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南边缘的横断山脉东段小凉山,金沙江北岸,幅员面积2932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7°49′-28°36′,东经103°10′-52′之间。按现行政区划,东南隔江与云南省永善县相望,北与宜宾、乐山地区相邻,西接美姑县,西南紧连昭觉县、金阳县。截止2013年,雷波县总人口25.6万,其中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53%。

记录川西(川西第三站)(1)

地理位置北纬27°49’-28°36’,东经103°10’-52’之间友好城市美姑县著名景点马湖、落水湖、麻咪泽动植物基因库、城墙岩原始森林、溶洞奇观、三国文化遗迹、僰人岩墓群、彝族向天圆坟、溪洛渡电站大坝及库区景观主要街道老街、水巷子、青龙街、新街、南街、西环路、地方特产莼菜、茶叶、竹笋、天麻、脐橙、魔芋、各类药材、野生植物知名产业林业、矿业、旅游

记录川西(川西第三站)(2)

记录川西(川西第三站)(3)

记录川西(川西第三站)(4)

风景名胜

早在明清两代至民国时期,雷波的风景名胜就有雷波荡、龙湖、落水湖、龙洞、垂珠洞、雷神洞、宁远楼、回波塔、八仙洞、温泉、葡萄井和锦屏耸翠、龙头山胜景、海池清浊、龙洞飞泉、天生桥梁等10余景,后多遭毁坏。现雷波县境内有钟灵竞秀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马湖;自然景观优美的麻咪泽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还有独具魅力的彝族历史文化和三国遗址,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风景区。随着溪洛渡电站上马,基础设施得到大力改善,正越来越为国内外投资者看好。

孟获殿

马湖中有一绿树掩映,风景秀丽的小岛,形如龟,俗称金龟岛,岛上有座全国独一无二的彝族寺殿——金龟岛海龙寺孟获殿,该寺共有二楼七殿,二楼:魁星楼、紫微楼;七殿:灵宫殿、观音殿、孟获殿、大雄殿、老君殿、三仙殿、灶王殿。供奉的神像有108尊。1996年金龟岛海龙寺孟获殿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录川西(川西第三站)(5)

金龟岛海龙寺孟获殿,坐北朝南,寺殿内供奉着三尊彝族菩萨,中座为孟获、身披大红毡衣,腰佩宝剑,左边是其弟孟优大将军,右边是军师摩铁大将军。他们皆身着彝族服装,形象威武,气宇轩昂,栩栩如生,以汉族佛教菩萨同尊一寺而奇,是我国彝民族中唯一寺殿。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雷波马湖

雷波马湖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境内,面积100平方公里,距县城47公里,距西昌和乐山各280公里,距宜宾137公里。景区由马湖、金沙江峡谷、原始密林等部分组成,是小凉山深处一颗璀璨的风景明珠。

马湖属高原大型天然深水湖泊,水域面积73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为高山屏障,北面为玄武岩、石灰岩碎块堆积而成的天然石坝。湖区港湾深幽,湖岸曲折多变,湖底灰岩层光滑细腻,无淤泥,湖水四季盈盈,清澈透明,无任何污染。湖周沿岸由茶园和森林环绕,林木苍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风光秀美绮丽。金沙江峡谷山体陡峭,江水湍急,绝壁高耸,怪石如林,极为险峻。区内为彝族聚居地,富有民族特色的村寨,历史和文化遗迹,为景区增添了情趣。

马湖景区内分布着大量原始森林,古树参天,藤蔓缠绕,地衣苔藓遍地,充满了原始古朴气息。

记录川西(川西第三站)(6)

龙湖溶洞

雷波马湖龙湖溶洞位于雷波县城东北部的马湖南岸山脚下,距环海公路200米。洞口隐没在郁葱的树林之中,从公路到洞口有一蜿蜒小径供游人进洞观览。

龙湖溶洞深不可测,至今尚无人走到尽头而找到第二个出口。洞内气流畅通,凉风习习。洞高处达5余米,最宽处达3余米,低窄之处只能让人蹲卧爬行通过。洞壁石钟乳、石笋、石花等千姿百态、晶莹剔透,并有珍禽筑巢,令人美不胜收,留连忘返。

雷波荡

雷波荡位于县城西部县委机关所在地内,据《雷波厅志》记载,雷波荡在城西参府署内,形圆如规,周五十余丈,潴水清澈,四时不消,据传说雷波县因先有雷波荡而得名。

嘛咪泽

省级自然保护区嘛咪泽,位于雷波县城西北94公里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风顶余脉的一片原始森林,保护区面积3.88万公顷,地势西高东低,最低海拔1130米,主峰最高海拔3961米,气候垂直分带,从低至高依次为低山温暖气候带,中山下部温湿气候带,中山上部冷湿气候带,山顶高寒湿润气候带。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从下到上分为人工林、山地落叶灌丛、山地常绿针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和亚高山草甸带。其植被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168科463属1247种,国家一级保护名贵古生植物珙桐、连香树、红豆杉、桫椤、水青树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3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4种,脊椎动物30目84科221属38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四川山鹧鸪、云豹、牛羚、绿尾虹雉、黑颈鹤、林麝等7种;二级保护动物43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素有“亚热带动植物基因库”之称。

保护区内景点有40多处,著名的有云海、日出、晚霞、瀑布、雪景、原始森林,杜鹃花红、白、黄、紫诸色俱全,每年从4到8月,随海拔高度不同而先后开放,持续时间长达5个月之久,漫山遍野,形成了花的海洋;有数百亩成片的原始珙桐林,花开似鸽子飞翔,平均密度为每公顷65株,在中国境内罕见。林中奇花异草、沟壑纵横、峰峦叠嶂、山谷深切、地势陡峭、云海茫茫、急流飞瀑,组成了一个壮观绮丽、神秘奇特的高山生态自然景区。

溪洛渡水电站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境内,为金沙江下游河段梯级开发规划的第三个梯级,是金沙江上最大的水电站,中国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三的巨型水电站,也是世界第一高坝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拦沙、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的世界级水电站,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正常蓄水位610米,库容量141.7亿立方米,最大坝高278米,它将波涛汹涌的江水拦腰斩断,形成“高峡出平湖”,绵延208公里的金沙江峡谷水上旅游走廊。

乐水湖

位于雷波县城东北1.5公里处,横亘于海湾乡之中,呈南北走向,湖面面积约700亩,积雨面积约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米,最深处13米,常年蓄水330万立方米,有效取水137万立方米,是一个高山淡水湖泊。湖泊与雷波县城锦屏山交相辉映形成山湖城一体,一城青山半城湖的意境。湖岸农舍炊烟鸡犬相闻,一派田园风光景象。上个世纪50年代曾全部干枯,当地人以为神灵作祟,故名“落水湖”,后改称为“乐水湖”取“智者乐水”之意。该湖小巧玲珑,环境优越,开发的指导指导思想是建成与县城相连接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和雷波县城的“后花园”。

黄茅埂

关于黄茅埂,历史上围绕它所发生的事件很多,为它增添了不少人文和神秘色彩。远古时彝族祖先古侯,曲涅部落从云南迁徙凉山,到美姑会盟定居时,就曾历经艰险翻越过黄茅埂。三国时,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自率领一路大军沿金沙江而上,经雷波小谷堆翻越黄茅埂,进军卑水(今昭觉、美姑一带)。彝族的一代毕摩宗师阿苏拉则,结束了多年游历参学,晚年就在黄茅埂的龙头山下比尔岩洞,潜心修道,从事彝文经书的整理,他去世后其子孙还修建有保存,传承其父遗留经书、道具的藏经楼……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黄茅埂确实不同凡响,不愧为“凉山第一山”。

黄茅埂山势雄伟壮观,特别是南端的龙头山,地势非常险峻,形似龙头,时常云雾缭绕,犹如飞龙腾空。此外,自然资源也很丰富,山脊的东西两侧,特别是东侧,拥有大片原始森林,主要树种为杉、桦、松、柏和硬杂木林等,山顶也较平坦,有草场约50万亩,溪沟、山泉较多,水源充足,是良好的天然牧场。

黄茅埂的景观,用什么来形容和概括呢?无论是日出、云海、草场,还是春色、雪景……都无法涵盖其神韵。翘首仰望、远眺,它是何等雄伟,气势磅礴,浩瀚、瑰丽、神奇,云浓雾密,莽莽苍苍,向下俯视、鸟瞰它又势如奔马,宛如游龙,逶迤、峥嵘、壮丽、绵延千里,寥廓无涯。

黄茅埂日出:在黄茅埂欣赏日出,可以不受季节的限制。黄茅埂山顶,地势较平坦,视野开阔,有“会当临绝顶,一揽众山小”的感觉。天气晴朗时,可以隐隐约约看见群山远处,像金色飘带般的金沙江,闪耀着淡淡的金光。如果是春天来到黄茅埂山顶,而且又是明媚清新的早晨,山顶的草地上泛着的晶莹露珠,空气里弥漫着破晓时的阵阵寒意,山野间不时传来零零星星的鸟鸣声,整个世界非常寂静,夜空开始发亮了,天色已经微明,在东方,可以看见一道亮光,上边呈蓝绿色,下边是粉红色,最后成为一道金红色的光,整个天际越来越大,亮光愈来愈呈现粉红色,愈来愈明亮了,湛蓝色的底色渐渐退去。一轮红日,冉冉东升,此时的黄茅埂也被染成了红色,慢慢地太阳由红色变成了金色,整个山野也变成了金黄色,我们每个欣赏日出的人,都变成了小金人,霞光满天、云空广袤,迎着清晨和煦而清新的山风,真爽啊!

记录川西(川西第三站)(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