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舆论监督是一把利剑,也是媒体的责任与担当。《新安晚报》以舆论监督起家,30年来,我们从未放下手中“舆论监督”的武器。《新安晚报》的监督报道,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通过深度的挖掘调查、持续的追踪监督以及精准的议程设置,兼具传播力和建设性,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工作,服务大局。

税干行凶,局长旁观

安徽新安晚报最新消息(新安晚报创刊30周年)(1)

1996年6月6日, “三税干打人致死事件”首篇报道。

1996年5月30日晚10点多,焦其宝驾驶着一辆面包车行驶至肥西县肥光乡时,与肥光乡地税所一车相遇。由于互不相让,3名税务干部与焦其宝发生了争执,随后,他们将焦拉下车对其拳打脚踢,还用千斤顶、撬棒在他身上毒打半小时,最终导致焦跌入河中死亡。焦其宝的尸体被打捞上岸时,浑身上下伤痕累累。

令人讶异的是,就在焦其宝痛苦地忍受这3名税干令人发指的毒打之时,一旁尚有3名肥西县地税局正副局长,除了其中一人曾下车说过一句“不要再打了”之外,他们一直安安稳稳地坐在车上。

此事经本报报道后,3名税干被拘捕,3名局长被停职检查。人们渐渐弄清了这起恶性事件是如何发生的。看似是酒后失态,其实是特权观念在作祟。在热线互动中,有读者气愤地说: “权力是人民给的,他们却用来欺压百姓!”

市民三问“交通龙卡”

安徽新安晚报最新消息(新安晚报创刊30周年)(2)

2010年11月3日,市民三问“交通龙卡”。

2009年10月,我省有关部门宣布将出台一项新规:全省将全面推广应用机动车驾驶人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同时推出“交通龙卡”,收费标准为一卡90元,出租车司机收费45元,换卡收取工本费50元。而且,自2010年3月1日起,交警在路面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对没有随车携带“交通龙卡”的机动车驾驶人给予50元罚款。

新规一经披露,立即遭到广泛质疑。11 月 3 日,本报推出《市民三问“交通龙卡”》,一问自愿办理为何强制罚款?二问不带卡就罚款依据何在?三问公益卡怎有浓浓商业味?11月4日,有关部门召开新闻通气会,对本报提出的三点质疑进行解释。对于有关部门的解释和市民疑问,本报又推出连续报道,对“交通龙卡”刨根问底。

从政府服务和便民的角度来看,为驾驶员办理“交通龙卡”的费用,属于政府行政活动正常支出的范畴,理当从政府的财政资金中列支,绝不应该由办证人来承担。原本是一张公益性服务卡片,却让人感觉变了味。

揭秘会所吃喝风

安徽新安晚报最新消息(新安晚报创刊30周年)(3)

庐阳街一家欧式装修风格的会所包厢十分奢华。(资料图片)

2012 年底,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六条禁令”,推动整治公款吃喝的歪风邪气,我省也对腐败浪费现象进行了严厉打击,高档餐厅的公款吃喝现象减少了。不过,2013 年5 月,本报记者却接到市民举报,在合肥一些隐秘的高端会所门口,仍有公车身影。

记者立即进行了多日暗访调查,揭开了一场“低调的奢华”。记者了解到,这类会所十分隐秘,菜单中不乏红烧孔雀、大雁等稀有菜品,且不对散客开放,并不是有钱就能消费的。在暗访中,记者还看到多个单位一次性消费数千元的账单。

低调而神秘的会所里,隐藏着奢华酒宴,极尽浪费之能事,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出入其中者不乏“单位领导”。

本报独家揭秘会所吃喝风后,也引起了安徽省纪委的重视,并立即安排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曝光并不是目的,如何遏制这种现象,才是重点。

节能任务重重重

居民用电断断断

2009 年,滁州全椒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对居民生活实行拉闸限电。长时间的停电,给居民生活造成严重不便,让居民苦不堪言。本报记者赴全椒采访调查后,推出监督报道,引起关注。

当年11 月,全椒县承认在对老百姓生活停电过程中,违反了上级规定,并作出整改,对居民用电全面放开、全面确保。当月,国家发改委批评了这种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而采取限制居民用电的做法。

为了完成节能任务,每天分三次对百姓进行断电,体现出权力的任性与蛮横。新闻报道从百姓反映入手,提出质疑,深入采访供电部门、主管部门,客观呈现做出停电决策的动机与过程,同时也给了决策部门充足的解释空间。

黄山一教师

躲在别墅补课被抓现行

安徽新安晚报最新消息(新安晚报创刊30周年)(4)

学生拎袋走出别墅。

公职教师课外有偿补课,一节课起码要收一两百元,一个孩子动辄数千元投入,增加了无数家庭的沉重负担,家长也是一边掏钱一边满腹抱怨。本报记者接家长举报后,连续蹲守暗访,发现屯溪一中教师吕某某有在别墅补课嫌疑。

本报记者将线索提供给黄山市教育局,该部门组织人员突击行动,在该市屯溪区某豪华别墅区的一幢别墅内对屯溪一中教师吕某某涉嫌有偿补课行为进行了现场查处,并对该教师作出相应处罚,表现了教育部门对有偿补课现象“零容忍”的鲜明态度。

烈士批文怎么迟到三年

安徽新安晚报最新消息(新安晚报创刊30周年)(5)

本报报道《烈士批文怎么迟到三年?》。

1998年,35岁的张和平因勇救落水儿童而献身,2001年其被正式追认为“烈士”,但直到2004年,烈士批文都未下发到乡、村政府。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本报记者带着质疑层层追问,最终,安庆市政府派专员登门慰问烈属并郑重道歉,原来,烈士批文迟到是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的,市府将以此为鉴,对当事人进行批评和教育,督促机关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作风,县里也积极落实了相关烈属抚恤政策。

红头文件分配罚款任务

安徽新安晚报最新消息(新安晚报创刊30周年)(6)

2003年6月19日红头文件分配罚款任务。

2003年6月19日,淮南工商局大通分局出台了一份红头文件,对所辖各单位当年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款下达了任务,并规定了相应的提成比例。本报报道后,省工商局对此开展调查,最终红头文件制定者被免职。

叫板学术腐败

安徽新安晚报最新消息(新安晚报创刊30周年)(7)

2001年10月19日《博导抄袭震惊学术界》合肥某大学一教授身为博士生导师,却多次将别人的学术论文据为己有,被校方处分,本报予以独家报道,并获得安徽新闻奖一等奖。

根植转型期中国的土壤中,学术界结满硕果的枝头,也时常暗藏着腐败和堕落。合肥某高校的博士生导师杨某多次将别人的研究论文原封不动地窃取,甚至还堂而皇之地拿到国际会议上发表。2001 年,本报独家对此事进行报道。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这位教授最终被开除党籍。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2007 年,合肥某高校曝出副教授专门帮别人代写论文丑闻,两年后的2009年,合肥又一知名高校的副校长竟也干起剽窃论文的勾当。事发后,本报分别以《副教授竟当论文“枪手”》和《大学副校长被指抄论文?》为题,对上述不良学术行为进行揭露。一时间,在社会上激起波澜,并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最终,这两人也都受到应得的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