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野史上有很多的名门世家,如薛家将,一提起薛家将,喜欢评书的朋友自有一阵沙哑之音入耳,单田芳老师的评书中薛仁贵、薛丁山、薛刚的故事传颂度很高,不过,评书比较是文学作品,而非史实,与真实的历史有着不小差距,历史上薛仁贵实有其人,但薛丁山、薛刚则属虚构。
单田芳老师评书中的《薛家将》
其实在薛仁贵成名之前,隋末唐初真有一名副其实的薛家将,那就是今天文章的主人公团队。 隋朝有个武将,自北周起为将,历隋文帝、炀帝两朝,名为薛世雄。薛世雄,字世英,河东 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自幼性情凶狠好斗,成年后他随北周武帝讨伐北齐,以军功授任帅都督。隋文帝时期,屡立战功,官至仪同三司 、右亲卫军骑将。炀帝统治时期,更是先后参加对吐谷浑、突厥、高句丽的战争,战功卓著,及至隋朝末年,仍然活跃在战场上,成为炀帝对付农民起义的一把利刃,指挥统领全国各地救援洛阳的部队,只可惜大势已去,独木难支,最终郁闷成疾,魂归灵山。
薛世雄:炀帝平叛依靠之一,败于窦建德
更具实力的“薛家将”介绍来了,据《旧唐书》记载,薛世雄生有四子,分别是薛万淑、薛万均、薛万彻、薛万备亲兄弟四人。四人自幼跟随父亲在军旅中长大,继承了父亲勇武刚强的作风,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薛家兄弟陆续归顺李世民,成为威震唐朝的开国名将,也是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兄弟四名将。让我们向这片方阵望去:四将之老大薛万淑,在唐朝开国战争中立下大功,历任右领军将军、梁郡公、畅武道行军总管。630年,东突厥灭亡后,薛万淑派契丹族首领贪没折游说东北十几个少数民族部族先后归顺唐朝。
四将之老二:薛万均,隋末随罗艺归唐,授为上柱国、永安郡公。为太宗李世民核心骨干战将,贞观初年,随柴绍讨梁师都,任行军副总管,“横出击之,斩其骁将”,击走突厥,围歼其军,升任左屯卫将军。贞观八年,随李靖讨伐吐谷浑,任沃沮道行军副总管,在青海遇敌,单骑冲阵,诸将跟随他,斩数千人,“单骑驰击之,虏无敢当者”,迁升左屯卫大将军。贞观十三年,任先锋与侯君集平灭高昌,晋封潞国公。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因琐事竟遭下狱,忧愤而死。 唐太宗惊而悼之,令其陪葬于昭陵,以示恩宠。薛万均的名气虽然不如秦叔宝、尉迟恭,但是论能力和个人战绩,并不逊于他们,可登凌烟阁。
潞国公:薛万均,陪葬昭陵
老三薛万彻,更是弟兄四人中最为出众者。太宗李世民的妹夫。仕唐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封武安郡公。薛万彻与兄长薛万均同自幽州降唐,他经常与哥哥薛万均并肩作战,几乎参加了唐朝开国战争中的所有战斗。随罗艺四处转战其他起义军,在守卫幽州、抗击窦建德之战中,薛万均、薛万彻带领百余人敢死队,从地道中钻出城外,突然袭击窦建德大军,“直掩贼背击之,贼遂溃走”。入朝后与兄分开,薛万彻投入太子李建成幕府,受其赏识,玄武门之变时,率东宫兵马力战,甚至反扑秦王府,直到见到太子首级才领数十骑逃入南山,后来李世民赏识其武勇,屡次遣使招谕才复出拜右领军将军。
薛万彻为官之路:1、征讨梁师都有功,授车骑将军;2、跟随李靖作战六路反击突厥,一直进军到塞北,灭掉东突厥汗国而还,因功授统军之职,后进爵武安郡公;3、受李靖之邀出击吐谷浑, 曾单骑杀入敌军,“人马流血,勇冠三军”。(此后,兄薛万均逝去)4、与李勣大败薛延陀,朝廷因功封薛万彻一子为县侯。5、任左卫将军,娶太宗妹妹丹阳公主为妻,加封为驸马都尉,不久,迁右卫大将军,转杭州刺史,迁代州都督,又召拜右武卫大将军,此后从征高句丽再立战功。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与人议论:“当今名将,唯李勣、道宗、万彻三人而已。
影视剧中的薛万彻形象
后因参与谋立荆王李元景为帝,被长孙无忌所杀。薛万彻被处斩时更留下一桩轶事:临刑前,薛万彻解开衣领对监斩官大声喊道:“亟斩我!”但刽子手刀下无力,第一刀没有砍准,万彻大声呵斥:“何不加力!”连砍三刀才斩下他的首级。薛万彻的造反让他的弟弟薛万备受到了莫大牵连,薛万备随唐太宗征高丽,单枪匹马在万人丛中救回契苾何力,后又随阿史那社尔进攻龟兹,因牵连流放至交州(今越南境内),后死于途中。
不逊兄长的薛万备,单骑万人丛中救人
至此,这一门四公还缺一公,他就是薛世雄之父,也即薛万均兄弟们的祖父:薛回,字道弘,最初仕周,官至泾州刺史,隋朝开皇初年,封舞阴郡公,领漕渠监。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这一门亲兄弟四将实力过人,虽然不知为何李世民不待见薛家兄弟:以弟兄四人的战功,薛万彻和薛万均比很多凌烟阁功臣更有资格入选,但李世民却出人意料地没有给他们一个名额,更凄惨的是兄弟四人除了大哥薛万淑因病早逝,其他三人都有冤而死。但是相比起虚构的薛家将,薛万均、薛万彻兄弟们的薛家将更胜一筹。有意思的历史文化,咱们且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