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之后再回首,曾年少,血气刚!”
11月一过,内心就莫名的变得紧张且谨慎。几乎身边的每一样事物都在提醒,2017年没剩下几天了,而且时间正在冬日的冷暖之间快速地溜走。
早上8点25分,我拖着依旧疲倦的身体拥挤在早高峰的地铁里,隐约间手机连续震动了2次,第一反应是临近年底的广告推送。“记得抽空写写总结哈”,“可以把这么多年的跑步经历写一写”。
是啊,面对逝去的2017,似乎有很多要对自己说的,毕竟这一年有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刷了一波存在感——“全马破三”、“全国高校接力总冠军”,就像期末考试考了98分那样,不尽完美但也算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然而,我写写又删删,写写再删删,还是不知道怎么下手比较好。
每每一个人奔跑的时候,伴随着脚步声、呼吸声、偶尔汗滴落地的声音,有那么些时刻感觉自己是诗人、哲学家,对于自己对于生活,总有说不完的理由、道不完的借口、喝不完的励志鸡汤。然而真正要坐下来,写出来,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主要是这么些年活得也太过粗糙,工作就是两点一线、忙忙碌碌、平平淡淡的周而复始,生活太缺乏火星救援里那种没日没夜、分秒必争而取得成功的成就感;再者表达能力太差,也不是总结经验的年纪。
忙碌的11月
2017年的11月,我想记忆里的片段应该是这样的:11月11日,我在潜意识里暗示自己“Don’t die, Man”,是对自己的安慰,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的宣誓,那就好像“请开始你的表演”。
11月12日,上海滩上演了一部大片,主角有3.8万之多,现场志愿者、工作人员以及观众数以千计,场面壮观、震撼。更确切地说,那是一场狂欢。在那1/28000(全程)之中,有一位少年用双脚征服了上马,并成功地创造了02:57:40的个人历史最好成绩,将自己尘封了整整8年的PB(Personal Best)刷新了10分21秒。
18日,江湾接力赛上,还是那位少年,这次似乎状态不佳,但是终点前的1公里他凭着队友的信任和期待,以11秒的优势绝杀了对手以及他们强大的拉拉队。
19日,滴水湖畔“百团争锋”,还是他,队友们非常信任地给他安排在了最后一棒,然而这次却没那么幸运,出发1公里以内就被强大的对手秒杀,成绩因此也下滑了一名,“靠双腿赚钱”这条路,残酷且极艰辛。但我们约定,明年再战,我们要把输掉的那1000块拿回来。
11月26日,黄埔江畔,硝烟再起,中国高校百英里接力赛总决赛,来自全国晋级的16所高校的精英选手们集结于此,誓为致敬母校拼尽全力。那种热血沸腾的加油声、欢呼声,还有接过接力棒那一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成一个字——“燃”。
又是那位少年,复旦大学——日月光华队主力队员B01-03号,个人成绩01:00:56/16k,为母校荣誉拼搏助力、挥洒汗水。没错,是他,那个举起总冠军奖杯的黝黑的老鲜肉。
那些被冠以跑步之名的岁月
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曾经年少轻狂时许下的3小时愿望实现了;这也是历史性的时刻,上马创造了单场马拉松全程破三人数402的记录。记得跑完上马的那几天,有人说过一句“曾经一起跑步的终于都进三了”记忆深刻。我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变迁,以及那种不进步就等于退步的压迫感。
起初接触跑步,仅仅是因为在周围卧虎藏龙的校园,我并没有什么擅长的,我甚至把唯一曾经骄傲过的学业也搞得一塌糊涂、一脸懵逼甚至不知所措,智商的巅峰似乎已经过去了。每天苦大仇深似的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课程,几乎要窒息在疲惫而无奈的loser的世界里,而身后却是亲人和朋友们期盼的眼神。
很赞成98跑老大哥康凯说的,“人这辈子吧总该有点儿爱好”,说得再文艺一点,我那时候需要的是一点点成就感来寄托我那无处安放的几近奔溃的灵魂。
参加田径队训练对我来说其实就单纯地是一件很酷很开心的事情。于己,我可以暂时地把自己从每天疲惫而无助的学业中暂时解脱出来,跑步的同时还能释放压力、甩掉烦恼,风雨无阻的训练还能引导我规律作息、甚至提高效率,这里还有纯粹的队友、教练和朋友;之于别人,我是田径队的一员,无上光荣的事情,至少那一点点虚荣心得到了大大的满足,也找回了些许自信。
08年,那时候跑步纯粹得就像是一种习惯,下午三点下课飞奔南区田径场,勉强地跟着女生的训练计划,整齐的队伍、一致的步伐刷着圈,甚是英姿飒爽、威风凌凌。每次训练10K到14K,也不算太累,也没有比赛的概念,也不为什么特别的专项。年底了,跟着队伍跟着学校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冬季长跑,作为一个新手,还能取得个人名次“第六名”,开心地像个200斤的孩子。
09年开始有了更多的参赛机会,也开始渐渐地接触了马拉松。直到11年大学顺利毕业以前,每年的“校运会”,冬季环校园跑,上海市大学生运动会都会参加,但因为没有特别的专项,也缺乏比赛经验,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
倒是校运会能代表院系出战,也算是无上光荣的事情,1500m、 5000m最好名次到过“第二名”,1500m的PB接近4’40,这也是个人唯一一项中长距离离三级运动员(4’40’00)最近的项目;5000m最好成绩逼近18’00。其次就是各跑步俱乐部之间举行的一些交流赛,比如“Dolphi系列赛”因为比赛周期持久最为印象深刻,而且奖品也颇为丰厚。
马拉松方面,09年在大哥大徐的引导下,“偷偷地”报名了4月的扬州半程马拉松,第一次长距离拉练虽然过程略显艰辛,但首马01:23:40的成绩还是非常兴奋的,况且那时候还能领到一套“特步”的跑步T恤,心里面美滋滋。有了半马的经验,并且听说全马更刺激、更有成就感,而且那时候上马前200名能领到一双美津浓的跑鞋,相当诱惑,再加上大徐的“忽悠”,于是报了09年的上马全程。
对于日常只有10K左右训练量的菜鸟来说,这无疑又是一次大胆而又后怕的尝试。一路上一边跑着,一边激动而自豪地思考和感受着“马拉松”这个曾经是那么遥远而伟大的运动,路边热心观众的加油声更是让人热血沸腾,有时候还真感觉脚下生风。
凭着年轻和不服输,以及接近2年的训练基础和对马拉松的新鲜感,并且最后8K左右还能跟上掉队下来的女子专业选手,最终创造了03:08:01的PB并达到国标二级运动员。
10年到13年,跑步不再是前两年那样单纯而开心的事情了,虽然几十块的多威鞋依旧还是能穿到鞋帮破损、鞋底严重变形。随着训练投入的减少,跑步成绩越来越难突破,甚至越来越差,而对于跑步装备的追求却越来越精良了,我们开始穿亚瑟士,开始带心率表甚至有了更专业的统计指标。
借着跑步之名,借着马拉松,虽然去过更多的城市,北至大连、北京,南至厦门,上海周边的杭州、苏州,以及郑开马拉松等。
但因为没有长距离拉练的概念,加之训练不系统,半马成绩摇摆于1:25:00~1:30:00,全马成绩也徘徊在3:10:00附近,差的时候接近3:40:00。14年及15年上半年,随着个人成绩的退步,以及工作繁忙缺乏系统训练,出于对全马的痛和半马的激烈竞技的后怕,马拉松渐渐地淡出了生活。
15年秋天接触到了“98跑”,这里有曾经的队友也是现在的教练,老于,国家运动健将、98跑创始人,一个从25年的跑步中悟出了人生的老大哥;还有大师兄老谢,二师兄老韩,神一样存在的虫姐,老顾,常雄等等,一群以厦大老戈为基础、一群可以纯粹跑步大口喝酒的人。
还记得刚来时,每次在南区跟在老谢和老韩后面,听他们侃大山、聊人生,字里行间透露着各种我自己无法企及的眼界和智慧;也还记得老韩的谆谆教诲,叮嘱我要好好利用眼下的这个时代和身边的各种资源。自此,我开始很满足地赖在这里不走了,因为这里有归属感、有家一样的感觉。
15年最为刻骨铭心的应当是8月底的崇明K12追月接力赛。虽然那时候训练刚刚恢复,竞技水平极低,出于好奇而又不敢尝试24小时接力那样刺激而又残暴的比赛,加之队友们都非常强大和给力,我就这样滥竽充数地体验了一把夜跑接力。
初秋的白天,阳光非常温暖,各地的兄弟姐妹们陆续集结,安营扎寨,教练老于还有热情的玉增、Mary等一边给我们分析形势制定战术,一边传授他们24小时滴水湖接力的冠军经验以及怎么享受这一场盛宴。
傍晚6点,赛事打响后,整个公园都笼罩在紧张的赛事氛围中,5K的接力,6人来回轮换、按摩、补给、休息,有条不紊。那一夜,月圆如盘,格外的皎洁,甚至有些晃眼;营地周围,蛐蛐儿不知疲倦地叫着,像摇篮曲在催促万物早点儿睡;帐篷外面露水渐渐地开始凝结,脱下来的T恤根本来不及风干。
为了保持体力和状态,我们都努力地逼自己睡着;而帐篷外老于、玉增、Mary、徐龙等,一边是焦急,一边是来回的忙碌,就这样一夜没睡。早晨6点,整个大地都还依恋地处于熟睡中,而随着虫姐最后一棒卫冕归来,整个公园刹那间苏醒并重新热闹起来。
早上八点,当阳光再次洒满整个公园,我们此刻也已经酒店洗漱完毕准备最后的颁奖典礼,而忙碌了一整晚的教练、队员和志愿者们都正做着凳子上安心地开始熟睡。那一幕幕如在昨日,心底里暖暖的,是感动,是知足。
15年崇明东滩 K12—12小时接力赛
这几年,国内马拉松热潮迅速崛起,也可以说是狂热,每周末大大小小的赛事多得想赶场一样,然而自己对于比赛却没有那么高涨的热情。和大多数身边的朋友一样,我们就像赴约一样的选择了每年的上马作为年终总结,而体验极好的无锡马作为冬训小考。
从15年上马03:13:00到16年上马03:09:45,说实话这是一个尴尬而又无奈的成绩,平时训练,确实有偷懒,但大部分时候还是认真地付出过。16年上马前半程,甚至感觉自己能PB。然而,有一种无奈是,眼看着时间一秒一秒地溜走,而两条腿却感觉不是自己的,最让人灰心的是明明自己有PB的能力就是做不到。
17年夏训开始,有几件事情深深地影响和激励着我。首先,大师兄老谢跟腱受伤,虽然从他的眼神里能读出来各种无奈,但训练计划他一次也没落下。有时候我在想,像他这样也算是小有成就的成功人士了,还那么拼,我有什么理由退缩。
当然,98跑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模范值得我们思考和鞭笞自己,比如金班长、虫姐、“励志男神”乔磊等。其次,我从大哥大徐那里取到了经,同时我也很好奇,他跟我一样加班那么多,是如何做到2:59:00和2:55:00的。
第一,工作日没法做到高质量训练不要紧,只要平时能够保持运动状态,每周末有一次高质量的训练也是可以的;
第二,比赛前三个月的系统训练尤其是最后一个月很重要,前两个月保证长距离拉练和间歇训练,提高耐力和速度,最后一个月主要保持和提升运动状态。
最后,有身边的朋友开始推荐和咨询我关于跑马拉松的经验,那我总不能光嘴上说说,而自己却做不到,还是需要以身作则。总之,就是不服气。
八九月份的训练颇有成效,至少拉间歇的时候感觉脚下还是挺有劲的。记得9月24日小雨,1000x10居然能跑到3’22,而且完成了10组,信心大增。十一国庆,一个人默默地跑到了世界公园磨刀,35K花了2:29:45,而且脚和腿并没太大异样。按这个配速虽然心里还是没底,但也淡定了许多。
回想整个上马,还是有几分幸运和后怕。半程刚过,脚掌就开始不对劲;软磨硬磨终于上了滨江绿道,可前面是连绵不断的急弯和缓坡;一边咬着牙,一边机械地交替抬腿,一看表怎么偏偏差1K,真是邪门儿,幸好马上反应过来是误算。
就像老顾说的,你真要问这一路怎么下来的,无非就是TMD不停地跟自己商量,再坚持5K、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到了。实在不行,就想想终点处那一顿饭要怎么吃,想想上次跟领导立下的flag。上帝似乎听懂了这一切,很是眷顾我没有再发生什么意外。
跑进体育场的那一刹那,整个人都踏实了,虽然整个右脚脚掌都交代了,还是水泡套水泡,甚至附赠一颗指甲,但一切也都值了,9年的PB,这一刻来的有些迟。
“为何像疯子一样沉醉其中”
“你喜欢跑步吗?”这可能是印象中常被问到或者自问的问题。
扪心自问,非常迟疑,真的说不上有多喜欢。毋庸置疑地,跑步本身确实是枯燥而又孤独的,有时候内心甚至是抵触的,甚至还会有伤和痛。炎炎的夏日,亦或寒冷的冬季,膝盖嘎嘎作响,肺部几欲炸裂,浑身大汗淋漓,更别说脚上的水泡、甚至鸡眼。
说实话,在这个物欲横流、空调肆虐的年代,跑步本身就是花钱买罪受的苦差,我们完全可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那么,这么多年,究竟是什么让自己像疯子一样沉醉其中呢?
首先,对于这个时间被碎片化的时代,跑步可以作为一种“个人”活动(不是必须需要队友),像我我这样的上班时间比较飘逸,又喜欢时间自由的人来说,再适合不过的运动了。
对于一个工作被形容成doggy style的技术工程师来说,每天对着电脑伏案远远超过8小时,且不说肥胖是一种工伤,腰背肩颈劳损也算是一种职业病;若是肠胃还算正常,那说明此人要么入坑尚浅,或者就是自控自律能力超常。
下班后找一处田径场或者公园跑跑步,不但能亲近大自然的空气和雾霾,还能活动筋骨,释放压力,体验生活的真实,甚至改善睡眠,完美实现充电。有时候,纠结一整天的事情,田径场上什么都放下的时候,便突然豁然开朗起来,甚至会有更多更好的创意和想法。
再者,在这个信息爆炸、诱惑环绕的社会,我们通常都很无奈地忙碌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巨大,人们似乎一逮空儿就忍不住要去掏手机,上厕所、等公交、挤地铁、排队买最爱咖啡的时间全给利用上了,我们很难找到时间一个人待着,或思考、或冥想。
而跑步,通常就是一双鞋、一条短裤、一件T恤、一块计时手表,轻装上阵,无邮件提醒、无电话扰耳、无微信分神、无烦事缠身,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自我”时间、闲人免进。
陪伴我们的是双脚交替敲打地面的声音、呼吸声、热血沸腾的心跳声、各种可能的城市的喧嚣,或者是天空的日月星辰。我们或数圈计时、或回放思考白天来不及解决的问题、或干脆放空心灵感受周围的喧闹与宁静。跑步,不再那么枯燥,反而变成了一种释放、一种回归本我,不经意间,步伐也变得轻快起来。
当然,这些理由还不足以说服我们坚持一三五跑步、二四六打卡,甚至非得自己怼自己整个30K还不是为了发朋友圈。看看周围的每一位队友,哪一个不是步伐坚定、跑量吓人,淡定的表情之外,眼里却有光。他们最初或者是为了能够参加戈壁A队,或者为了减肥,或者为了排酒精,或者为了能更安心地吃和喝,然而最终我们都会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和话题,那就是马拉松。
说白了,每一个人平日里义无反顾的训练,都是为了特定的马拉松,只是各自用着不一样的方式努力着而已。每一次训练,哪一个不是一边说着惯用的的烟雾弹,一边干得比谁都拼命;每一次强度或者长距离,总感觉完成不了计划都不能安心地、理所当然地胡吃海喝。马拉松作为定期小测,有谁不想创个PB哪怕是一秒自己乐一下呢。
另外,跑步其实也是一个江湖,我们在这里结识伙伴,也在这里找到对手;我们在这里书写个人传奇、得到认可,也在给自己堆砌台阶。98跑哲学大师吕光策总结的很有道理,“跑步其实不全是为健康,如果为了健康,谁会去刷42.195,谁又会雾霾穿上跑鞋冲出家门,这些都是短命的事情和健康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复旦有二徐,跑的蛮快”,“三杯过后,看到了几个真性情男人的另一面”,公司里有一个跑不死的小伙,这些都是江湖好友抬举,我没有理由不为这些 “虚名”继续努力和坚持。得到认可、证明自己,这不就是我们很多时候追求的心愿吗。
感恩,感动和期望
人生不在初相逢,洗尽铅华也从容。年少都有凌云志,平凡一生也英雄!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来这座城市已经10年。十年的磨炼与成长,洗去了当初的傲气与稚嫩,却换来了几分沉着与坚定。和大多数追梦的人儿一样,我在这里用青春赌梦想。
我迷恋这座城市,迷恋这里的现代化和快节奏,迷恋这里的车水马龙和霓虹交错,迷恋这里目不暇接的时髦与潮流。对于现实、对于压力,我们甚至渐渐地变得习以为常,我们习惯了这里的人山人海,习惯了出门不带钱包、花钱不过大脑。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再把梦想挂在嘴上,而是开始透过浮躁的生活去思考做事情,我们开始关注身心健康,坚持锻炼,坚持跑步,我们卸下孤傲开始回归简单。
此时此刻,我想说,现在的自己一切都挺好,无论成功或失败,至少我每天醒来不用反复思考: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很感激过去的自己,也很感恩遇到的人和事,感谢跑步带给我的快乐、满足和真实。
曾经我自诩“跑者”、“运动员”,到了美国才发现他们叫jog而不是running。回味被冠以跑步之名的这九年,感谢最初引领和指导我走进跑步的王国华老师;感谢学校时的田径队教练和队友们,这将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感谢98跑,感恩这里每一位励志而又纯粹的伙伴,遇上你们是我莫大的荣幸;最后感谢一下坚持了这么多年自己,未来可期,这里一切都值得,继续努力。
关于未来,我想我不算是一个悲观的人,跑步的汉子甚至还没有油腻之说,看看身边的50、60、70后,3小时都破了,还怕什么,惟愿“数年之后再回首,曾年少,血气刚”。
我想最现实的莫过于,每天多一点点努力,不为别的,只为日后能够多一些选择、多一些嘚瑟的资本。亦或者是闲煮岁月,细品时光,于卑微中活出健康,活出精彩,1万天之后依旧矫健、心安。
本文为98跑原创
文章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Essence
以下内容,点击阅读
「98跑」
跑的再多,永远不够
想要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