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真实的汉末名人(汉末三大无知妄人)(1)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其大,无外乎能够包容万千涓涓细流的汇入,故而《道德经》有言“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说的正是这样的道理。

生活中,越是成熟饱满的稻穗,越是深深地低着头弯着腰,越是发育不良的秕谷稻穗,越是忘乎所以的“自信满满”。

做人何尝不是如此,有人说无知者无畏。越是无知的人总是表现得无所畏惧,目中无人,这类人统称为“妄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安身立命,智慧是基础,才华出众是提升。若是失去智慧支撑,才华有可能害人误己。不信你看汉朝末年三大“妄人”——祢衡、孔融和杨修。

真实的汉末名人(汉末三大无知妄人)(2)

文人无德,便是流氓·祢衡

提及祢衡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事迹,此人才华横溢,具体多么有才华,历史文献中没有过多记载,只有孔融那篇《荐祢衡表》中说它“淑质贞亮,英才卓砾。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用今天的话说是志向远大、品行高洁、才华出众,总之所有的美好辞藻拿来形容祢衡都不足为过

祢衡确实挺有才华,他仅存的两篇作品《鹦鹉赋》和《悼张衡文》被收录到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哀悼》一书,刘勰评价此文“缛丽而轻清”。祢衡的性格和他的文章很相似,与时人大有不同,他藐视同时代的贵族和士大夫阶层,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祢衡所采取的行为与流氓并无二致

真实的汉末名人(汉末三大无知妄人)(3)

受孔融推荐,祢衡来到曹操处做官。曹操早已听说祢衡的“劣迹”,故意戏弄他,仅赐给他鼓吏一职。一日,曹操开宴会,想让祢衡击鼓助兴,堂堂七尺男儿的祢衡,众目睽睽之下解衣击鼓。曹操盛怒且无奈,将他介绍给荆州刘表。刘表知道祢衡是个狠角色,学曹操做“甩手掌柜”,再将祢衡甩给武将出身的大老粗黄祖。同样是一次宴会上,祢衡破口大骂黄祖部下全是酒囊饭袋,为此招来杀身之祸。

从祢衡的经历来看,他算是汉朝末年首席妄人,虽然腹中有些笔墨才华,但绝没有经天纬地的能力,他自己拿着一知半解的雕虫小技,洋洋自得、沾沾自喜,最后淹死在“一瓶不满,半瓶咣当”的杯水之中“文人无德,与流氓无异”,说的便是祢衡之辈。

真实的汉末名人(汉末三大无知妄人)(4)

小聪明不等同大智慧·孔融

孔融是孔氏圣人第二十代后裔,算得上是名门之后。孔融的一生留给大家的印象,似乎止步“孔融让梨”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大家的认知没有错,孔融那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名言,拿来形容他自己再贴切不过。

有关《世说新语》中,两则关于孔融的典故,很多人以为刘义庆是赞美孔融的德行和早慧。实则不然,刘义庆有着暗讽之意。试想,七八岁的小孩见到自己父亲的朋友,因为叔伯的言语上带有玩笑的味道,小孩便出口顶撞长辈,哪里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真实的汉末名人(汉末三大无知妄人)(5)

曹操连年用兵,导致粮草紧缺,便以“饮酒误事”发布禁酒令。孔融得知后,赶紧借题发挥给曹操上梳说“且桀、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也”。毫无疑问,曹操禁酒是好事儿。孔融却不以为然,拿自己的“聪明才智”跟上司瞎胡闹,这样的文人哪里配称得上“名士”。

孔融一类的人,平生最大的爱好是喜欢挑上司的毛病,俗称捡“话巴”。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少头脑灵活的人,只是缺少真聪明,有大智慧的人。

真实的汉末名人(汉末三大无知妄人)(6)

处世不明,轻重不分·杨修

读三国志或三国演义,有人觉得曹操除掉杨修,完全是出于妒忌贤才的目的。有这样的想法,想必是让野史歪传毒害不浅。杨修与曹操相比,前者顶多算才华,后者是真正的才能。孟德是光芒万丈,杨修不过是萤火之光,何来妒贤嫉能一说。

笔者认为,杨修之辈实在不能久留。曹操为了树立威严,故意搞出“吾好梦中杀人”一幕。曹操实在不高明,如此低劣的手法,是个人都能看明白。唯独杨修借题发挥,施展自己的才能,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真实的汉末名人(汉末三大无知妄人)(7)

曹操不是没有气量的人,杨修一再挑战自己的底线,终于给自己买下祸患。曹操为了储君一事,想从曹植和曹丕之间择其一,便采取考试的方式检验二人的才学。杨修与曹植都是目无规则的狂士,整日泡在一起喝酒玩乐,顺带手把曹植的试卷给作答了。

平日里,杨修再怎么胡闹,最多是跟曹操“开玩笑”,曹操也很赏识聪明机灵的人,也没有对他有丝毫的责备。替曹植作答一事,已经触碰曹操的底线。曹操看来自己是为魏国立储君,关乎“宗庙社稷”的大事,杨修无视规则,已经膨胀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所以曹操对杨修采取极端的行为。

真实的汉末名人(汉末三大无知妄人)(8)

存在感,不是锋芒毕露

托尔斯泰说过,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生活中,不乏以小聪明的人居多,偶遇日常小事,用小聪明足矣。然决定为人处世能否长久长远,还是要有大智慧。祢衡、孔融和孔融之类人,便是拿着小聪明妄图干大事的人。用孔圣人一句话说“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祢衡、孔融、杨修哥三没有丝毫值得同情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