峪里,一个小山村名称。村子而这个名字的,大抵是行政架构最基层的单位,深山里面,当然只有小村落。在中国,这样的村子很多,在你能够想象的山的概念以外。

而叫峪里这个名字,不论是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多偏远,总会有神话传说和历史积淀,否则名字不会这么“文化”吧。

对于峪里的好奇,来自于他们的方言,你说你在新安县的深山老林里面,口音和四邻的乡村不同,却和远方的洛宁县和吉利区相似。这是什么道理?不知道里面有多少的辗转迁徙!

在洛阳,峪里村隶属新安县石井镇,峪里闻名于外的,是土特产:柿子。峪里柿子,名气辐射洛阳以外。据说,有一次,在某个大城市的某个集市上。

问:柿子怎么样啊?

答:峪里的柿子,就那样吧。

问:真是峪里柿子?

答:柿子是,我不是。

结果呢?柿子被“撮了”,——全买走了。

第一次去峪里,其实是冲着黛眉山去的。这山名自带神秘感,让人联想:以女性而名一座巍峨的大山,在男权至上了几千年的中国,实在是很另类。其中有怎样的故事呢?是的,就是因为故事而去的。

对黛眉山的了解,也仅限于这是个革命老区,贫困山区,正在开发的景区。如此而已。而那一次黛眉山之行,让我知道了一个朴实漂亮的的山村。和中国好多地方一样,中国文化滋养养育出来的传统,有些地方保留的多一点,有些地方遗失的多一点。

当客车终于从盘旋陡峭的山中冲出来,停下来,站在黛眉山脚下,眼前是一个朴素的村子,寻常的瓦房,植被很好,野花盛开,远处的黄河在远处重重山沟外流淌。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1)

黛眉行宫(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2)

黛眉山景区入口(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19年,农历霜降的这一天,我们又一次来到了黛眉山下。入目是高大壮观的山门,以及山门后面古典宫殿样式的黛眉行宫。十年过去,黛眉山变了样,现在成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了。这一路游览下来,景区公交、云顶花园、高山草甸、地质画廊、飞来石、一线天、好运峡的凤门、千年之吻、百米玻璃栈道、浩荡壮美的黄河大观等等,让人流连忘返,真个是景即是人,人即是景,站在任何地方,都是一道风景。

不由的想到了第一次爬黛眉山时遇到的支书,十年过去,变化如斯,支书应该更加自豪了吧。

一、支书的方向盘和葫芦筏子漂黄河

2009年3月底,第一次来到黛眉山脚下,心里是茫然的,路是羊肠小路,山是巍峨高耸的。

站在山脚下,问路边村人,答说,不远两个小时就上去了。看看双方的身材,再想想,摇摇头,人家两个小时,我们不得四个小时吧,来回就八个小时了。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3)

黛眉山脚下(2009年摄)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4)

黛眉山下的峪里村(2009年摄)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5)

黛眉山下村庄(2009年摄)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6)

黛眉山下的房子(2009年摄)

峪里人是热情的。过来一辆黑色的小车,看方向,也是上山的。就作势拦了一下,没想到车停了,车上就一个人。听我们说,很干脆,让我们上车了。说自己是这个村的支书,刚好山上工地有事,“你们来的正是时候,专车”,“只是现在正开发呢”,“过几年来,就漂亮了,不过,到时候就没有专车坐了”,支书的爽朗让气氛很轻松,很愉快。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7)

上山路上能看见工人正在施工(2009年摄)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8)

同上

支书很健谈,也很风趣,不停的向我们介绍黛眉山的种种神话和传说。我们也才知道,“黛眉山”的传说竟然可以上溯到中华民族的蒙昧初化时期。

相对于峪里的柿子,黛眉山的名头其实更大,历史也更加悠久。商汤建立商朝,汤也是在他的王后黛眉娘娘“仁行百里,百里归心,仁行千里,千里归心,仁行天下,天下归心”的建议下完成的。商建立后,天下大旱七年,中原一带焦土成烟,黛眉娘娘为解天下于倒悬,毅然在黛眉山替汤苦修祈雨,修行八年,感动了天帝,修来了风调雨顺。后来黛眉山在这里修行成仙。汤深受感动,将此山命名为黛眉山。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9)

路就是从这样的地方劈开的(2009年摄)

传说庄子、列子也都是在这里成仙的。也因此,黛眉山成为了北方的道教胜地。

而在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黛眉山极顶,能够清晰的看见黄河北岸的王屋山,以及远方的五台山。

现在,黛眉娘娘依然是新安县附近,以及渡过黄河,对岸的垣曲等地每年朝拜的神仙,黛眉山下的柏帝庙香火旺盛,因黛眉娘娘而兴起的庙会也是千年不衰,而成为当地方圆百里民俗的一部分。

而黛眉十景,以及黛眉山的八大未解之谜,更是构筑了黛眉千年以来的文化和神秘。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10)

巨石(2009年摄)

偶一转头,就发现有点不对,这车方向盘怎么不圆,是扁的呢?看看车窗外一晃而过的山路,以及摇过来晃过去的乘客,有点担心起来。支书大约是知道我的担心,笑着说,方向盘没事,这不是摔的。我们经常要上山,要赶路,上山路不好走,精力太集中,手上使上劲,时间长了,方向盘左右手抓的地方被磨的只剩下骨头了,看上去变形了,不耽误用。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11)

隧道(2009年摄)

我们都有点惊讶,这得跑多少路啊,看车型,也就十年左右的车,方向盘都磨成这样了!

支书笑笑说,现在好多了,我们峪里人可感谢国家,感谢共产党,公路都修到家门口了。我们峪里村原来没有公路,知道我们原来是怎么去县里开会么?我们都看着他,爬山?

我们是跳黄河漂着去开会的。

???

在身上多绑几个葫芦,我们峪里葫芦大,绑好了,跳到黄河里,漂到下边的石井镇上岸,再坐公交车到县里开会。

第一次听说,葫芦还能这么用,这不成八仙过海了么。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12)

悬崖对峙(2009年摄)

很早以前,在黄河上游坐过一次羊皮筏子,印象深刻。把好几个羊皮吹饱了气,绑好固定到几块木板上(简单一点的羊皮筏子,只把几个羊皮固定到木排上,四处都是水),人坐在上面。快到河中间的时候,试着把腿伸进黄河水里面,立即就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拉力加到腿上,脸色立马就变了,赶紧把腿缩回来。在颠簸的羊皮筏子上,没有经历,你不知道黄河水有多大的力量。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13)

黛眉娘娘梳妆台俯视云顶草原(2009年摄)

而葫芦筏子,葫芦绑在身上,人在黄河里面,虽然地处黄河中下游,冲击力小了点,危险程度依然很高。

对峪里,峪里人,瞬间升起敬意。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14)

草原山的老房子和一棵树,据说是原豫西卫校旧址(2009年摄)

到云顶大草原下车,支书带着笑着说,你们过几年一定再来看看,保证你们喜欢这风景。然后开着那辆方向盘很奇怪的车,一路烟尘,拐弯都不减速,走远了。

如今十年过去,黛眉山变了样,峪里变了样,支书的自豪变成了现实,不知道又该谋划着什么了。祝福黛眉,祝福峪里,祝福支书。

二、火晶柿子?我们这里一直都有

到了峪里,自然想去实地见识一下著名很久的柿子。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15)

著名的峪里无核牛心柿子(2019年摄)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16)

著名的峪里无核牛心柿子(2019年摄)

心里是有点小盘算的。前不久红火的《长安十二时辰》,里面不良帅张小敬拿着柿子,用麦管吸食柿子的镜头,让我这个“好柿之徒”眼馋。后来专门查了一下,才知道人家吃的叫“火晶柿子”,陕西潼关的特产。当时就不信了,潼关特产?洛阳会没有?第一个念头就是峪里肯定有:潼关在秦岭,峪里呢?在秦岭和太行山的过渡处,必须要有啊。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17)

峪里必须要有的网红火晶柿子(2019年摄)

顺着公路往北,快要到黄河边了吧,当柏油路变成沙土路,再变成蜿蜒曲折的小路时,我们碰到了一个老农,蹒跚着往回走。得知我们的来意,笑呵呵的带我们拐个弯,到了一个柿园。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18)

峪里火晶柿子(2019年摄)

倚着山崖,满树的红灯笼,已经过了霜降,树叶还没有落完,衬着蓝天白云,一片的喜庆。忽然明白,难怪古人喜欢柿树,“事事如意”么!还把柿树蒂图案的花纹画的到处都是,什么陶器上啦,瓷器上啦,等等。有一年去云南,路边民居的山墙上,居然也画着柿树蒂图案。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19)

峪里火晶柿子(2019年摄)

柿园里面有两种柿子,一个长的挺大挺黄色的,就是峪里著名的无核牛心柿子,另一个是长的比乒乓球略小,红的耀眼的小柿子。看着我们不解的目光,老农笑着,用远方的方言说,这红红火火的,叫火晶柿子。比别的柿子都甜都好吃,放的时间也长,能放到过年时候呢。你们到过年时候尝尝,保证你们喜欢。满心欢喜,我问老农,您看过《长安十二时辰》没?答案完全是不知道,也没看过。只是一脸笑容,不停的说你们再摘点,多摘点。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20)

峪里火晶柿子(2019年摄)

这一趟柿园,又长见识,又得实惠,看着一脸平和的老农,不由的对这个偏僻的峪里村,又增好感。

三、“我还小着呢,才八十三岁”,老太太摇着头说。

在黛眉山脚下,除了峪里,还有两个村子,离的都不远,一个叫“东山底村”,一个叫“西山底村”,两个村子之间亲戚往来频繁,但是却属于两个地方:东山底村归洛阳的新安县管,西山底村归三门峡的渑池县管。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21)

柏帝庙的古柏(来自网络,侵删)

西山底村,有一座古老的庙,叫“柏帝庙”,其实就是黛眉娘娘修行的两座庙之一。另一座庙在黛眉山顶。迟至解放前,两座庙都有道士修行。以后种种原因,都荒废了。不过近年来,两座庙又都慢慢的在恢复。

柏帝庙里面有一棵柏树,这可不是普通的柏树,方圆百里,都知道这棵柏树,神树。而经过考证,树已经有三千七百年历史了,掐指一算,这个时间段,也就是商汤那个时期吧。你能说这棵神圣的柏树,不是汤和黛眉娘娘一起亲手种下的呢!这棵神树的各种数据,诸君请翻看《河南古柏志》,自行查看,自行震撼。

葫芦峪的传说(峪里印象黛眉神话)(22)

柏帝庙的古柏(来自网络,侵删)

从柏帝庙出来,已经中午了,步行在这里,两边绿树成荫,小风吹过,带着野花的香,带了黄河的滋润,非常惬意。

路边碰到一个老太太,头发雪白,带着老式的发卡,头发一丝不乱,穿了老年间经常见的那种大襟的外衣,上下整整齐齐的,很利落,不紧不慢的走着。看见我们走过来,主动的说,你们是来看树的吧?我们说是啊。你们从哪来啊?

得知我们从洛阳来,老太太很高兴,说,都中午了,跟我回家吧,我给你们做饭吃。

我们谢谢老人家,说要回去了。老人家又说,我家不远啊,就是前面挂着国旗旁边的那家,要不我烧点水你们喝吧。

老人家很热情,我们干脆就停下来,和老人聊起来。

有人就问,老人家您高寿啊?

老太太明显有点不悦了。说:我还小着呢,我才八十三。

我们都笑,说就是啊,您看着就是很年轻啊。

老太太很高兴,大家就一起笑起来。

告别老太太,往回走,注意看了一下,果然就看见了蓝天下飘扬的国旗,国旗下面是一户人家,收拾的整整齐齐的院落,只是门关着,显然没人。往旁边看,一个小一点的院子,院子里面种着花花草草,花下几只鸡走来走去的,门口卧着一只黄色的小狗,歪着头懒洋洋的看着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