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丁小米Amy《我们的婚姻》已经大结局,除了一直以来奉行“将老公当老板”的全职太太蒋静的婚姻以失败告终之外,另外两对都化解了婚姻中的危机,Happy ending,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最佳婚姻大结局在一起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佳婚姻大结局在一起了(我们的婚姻大团圆结局)

最佳婚姻大结局在一起了

文 | 丁小米Amy

引子:夫妻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将后背交给对方的人,他们本应并肩作战,而不是处处计较得失。

《我们的婚姻》已经大结局,除了一直以来奉行“将老公当老板”的全职太太蒋静的婚姻以失败告终之外,另外两对都化解了婚姻中的危机,Happy ending。

在这三对夫妻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现实中夫妻之间的几种相处模式:

蒋静与陆维斌:全职太太 职场丈夫;

董思佳与李宇文:职场妻子 全职奶爸;

沈慧星与盛江川:曾经是全职妈妈 职场丈夫,女儿上学后妻子重返职场的双职工夫妻。

在现实中,全职妈妈很常见,全职奶爸比较稀有,用剧中盛江川的老板曹总的话说:规则是爷爷辈的人制定的。在男人制定的规则里,职场自然是男人的天下,女人相夫教子是很正常的事。

所以,我们常常为婚姻中失去话语权的妻子们抱不平,而实际上,当角色转变,男人成为全职奶爸时,他的处境和地位跟全职妈妈并没什么区别。

话语权向来由强者掌握,社会上如此,婚姻中也如此。而婚姻中的这个“强者”,通常是挣钱回家的人。

01 那些全职妈妈(太太)们

先说说全职妈妈。

在《我们的婚姻》里,曾经有两位全职妈妈,她们对待婚姻和另一半的态度截然不同。

沈慧星认为全职妈妈的价值和对家庭的贡献,与给家庭带来直接经济收益的丈夫是相等的,两人只是分工上的不同。所以,当盛江川醉酒后说他们有现在的生活是自己奋斗的结果时,她很不爽,觉得盛江川否定了自己为家庭做出的牺牲以及付出。

而蒋静,则认为家里挣钱的那个人是陆维斌,所以把他当成给自己发工资的老板,小心地“伺候”着,想让父母带儿子去旅游还要假装腿摔断了。在她眼里,丈夫是养家的人,所以她主动将自己放在家庭中更低的位置,不敢与陆维斌平起平坐,就更谈不上什么话语权了。

那么,看似“平等”的沈慧星与盛江川,是不是真的就“平等”了呢?

并没有。

虽然盛江川平时嘴甜,哄着沈慧星,但实际上他的骨子里也一样认为钱是自己赚的,家是自己养的,所以家里的事孩子的事理所当然应该都由沈慧星来管。

于是,他才会经常在和同事们出去“厮混”的时候,骗沈慧星有应酬,哪怕是要买新房、搞装修、搬新家。以至于,新家都入住了,他还连家里的方向都摸不清楚。

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家的时间也很少陪女儿,自顾自地打游戏、喝啤酒。从小,不论是女儿生病,还是入学,他就从来没操过心。

用他的话说:“我上班很累,我这么累都为了谁啊!”

当沈慧星决定重返职场时,他反对,说沈慧星带孩子带了6年的孩子,为什么不带到小学毕业。

并且,两人为此闹到要离婚。

所以,在之前的婚姻里,盛江川看似什么都听沈慧星的,实际上沈慧星并没有什么话语权。

02 更弱势的全职奶爸

相比全职妈妈,作为全职奶爸的李宇文,处境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学金融的董思佳吸金能力远远超过学历史的李宇文,李宇文自嘲自己去工作的工资连董思佳的一个零头都够不上。

所以,在出现谁带孩子这个问题时,李宇文选择了辞职全职带娃。

当初的规则是爷爷辈的人定下的,所以,带娃的李宇文成了邻居眼里“吃软饭的”,同学眼里“娶了个会挣钱的老婆”,岳父母眼里“说出去都没面子的女婿”。

即使是妻子董思佳,在人前也很少提李宇文,对于“软饭男”一词的称呼相当敏感。

她也和盛江川一样,家里的事完全不管,回到家就享受着丈夫的“伺候”。

而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李宇文也打算重返职场时,董思佳的反应和盛江川如出一辙:你上班孩子怎么办?就你上班挣的那点钱够什么用?

李宇文只好失落地放弃自己的想法。

后来董思佳支持李宇文做史志办的研究,也仅仅是因为那是说出去“有面子”的工作,而且不影响带孩子。

可以说,在他们的婚姻里,作为全职奶爸的李宇文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因为董思佳的收入相比李宇文是碾压式的。

挣钱的人拥有话语权,无关性别。

03 结局很现实

在《咱们的婚姻》里,最后沈慧星和盛江川找到了婚姻与工作的平衡点,沈慧星继续工作,盛江川离开原来的公司创业;而李宇文则边带孩子边在盛江川的投资下,做历史直播,董思佳也决定放慢脚步,多参与到家庭中来。

看起来是影视作品惯常的大团圆结局,其实很现实依旧是靠实力说话。

另一半终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理解、支持对方工作,并决定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的,是在金融界逐渐混得风生水起的沈慧星,还有直播出了成绩的历史系才子李宇文。

而一心做贤妻良母,啥啥都不是的蒋静,最终被扫地出门。

当然,沈慧星和李宇文的“翻身”靠的还是打铁自身硬。虽然他们俩全职带娃,但从未想过一辈子带娃,所以,在带娃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放弃提升自己,他们也一直在为复出做准备。

而且一个有心栽花,一个无心插柳,都取得了肉眼可见的成绩,这才重新获得了话语权。

倘若她俩像绝大多数重返职场连找个工作都不容易的全职妈妈一样,恐怕即使出去工作,孩子也还是她俩的。

以前看到过很多全职妈妈的相关留言,她们都和李宇文一样,要么选择在家带娃之余做兼职,做手工、开网店等等,也有学着创作、做直播,只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李宇文那样的才华和“朋友圈”。

要么就是找一些不影响接送孩子的简单的工作。曾经看到有一位宝妈说:你们相信我一个985毕业的90后,现在在幼儿园食堂当打菜的阿姨吗?而跟帖更是五花八门:送外卖的、超市导购等等。

选择这些工作,并不是她们的能力仅限于此,而是因为生活中她们没有援手,只有做这些工作才不会影响照顾孩子,又能让自己不依附于人。

结束语:

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拿钱回家的人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但是在家养儿育女操持家务的人也同样是辅助产生经济效益的人。

这就像一个公司,并不是每个部门都是赚钱的,但是你能否认除销售以外那些部门的作用吗?

说到底还是观念上的问题,用沈慧星的话说:规则已经过时了,为什么没能改变,就因为不愿意改变的人在阻挠它的进步。

这次有个提案,那就是建议给全职在家带孩子的爸爸妈妈们发工资。这个提议很有意义,在鼓励生育的今天,肯定全职带娃的付出,将这项分工可视化,直接定义为一种工作,对于改变民众的观念很重要。

如今生活压力并不小,尤其是大城市。一两个孩子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需要夫妻两个人工作去维持,没有老人的帮衬,工作和孩子就难两全。

倘若有三个孩子,就势必需要其中一个人做出牺牲,只有当这份牺牲得到尊重,而不再仅仅是一个没有任何话语权的低人一等的免费保姆时,或许这份选择才会来得容易一些。

不是有首歌唱道:“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吗?

正如盛江川说的:在任何时候,我都可以把后背放心地交给她……

互相体谅、共同成长、并肩战斗的婚姻才是幸福打开的正确方式,不是吗?


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和心情故事。我是丁小米,一个爱码字的佛系“码农”。这里有情感故事、人生感悟、影评剧评、书评,还有不定期分享的创作心得。喜欢就关注我@丁小米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