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刺梨是珍贵的天然药食两用植物,被誉为“VC之王”,开发利用价值极高。同时,它根系发达,固土保水能力强,对石漠化治理、山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积极作用。贵州省发展刺梨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刺梨产业被确定为全省重点培育发展的12个扶贫产业之一。目前,全省刺梨种植面积位居全国之首,达200万亩。2019年,刺梨产业共实现产值7.5亿元,带动6.5万农户增收,其中贫困人口2.42万户,户均增收6138元。

一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政策扶持

产业扶贫讲话(产业扶贫巡礼之十五)(1)

成立全省刺梨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刺梨产业专班,由一名副省长领衔推进。编制《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1年)》。出台《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指南》《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和支农政策性贷款融资力度。2018-2019年,共投入财政专项资金3.2亿元,投放贵州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5.5亿元。

二 坚持龙头带动,强化技术服务

产业扶贫讲话(产业扶贫巡礼之十五)(2)

引进广药集团合作开发刺梨产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争分夺秒,98天时间就开发出“刺柠吉”系列产品,2019年销售超1亿元。

推动广药集团与省内刺梨加工企业深化合作,现有重点刺梨加工企业35家。成立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与中科院天然物产实验室等开展贵州刺梨新品研发、功效研究。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编发《贵州刺梨系列标准》《贵州刺梨评价通则》,对种植、加工、产品研发等环节进行细化。建立科技推广员和联系员制度,累计培训刺梨种植农户20.4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8万人次。

三 坚持品牌驱动,强化产销对接

产业扶贫讲话(产业扶贫巡礼之十五)(3)

产业扶贫讲话(产业扶贫巡礼之十五)(4)

以“贵州刺梨·维C之王”作为核心理念,全力打造“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制定公共品牌管理规则和公共LOGO,目前省内有10家企业获得“贵州刺梨”公共品牌使用权。利用对口帮扶资源,协调“拼多多”免费刊播开机屏广告,在东方有线网络、上海地铁上全年持续免费宣传贵州刺梨扶贫广告。邀请钟南山院士走进电商直播平台为贵州刺梨带货,组织刺梨企业参加国内外展销会20余次,推动刺梨产品入驻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组建贵州省刺梨产业推广运营中心。

四 坚持群众参与,强化利益联结

产业扶贫讲话(产业扶贫巡礼之十五)(5)

主要有三种利益联结模式:一是强化种植端利益联结,引导贫困群众以资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土地等资产量化入股、获得收益。二是强化生产端利益联结,优先安排以土地入股的贫困群众务工就业增加收入。三是强化销售端利益联结,推广刺梨产业价格指数保险,并纳入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补贴范围;推进刺梨加工企业、种植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帮助贫困群众有效应对市场风险,目前全省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的刺梨基地有91万亩。比如,六盘水市水城县成立县林务公司负责前三年投资占股40%,农户以土地入股占股40%(前三年每年每亩保底分红为400元),合作社负责组织刺梨管护、抚育、鲜果采收占股20%。从第四年起,所获收益扣除成本后,三方按4:4:2股比分红。2017-2019年,水城县种植的25.27万亩刺梨产生的流转分红金,共涉及1.1万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近4000元。

产业扶贫讲话(产业扶贫巡礼之十五)(6)

来源: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中国扶贫》杂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