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笔者也承认,过度的通货膨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是有害的那么为什么国家罕见的认可了这波通胀?一方面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另一方面这也不见的是个坏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通货膨胀几种成因?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通货膨胀几种成因(两害相较取其轻)

通货膨胀几种成因

首先笔者也承认,过度的通货膨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是有害的。那么为什么国家罕见的认可了这波通胀?一方面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另一方面这也不见的是个坏事。

首先来说说外部因素,美国M2供应量从2020年初的15.3万亿美元,到2020年底变成了了19.2万亿美元,供应量增加了近4万亿美元,在无限量宽松政策下,这个数字今年可能还会继续大增。4万亿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会比较眼熟,是的,2008年我国为了救市也投入了4万亿,只不过我们增加的是人民币,美国增加的是美元,相当于20多万亿人民币。当年我国的4万亿确实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是相应的一些后遗症直到目前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说通胀。那么美国这次的4万亿有全世界来消化,会不会也造成通胀?一定会的,美国去年印的钱相当于美元发行以来总量五分之一的供应量,就算美元是世界通用结算货币仍然会造成通胀,而且将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通胀。这等于让所有国家为其买单,我们还没有任何办法,这就是美国为什么要不惜发动战争也要维护美元霸主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毕竟我们不能闭关锁国,只要有外贸就会受到影响,况且外贸是我国经济三架马车中重要的一架,外贸无论如何都不能停的。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愿不愿意,受国际环境的影响,通胀对我们的影响将不可避免。

再来说说国内情况,这里我们主要看看负债率:2019年末的数据——我国政府的负债率是38.5%,家庭负债率是55%,而1996年我国家庭的负债率仅为3%,也就是说,虽然大家的生活比20年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其实是在寅吃卯粮,一方面享受着丰富物质生活带给我们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也在承受着巨额债务的压力。相信很多人一套房子、一辆车子的负债就百万级别了,这就是为什么生活好了,我们的幸福感却不如以前了。作为政府也是一样,巨额的债务同样也给正常运行造成了很大影响,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财政收入少又要干事,所以只能借用民间资本,导致债务越滚越大,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从2017年开始国家就开始大力整顿地方政府PPP项目,该停的项目停,该还的债按规定时间还。可是要在短时间内控制、压缩负债率是不现实的,任其疯长更不可取,前段时间巴西就是负债率过高(占GDP94%)已经宣布国家破产。如果有些朋友认为国家的债务不是问题,只要印钱就可以解决,那么你看看如今津巴布韦的现状就明白了,买一卷卫生纸花的钱比卫生纸本身还重量还要重、生产成本还要高。

既然国内外形势如此,那就只能顺势而为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通胀会稀释手里的现金,但是对减轻债务是有积极作用的。通胀后相应的人们收入也会增加,打个比方来说,以前工作的企业卖1万件产品收入为1000万,通胀后所有商品都会涨价,同样1万件商品可能销售收入变成了1500万,相应的工人月收入也可能由之前的4000元变成5000-6000元。工资不涨怎么办?放心,一定会涨的,通胀到了一定程度每月4000元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肯定是招不到人的,再说企业收入提高后也有能力提高工人工资。大家可以算算,15年前2000元的工资现在拿到1万,生活质量有什么变化?那个时候房贷也就1000左右,一碗面也就2块,现在吃一碗面至少得10块,我们也没有觉得不能接受。但是还房贷的人生活压力剧减,房贷的支出在15年前占到收的二分之一左右,现在仅占收入的十分之一,其余的钱变成了可支配收入,大大改善了生活质量。只不过从通胀到收入相应提升中间有一个滞后期,往往物价涨了,收入一年半载以后才能涨。所以收入永远是跟在物价后面跑,这段滞后期是比较难受的。同理,在通胀之下,五年以后的收入可能由1万变成3万,如今每月5000的房贷在五年后也仅占到收入的六分之一,生活压力自然也会减小很多。政府也一样,通胀以后GDP也会相应“膨胀”,以前需要5年还清的债务现在可能2年就还清了。

在全民负债的当下,通胀可以有效减轻负债的压力,提高生活水平,让大家有余钱消费。对于手里持有大量现金不愿消费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值也不得不拿钱出来消费或者投资。消费拉起来了,会进一步促进GDP增长从。这个角度讲,通胀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国家这次对通胀态度是顺其自然中保持温和上涨。再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我们只能放平心态接受。接下来具有保值能力的资资产将会受到追捧,比如房产、贵金属、优质股票、基金等。指望房子降价的朋友这次又要失望了。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债务减轻了,房产保值甚至增值了,消费能力也提高了,也是一大利好。至于通胀造成生活方面的压力挺一挺也就过去了,有得必有失,只能两害相较取其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