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国人的衣食动养,皆依季候而作,随岁月流转。

2020年,《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将四时节气作历程,推出系列策划“二十四节气·养生历”,一年365天,顺应时节来养生。

长按图片,保存养生历↓

霜降节气养生知识点(霜降养生宜平补)(1)

庚子年

丙戌月

己亥日

秋暮冬始,霜降始霜

“浅碧露凝华,霜寒木叶秋”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属于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即将落幕。

此时天气越来越冷,只有给身体补充够能量,才能更好地应对严寒到来,提高抗病能力。故民间素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的说法。

气肃而凝,秋露成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地面水汽遇冷空气凝结成霜,所以霜降并非降霜,而是天气变得寒冷,大地出现初霜的现象。

霜降,“贴秋膘”的最后机会

霜降“贴秋膘”得宜,不仅能补偿夏季的损耗,还有助于给身体过冬做好准备。进补调理上宜强调“平补”,也就是不凉不热。具体来说就是要多吃些补而不燥、健脾润肺的食物。

庚子年

丙戌月

己亥日

霜降·三宜

健脾

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只有脾胃的消化和运化功能足够强,进补的东西才能真正为人体吸收和利用。

中医认为,山药,芡实、栗子等,都是此时节健脾进补的佳品。另外,薏米、红枣、核桃仁、扁豆、黑豆、牛肉、兔肉等性温而不燥的食物也宜常食。

动养

天气渐入冬寒,人体关节部位最怕受凉,腰腿痛等疾病也极易发作。

平时大家可以加强膝足关节的保健:每日晨5~7时,平坐,伸展双手攀住两足,随着脚部的用力,将双腿伸出去再收回来,如此做五至七次,然后牙齿叩动36次,深呼吸10次调匀气息,津液咽下9次。

润肺

秋冬季偏燥,易犯咳嗽,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应多吃一些有润肺作用的水果和蔬菜。

比如,梨、苹果、洋葱、芥菜、冬瓜、萝卜等,可以起到清热、化痰的作用。

庚子年

丙戌月

己亥日

霜降·三忌

油腻

霜降时节胃肠脆弱,油腻、辛辣等饮食都容易增加其负担。

适当吃一些养胃的食物,如板栗、花生等。栗子熟吃有益于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以及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小便频数高等症状。另外,《药性考》记载,食用花生可“养胃醒脾,滑肠润燥。”

寒凉

秋末时节,如果不做好保暖工作,很容易因凉气入侵引发感冒等疾病。

此时穿衣不宜露膝,同时要注意护足。爱美的女士尤其要注意脚踝保暖,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袜,以免足部受凉。

暴食

寒冷天气容易扰乱脾胃正常运作,影响人体消化与吸收。故此时少食多餐,有助预防和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

脾胃不好的人群尤其注意,每天要按时吃饭、用餐时细嚼慢咽;多选择蒸、煮、焖等易嚼易消化的烹调方法,少吃油炸、爆炒的食物。

霜降过后,渐入寒冬。无边落木萧萧下,秋天最后一次的回眸决绝且动人。

万物来去都有它的时间。叶落秋尽并非生机的结束,而是收敛芳华,将希望和能量埋进土里,等待下一轮的新生。▲

受访专家

国家级名老中医 李乾构

中国保健养生协会会长 吴大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