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如果能有一个能不断发展的记录中文梗的博物馆,过上20年后再回头看,就会发现,原来中国互联网的梗层出不穷,且与时俱进。而现在,有人把这个中文梗博物馆做出来了。

这是一群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梗文化与发展的故事。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1)

故事开始于今年上海疫情爆发前。

四迹的本职工作是美术监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在B站上有36w粉丝的up主,负责每年B站拜年纪的企划。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2)

同时,他日常生活中很喜欢VR chat这款游戏,空闲的时候,便会去玩一会儿。在今年3月初,上海开始有了零星几例确诊病例。在疫情的影响下,VR chat能够给四迹提供模拟正常的社交环境,减缓了他平日里的焦虑。在因疫情宅了一段时间后,四迹有了想要做中文梗博物馆的念头。

“在VR chat这样的环境模式下,做虚拟展会是一件很有前景、且很靠谱的事情,但很多人意识不到。而且发现身边的人和网友都很喜欢玩梗,于是想着做一个烂梗博物馆图一乐。”四迹说。

后来,四迹发现这似乎是一个很值得花时间去做的企划。他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并创建了自己的团队,认真的把这个企划做完了。于是,就有了现在的中文梗博物馆。这所线上虚拟博物馆收藏了了从2000年至今的,数百个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的梗,将作为一个公益项目,通过VR Chat的平台,免费向所有用户开放。在最近,这个中文梗博物馆博物馆正式开馆了。

整个博物馆被分成了七个展区,游客只要顺着设计好的路线参观,就能完整游历整座博物馆。而且从博物馆内的装横设计以及展品的展出形式来看,即使是对虚拟博物馆抱有质疑态度的人也都不得不承认,这座虚拟博物馆和现实中的博物馆并没有什么区别。它虽然没有现实中博物馆会有的讲解员,但在每一个展品都做了一块讲解牌,有的还有语音。同时,这个博物馆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还原当时的梗发生的场景。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3)

馆内的七个展区,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时间顺序,因为“光是统计大量梗的时间这坑太大了,很容易出错和争议”。而这么做,也能给游客留下梗丰富多彩的印象。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4)

在“梗起”展区,你会看到一些有了年代感的梗,他们基本上是中文互联网刚刚出现时的产物,如“网上冲浪”“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等。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5)

在“梗承”展区,我们能看到一些随着互联网鬼畜视频发展起来而出现的梗,有些至今仍在互联网上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如“金坷垃”“香蕉君”“比利王”。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6)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计:在参观完这个展区的梗之后,我们会穿过一条黑暗的小道,来到一个舞台上。舞台的前方,站着波澜哥。我们在这里重新听了一遍波澜哥演唱的歌曲,以及韩红老师的那一声“滚”。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7)

接着来到“梗兴”展区。这是在以B站为代表的视频软件发展起来后,陆续出现的梗。在这里,我们能看到许多至今仍在使用的梗,比如“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诸葛亮骂王司徒)“地铁老人手机”“杰哥不要”“意大利炮”等。不可否认,这个展区里的梗,影响力和其他梗相比要大得多。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8)

四迹也很了解这个博物馆的受众群体是一些重度二次元用户,所以在馆内专门设立了一个“二次元”展区。这里摆放着许多动画里的名场面、名台词等。你可以在这里模仿倒地的团长,喊出那句“不要停下来啊”的名台词;或者是对着御坂美琴说出“你指尖跃动的电光,是我此生不变的信仰”;又或者是来到秀知院学园学生会长室,跟着藤原千花再跳一遍书记舞。而且,他们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展厅,放了一个等比例制作而成的高达。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9)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10)

下一个展区则是“游戏”展区。该展区的入口,巧妙地设计成了《超级马里奥》中的下水道的入口,参观者需要从这里跳下去,便会看到初代马里奥的游戏场景,仿佛置身游戏中,充满惊喜。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11)

在游戏展区,你还能看到物理学圣剑、火之高兴等在游戏内十分出名的武器。这里还有一个小型的我的世界中村庄的模型,旁边放着一个等比例还原的地狱传送门。走进这个地狱传送门后,我们便会缩小来到旁边的村庄模型里,进行沉浸式参观。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12)

从游戏展区出来后,下一个展区是“梗繁”展区。这个展区收藏的梗,更多的是展现了如今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新梗出现的速度和数量都在增加,且传播范围更广,是梗文化最繁盛的时期。这里许多梗的出处来源于短视频、新闻节目或影视节目等,如“华强买瓜”“鸡汤来咯”“三点几了饮茶先咯”。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13)

在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区,名为“家”。正如它的介绍所说,“没有大家,何来小家,更何来我们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生活。”这里有着在互联网没有发展起来前,那些在电视上能看到的经典的春晚作品,如赵本山的《卖拐》;也有因为疫情,经新闻报道之后获得全网致敬的“大白”。这个展区收藏的梗,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更能引起共鸣。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14)

中文梗博物馆的规模足够大,整个博物馆转一圈下来,最少也需要花费一个多小时。它的精致程度也值得所有人花费一个小时进去参观,或许还能唤起曾经的回忆。

而制作这么大规模的一个虚拟博物馆,四迹和他的团队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在设计中文梗博物馆时,四迹的思路很明确:要突出虚拟展会相比现实的便利性和优势。

“通过结合虚拟现实设备的特性去专门设计,比如放大字体,尽可能不做太大的展厅在频道人数有限的前提下不会显得太冷清,多做拐弯结构方便优化内存关闭看不到的展厅提高帧数,突出展示展会难以实现的设计例如巨大化模型和高山流水,等等,都是对虚拟展会实现方式以及优势的探索。”四迹说。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15)

但在开始实际制作后,四迹和他的团队遇到了不少困难。

对于VR chat这么一个允许你天马行空的平台,依然需要找一个平衡。设计上是去做基于现实博物馆的视觉风格,拟真的方式和思路能避免让人觉得太假。但要看起来像现实博物馆,又想比现实博物馆更强,难以实现的感觉,设计与实现起来仍很困难。

除了如何做到“突出虚拟展会相比现实的便利性和优势”,四迹和他的团队最先遇到的挑战是对于梗的选择。

“这是一个很容易产生舆论风险的企划,大量的不同领域信息的筛选,注解,很难在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下让每个人满意。而且也不确定哪些梗背后有不妥的故事,注解会有什么问题触及哪些人的什么点,太多的信息需要认真筛选和核查。”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16)

除此之外,本职工作是美术监制的四迹,对于编程,建模,大一些的unity工程管理,立体展厅设计等等几乎不熟悉。

“就像是在走几乎没有前人走过的路,摸着石头过河,几乎都是坑。”

在博物馆的优化上,四迹也吃了不少苦头。

“这毕竟还是一个需要让观众实时渲染,在里面流畅运行的游戏引擎,考虑到优化就的尽可能控制模型的面数,以及尽可能使用烘焙光照少用吃算力的实时光照,以及自动加载新到的场馆关掉看不到的场馆释放内存等等。这些都需要编程同学的配合来完成。”

而最大的困难,是今年三月在上海爆发的疫情。四迹和他的团队不得不居家办公,团队交流的难度也在上升。

但他也看的很开,因为“想在疫情的时候趁机做些什么。”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17)

好在,结果是好的。

“一开始发的demo版在互联网上有了一定的热度,让更多的爱好者愿意加入进来,再加上我个人比较肝,于是更早的完成了这个企划。”四迹说。

6月18日,中文梗博物馆正式开馆。这也吸引了不少的关注,比如B站UP主逍遥散人就将这个博物馆游览了一遍,并发布了视频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个虚拟博物馆的存在,让更多的人前来打卡。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18)

对于这些认可,四迹还是觉得有些遗憾存在。

由于他的团队是临时组建的,在除了有专业领域的朋友帮忙地方很满意,其它都还差的挺远。如果团队能够更专业,成品可能会比现在更好。

“但这估计也是用爱发电的极限了吧。”四迹说。

在博物馆里的一面墙上,有着四迹写的一段话。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19)

正如四迹所说,他希望能够通过这一个中文梗博物馆“重新思考众说纷纭的元宇宙产品更合理更有意义的发展方向”,毕竟目前“元宇宙”仍未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目前市面上很多产品都打着元宇宙的名号,但实际的体验可能会与消费者的印象大相径庭。

所以中文梗博物馆的出现,更接近大部分人心里所认为的元宇宙的概念。他们在脱离现实的VR中,提供了一个能让人感觉到快乐第地方。

除了希望人们重新思考“何为元宇宙”,四迹更希望所有能来到这里的人,感受到他们对这个博物馆所倾注的全部热爱。

“这个博物馆不光是收录和分享梗,更是倾注了我对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文化生活的感激之情,分享了很多我热爱的事物,希望能把这份情感传递给大家。”

他也希望观众都是和朋友一起来看的,收获到快乐和友谊,以及提升对虚拟展会的理解。“展会的内容展示模式是可以给观展的人充分的时间互相交流的,不像一起看电影,一直持续的内容会让一起看的朋友在过程中没有太多机会互相交流。这是构建以内容为核心,未来更加有粘性的社区很重要的方式之一。但是现在还是太早了,它更像一个公益广告,希望照亮哪怕一点点行业前进的方向。”

各年的网络热梗(我收集了20年来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的梗)(20)

我曾问四迹是否考虑选择在合适的时候进行“闭馆装修”,比如增加馆藏,或者对展区进行重新设计。四迹回复说目前还没想好,走一步看一步吧。

在今日,如何用当下的方式,去看待这些梗,如何恰当的使用梗,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实际上,它早已融入到中国人的日常当中。而中文梗博物馆用大量丰富的细节、有趣的互动告诉观众,梗是什么,我们曾经用过什么梗,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梗。

梗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就像是“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平常或许都在使用,但我们可能会不知道这些梗的含义,也不知道我们迄今为止都用过哪些梗。

而在中文梗博物馆,我们借助VR的方式,深入的了解不同的梗,并与其进行互动,从中不但能够收获快乐,还能找到中国互联网不断发展的痕迹。梗,不再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它试图串起所有人共同的互联网记忆、共同的情感。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许多人来到这里,对这个博物馆进行修缮;或者是在这里当一名导游,带领第一次来参观的人领略梗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每一个梗背后的故事并亲身体验。又或者是,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梗博物馆对大众开放。

跟一群人建造博物馆,听着就很酷

四迹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只等有志之士将故事续写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