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作家巅峰之作,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品,威廉·福克纳本人最满意的一部,关于这本《喧哗与骚动》没什么好说的,名气与实力并存,内容与深度都有。英文名为《THE SOUND AND THE FURY》,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的有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有部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影就叫《Fury》,中文名《狂怒》,直白来说本书应该译为声音和狂怒,而这里李文俊则是沿用朱生豪、袁可嘉先生的译法。其实不管哪种翻译法,内容都可以是人生的一部分,可以是小说中这个家族的一部分。

史上最无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诺奖得主最满意的作品)(1)

李文俊是研究福克纳的专家,本书的翻译也是细致入微,添了特别多的注释,其实读前不了解一下创作背景、故事梗概、写作手法等相关资料是不太容易完全读懂《喧哗与骚动》的,但是福克纳的文字还是画面感十足,而且也不通篇都是意识流的写法,当然如果想纯粹体验初读的感受,就可以不看注释。福克纳的意识流与伍尔夫、李斯佩克朵的还不太一样,就本书而言,福克纳看似时间混乱,逻辑不通,语言奇怪的原因,也是因为以一个只有三岁智力的成年人班吉的视角,或者是将要自杀的昆丁,这些人的精神本就出现了问题,试图以傻子或者疯子的思维方式来讲述,本就是毫无逻辑可言,而用其他人的口吻显然要正常很多。

史上最无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诺奖得主最满意的作品)(2)

在这个曾经无比辉煌的大家族里,似乎没有什么正常人,除了家中的黑人女佣,时代的浪潮,家族的没落,映射在个人的堕落上。长子昆丁敏感软弱最后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就是那个傻子,而女儿凯蒂则从传统的南方淑女中挣脱,掉入轻浮放荡的诅咒。

大概的故事就是如此,萨特写了整整一本书来推荐《喧哗与骚动》,关于本书的解读、课程也都很多,我也只能粗浅地表达下个人的感受,福克纳的语言还是很美,就算连不成完整的情节,也会被片段的画面所感染,诗意的语言,没有逗号的长句,同样形成一种文字的美感。书中的时间顺序是乱的,这其中当然也蕴含着福克纳的巧妙,尤其是以时间为标题,对应的是基督受难日、复活日等,两者的故事也有平行时空的概念,从内容到技巧,从语言到结构,《喧哗与骚动》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个典范。

史上最无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诺奖得主最满意的作品)(3)

《喧哗与骚动》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也不是一遍就可以消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