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一根数学棒使等式成立题(1-7012动一笔使等式成立)(1)

这是一道“巧移火柴棍”的数学题,这种题大家都不陌生,但这道题不一样。

科学家用最严密的思路去思考,甚至用上穷举法尝试了所有可能的火柴移动方式,都没有找出正确答案。

他宣布这道题出错了,做题的小学生却惊讶地表示:“可是我已经做出来啦!”

当然,所有认真读过《火星孤儿》的人,也能做出这道题。

我相信,所有人第一次看到答案,一定跟书中那位科学家孙元一一样,震惊到久久说不出话来。

好了,不卖关子了,答案就是:1加1=2。

移动一根数学棒使等式成立题(1-7012动一笔使等式成立)(2)

这不是数学思维能解答的题,但你不能不承认,这个“等式”是成立的。

在书中,这个情节很关键,它启发了孙元一的思路,为陷入绝境的地球争取了一线生机。

移动一根数学棒使等式成立题(1-7012动一笔使等式成立)(3)

■作者:刘洋■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场拯救了世界的高考

让我们从头梳理一下这本书的情节——

故事从有着奇迹般升学率的近腾中学开始,在这里,学生们心无旁骛地准备高考,不是不想分心,而是没机会分心。

这里没有周末,没有假期,三年内不能回家。成绩不好,“绩点”不够连饭都吃不上,但学校不会让学生饿肚子,会给注射一种流质食物,补充人体所需的物质,味道当然一言难尽,学生们称之为“土饭”。还有关小黑屋、扔到水里训练答题速度、电击等各种奇葩的招数。

移动一根数学棒使等式成立题(1-7012动一笔使等式成立)(4)

■舞台剧《一个发条橙》,资料图片

严苛的管理下,反抗的种子悄悄萌芽。近藤内部发生骚乱的同时,世界上出现了许多神秘事件:一辆大卡车无端腾空,撞上轻轨列车;一个城市突然断电,并迅速传染到下一个城市;断电城市被隔离后,一场大火又蔓延全球,所到之处都停电了;无数石碑从地底涌出,上面写满了神秘的符号,仿佛是给人类出的难题……

移动一根数学棒使等式成立题(1-7012动一笔使等式成立)(5)

■亚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中也有石碑,资料图片

这本书看名字很容易误会故事发生在火星,其实不然。所谓的火星就是着火的地球,而孤儿就是被隔离没几个人知道具体在哪里的近腾中学里那群学生,他们面临着一场意义重大的高考,关系到人类和外星文明命运。

移动一根数学棒使等式成立题(1-7012动一笔使等式成立)(6)

■高考,资料图片

科学部分看不懂也没关系

花了一下午时间读完这本书,我自己都很惊讶。作为数学、物理、化学都一塌糊涂的文科生,科幻作品向来是敬谢不敏的。

因为工作关系,科幻作品我知道的不少,但真正看过而且没被那些硬核知识绕晕的,电影不过《E.T.外星人》《阿凡达》,像《盗梦空间》《源代码》《黑客帝国》这种看多少遍都是一头雾水。至于小说?《天意》这种历史科幻、《沙丘》这种软科幻还能读下去,阿西莫夫、克拉克这种比较硬核的,只能跳着读。

移动一根数学棒使等式成立题(1-7012动一笔使等式成立)(7)

■人类想象的外星人形象,资料图片

《火星孤儿》也是跳着读的,书中的物理知识、技术细节很硬核,反正我是看不懂。但还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可能是作者选取的角度——高考——比较有共鸣吧。

对我来说,高考虽然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但估计这是今生最难磨灭的记忆了。高考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刘洋索性把它上升到拯救地球和外星文明的高度,这种基于平凡又奇异独特的想象力,令人佩服。

复旦大学教授、著名科幻小说评论家严锋说:“《火星孤儿》让我想起了刘慈欣的名作《乡村教师》。这两部作品都是从最平凡的角度展开,进而上升到宇宙尺度的奇观,如此巨大的跨越在普通的文学作品中是很难达到的。”

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雨果奖”,在国内掀起的的科幻热,今年春节随着电影《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的爆红,达到白热化的地步。

移动一根数学棒使等式成立题(1-7012动一笔使等式成立)(8)

■作家刘慈欣,资料图片

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科幻创作中来,但科幻也越来越难写了,前人已经穷尽了各种可能,很难翻出新花头。正像作者在书中借科幻迷古河的口调侃的那样:“都是些俗套的点子——生化病毒、人工智能、电脑网络、黑洞虫洞、时间旅行——到最后,你甚至发现连这些都只是一层皮,里面装的其实是个蹩脚的爱情故事。”

“令人高兴的是,《火星孤儿》给我们打开了新的脑洞。对于外星人的形态、宇宙社会学、星际文明交流这些老而又老的话题,刘洋都做出了别开生面的演绎。”严锋教授亲自为本书作序,并且不吝赞美之词。

移动一根数学棒使等式成立题(1-7012动一笔使等式成立)(9)

■真正火星上的日落,资料图片

科幻小说以想象力著称,对我这种脑洞怎么也开不大的人真是一种挑战。不过,是一种有益的挑战。正如《沙丘》所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我们才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哈勃用望远镜揭开了河外星系的神秘面纱,我们才知道宇宙中还有千亿个银河系。“自由号”发现了黑洞的存在,我们才知道也许宇宙之外还有宇宙,我们只是永恒中一颗微小的沙粒。

而《火星孤儿》中,一个二维宇宙的智慧种族,就差点毁掉了三维世界里的人类。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张翠平

■编辑/张翠平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