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作者在知乎、微信公众号“KingTsui乐声之秋”连载文章整合而成。万余字长文无图警告。
1-1 天花板在何方?
新一代的烧友更多地将平头塞当作听完入耳后的一种消遣,大多对其素质表现要求没那么苛刻。然而在入耳盛行之前,“平头旗舰”的概念也是一直存在着的。由于笔者相对入烧较晚,未能接触到比较久远的平头旗舰,故只能略谈几条。
笔者听过的最早的平头旗舰应该是B&O的A8(现在的Earset 3i),这也是我本人最喜欢的塞子之一,可以说跟A8同时代的平头中基本没有见过声音高级感如此强的塞子。A8虽说比起花洒、Mojito之类的现代平头旗舰在硬素质上差不少,但声音整体感丝毫不逊色,高级感、整体感,这两个是笔者认为它在现在千元价位上仍能站得住脚的重要原因。后文将会详谈A8。
之后是松下的HV100,熟悉Mojito的烧友应该能脑补出它的样子,Mojito可以说是HV100在概念上的一种传承(声底还是有不小区别的)。出色的频响与暴力的瞬态,这是当年HV100给我的第一印象。相比A8,HV100不那么顺滑,更加凌厉一些,但整体还算不上紧。定位比A8准,信息量也稍多一点。双动圈的衔接问题并没有特别明显。缺憾也有,一是令人捉急的佩戴,二是气势不足。或许有一天,笔者还会再收一条,只可惜状态好如当年那条的HV100,并不比好状态R10好找。
第三条,就到了MX980。说实话比起前两条,笔者不是特别喜欢980。980素质并不比A8差,信息量跟HV100比不了但也至于拖后腿。中低频凝聚感不错,但中频结像靠后。纵使980的场面感在森海平头里也算顶级之一,但它的层次感并不怎么样,听大编制不怎么舒服,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在大提琴表现中更为明显(金菊花下)。最终我的结论是MX980更适合听对于分离度要求不高的中小编制器乐,大编制与流行人声建议绕道。它的后续产品985就不提了,比980差了不止一点。
至于CM7Ti,只听过几次(这个是指连载时,到了2019年1月还是入手了),根据当年拿CM707对比的结果,7Ti的人声更加中正一些,少了几分妖气。纵向声场与分离也好于707,其他硬素质没有太大差别。同时听过的旗舰平头还有PK1,一个大力出奇迹但砖直推也不难听的塞子,之后会详说。
980/CM7Ti/PK1之后的几年,笔者再也没有听到过真正意义上能够达到这三条塞子水平的平头,直到花洒和Mojito的出现。花洒和Mojito在硬素质上基本算是在一个水平线上,普遍比老旗舰们要高,但声音走向却非常不同,花洒走的是精致、细腻的路线,而作为HV100非正统继承人的Mojito则追求旷而不空的声场和空间感。个人更偏好花洒的声音,这两条塞子也将成为后续文章的重点评说点。至于CM2000Ti这条创造价格新高的东西,目前(2018年10月)为止笔者还未能听到,若是在之后连载期间能够借来听一段时间的话,就写写。(于是后文就写了。)
平头的天花板在哪里,说实话,不一定比动圈入耳低,只是平头作为耳塞最初始形态,可以下功夫的地方看似不如入耳多,实则不然。哪天若是见到一条素质水平能达到RE2000这个等级且调音对味的平头塞,或许我会考虑砸锅卖铁买一条听听。
1-2 功能化平头塞与调音的迷境
Airpods的出现可以说是为平头塞指了一条与音质本身无关的新路。作为Earpods的进化版,肯定主打的不是声音,而是高度集成化的全无线方案。事实上,Airpods作为一副全无线耳塞,如此小的体积中却能塞下足够稳定的芯片和续航不逊于竞品的电池组,应该算是目前最靠谱的全无线产品。而所谓新路就是:既然国内大小平头厂商大多对于MX500等公模腔体结构了如指掌,何不尝试也基于此做一些无线乃至全无线的产品呢?成本完全可以压到很低(来人啊,把我的和尚改了全无线)。不过优化的路上,大部分国内厂商还要走很远。
另一方面,笔者对于高端无线平头的未来却不是很看好,比如最近B&O基于A8出的Earset,抛去它极似Powerbeats的外观不谈,这类产品对于LDAC等高规格蓝牙传输标准支持的缺失也将导致其性价比偏低(要想这样玩,我为何不去试试有线A8 蓝牙解码耳放的玩法?)。就算支持了LDAC,高端无线平头的存在价值也得打个问号,使用环境极其有限。
至于现今大部分厂商正在面临的问题,则是传统平头产品的调音。举个不怕得罪厂商的例子,森韵的大白和大黑两条塞子。大白明显是流行味很足的听感流产品,大黑说是比大白更偏向器乐一点,素质也有提升,但说实话,笔者真没感觉到素质提升了多少,尤其是考虑大黑基本是大白两倍售价的情况,这点素质的提升是否值当?素质不谈,调音大黑个人觉得也算不上成功二字。作为500-1000价位的耳塞产品,面对是以流行歌爱好者为主的初烧,既然追求高素质的烧友都去买KPE、0737这种入耳了,那么平头产品在难以与入耳竞争硬素质的前提下,就更应注重调音。的确,相比大白,大黑的器乐表现水平有一定提升,但却很大程度上丢了大白的流行味,再加上作为1k段产品,整体发糊发闷,笔者作为大白的老用户是有些失望的。大白大黑的问题还只是整个平头塞市场的冰山一角。
2-1 一顿午饭——微翼和尚系列、潜韵潜25、潜39
25元、39元,这两个极其便宜的价位上却挤了如此相似的两组产品,挺有意思。先说结论,笔者认为和尚略好于潜25,小和尚略逊于潜39。
和尚25.1元的定价,仿佛是跟潜25宣战一样,“我就比你贵一毛”。实际上和尚的表现确实比潜25来的要更加成熟一些。这两条塞子的高频都表现一般,明显偏暗,但好在中频厚度适中,低频不过不失。相比起来,和尚的中频结像更精细些,潜25的低频更紧致些。和尚的声场自然程度明显强于潜25。总的来说,若是插手机听个响,两个都可以选,但若考虑到以后有升级可能的话,更推荐和尚,和尚的中频更偏向“正确的中频”这一概念。
39元档则是潜39、小和尚这俩,也是同腔体。相比25元那两条,这两条明显在高频上要好不少。潜39的高频比小和尚更稳,在保持适中亮度的基础上不如小和尚一上大推力就容易飘。中低频区别不大。小和尚不如潜39好听的另一个原因是声场问题,小和尚比和尚的声场明显收缩了不少,而潜39的收缩情况要好不少。综合下来还是潜39更靠谱一些。
这四条价格相当于1~2顿午饭的塞子,若是插手机、小MP3啥的,区别没有笔者说的那么大,随便选条买就行。不过非要推荐一条的话,笔者更偏好和尚,它的调音更偏向更高阶产品,廉价感更少一些。至少什么平衡、可换线和尚,笔者没试过也不建议去尝试。这种操作更适合那些喜欢把这价位东西玩出花的玩家们,比如某位金砖4.4推换线和尚的大佬。
2-2 挑战者——水月雨无名
为什么说无名是挑战者呢?外观上,低价平头中少有的非公模腔体;声音上,也与其他的糊作一团、甚至以糊为特色的“妖艳贱货”不大。
作为M1N VX的老用户,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无名和下面要谈到的VX PRO都还是这个体系下的东西,低频少而质感不差,中频厚度正好,高频清亮,透明度相当高,能感受到细节被涂抹过但绝非HUFI。无名的声场在一种平头中并不算大,但其他的硬指标应该是笔者听过的百元价位耳塞中从未达到过的高度:不逊于M1N VX的解析水平和比VX还更精准一点的结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体系下的调音问题在无名上也更加明显。如果说VX PRO的部分欧美流行表现还算能听的话,无名的偏科程度已经使它难以胜任欧美流行的回放,所以普适性并不高。如果说只听些女声、小编制,无名应该是这价位唯一的选择(无论入耳平头还是便携头戴),但若是想要听的更广泛一些的话,建议与下一条双修。
2-3 消费“降级”——舜仕01BL
嗯,又是公模,这次是DP100公模。
01BL、01BS、01BU,这三条截然不同定位的塞子,实际上是同一单元线材不同,但声音风格、素质表现差别巨大,这可以说是打了一众线材无用党的脸。01BL走的是这价位常见的中下盘路线,但高频并不拖后腿。气势感足,声场比较自然,定位还算准。调音上的问题是人声不突出,容易融入乐器中。需要吐槽的一点是线材贼硬,如此之硬的平头线材只在大哥01B上见过(材质不同),听诊器效应相当严重。
至于小标题中写的“降级”二字只是相对于01B而言。01BL的水平实际上并没有逊色01B太多,算是百元价位少有的能感受一下大编制气势感的塞子,同时由于中低频厚度足够,对于欧美流行的兼容性也不错,但女声容易变厚。它跟无名的声音风格正好可以形成互补。不过01BL的解析、分离还是略逊于无名一筹的。
2-4 无言无味——拜亚DP100
作为一个拜亚粉,其实我对他家的塞子一直是保持着恨铁不成钢的状态,但DP100还不算那么过分,于是还是说说。
DP100中频相对突出一些,低频发散,下潜不深。虽说中频突出,但人声并不出彩,反而非常干,女声情况稍好于男声,声场不小但有些畸形,整体十分HUFI,只能说比MX365、C550这种稍好一点而已。
既然声音表现如此不堪为何还要说呢?我在“200元的左右耳机有什么好的推荐?”知乎回答中提到”低端想感受拜亚味不如看看平头塞DP100“,实际上只是相对Byron而言,DP100更像是个拜亚货而已。说实话拜亚在产的塞子都没有自己头戴大耳的影子,无论是DP100、Byron,各种DTX耳塞还是榭兰图,没有一条是传统拜亚的路子,相当令人失望。还需吐槽的是,近几个月DP100由原来的199涨到了249乃至299元,经销商的这番操作令人费解。要知道就算是199元,DP100也仍然谈不上”值“这个字。
3-1 修罗场——微翼修罗
与和尚两端延伸一般的情况不同,修罗明显要更加全面一点,也要更加均衡。目前来说,笔者听过的MX500公模塞中,修罗应该是除明净外中高频透明感最强的一条。
低频下潜比起和尚来说是飞跃性的进步,量感中等偏多一点,该有的氛围感都有。中频结像不算很精细,但是人声仍然很好听。女声表现力略强于男声(这一点倒是跟我对于和尚的印象相反)。高频延伸没有一些偏中上盘的塞子华丽。相对来说,修罗是本节所提这几条塞子中唯一一条不过分强调某一频段的塞子。个人认为听中小编制管乐和港台流行都还不错。
修罗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中频的味道不算太“正”,尤其是与和尚和后面的明净对比来说,还是有一些味精的。二是比较难推,低推力下声音小问题比较多,比如前面提到的中频结像问题。这塞子还是建议稍大些推力比较好,至少手机是肯定搞不定的,手上的M2在低增益模式下也相当够呛,ZX300的3.5口也不太行。除此之外,这塞子不建议用来听弦乐,线条感有点过重,小提琴的清丽感表现得比较一般。
3-2 此VX非彼VX——水月雨VX PRO、M1N VX
虽然与前段时间在各处出现次数颇多的qdc VX同名,但这俩东西声音完全是两回事。
先简单提两句老VX(M1N VX),这塞子应该算是水月名号真正立起来的功臣了,所谓“水月发出没有低频的声音”梗差不多也是那时开始广泛流传。老VX的低频确实成问题,不仅量偏少,下潜也不够,听编制感觉缺声部一样难受。中高频有点意思,实际上信息量并没有多大,延伸也不算好,但透明度做的还不错,没有多少染色但听ACG小姐姐莫名的舒服。总的来说是个贼偏科的塞子。
VX PRO上,低频的问题有了一些改观,量感没提多少但下潜明显要深了一些。中高频的信息量有一定提升。相比VX,VXP用来听小编制已经没什么问题。人声方面,女声表现没有被削弱,部分男声也到了一个相对可听的范畴。当然,别想拿它听浑厚男声,John Legend这种并不特别浑厚的在VX两兄弟下都会变得有点gay gay的。
之前已经提到,尽管有进步,但VXP的问题仍然明显。除了低频,还有一点就是佩戴,镀铬黄铜的外壳十分坠耳,单元直径并不小,导致佩戴不算稳固。还有一个个人喜好问题:声场比起修罗、01B啥的有点偏窄,这个不算啥大问题。VXP真正的用武之地还是在于女声和以小提琴SOLO为主的小编制器乐上。
[最新的VX Classic以及最老版的V6并没有听过,如果之后听到的话,再行补充。]
3-3 什么是流行人声——森韵大白
这就是一条彻头彻尾的流行人声塞。
硬指标比如解析、分离、动态、瞬态啥的,大白在这几条里应该算倒数,但我仍然没有给它低于平均的两颗星。大白能够拿到三颗星的理由是:极为到位的人声调音。人声位置得当,无论什么曲风,只要人声存在,那么你能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舒服的人声,各种配器都只是配器,丝毫不会影响到人声的地位。这在这价位倒算是独树一帜的存在。这是另一种程度上的偏科。而且,大白的优势还有一个:好推,普通手机也能搞个七七八八。
不过,用大白听器乐和摇滚,就显得很局促,挺奇怪的。大白适合也只适合用来听流行人声,而且是越老派越在以前烂大街的那种表现越扎实。听听乡村、民谣这类配器不算复杂的音乐也还凑乎。我之前倒是常用大白睡前听白牙叔(Luke Bryan)的歌。除了偏科,大白线材容易发绿的问题也得提一下,虽然已是cliché,但这“老烧绿”的确不是人人都能忍受的了的。
3-4 消费“升级”——舜仕01B
说实话,01B最先吸引到我的是MX760的公模腔体(MX760是我最喜欢的森海平头)。
01B应该是这几条塞子中最“大力出奇迹”的了,一般低端砖都搞不定。目前成本略低的搭配是奥莱尔的B1s耳放。推力给足的01B,声音比较大气,有一定气势感,乐器定位应该是这几条塞子中最准的。低频量比起VXP这种要多不少,但还算健康。中频有一点厚,高频表现中规中矩。
缺点也有不少,低频的量感把握得还好但下潜并不算深。人声中偏清亮化的女声表现不是很好。线条感不是很明晰,这点在低推力下更明显一点。总体局限性不小,算是瑕瑜互见吧。(抛开素质,我觉得不如01BL调得成熟。)01B用来听器乐还是不错的,毕竟这价位少有这种气势感还不错的东西。还有一点,01B的线材硬得像是钢丝一般,听诊器效应很严重,基本只能坐在那听,这也是一大局限。
3-4 妖nie——铁创新Aurvana Air
若真论妖nie程度来说,创新Air就可以说是奇葩了。低频是本节中所有耳塞中最残的,中高频刻意营造所谓清透感,没有一些烧友吹的那么出彩,反倒显得不鲜活,死板了。有人说Air听女声毒性很强,但仅局限于一些声线细弱的女声,厚度稍微上来一点就不行了,像Adele、蔡阿姨,完全没办法。素质方面,Air也绝对是这价位倒数的,涂抹感相对比较明显,声场也并不规整。几个声音上的大问题加起来,Air是我这里少有的一星评价,难以推荐。(补充:或许有玩家很喜欢这样的声音,这点没毛病,笔者只是认为这样过于刻意地做出的清亮感,实在是算不上合格。偏科不是缺点,做作才是。)
4-1 换壳王——弱水玛莎
从个人入手的花梨木版说起。玛莎的花梨版声音整体非常平和,中频略有染色,兼顾男声和女声表现,没有发现有过分的偏向。低频量感中等偏少,但氛围感还不错。高频有一点清甜味,延伸不错,略微偏亮。总体上算是中频饱满、两端略偏少的路子。
问题也有一些,极高频表现实在是与他家的Mojito差了不止一点。低频下潜不怎么足,不过由于本身量感不算大,听感上并没有觉得太难受。解析和分离等所谓指标在这个价位上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比明净总体要弱一点但跟PK1的素质水平已经十分接近。动态还不错,瞬态比较一般。
那为什么我还是选择将它列入推荐,甚至是不少同为四颗星等级的耳塞都没有进入的年度推荐中呢?首先,前面提到,玛莎(花梨版)的中频染色极具特色,毫不夸张地说,笔者认为这是自己听过的千元内最适合听无偏向性人声的平头塞。其次,目前的“新派平头”确实把硬素质水平提了上来,甚至与同价位一些优秀入耳也可以抗衡,但其中不少有把老平头注重中频调教的传统忽略的迹象(譬如CM2000Ti以及弱水自家的Mojito)。玛莎则可以算作一条介于这两种产品的中间产物,硬素质够用的前提下,中频调教相当可以。
普通版玛莎相较于花梨版,除了外壳差异外,声音上低频更弥散一点,中频有一点发干,其他倒是没有是什么特别容易感知到的区别。至于新出的金丝楠木版和之前的碳纤维版,没有听过,就不谈了。
4-2 明——微翼明净2.0
如它的名字一样,明净2.0(以下简称明净)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频段的透明感。
上节曾提到,修罗是300-700元价位里中高频比较明晰的一条。然而明净一上耳,可以感觉到它比修罗还要更加澄澈透明。低频量感中等(比修罗要少一点),下潜不错,收的很干脆。中频线条感突出(基本上是千元内线条感最好的平头),染色比较少,厚度适中。结像相当精细。高频延伸很好,信息量较高。全频密度很高,在给够推力的情况下可以听到足够大的动态与恰到好处的气势感。声场在平头中算中等偏大的规模,比较规整。总体上来说听各种编制的器乐都挺舒服。
明净的问题主要在于比较难推。中低端便携设备上基本很难得到上述的听感,而且诸如XD-05这类推力不小但声音细腻度不足的东西推也不合适。目前找到的相对低价比较合适的搭配是与铁菊花二代 Partita II,虽然仍不能发挥完整实力,但已经算七七八八了。推不开直接导致声场拉不开,密度也稍显不足。
有烧友在群里说明净的密度能够媲美不少全尺寸大耳,虽然我并不很同意这种说法,你要跟AKZ、ADKX这些密度本就不怎么样的比,确实明净的密度算得上高,但从另一个角度上也可以看出明净密度之高。
之前在一次聚会上听过一次白明净(限量版),它的高频延伸比起明净还要出色不少,低频也更加扎实。若不去在意官方给出的那个谜一般的限量购买措施,白明净还是挺值得收的一条塞子(我的明净是三手,不然还真想买一条白明玩玩)。
4-3 老吾老——宇音PK1
PK1可以说是笔者接触的第二条国产耳塞(第一条是GR07MKII)。
PK1的气势感相当出色,但是与明净的气势感不同,PK1更带了一份厚重。声场横向很宽,纵向略窄。低频量适中略多一点,比较弥散。中高频比较细腻,细腻程度跟明净不相上下,但没有那么通透。动态非常出色。
但PK1作为老塞子,毛病是挺多的。低频的弥散再加上下潜不深,层次感不怎么样。声场虽然大,但是略显得平面化。其次,瞬态不怎么样。其实PK1的硬素质已经被后来者们(明净/花洒/Mojito)甩在后面了。再者就是老生常谈的——难推。PK1的难推虽然是出了名的,但实际上,相比明净在推不好的情况下实力大幅缩水的情况,PK1其实还好,基本的气势感和调音特点还是能够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的。在这一点上,PK1和GR07MKII有点相似,都是难推但特点不会在低推力下被削弱太多的类型。
4-4 口水——阿思翠Lyra Classic
这是一条比较适合口水歌,听感受佩戴影响相当大的塞子,所以我打算把优缺点混起来说。
Lyra C的中频还算顺滑,女声表现不错,男声中只适合声线较细的。低频受佩戴影响非常大,在装配上中空橡胶套绕耳佩戴下,可以发现低频下潜还可以,量有点偏多,蓬松,残响不小。这种佩戴方式在我和身边几个试过Lyra C的烧友看来都算不上舒适。然而在直接佩戴下,Lyra C的低频会显得有些残,质量有不小的下降,这也是令人费解的地方。高频信息量不大,但亮度却不低。声场规模中等,定位不算准。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有烧友提出的佩戴方法——将外腔体入耳而内腔体朝外,居然高频的听感顺滑了一些,也是相当奇怪。
相比Lyra C,Lyra 6的低频扎实程度略有降低,高频延伸有轻微缩水,中频也不是非常顺滑,但佩戴上更加稳固(虽然还是硌着难受)。至于Lyra Collection只在展会上听过一耳朵其低阻版,感觉问题还是出在低频上。新的Lyra Nature,没听过,若能听到,后续补充。
5-1 清——水月雨Liebesleid
它应该是笔者听过的平头塞里,把冰清玉洁4个字诠释得最好的一条。
花洒的低频量感比起无名和VXP来说,还是要增加了一些,厚度更加饱满,但仍然属于偏少的范畴内,下潜一般,收的相当干净,氛围感是水月平头里做的最出色的一条。中频十分顺滑,细节出色。人声表现方面虽然总体还是偏中上盘,但是男声表现仍然不错,厚度够用;女声一直算是水月家平头的特色,同样比较出彩,比起VXP明显也要更加细腻。高频十分通透,延伸不错,亮度适中略偏亮。声场规模的平头里不算太大,但还算规整。
花洒的缺憾主要有两点,一是并不十分精准的乐器定位,虽然在表现大部分小编制器乐来说已经够用了,但是在表现稍大规模的器乐时,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二是参数上表现的不难推,但上限相当难发掘。在控制力、推力较为薄弱的前端下,花洒的全频密度都不算高,且分离度也不是很好。但是花洒应该是算是罕见的低阻平头潜力怪物,之前试过用Luxman P200这种台式低阻耳放来推,声音密度高得惊人,甚至超过了不少2000甚至3000价位的动圈入耳。但是又有谁会经常拿花洒接台式耳放?更何况花洒更适合搭配一部分声底干净的低阻耳放,而此类机器在市场上又恰好不算多。
留意过我上一版本的知乎个人简介的读者或许还记得我写过,自己是个花洒的爱好者。不是因为它面面俱到,而是因为它十分契合我的一部分听音取向,比如说听巴赫的作曲作品,相当“巴适”。另一方面,至少目前来说花洒的声音的接受度还是非常高的,基本的平衡度在线,而同时特色也足够突出。从M1N VX、VXP、无名再到花洒,笔者还是比较欣赏这种调音大体框架从一而终的东西。
5-2 力——弱水Mojito
早在本连载第一篇TOMORROW NEVER KNOWS中(a.k.a. 本文第一节),笔者就提到过一个非常经典,但如今已经有价无市的上古神塞,松下TECHNICS HV100,它足够优秀的低频表现以及气势感至今几无平头可以超越。弱水Mojito,说起来算是个非正统的HV100后继者。
Mojito属于中频略凹两端略凸的走向,低频下潜很优秀,收的比较快。虽然厚度挺高,弥散性并不强,中频厚度相比两端来说要稍微薄一点,结像细腻程度略不如花洒但还不错。人声方面男声表现略好于女声,总感觉年轻女声有一点点老化的趋势。高频延伸很好,信息量足够,带着一点“金属味”。动态表现非常好,在低推力机器上也能领略到出色的气势感。声场规模非常大,分离度也还不错,得益于这两点,Mojito在大中编制器乐上的表现十分出色。
Mojito的问题主要也是两点,一是佩戴,之前说过他家的玛莎佩戴舒适性不怎么样,这一条更甚,硌耳朵的同时非常容易掉出来,必须绕耳才能做到相对稳固的佩戴(就个人来说);二是之前简单提过一句的细腻度问题,在声底不足够干净的前端下,整体细腻度欠缺,这个还是比较明显的,整体显得有一点点粗犷。
Mojito对于线材的敏感性比较强,除了最基本的原装线,笔者也试过所谓的Xsymphony交响线,结像清晰度有提升,分离度也更好,中频也更加扎实,整体特色更加突出,符合其交响的名字。总的来说,这是一条主听大中编制的器乐爱好者值得入手的耳塞。值得一提的是,似乎早期版本的Mojito整体素质还要更高一筹,这个笔者本人没有亲自试过,所以不便评价。
5-3 ???——铁三角ATH-CM2000Ti
在上海与太原分别仔细听了三次这条塞子(70h是肯定有了,因为借了烧友的),笔者满脸问号,以下仅针对几次试听的听感简单说一说。
CM2000Ti的声音不出所料,仍然偏中上盘,中频有一定厚度但不算扎实(厚实与扎实是两回事),染色要比CM7这种老的铁三角平头塞少不少,显得更加中性。高频像是蒙了一层纱,无论是否带海绵套,都有一定的颗粒感。延伸一般,但不算短板。低频量偏少,而下潜也不怎么样。虽然它的“祖辈”CM7Ti与CM700Ti也没有做到多么优秀的出色的低频表现,但至少要比CM2000Ti的要顺滑一些,不至于硬如钢板一样毫无感情。声场表现,在高价平头中只能说中规中矩,规模感不大,还算规整。声底不像前代的两个旗舰平头一样干净,解析水平基本与那两条也是持平的,比起花洒与Mojito这两条来还是要差一些。
试听会上,我搭配过索六万、金菊花、平衡金砖、AK320、M5S以及平衡ZX300,可以这么说,CM2000还是比较吃推力和搭配的。在金菊花这个等级的推力下,动态表现还算不错,但是到了AK320就又回归原型了,说实话,3000元档的定价,有这点钱还不如把CM7ti加CM700ti加CM707二手各收一条,我真觉得CM2000ti跟CM7ti与CM700TI比就是一个不成熟的东西。
5-4 !!!——B&O A8/Earset 3i
首先说一下,笔者收过三个版本的A8,一是带BANG&OLUFSEN完整logo的黑色A8,二是黄色A8,三是Earset 3i线控黑色版,但分别于不同的时间段收入,没有同台对比过,凭印象来说,声音上黑黄A8,没什么太大区别,但是Earset 3i的中频表现,感觉是略微有一点点削弱的。
A8的中频表现非常优秀,或者可以这么说,它拥有老牌平头中最高等级的中高频表现。十分通透,高频延伸不错,细腻程度与CM7ti不相上下,顺滑度还要更好一些。记得当时自己不算特别懂现在这常用的形容词,但在自己的本上写过这么一句话:“从mx500换到A8,高频清晰透亮了不少。”相比于优秀的中高频表现,A8的低频就没有那么出色了,a8的低频量偏少,收的速度在早期平头中不算快,弥散感不算强,质感不怎么样,整体没有什么氛围感可言。
A8是老平头中独树一帜的存在,在一众平头耳塞只注重中频调音的味道感受时,A8则成为了一个足够特点突出而完成度高的东西。尽管素质如今已经有些被同价位优秀竞品甩在后面,但整体水平现在看来仍然不算过时,素质不算差的同时又在中高频听感上做到了足够特点鲜明。a8这条耳塞绝对算不上杂食,但如果你是一位注重中高频表现而厌烦了铁三角家老耳塞略带甜味调音的烧友,那么A8是非常值得收一条的。而无线A8也就是现在的Earset,是真的丢人,就不提了。
6-1 何以恰空 & Clever Change——水月雨 Chaconne & VX Classic
相信不少乐迷朋友都对恰空这种复调音乐形式比较熟悉,巴赫的恰空更是复调音乐里masterpiece中的masterpiece,结合反复的变奏渲染偏庄重的情绪,可以说是笔者个人的最爱之一。所以当水月刚发布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是相当期待的。
但当自己实际听到它的时候,其实是有一点懵的,这条塞子刚开声时的走向跟花洒一代不太一样啊……总之,先说说它的声音。
低频量明显是要多了,凝聚感也有一定的加强,下潜没有太大问题,比一代的氛围感明显是要强一些。举个例子,吉他六弦拨弦时的质感,Chaconne基本是压着Liebesleid打的状态,充沛的泛音加上收得不算太慢的特性,基本没啥毛病。中频比较平,没有感觉到花洒那种中高频略微突出的表现。人声厚度要增加了一点,跟花洒的略带清爽感不同,Chaconne是一种厚度适中但比较扎实的中频,没有那么特点突出。男声的表现略有提升,但是主要是在声线偏粗的男声方面。Johnny Cash之类的男声,表现力不错,细腻度也变得更好。然而,声线偏细的男声似乎没有能够集成花洒的特色,缺乏了一种稳而灵动的感觉,说实话,有一点失望。女声方面,大多数女声回放都能良好胜任,但是还是缺了花洒那种飘逸灵动的特色,感觉就是:“嗯,还算舒服,但是不惊艳。”但人声表现力的变化却使得器乐质感有了一定提升,这个一会儿会说到。高频延伸相较于花洒是有一定提高的,但是没有那种突出感,显得“朴实”了一点。高频细节明显比花洒略多,没有了之前花洒那种在低推力下略糊的倾向。
声场方面,说个实在话,笔者没有觉得跟花洒有本质上的提升。分离度好了一些,但仅限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乐器间的分离度在这个价位还不错,但相比花洒没多大改善。解析能力跟花洒、Mojito等1k-2k价位平头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刚才说到,Chaconne的器乐质感相比花洒有一些提升,这个主要是针对吉他等复调乐器而言,不太清楚是否真的像Chaconne这个名字一般,水月雨对这个塞子进行了调整,但现实是,Chaconne真的像Chaconne曲子一样,对于吉他、小提琴等相性很不错。在Chaconne下听各种现代录音演绎的奏鸣曲,都在“好听”的范围内。笔者在短暂借听朋友Chaconne的几天内,常用它听Tommy Emmanuel的吉他Solo作品,也是非常舒服的表现。
但是为什么我只给Chaconne打了III级呢?
不知读者朋友听过AKG的K314P与K319吗?在笔者看来,Liebesleid和Chaconne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点像这两条塞子,一条特点鲜明,另一条总体素质是要更好一些,但是削去了不少第一条的features。比起花洒当时给我的惊艳感(尤其是音色和在低阻台放上的潜力),Chaconne象是个各方面都打磨得更成熟但是没有那么有意思的东西。能说Chaconne不好吗?不能。但是距离达到我对于“Chaconne”这个名字的期待还有点远。另外,说个实在话,笔者认为1999的价格着实还是有点小贵。
至于VXC,笔者不打算特别详尽地写它。只能说,除了下文提到的CM707以外,这是500元内另一个平头首选。各方面都比VXP来的更加成熟一些,也足够耐听。是很不错的东西。听细线条人声的烧友基本可以盲狙。
6-2 Duang——Ostry KC08T
从KC06A到07,再到几个月前KC10展会样机的图,全系都像是被“玩家之眼”附了身一般,活脱脱一个“游戏耳机厂商”(误)。对于KC08T的外观,笔者不太想吐槽,虽然仍然足够硬核,一股浓浓的金属风,但是佩戴还算舒服,估计是钛腔体的好处。
以下听感基于巡回试听自带的特殊海绵套下的表现。
一上耳,笔者被08T的低频表现震到了,这可能是除了HV100以外笔者听过的平头塞里少见的把低频素质做到可与同价位入耳相比甚至更好一点的一条。低频的量是略微偏多的,但得益于通透度良好,没有感觉到轰头的问题。下潜应该是平头耳塞里的TOP级水准,收得不算太快,但是整体比较紧致,没有感觉到不少老平头的弥散感。
中频方面,08T就不是那么令人惊艳了。08T的中频是稍微有一点点糊的,尤其是在低推力下,结像不是很清晰,缺乏一些中上盘平头塞的线条感。由于这种略带朦胧的中频呈现,使得08T在表现乐器独奏,尤其是一些古典吉他solo录音中,乐器的形体感不是很优秀,细节也不是那种分毫毕现的感觉。不过这种情况放在人声上倒是可以理解,整体更加耐听一些。女声比较通吃,无论声线粗细,染色不算多,但是感情还原比较到位。男声方面,声线较细的一些歌手会有点不到位,甚至在搭配金菊花的时候,听早期的Eric Clapton会有一点发硬,不知是什么原因。高频质感还不错,延伸适中,没有过亮、突出的问题,细节表现还可以,但是与中频的问题类似,线条感还是缺了一些。
KC08T除了低频以外还有一点让笔者比较欣赏——声场表现,宽阔而不空洞,层次感在平头耳塞里是做得很不错的。声场大的同时没有太多多余的echo,这点很难得。解析能力跟花洒、Mojito什么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不适合用太力大声粗的东西来推,低频质感会变得有一点僵硬。
跟上面的Chaconne虽然走的是不一样的路线,但KC08T也是偏向器乐的塞子。建议以听弦乐为主的烧友可以试一试。其他方面,其实笔者认为这还是个听Queen和David Bowie的好塞子,很有意思。
6-3 真香——铁三角ATH-CM707
首先要道歉,这篇重新写铁三角ATH-CM707的原因是笔者之前的CM707声音表现(无论素质还是调音)与目前手上的这条有着较大差异,结合CM707从未有造假传闻这一点,笔者暂且只能认为之前的那条是被DIY过的。对于之前的听感分享,只能说声抱歉,不建议读者参考#3 CHOOSE A SIDE(知乎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6419954)中关于CM707的听感描述。本文所写CM707已经经过两位非常熟悉CM产品线的老烧试听,可以确认是正品。
到手的一瞬间,我明显地感觉出CM707与前代7Ti、700Ti的不同——低频。CM707的低频量感明显要比7Ti和707大一些,更加凝聚饱满,显得中下盘的形体感比所有听过的铁家平头都要突出。下潜比记忆中的7Ti与700Ti好一些,但仅限于铁三角范围内的“好”,距离A8以及自家的新旗舰CM2000Ti还有一点距离。
中频很“瓷实”,厚度适中但有一点点拥挤,好在整体的层次感很不错,使得这种拥挤感在各种砖的驱动下没有那么明显。比起之前的铁塞,染色都要少一点,尤其是男声,削减掉铁家音染的影响后,变得更加磁性,也更加直白。男声情感的处理比较到位。但是,也正是由于直白化,诸如MJ、贾老板等声线偏细同时高声部又带有一点花腔味道的男声,感染力是有一点降低的。另一方面,男声的饱满程度,比起7Ti来说是有一定下降的,这一点就非常有意思,太过于需要“底气”的男声,表现也会不那么出色。但总之,大部分流行歌里出现的男声,表现还是不错的。女声,还是铁三角的基本盘,表现力仍然不错,同样,也需注意直白化带来的感情处理问题,这个属于个人喜好,妖性比7Ti减少了一些。
高频需要单独拎出来说。在较大推力的情况下,CM707的高频表现十分饱满、扎实,延伸不算很出色,但总体亮度把持得很不错,不算刺激。线条感比较明晰,表现有一点干硬,显得不润,可能也是直白化带来的问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低推力下尤其是普通手机下,CM707的高频有一点过量和过亮(好拗口……),显得不加配海绵套的情况下,出现比较明显齿音,整体听感也受其影响显得有一点刺激,同时还会变得有些不自然。
声场表现很不错,空间感比较宽阔,但结合上之前的中频“瓷实”并没有显得很空。解析力是500内平头耳塞的TOP级,分离度还不错但仅限于人声与乐器的分离,乐器间的分离并不很好,甚至在低推力下显得有一点糊。整体的自然度不是旗舰级别(没错它是700这个旗舰的换代)的出色,尤其是在低推力下。
CM707让我想到一个头戴,AD1000X。大推力下CM707的层次感、风格走向,都有一些ADKX的影子。
总的来说,CM707的表现属于“absolutely blew my mind”的范围。是的,它有缺点,譬如低推力下的高频过量过亮、声音自然度稍有欠缺等等,但这些并不妨碍这是一个同价位(¥500-)表现优秀又足够有特色的产品。考虑到做工、佩戴等因素,再加上现在二手价格只要200多的情况。CM707配得上KT Ranking的V级。
6-4 国产平头迷惑大赏 & 结语
自从上次录了声波幼稚园KID006之后,我去专门找了一些国产的平头耳塞来听。但很可惜的是最近在某耳机展会上出现的某超高价平头耳塞,我没能听到,但是我也收集了一些评价。
这里我想引用名厨Gordon Ramsay的一句话:“It's fu**ing raw.”
You can't serve raw dishes to your customers. 同样,你不能把溢价如此严重,但声音如此遭坑的东西交给消费者。
平头耳塞有一段时间的没落,所以出现了价格评价体系断代的问题。是的,你可以说,不光是平头耳塞,大部分入耳,现在也属于严重溢价的范畴内,比如拉四万与大魔王,上升到品牌譬如JH,VE甚至国产的一些多单元耳塞也是一样的。但对于入耳式耳塞来说,我们仍然保持着原先的评价体系,虽然评价体系是应该不断在变的,但是它至少没有太乱。而对于平头耳塞来说,这个评价体系已经乱了,你甚至可以听到500块钱和2500块钱的平头耳塞素质差不多,甚至500块钱的那个调音还会好很多的情况。而在入耳领域,大多数说,我这个耳塞可以秒超平,比如说500块钱的可以跟1500块钱的扳手腕(无论是否真的可以),没错,但是在平头耳塞里却反了过来,大部分一两千两三千的,尤其是国产平头耳塞,其实素质跟原来500多1000以内的差不了多少。可谓谜一般的逆向秒超平。
尽管现在有不少厂家是仍然在对平头耳塞进行进一步的研发,但是平头耳塞能玩出花样,远比入耳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平头耳塞注定是开放式的,那么它怎样往里塞入动铁单元呢,目前唯一见过的成品的尝试,只有达音科的那个,但是声音之糟相信不少烧友都有耳闻。其实仔细回想一下平头耳塞没落的原因,也正部分因为技术的限制,不是吗?技术的上限已经摆在那里,也没有很多厂商愿意去真正研究顶级平头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声音,比如调音的基本平衡性(甚至你可以看到有些厂商调出了频段脱节的平头)。说个实在话,费力不讨好的事,又有谁会做的?为什么A8与HV100这种上古神塞,仍然基本没有谁能够全面超越呢?厂商们应该仔细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把心思就用在了这儿,是否做到了给出应有的诚意,哪怕是最基本的。
在大厂普遍放弃平头市场的情况下,国内厂商本应该是有一定机会的,毕竟平头耳塞作为一个单独的品类,无论在小众仍然有存在下去的价值。但是除了寥寥几个产品以外,大多数产品都毫无诚意。我们能看到PK1的公模,被某些厂商不断的捡起来玩坏,捡起来玩坏。是的,接下来的声音与PK1并不一样,但是说个实在话,很难看到求变者的存在。如果真是下功夫去创新,平头耳塞市场不可能在这么多品牌都去搅局的情况下,仍然没有一丁点的起色。
回到耳塞本身,为什么我只给Chaconne三星评价,而对于花洒,也就是它的前代产品来说,我仍然给予了5星评价而且到现在没有收回?是的,你可以说花洒不好听,你可以说花洒素质表现无法胜任它的价格。没错,你可以这么说,毕竟每个人意见不相同,但是它至少给出了一个国内厂商对于平头耳塞应有的诚意,但是Chaconne的“不突出”,则会使其显得不那么诚意满满。
更不必说那些各方面都很无趣的公模平头耳塞。
刚才说到平头耳塞价格评价体系的脱节问题,正是这种脱节,给了某些投机者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这个本就很乱的市场里捞一杯羹。但是无论是想捞快钱的人也好,还是想真正做出自己满意的东西的人也好,都应知道:Your reputation proceeds you. 端上一篇错误调味的生肉往消费者肚子里塞,是不被允许的。
平头耳塞市场,it's fu**ing raw。
平头耳塞连载补遗篇到此结束。
平头耳塞连载《塞不平何以平天下》正式结束。
我仍然期待着下一个值得一写的新平头耳塞出现。
Bon appetite. 无论,是溢价过多的塞子,还是颇有诚意的塞子,亦或是带着圣光的老塞子,祝你都好胃口。
从2013年以来,笔者多多少少也玩了小几十条平头耳塞了。随着玩的进一步深入,对于平头塞这种形式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忘了哪位大佬说过:“平头这种东西,怎么也得留一条。”其实我很同意这句话的角度,无论你玩到几万、几十万的系统,总有一些东西是大型设备所给不了的。对于有些人,这个东西可能是黑胶系统;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个东西可能是十几年前的硬盘播放器和discman;而对于包括我在内的一部分烧友来说,则是平头耳塞。
没有什么是能够真正被时间洗刷掉的。
这就是我想说的。
感谢阅读。也感谢选耳机专栏交流群的烧友们给我的“咕咕怪”称号。
附上笔者听过至少70H的平头耳塞的评级总表,手机配塞除外。(等级V为最高,I为最低)
AKG K314P II
AKG K319 II
阿思翠 LYRA 6 II
阿思翠 LYRA CLASSIC III
B&O EARSET 3I/A8 V
拜亚动力 DP100 II
创新 AURVANA AIR I
凯声 钛铃 I
凯声 小黑铃 III
徕声 RX-1 II
Ostry KC08T IV
瑞弦 SWD1 II
瑞弦 SWD2 II
瑞弦 SWD3 I
弱水 玛莎 IV
弱水 玛莎花梨木版 IV
弱水 MOJITO IV
水月雨 M1N VX III
水月雨 VX PRO IV
水月雨 无名 V
水月雨 LIEBESLEID V
水月雨 白雪 IV
水月雨 Chaconne III
水月雨 VX Classic IV
森海塞尔 MX500 III
森海塞尔 MX360 II
森海塞尔 MX365 II
森海塞尔 MX375 II
森海塞尔 MX760 III
森海塞尔 MX980 III
索尼 MDR-E484D V
索尼 MDR-E888 IV
松下 TECHNICS HV100 V
舜仕 ESEP-01B III
舜仕 ESEP-01BL IV
铁三角 ATH-C550 II
铁三角 ATH-CM3 II
铁三角 ATH-CM7 III
铁三角 ATH-CM7TI IV
铁三角 ATH-CM700TI III
铁三角 ATH-CM707 V(原评级II)
铁三角 ATH-CM2000Ti II
潜韵 潜25 III
潜韵 潜39 IV
微翼 和尚 V
微翼 小和尚 III
微翼 修罗2.0 IV
微翼 明净2.0 IV
K T
Feb 2020
知乎&头条@KingTsui
微博@KingTsuiKT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KingTsui乐声之秋”(kingtsuimusictime)与知乎专栏“耳中迷音 Mystery In E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