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生存需要做好哪些管理工作?企业追求什么样的目标?肩负何种使命?一家企业该如何管理才能具备核心竞争能力,实现永续经营?一文讲透,值得收藏!
春暖花开
好文2850字 | 3分钟阅读
企业管理的五项内容是一个递增的关系,要求企业依次实现这些管理内容。
即:
先解决计划管理的问题,之后解决流程管理的问题,接下去是组织管理、战略管理,最后是文化管理。这个顺序不能颠倒,不能打乱,也不能只做一个而忽略其他。
一个好的企业管理,需要这五项内容和谐发展、协同作用,这五项内容的协同是企业的系统能力。一家具备系统能力的企业才有希望具有核心能力。
计划管理
匹配资源与目标
计划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目标和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这是一个最为基础的管理内容。因此,计划管理由三个关键元素构成:目标、资源和两者匹配的关系。
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准。计划管理也被确认为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实现需要三个条件:高层强有力的支持;目标要能够检验;使目标清晰。
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计划管理事实上是管理资源,而不是管理目标。从本质上来讲,计划其实是寻找资源、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目标并不关键,最关键的是实现目标的行动。我给计划下的一个定义是:“计划就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寻找资源的一系列行动”。当我们讨论计划时,就是讨论怎么能够为目标配上资源。
目标与资源两者匹配的关系是计划管理的结果,也可以说两者的匹配关系是衡量计划管理好坏的标准:
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时,计划管理得以实现;当资源无法支撑目标或者大过目标时,要么浪费资源,要么“做白日梦”。
流程管理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解决企业效率的问题,流程是关键。但很多人可能把流程看成审批权,而不是把它看成做一件事情必须要做的分工。
在内部管理当中,最怕的其实是“人浮于事”。是否人浮于事通过流程来界定。如果流程清楚界定有八件事情,定了八个主流程,所有的人都在主流程上,就不存在人浮于事。
如果没有把最重要的事情界定下来,导致所有人都在乱做,此时人浮于事就会非常普遍。
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管理的一些习惯,简单归纳为三点:
(1)打破职能习惯。
职能导向侧重于对职能管理和控制,关注部门的职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
它没有确定时间标准,最重要的工作标准一般是由该部门的主管领导临时确定,这就大幅加重了主管领导的工作量。又由于标准不确定,导致整体效率大幅降低。
(2)培养系统思维习惯。
流程导向侧重的是目标和时间,即以顾客、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企业的行为视为一个总流程上的流程集合,对这个集合进行管理和控制,强调全过程的协调及目标化。
每一件工作都是流程的一个节点,它的完成必须满足整个流程的时间要求,时间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3)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在流程的前提下,时间作为基本坐标决定了我们需要系统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依据自己所在的部门或者所处的位置,我们必须学会系统思维,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人人都有一个市场,人人都面对一个市场”,实施流程导向中激励各成员共同追求流程的绩效。重视顾客需求的价值是海尔实施流程管理的一种方式,这体现出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是流程管理的保障。
提供让员工理解的概念,激励每个员工参与流程再造,重视员工建议等,来完成这个艰巨的管理方式改变。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流程管理只能流于形式,这也是很多企业流程再造不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组织管理
权力与责任匹配
组织管理就是让有权力的人必须负责,负责的人必须有权。让权力与责任处于平衡状态是组织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数字化时代,组织的功能角色和发展路径都有了巨大的调整。因此,在组织管理当中有三个最重要的关键词:
- 赋能
今天有两种情形出现。第一,外部变化非常动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需要不断地应变化去做对应的调整。因此我们不能只做管控,而要讨论赋能。
第二,今天有非常多的强个体,非常有创造力,组织必须真正给他们赋能,才能发挥这些强个体的作用,否则,这些优秀的员工就会流失。
- 共生
数字化时代,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够独立创造价值,必须能够跟更多的组织、系统,甚至跟整个外部环境去做共生,找到新的成长空间。组织需要有能力去跟不同的组织和成员去做共生,而不是竞争关系。
- 协同
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对组织管理带来三个最根本的变化:
1) 效率不再来源于分工,而是来源于协同;
2) 在整个绩效当中,最核心的是激励创新,而不是简单的绩效考核;
3) 创立一个全新的文化——互为主体、共创共生。
这些变化背后的逻辑就是协同的效率。
这三个关键词需要每个企业的管理者做出组织管理习惯的调整,与组织共同成长。
当你真正地成长起来,让组织具有赋能的能力,具有跟更多的成员共生的能力,具有跟其他成员协同效率的能力,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一定能够找到属于你的价值,并获得持续成长。
战略管理
建立企业核心能力
数字化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满足需求,而在于为顾客价值创造需求。很多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甚至顾客都不懂这个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我希望大家都能融入技术的原因。
今天没有对手,企业必须要问自己和谁在一起才能创造新东西。我称之为共生逻辑。如果还是采取对手逻辑,把同行当成对手,那么需要尽快改变。今天的核心能力是连接与共生的能力,如何创造新价值空间的能力。
面对今天遇到的巨大挑战,需要坚持顾客主义和长期主义。因为在数字化时代,顾客是解开战略选择谜题的唯一钥匙,长期主义可以帮助我们在不确定中获得定力。(推荐阅读:《陈春花:企业发展的根本逻辑是,“顾客主义”和“长期主义”》)
文化管理
企业持续经营
真正的企业家,会提出、实践和塑造企业文化,使企业上下产生一种认同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最终奋斗目标是什么?产品如何被人们接受?如何制造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怎样把最好的人才集中到公司,又能充分调动积极性?
这些问题的回答正是企业文化所承担的责任。
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的核心灵魂,也是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基于企业家推崇和执行的管理方式下产生的团队绩效。
用知识的眼光看企业,企业组织就是一个对知识进行整合的结构。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成为一种力量,对企业兴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
知识革命时代,为了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成为创新文化的关键因素。
一流企业大多以学习型组织为样本,强调组织持续创新和改进,选定一种持续改进的意识推广模式,与企业的战略发展和文化高度一致。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
计划管理、流程管理和组织管理被称为基础管理,这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是更高一个层面的管理,是企业成长的管理,以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