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京剧旦角艺术的人都知道,1932年1月11日长城唱片公司,邀请当时如日中天的京剧“四大名旦”,梅尚程荀合作灌制了一张,非常经典的传世佳作《四五花洞》唱片。这张唱片一人一句,依次是:梅先生唱第一句,尚先生唱第二句,荀先生唱第三句,程先生唱第四句,然后合唱十三嗨结束。

《四五花洞》这出戏,是属于一出神怪荒诞剧,故事荒诞不经,但内容却很有意思。它讲的是:宋朝,武大与潘金莲夫妻俩因年月不好,离家去阳谷县寻找兄弟武松。走到半道儿上,在五花洞修炼成精的毒蛇、蜈蚣、蝎子、壁虎、蛤蟆等五毒妖怪,精幻化潘金莲、武大郎的模样,以假乱真,武大夫妻无处叫苦,只能去阳谷县县令胡大炮处求救,怎奈妖精幻化的武大夫妻让胡大炮也难分真假,于是只能到包拯那里寻求解决,包拯大怒,请来张天师,方得降伏铲除众妖。

程砚秋为何早逝(程砚秋的大度忍让)(1)

天将降妖

《五花洞》这出戏,本来是一出丑角为主的戏。后来,由于扮演旦角的名角,越来越硬,该剧成了旦角为主的一出戏。这出戏现在已经基本绝迹于舞台了,过去也多在堂会、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的封箱戏时上演,因为剧情荒诞搞笑,插科打诨,热闹非凡,所以还是非常受观众喜爱和欢迎的。

另外,这出戏的角色分配颇具特色,就是由一个艺人扮演真潘金莲,其他艺人扮演假潘金莲,由于角色增减的原因,假潘金莲可以有一位,三位,五位,七位甚至九位演员扮演,形成二五花洞、四五花洞、六五花洞、八五花洞、十五花洞等的阵仗。有人说,真假是一半一半,四对(两真两假)演就叫“四五花洞”,八对演就叫“八五花洞”,其实,这是不对的,真的不管人数多少,永远只有一个,那么假的就可以多人扮演,这也合情合理。

程砚秋为何早逝(程砚秋的大度忍让)(2)

人数不等的《五花洞》

这张唱片的唱词是这样的:(四大名旦同白)咳,这是哪里说起!

[西皮慢板]

(梅兰芳)不由得潘金莲怒恼眉梢,

(尚小云)自幼儿配武大他的身量矮小。

(荀慧生)年荒旱夫妻们受尽煎熬,

(程砚秋)因此上阳谷县把兄弟来找。

(丑)你是个……

(四大名旦同唱)[十三咳]蠢精怪变人形。

程砚秋为何早逝(程砚秋的大度忍让)(3)

梅尚荀程《四五花洞》唱片

这张传世佳作得以录制成功,长城唱片公司是出力不少的,当然,最后他们也是名利双丰收。但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始的时候,程先生是不愿意录的,原因是程忙着置办处理出国事宜,根本就顾不上,不过唱片的最后录制成功,还多亏程先生的大度协调和忍让。

当时长城公司方面和各位名角们商量也不是很顺利,梅唱第一句,谁也没意见,第二句谁唱就有分歧了,按照一般的说法,谁唱第二句就是谁在四大中做第二把交椅的意思,那可不能含糊。据说,尚小云来了以后,看了看,丢下一句“我唱第三句”,啥话也不说,直接走人,弄得大家一个大睁眼,面面相觑。

程砚秋为何早逝(程砚秋的大度忍让)(4)

梅程荀尚

后来的事情具体怎么样,我们今天的人也无从知道太多,到是程先生有一次和徒弟刘迎秋聊天,详细讲了当时的情况和一些细节。

程先生说:“那张唱片我为什么唱第四句呢?原因是这样的,录制之前在一起共同研究怎么安排。那么第一句当然是梅先生唱,谁唱第二句大家就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尚小云坚持想唱第二句,荀慧生却偏偏不让,荀说:先说好了,我不会唱第三句。双方僵持不下,唱片公司方面也很为难。我于是对荀慧生说:您唱第三句吧,我给您说这句的腔。唱片公司的经理也说:第二句有一句高腔,对于您来说不如第三句出彩更能体现您的特点。

程砚秋为何早逝(程砚秋的大度忍让)(5)

四大名旦

荀先生见我这样顾全大局,便依从了,但心里并不痛快。我便给他说了这句的腔,其实我知道,他不一定不会,只是找个借口,不想丢面。于是我唱了第四句,算是灌完了。

但是灌完是灌完了,人们还是带着气出了录制室,一伙人走到百代公司的前门儿,就在准备分手的时候,不想尚小云刚刚登上马车,荀慧生在车外絮絮叨叨的说些不太好听的话,结果他的言语刺激了已经上了马车准备走的尚先生,结果性如烈火的尚小云一气之下用拳头就把马车的玻璃打了个粉粉碎。跳下车来直奔荀慧生就要和他打架,我一看情况不好,急忙和百代公司的人以及梅先生一起上去劝架,说了半天才把他们劝开了”。

程砚秋为何早逝(程砚秋的大度忍让)(6)

六大名旦合演《六五花洞》

听了程先生的一席话,我们也是感慨万千,人是情感动物,什么时候也会追名逐利,很多东西只要涉及名利情,都很难放下。有人说程先生独,城府深,高傲,我看其实说的人也没几个了解程砚秋的,从这件事情来看,程的宽容大度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到的。往往有些事情,你说起来容易,如果做的好,那没有平时的严于律己和比较高尚的性情,那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什么是品行优良,那得看事,经历事情的考验才算。说的再好,那遇事以后,才能看出这个人的真品行,因为那时候涉及到的是名和利,任何的伪装就都会暴露出来,还原的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本来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