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印度电影彻底点燃豆瓣影音区。
原因?
“年度第一神片”;
“这么奇葩”;
“印度版战狼”;
“影史前五”……
△ 图源:豆瓣@耐观影-Xavier
至于这些关键词是真心或者反讽。
Sir不敢判断。
毕竟看完片的48小时后……
整个人还不算清醒。
《RRR》
印度第一人是谁?
你说,是国际著名演员阿米尔·汗?
业余了吧。
至少在印度大多数本土观众眼里,应该是他:
本片导演,S·S·拉贾穆里。此片号称“史上投资最高的单片印度电影”。
成本35亿卢比(约合3亿人民币),票房刷新印度开画纪录,高达950万美元(约合6350万人民币)。
总票房位居印度历史第二。
第一是谁?
没错,还是他。
导演的上一部“年度神片”《巴霍巴利王2》。
△ 听说美国有个雷神?呸,那就是个娘娘腔
别以为只是印度人自嗨,该片在海外市场一样红火。
在21个国家和地区同期上映,上映首周票房6400万美元(约合4.3亿人民币),勇夺当时全球票房冠军。
最终揽下1亿美元(约合6.6亿人民币)。
国内票房只占总票房的11.2%,大部分票房收入均来自国际市场。
△ 图源:boxofficemojo
这还不包括通过奈飞等流媒体线上发行获得的收入。
真就这么牛?
Sir劝你别不识好歹。
人家片名早就高能预警了——
R!R!R!
啥意思?
燃!燃!燃!
燃够185分钟!
01
中国有抗日神剧,印度有抗英神片。
可千万别以为搞出一部“神片”简单。
要成“神”,先入“魔”。
反派要恶得魔性。
1920年,印度独立前,印度处于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压统治下。
这天,英国驻印总督携家眷出猎,来到山林中的土著部落“作客”。
原住民倒是热情。
部落里一个小女孩心灵手巧,不仅上前为总督夫人画上美丽的图腾,还同时献歌一首。
山歌唱起来了,总督心情飘起来了。
欣慰地甩出两个铜板助兴。
场面温馨到顶之时,便是恶魔露出獠牙的一刻。
女孩母亲犹豫地收下铜板。
可自己女儿却被夫人拉上了车——
原来铜板不是打赏。
而是支付。
总督夫人看上了这个“有用”的小女孩,打算把她带回府中。
带回去干吗呢?
把这个小东西
摆在家里的壁炉上
转眼,车队拔营而出,回过味来的母亲试图拦下总督座驾,乞求夫人把女儿还给她。
夫人只觉心烦。
扭过头,挥挥手指,司机从容踩下油门。
母亲不放弃,抱住车胎作最后抵抗。
想死是吧?
行,近卫士官上前就准备给她一枪子。
喂你干嘛!
总督打开车门制止。
心软了?
别忘记,女儿是“东西”,母亲当然也是“东西”,人是不会对物品心软的。
但会心疼。
心疼钱啊:
那是在英国由全薪英国工人在英国工厂用英国金属制成,乘英国船舰超越七海来到英属印度。
一颗子弹进入枪膛,大英帝国就少了一英镑。
你可能会说:一英镑?也不多啊。
但在这个故事里,它至少可以买下几十个“挂在壁炉上”的小女孩。
这不是巨款是什么。
士官也是一点就透。
开枪不行,那就找一根木桩子,掂了掂,够结实。
以下画面可能。
引。
起。
不。
适。
至此,电影仅过去7分钟。
两场戏,反派已展现出极致的恶,甚至恶得有些不太真实。
当然是导演故意的——
确保他们被正派主角反杀的时候,观众够爽。
对。
正派猛得更魔性。
本片两位主角,先出场的叫拉朱。
Sir得先喊一声拉师傅。
革命军后代,背负着率领族人起义反压迫的使命,卧底成为一名为英国人卖命的警察。
这天,一位民族运动领袖被抓,千万印度民众围住警局,要求政府放人。
群情激愤,排山倒海。
仅是隔空传来的怒火,便“吹倒”一片警察。
除了他——
拉朱。
擒贼先擒王,局长下令抓住领头搞事的暴民头子。
拉朱帽一摘,腿一抬。
冲……
哦不,Sir用词不当,是“飞”了出去。
这功架,这场面,叶问来了都得喊声拉师傅啊。
△ 叶师傅:我要打十……算了你打吧
这还不是最猛的。
另一位主角毕姆,紧接着出场。
看导演此刻迷离的运镜就知道这不是一般人。
毕姆不是在沐浴,而是在打虎。
以兽血从头淋下,把猛虎引进先前设好的陷阱中。
不料这头猛虎凶悍无匹,入网后仍拼死挣扎,强悍的力量直接崩断了勾住兽网的木桩。
眼看老虎即将挣脱,毕姆一个飞身跃起,电光火石间,抓住了两根弹飞的绳索……
要起飞了吗?
要发射死亡光线了吗?
不对。
他要跟老虎扳手腕!
△ 老虎是特效,但这腓肠肌绝不是
至此。
一边是变态恶的恶人,一边是变态强的好人。
狭路相逢,“神”光四溢。
02
电影的主线你大概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英国人压迫印度人,印度人反抗压迫。
主角就是印度人代表:
毕姆要救回同族小女孩;
拉朱则要为族人每人带回一杆枪,作起义之用。
当中必然经历许多波折。
比如,路遇一位印度小男孩被困火海中央,怎么办?
姆朱联手,便知有没有。
二人明明第一次相遇,仅通过几个神秘暗号,就在三秒内制定出整套救援方案。
△ 周星星:这波致敬属实没想到
接着,只见二人分别绑着一根长绳的一头,一人骑马,一人骑车。
各自冲向桥的两边。
飞身跃下。
毕姆负责抓住小男孩,甩向另一侧的拉朱。
等等,怎么手上还拿个旗?
当然是为了耍帅把自己裹住以免被烧死。
具体操作比较复杂。
你们随意看看动图吧——
夸张了?
夸张的在后头。
比如,行动出现意外,被敌人控制住,还不给东西吃,怎么办?
总督那边算盘打得响:
每周只吃一顿,饿不死,但你会饿到想啃铁链!
结果呢,镜头一转。
牢房里,拉朱居然在健身!
健身!
身!
双臂被铁链锁住,正好给他做引体向上提供了便利。
健身不止,还要兼顾熬好的心灵鸡汤。
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实在暖心。
总督看到这一幕当然是肺都气炸了:
我都是天天给人画饼的人,我他妈缺这碗鸡汤吗?
遂差人把他暴打一顿后,扔进了禁闭室。
被关进笼子大小的地下禁闭室,这下总该老实了吧?
结果——
他还在引!
在引!
引!
△ Sir此刻已经拿起了办公桌上尘封的健身卡
这扇牢门也是命不好。
它只是区区一块铁木混合的小小牢门,安分守己地完成分内之事。
却先是被拉朱当成健身器材,没过多久,又沦为前来拯救拉朱的毕姆彰显神力的牺牲品。
△ 牢门OS:我上辈子究竟造了什么孽……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被殃及的不只是牢门,还有路灯。
二人叠着罗汉越狱时,借着灯柱摆了一摆,将两人的重量全部挂在了一根怎么看怎么纤弱的路灯上。
而且一边还在百步穿杨。
△ 路灯OS:我终究还是一个人承受了所有……
好好好。
Sir知道以上画面着实有些信息量过大了。
还是让我们正经讲电影吧。
03
必须先反驳一种观点:
《RRR》绝不是单纯无脑大爽片,甚至有不少解读空间。
众所周知,印度以宗教立国。
宗教多样,各路神祇参差百态、不一而足,数千年下来,其影响力存在于这个国度的方方面面。
因此电影里——
“神性”永不缺席。
饭桌上,拉朱的女友说:不能让孩子们挨饿,这是对食物不敬。
森林里,毕姆说:哥其实我不想杀你,原谅我bro。
拉朱和毕姆救援小男孩时,神正透过那面旗帜看着你;
毕姆向拉朱女友承诺的庄严场合,神正于后景中见证一切。
许多人会把《RRR》与好莱坞超英片对比。
固然有玩笑成分。
可如果放下偏见会发现,它是一部发生在现实时空的神话片。
印度文化中,不管虚构还是现实,一切英雄都是天神的化身。
在那些所谓的开挂时刻里,两位主角的确就是“神”。
不是Sir瞎扯。
细节皆有暗示或明示。
明示:
毕姆驱车大闹总督府。
带着一群野兽由车上涌出的瞬间,正是印度神话中神被万千生灵簇拥着的典型场面。
再到最后决战。
拉朱直接披上红衫,手拿弓箭——
俨然罗摩再世。(罗摩,印度教主神毗湿奴的第七个化身)
还有暗示:
拉朱种种神力并非突兀而来,早有铺垫。
它是多年前离开家乡时,女友用一抔泥土,在他额头上画上的那一抹“神印”。
它是决战前,毕姆受到罗摩塑像的感召,用它脚下的红土,再次为拉朱涂额。
它还可以是一块砖。
拉朱的叔叔为救毕姆,在他上刑场前,想给他塞一枚刀片,却卡在车缝中,正是那块没来由出现在车轮底下的砖块,把刀片抖到毕姆手里。
拉朱的力量来自罗摩。
毕姆的力量则来自森林之神。
刑场上,忍辱负重的拉朱对他施行鞭刑,因为总督要让他跪地求饶。
毕姆不跪。
眼看几乎意识模糊,他突然看向不远处,唱起了歌。
接着,树叶纷飞,飘到毕姆脸上。
森林之神在回应他的“召唤”。
于是他再借神之手,神之力,号召人民起身反抗。
除了歌,还有舞。
你当然可以把这神秘仪式理解为印度电影的某种保留节目。
可除了调动气氛就没别的吗?
别忘记——
唱歌与舞蹈在诞生之初,本就是祭祀仪式。
祭祀了什么?
接近神明。
如此一来,你便能理解他们在歌颂英雄时,亦是在瞻望神明。
无畏无敌是他们必须凹住的姿态。
更是必须强调的仪式。
手雷自爆、冰火对决,以及突如其来的慢镜头,上天入地的吊威亚……
固然有点“假”。
△ 有一说一,有些镜头确实炫到Sir了
现实逻辑里,许多动作毫无必要。
然而。
逻辑并非电影唯一标准。
再说,要是仔细剖开光影中的暗语,以及电影依托的本土背景,“逻辑”不算混乱。
两部“惊世神片”豆瓣分数一点不低:
《巴霍巴利王》7.5,《RRR》7.3。
什么水平?
同样“票房冠军”。
开篇的网友评论确实没说错:
诚然,如此对比不公平。
可至少如今我们大可以欣然承认——
这些作品都优缺点明显。
中国电影和印度电影,都还需要成长。
否则。
那才是五十步笑百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哆啦C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