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我县8.28万群众通过生态移民搬迁政策,从大山深处搬迁到了交通便利的村庄。十五年来,在住房、教育、医疗等一系列的好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户户有产业、家家有养殖、村容村貌换新颜,稳步迈入了小康“快车道”。

眼前正在通过手机微信群推销产品的是下马关镇田园村移民群众马学琴。今年47岁的马学琴和丈夫锁成瑞,2010年通过生态移民政策从田老庄乡搬迁到了下马关镇田园村。在新的环境下,他们也开启了新生活,锁成瑞常年外出务工,马学琴则操持家务,有空闲时间就打点零工,做点小生意。

移民治理工作进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1)

搬迁到了田园村,马学琴一家的生活慢慢发生着大变化,但这几年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生活开支越来越大,老人的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马学琴锁成瑞两口子一方面要赡养老人,一方面还要供养孩子读书,压力也就越来越大。2017年锁成瑞放弃了外出务工,开始在家里搞起了基础母羊养殖。

移民治理工作进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2)

勤劳好强的马学琴有缝纫的手艺,闲暇之余就在家里做床单和窗帘卖,还在家里开了一家麻辣烫小店。勤劳务实的夫妻俩,在各项惠农好政策的扶持下,不断努力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

下马关镇田园村是我县“十一五”期间县内生态移民村,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社,总人口1462户5167人,其中常住户694户2593人。如今这里的村民有了产业,务工增收更便捷,2021年,全村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10259元,增长8%,2022年全村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1650元,增长13%。

移民治理工作进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3)

今年67岁的王彦发,居住在河西镇同德村273号院。走进老人的院子,我们看到以前两间安置房旁边又新建了三间起脊砖瓦房,屋顶上安装着光伏电板,每年都能领取到光伏项目补贴,院子里还种植了各种果树。老人说,是党的好政策,让他们一家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走进同德村村部大院,我们看到村民们正坐在新安装的光伏椅上,听村党总支书记冶学云给大家讲解光伏座椅的好处。6个可供纳凉的座椅,每个上面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板,座椅上还设有手机充电的插口。村里“红色剧院”前的观赏椅上,也安装上了太阳能电板,村民们说这个椅子在冬天还能发热。

移民治理工作进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4)

移民治理工作进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5)

河西镇同德移民村地处县城以北35公里处,是“十二五”期间我县建设的最大生态移民村。全村占地面积1.1万亩,共有常住人口649户2920人,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4.2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60元。

移民治理工作进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6)

移民治理工作进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7)

移民治理工作进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8)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致力于解决好“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突出重点、“靶向治疗”、精准施策,深入实施“六大提升工程”。目前全县共建成25个移民村(点),搬迁安置移民群众8.28万移民人口,2021年全县移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11840元,2022年移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4249元,同比增长20.4%,8.28万县内移民群众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稳步迈入小康“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