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各民族与地方语言不下百种。根据《中国的语言》中的分类,中国语言可分为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南亚语、印欧语、混合语等,其后收录了中国境内的129种语言。


带你见识真正的普通话(我们每天说的普通话)(1)

但这个在学术界比较难取得共识,也有学者认为我国现有的语言应当是80多种,其实有61种的主要语言,这61种语言则分属于五大语系、9个语族、14个语支。

现在语言界比较能达成共识的大概就是对于汉语方言的分类。学界普遍认为,汉语根据其形成的原因、环境和历史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七大方言区,但这只是大的方言区,方言区里还可以再细分为方言片,方言片还能再细分方言小片,甚至再往下还有地方方言,这样细分数量就很多了。


带你见识真正的普通话(我们每天说的普通话)(2)

中国汉语方言


例如客家方言还可以分为北片(岭北客家音系)、南片(岭南客家音系)等方言片。而岭北客家音系又可以细分为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汀州片等方言小片。汀洲片还可再细分为宣成方言、河田方言等都有细节差异的地方方言,那真可谓是十里不同音。

这么细分下来,估计全国的地方方言不下千种,如果没有一种大家都能熟悉使用的共通语言,那交流起来真的鸡同鸭讲,简直就是灾难。

我们都知道,我国历史上曾采用过不同的地方语言作为官方工作交流语言,且有一定的延伸与演变。比如先秦时期的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雅言”;秦汉时期的“洛语”;隋唐时期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或“秦音”。


带你见识真正的普通话(我们每天说的普通话)(3)

隋唐官员讲官话

及至明朝,先是定都南京,而江淮地区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官话遂以南京音为基础,南京官话为汉语标准语;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从各地移民北京,其中南京移民约40万占北京人口一半,南京音成为当时北京语音的基础,故而南京官话则通行于整个明朝。到清代早期,南京官话仍为汉语主流标准语,到雍正八年清政府设立正音馆,推广以北京音为标准的北京官话。

彼时的北京音是在元时旧北平话与南京官话相融的基础上,融入满族语音的一些要素而成的。比如凄历喀嚓(迅速),勒里勒特(不整洁),猫腻(黑幕),瞎勒乱侃(勒是女真语说的意思),倒腾(挪动),据说央求的央在满语里也是求的意思。另外,北京话也可能受其它北方游牧民族语言影响,比如胡同在蒙古语中是小巷的意思。估计“恣扭”“地道”等很多在古汉语中见不到的词也不是汉语。

带你见识真正的普通话(我们每天说的普通话)(4)

北京胡同

现在我们每天说的普通话是新中国政府认定的汉语通用语,也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其“普通”二字可不是指一般、平常的意思,是指“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带你见识真正的普通话(我们每天说的普通话)(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普通话作为我们国家的共同语言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一方面,作为北方方言代表的北京话,数百年来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运动”以后,作家们自觉地用普通话写作,涌现出一大批作为普通话书面语规范的典范作品。“国语运动”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北方方言区自身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人口优势等客观条件奠定了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虽然现在大家讲的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然而,六十多年前的全国普通话语音采集地,却没有选择北京,而是将河北滦平,作为普通话语音采集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带你见识真正的普通话(我们每天说的普通话)(6)

普通话语音采集地

不同于北京话的儿化音,省字,轻声等语言习惯,在滦平,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都可以说一个字正腔园,音准分明的普通话。

滦平话为何如此标准?这还要从六百多年前的明朝说起。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为拱卫京畿,下令将古北口外的军民全部撤到长城之内。长城之外,未经允许,严禁垦植,如此一来,长城外围便形成了一片无人区,而滦平就位于这片无人区之中,于是,滦平当地方言如磁带消磁般消失殆尽。


带你见识真正的普通话(我们每天说的普通话)(7)

滦平金山岭

在经历两百多年断层后,清朝的建立,让滦平重现生机,康熙亲政后,为缓和满汉间的土地矛盾,将“古北等口外空闲之地”分拨八旗,在几个口外分拨地之中,滦平分到了地拉最高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曾经人烟稀少的滦平,一跃成为清朝的“政府用地”,很快,旗人的“口外庄田”,便如雨后春笋般在滦平出现了。

带你见识真正的普通话(我们每天说的普通话)(8)

旗地是清统治者拨给皇室勋贵的土地

随着承德避暑山庄的修建,地处京承走廓的滦平,更受皇家青睐,于是更为高大上的皇庄、王庄和行宫也开始在滦平兴建起来。据统计,到清末,滦平境内就有皇庄24座,王庄和旗庄更是多达130多座,在当时的滦平,与这些庄田一同出现的,还有那些操着一口纯正北京官话的王公大臣,八旗军队,和驻守庄田、行宫的随从们。但这些本该说满语的满人,为何说起了北京官话呢?

带你见识真正的普通话(我们每天说的普通话)(9)

承德避暑山庄让滦平更受青睐

清朝迁都北京后,为顺应统治需要,主动学起了汉语,在满人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既剔除了满人东北口音重的土语,也摒弃了北京土著的儿化音,最终形成了字正腔圆的北京官话。

既然当时的北京人说的,也是北京官话,语言专家又为何舍近求远,跑到滦平采集普通话标准音呢?

那时的北京,分内城外城,内城满人更多,说的是语音较为标准的北京官话,外城,也就是南城,则汉人较多,还说着带有儿化音的北京老话,后来,随着城墙的拆除,南北城交流日益频繁,加之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群众基础更好,说的人更多的南城北京音占据了上风,北京官话逐渐在京城销声匿迹了。


带你见识真正的普通话(我们每天说的普通话)(10)

老北京城

偌大的京城,都没能将北京官话完整保存下来,滦平这一座小小的县城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在康熙帝时,分拨旗人兴建口外庄田,还有张家口等地,但为何只有滦平继承了北京官话呢?

与其他地方相比,自古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滦平地势险要,交通不便,因此人口流动相对较小,以满清旗人,行宫驿站看守为主体的滦平人大多子承父业,也就算有少数外来之人,口音也会慢慢被同化。就像独立王国般存在的滦平,历经清朝、民国,哪怕历经战乱,当地语言也一直得以存续。


带你见识真正的普通话(我们每天说的普通话)(11)

普通话之乡

如今的滦平,早已成为国家级“普通话体验区”,想听到最纯粹的普通话,您不妨来滦平找当地百姓聊个天。

知道了关于普通话的由来历史,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推广普通话,其积极意义在于全国各族人民有一件交流工具。但绝不是说北方话、北方文化就比南方话、南方文化高雅。各地方言都有普通话不可能替代的文化功能,特别是南方继承了真正的古汉语。

另外当年孙中山领导民国政府选择沿用清朝官话作为民国官话,是出于稳定政局与实际情况的考虑,网上常有传言说什么“只差一票哪个地方话就成了国语了”这种话就不要再传了。

我们在条件允许又有兴趣的情况下,不妨多学习几种语言,生活会更加多姿彩。就比如看电影,《无名之辈》如果不是方言版而全篇普通话,笑点起码少一半。港产片译成普通话来看,也真的是完全无法体现粤语版的那种韵味与精髓。比如经典的《唐伯虎点秋香》来说吧,普通话版真的连一半的味道与笑点都没有体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