幸福生活的来时路;以子之名,接过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乘风》以抗日战争时期战功卓著的铁骑队伍——冀中骑兵团为原型,围绕马家父子相继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彰显“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革命精神。《诗》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戈壁滩研制长征一号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卫星的事件为背景,黄土漫天、严寒逼人,大雨滂沱中漏雨的房屋、无数次弥漫着烟尘的爆炸声都是对当时艰苦条件的细节展现,一个普通航天家庭中父辈用无私奉献,将“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梦想薪火相传。《鸭先知》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第一支广告诞生背后的故事,致敬那些敢为人先的时代弄潮儿,正是他们开拓创新和勇于实践的改革开放精神使国家走上了经济腾飞的快车道。《少年行》展现的是少年对科技梦想百折不挠的“科学家精神”。

  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造就一个个伟大的历史瞬间,造就了祖国今天的山河盛世;广大农村的基层工作者在扶贫之路上的忘我奉献让家乡焕发新貌;选择了在保卫和建设祖国家乡的过程中忘我和牺牲的父辈,将被历史和人民永远铭记。从祖国到家乡再到父辈,“我和我的”系列三部曲从宏大的叙事主题回归个体,时间轴、空间轴和代际轴三个维度的交叉点落脚到“我”这个主体。在国家民族一路走来的千难万险,新时代背景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等宏大历史事件和集体记忆之中,传承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我”,饱含着“国”与“家”的重托的“我”,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和崛起之路而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宋新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