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完整版(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0)(1)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20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模拟练 真题练)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完整版(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0)(2)

(2022·安徽·合肥市第八中学模拟预测)北极草苔原植被群落只出现在土壤水充足,气候寒冷地区,其根系较浅,也被称为多草苔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多草苔原植被根系较浅的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风力较大 C.冻土埋藏浅 D.地上植株小

2.寒冷季节积雪较浅的环境下,多草苔原在雪面之上少植物残留的原因是( )

A.风化作用 B.温度过低 C.流水侵蚀 D.风和雪的磨蚀

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极草苔原植被群落的演化趋势是( )

A.逐渐被灌木和森林代替 B.逐渐被荒漠代替

C.草苔原植被群落获得明显优势 D.寒冷季节草苔原植被长势喜人

【答案】1.C 2.D 3.A

【解析】

1.土壤水充足,气候寒冷地区,一般冻土厚度大,植被根系浅,故C正确。风力大,植被根系应该较发达,故B错,气候干旱地区,地上植株小,地下根系发达,故D错。土壤肥沃无判断根据,土壤肥沃与根系关系不明确,故A错。本题选C。

2.寒冷季节,地表被积雪覆盖,风夹雪对地表植株的侵蚀能力强,植株残留少,故D正确。和风化作用 、温度过低 、流水侵蚀无关,本题选D。

3.随全球气候变暖,高纬度地区呈现出暖湿化,植被演替方向为森林和灌木,故A正确。因为气候变得暖湿化,所以被荒漠代替的可能性不大,故B错,草苔原植被群落被替代,故C错,草苔原在温暖季会生长的更好,故D错,所以本题选A。

(2022·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三模)下表示意1955~2015年天山和阿尔卑斯山两山区冰川概况,下图示意两座山脉冰川平衡(某时段冰川固态、液态水的收支状况)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完整版(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0)(3)

地区

冰河代号

朝向

物质平衡/(毫米·年-1)

天山

T1

N

-423

T2

NE

-116

T3

W

261

阿尔卑斯山

T1

N

-455

T2

NE

-381

T3

NW

56

T4

SE

27

  1. 导致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主导风向 B.与海距离 C.植被覆盖 D.山地坡度

5.1990年以后,两山区冰川的变化反映出( )

A.天山冰川消融量较大 B.天山冰川扩张更明显

C.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 D.阿尔卑斯山冰川积累速度较快

【答案】4.A 5.C

4.读表可知,两山北坡、东北坡物质平衡均为负值,冰川净消融量较大,而偏西坡物质平衡均为正值,冰川相对净累积,结合所学知识,两山偏西坡均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雪量较多,冰川相对净累积,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主导风向,A正确。天山深居内陆,阿尔卑斯山相对距离海洋更近,但两山偏北坡和偏西坡的冰川物质平衡规律相似,说明不是受距海远近的影响,B错误。冰川分布区植被覆盖率很低,与植被覆盖关系不大,C错误。材料并无信息反映不同坡向的坡度差异,D错误。故选A。

5.1990年以后,两座山脉冰川累积物质平衡数值下降,且始终为负值,即冰川的收入小于支出,冰川消融量大,表明气候变暖,反映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C正确。1990年以后, 两山相比,阿尔卑斯山的冰川消融量更大,AD错误。天山的冰川平衡为负值,天山冰川消融而非扩张,B错误。 故选C。

(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模拟预测)30多年前,台风维拉袭击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使得长白山原始森林受到严重破坏,形成大面积风灾景观。随着植被的持续恢复与演替,风灾景观的格局不断变化。下图为长白上垂直带谱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完整版(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0)(4)

6.长白山受风灾影响最小的坡向是( )

A.东坡 B.南坡 C.西坡 D.北坡

7.本次风灾中,受损最严重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

A.针阔混交林带 B.针叶林带 C.岳桦林带 D.灌丛带

8.风灾后,对该地植被演化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幼树比重一直增大 B.森林密度变大

C.林线海拔升高 D.平均树龄一直变大

【答案】6.D 7.A 8.B

6.北坡位于高大山体的北面,30多年前的台风从沿海地区登陆,风向主要由偏东风、偏南风和偏西风,对东坡、南坡、西坡造成破坏,由于长白山的走向,使得台风很难越过北坡,所以北坡来说,相对风力较小,所以受风灾影响最小的坡向为北坡,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7.由图可知山地针阔混交林海拔最低,受台风影响最大,对森林的破坏性大,故山地针阔混交林带受损最大,故A正确;针叶林带、 岳桦林带、 灌丛带由于海拔高台风受地形阻挡,风力减小,因而植被的损害较小,故BCD错误;故答案选A。

8.风灾后,树木被风折断,林下光照变充足,使得一些喜阳性物种大量入侵,林下灌丛、草本植物得到了充足的光照和空间,森林密度增加,故B正确;台风对海拔更高的森林影响较小,所以对林线的高度影响较小,故C错误;树木被风折断,长出幼树,平均树龄减小,故D错误;风灾过后,环境较稳定,幼树的比重不会一直增大,故A错误。故选B。

(2022·山西·怀仁市第一中学校模拟预测)横断山区山脉众多,平均海拔4000m以上,有我国纬度最低的雪峰冰川及丰富的生物资源,科研价值极高。为了合理利用积雪资源、预防自然灾害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某科研机构连续数年对横断山区积雪覆盖率进行观测。下图为“2001~2019年横断山区月平均积雪覆盖率及不同高程带积雪年际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完整版(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0)(5)

9.横断山区年内积雪覆盖特点是( )

A.受气温影响,3月积雪覆盖率最高 B.受降水影响,7月积雪覆盖率最低

C.积雪覆盖率夏季较稳定,春秋季变化明显 D.积雪覆盖率月变化相同

10.横断山区( )

A.海拔1000m以下的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积雪覆盖率低且稳定

B.海拔1000m以上各高程带积雪覆盖率的年际变化均呈减小趋势

C.海拔高度与积雪覆盖率呈负相关

D.海拔1000~3000m地区积雪量最大

【答案】9.C 10.B

9.横断山区积雪覆盖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积雪覆盖率最高的月份是3月,最低的月份是7月。4月开始随着气温升高积雪逐渐融化,积雪覆盖率急剧减少,7月达到最小值;之后积雪开始积累,到次年3月又达到最大值。所以3月积雪覆盖率高是受到冬季降雪的累积和气温低二者的共同影响;7月积雪覆盖率低,主要与温度升高积雪消融有关,与降水关系不大,A、B错。从2001~2019年横断山区月平均积雪覆盖率图可以看出,6~8月曲线变化幅度较小,3~5月和9~11月曲线变化幅度较大,说明积雪覆盖率夏季较稳定,春秋季变化明显,C正确;积雪覆盖率月变化存在较大差异,D错误。故选C。

10.横断山区海拔1000m以下的地区,气候条件不利于积雪的累积,因此积雪覆盖率低且稳定,A错误;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海拔1000m以上各高程带积雪覆盖率的年际变化均呈减小趋势,B正确;读图可知,海拔越高积雪覆盖率越高,海拔高度与积雪覆盖率呈正相关,C错误;图中只显示覆盖率信息,而海拔1000~3000m地区积雪量不能确定,D错误。故选B。

(2022·湖北·黄冈中学二模)冬虫夏草对气候有强烈的依赖性,气温、降水、日照、冻土和植被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其生存微环境发生相应改变。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至雪线附近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雨季是冬虫夏草生长发育的主要季节。下图分别示意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内各气象站点1981~2015年期间雨季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完整版(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0)(6)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完整版(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0)(7)

11.关于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气候暖湿化 B.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气候暖干化

C.气温降低,降水增多,气候冷湿化 D.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气候冷干化

12.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的气候变化对冬虫夏草生长的影响是( )

A.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下限直接抬升,适宜区范围缩小

B.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下限直接下降,适宜区范围扩大

C.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上限直接抬升,适宜区范围缩小

D.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上限直接下降,适宜区范围扩大

【答案】11.A 12.A

11.从雨季的平均气温变化图可以看到,冬虫夏草主产区大部分地区其平均气温在10年内都呈上升趋势,气温有暖化的趋势, C、D选项错误。从雨季的降水量变化图可以看到,冬虫夏草主产区大部分地区,其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少数几个地区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从整体来看降水量变化应呈湿化趋势, 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故选A。

12.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冬虫夏草产区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至雪线附近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从图中可以看到冬虫夏草主产区有偏暖湿化的趋势,暖湿化趋势利于森林类的生长,使得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的植被带下限直接上升;气温升高雪线会上升,而降水增多有可能会导致雪线下降,故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上限的位置变化不确定。由于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下限上升,而上限的位置变化不确定(与之前位置变化较小),故其适宜区的范围整体呈缩小态势,A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A。

(2022·河南·模拟预测)新西兰南岛多山地,其中尖顶山和平顶山集中区有着明显的界线(如下图),尖顶山地势更高。在尖顶山范围内,西南部的山体形态更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完整版(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0)(8)

13.目前,该岛尖顶山一侧比平顶山一侧( )

①抬升速率快②侵蚀速率快③相对高差大④地震频次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与该岛的西北部相比,该岛的西南部尖顶山形态更尖,主要取决于( )

A.流水侧蚀作用 B.流水下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刨蚀作用

15.与该岛平顶山和尖顶山的分界线大致重合的是( )

A.等积温线 B.等降水量线 C.等高线 D.海平面等压线

【答案】13.C 14.D 15.B

13.尖顶山地势更高不一定是因为目前抬升速率快,可能是抬升开始早或者抬升次数多,①错误;尖顶山地势更高,山顶与山麓(海洋)的相对高差更大,平均坡度更大,因此遭到侵蚀速率更快,②③正确;该地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但地震频次与山的形态没有直接联系,④错误,所以选择C选项,ABD选项错误。

14.南岛西南部海岸线曲折深邃,推测为峡湾地貌。该地历史时期冰川广布,古冰川刨蚀作用强烈,导致山脉形成角峰、刃脊,尖顶山形态更尖,D选项正确;流水侧蚀作用在河流中下游较为明显,地貌特征表现为U形河谷,A选项错误;流水下蚀作用多塑造高山深谷,以V形谷为代表,B选项错误;风力侵蚀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强劲的地区,C选项错误,所以选择D选项。

15.等积温线主要受纬度影响,为东西走向,A选项错误;该地地处西风带,分界线西侧更接近迎风坡,东侧大致为背风坡,降水量差异较大,等降水量线可能与该岛平顶山和尖顶山的分界线大致重合,B选项正确;等高线应是自沿海向山地(多道)闭合状分布,C选项错误;等压线受短时大气环流形势影响明显,比较多变,D选项错误,所以选择B选项。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完整版(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0)(9)

(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完整版(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0)(10)

16.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7.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洋流 B.地形洋流

C.纬度大气环流 D.地形大气环流

【答案】16.C 17.D

1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④自然带是由于纬度差异导致的热量条件差异主导的地域分域规律,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选项正确,没有体现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ABD选项错误。所以选C。

1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为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相对平坦。根据图示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受西风带控制,由于该地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西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大气环流,D选项正确;深入内陆的分布区距离海洋较远,受洋流影响较小,AB选项错误;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植被的类型,不会导致同一植被如落叶阔叶林深入内陆,C选项错误,所以选D。

(2022·山东·高考真题)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某机构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完整版(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0)(11)

18.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 )

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 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

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 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19.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 )

①灌丛草地②草甸沼泽③落叶阔叶林④常绿硬叶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8.B 19.A

1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分散林地和农场面积增大,A错误。雨林景观变得破碎,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B正确,C错误。雨林遭受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D错误。所以选B。

19.该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降水较多,地表水充足,灌丛草地、草甸沼泽广布,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大,导致该类景观类型退化,①②正确。由于该地纬度位置较低,海拔较低,难以形成大片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所以③④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完整版(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0)(12)

20.图中①②自然带分别是( )

A.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1.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20.B 21.A

20.读图可知,①位于美国西部内陆高原山地地区,受西部高大山地阻挡降水,距离东部地区较远,东部大西洋的水汽到达也少,降水少,自然带以温带草原带为主;②地区位于美国东部五大湖附近,受大西洋的水汽影响大,降水较丰富,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图中②③④自然带分布呈现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而引起的热量差异导致的分异。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A正确;垂直分异规律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B错误;干湿度地带分异主要是水分条件的差异引起的分异,主要体现在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C错误;地方性分异规律受的是地方性因素如(地形、水源、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而发生的地带性自然带的改变、缺失、或分布受限等。D错误。故选A。

(2021·天津·高考真题)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2021年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林芝附近的山地有雪豹活动。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完整版(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0)(13)

22.据图中判断,川藏铁路沿线( )

A.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

C.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D.所有河流均注入印度洋

23.林芝附近的山地中,雪豹在迎风坡的活动范围比背风坡小,这是因为迎风坡( )

A.雪线低、林线低 B.雪线高、林线高 C.雪线低、林线高 D.雪线高、林线低

【答案】22.B 23.C

22.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川藏铁路沿线经过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A错误;川藏铁路沿线地势高差大,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B正确;川藏铁路沿线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处,C错误;川藏铁路东部河流注入太平洋,D错误。故选B。

2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由材料可知,“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林芝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所以雪线较低,林线较高,由此可知适合雪豹活动的范围相对背风坡较小,ABD项错误,C正确。故选C。

24.(2022·江苏·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及该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完整版(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0)(14)

  1. 写出图中自然带II的类型,并简析其向南凸出的原因。(4分)

(2)根据右图中冰川、河流的分布,简述该局部区域的地势特征;结合地势特征,用曲线绘出虚线框内M河流域与N河流域的分水岭。(4分)

(3)分析右图中R处附近冰川较多的原因。(6分)

【答案】(1)类型:苔原带。

原因:该地为南北向(乌拉尔)山脉,海拔高,气温比同纬度两侧低。

(2)地势特征:中部自(东)北向(西)南地势升高,整体中部高,向西(北)、东(南)两侧地势降低。

分水岭: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完整版(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0)(15)

(3)靠近海洋,水汽在极地东风吹送下,受地形抬升,降雪多;纬度高,气温低,积雪消融少,积累多,冰川多;山谷发育,积雪易留存,冰川数量多。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到,II自然带主要位于北冰洋沿岸附近,靠近极圈附近,其南部III自然带位于大陆内部,面积广大,为亚寒带针叶林带,II自然带应为苔原带,I自然带位于极圈以内,靠近极点附近应属冰原带。

向南突出的原因:从图中位置来看,该地位于东经60°附近,其植被带向南突出的方向,大致为南北方向;该地位于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附近,乌拉尔山大致呈南北走向,其海拔相对较高,其西侧为东欧平原,东侧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乌拉尔山较东西两侧海拔高,气温更低,因此其植被带发育为高纬度的苔原带。

(2)河流应由高向低流,河流的流向一般可判断地势的走向。从该地区河流分布来看,其东部河流向东流,西部河流向西侧流动,说明其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从中部山峰高度来看,其北部山峰大致位于1200~1300米左右,其南部山峰大约为1400~1500米左右,中部地区南高北低。

河流应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M流域与N流域其支流的源头的中间地带应为山地分水岭,将中间地带连接成线,即为M河流域和N河流域的分水岭,如下图:

(3)从图中可以看到R地纬度较高,其北部靠近北冰洋,从纬度来看,该地位于极圈内部,受极地东风影响较为显著,北冰洋水汽在极地东风的吹送下向南运动,R地为乌拉尔山北部,受地形抬升影响,该地降雪较多。同时该地纬度较高,常年气温较低,积雪融化的相对较少,大量积雪易累积,易形成面积较大的冰川。从河流分布图可以看到R地附近河流众多,河流多从山谷流出,山谷发育较多,谷地受太阳辐射影响相对较少,其积雪更易储存,其谷地冰川数量较为众多。

25.(2022·广东·高考真题)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西海固的人民群众探索脱贫发展办法,将“干沙滩”建设成“金沙滩”的故事。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永宁县闽宁镇坐落在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上。该镇农民多数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从贫困落后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搬迁来的。该镇农民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如葡萄种植等,发展葡萄酒产业。目前闽宁镇农民已经成功脱贫致富奔小康。

材料二:酿酒葡萄主要种植在32°N-51°N之间,该区域被世界公认为酿酒的黄金纬度。宁夏贺兰山东麓是适合酿酒葡萄生长的最佳区域。宁夏贺兰山东麓的土壤土质疏松,通气透水性强,含钾十分丰富,可以促进葡萄藤向更深处扎根,吸取表层土壤所没有的营养元素。目前,闵宁镇的葡萄酒产业还远未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

材料三:闽宁镇、西海固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完整版(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0)(16)

(1)判断图中甲地和乙地最有可能的自然植被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8分)

(2)从地形角度,分析西海固农民整体迁移至闽宁镇的原因。(6分)

(3)从气候、水源、土壤的角度,简述闽宁镇发展葡萄种植的优势条件。(6分)

(4)为提升闽宁镇葡萄酒品质和品牌提出合理性措施。(8分)

【答案】(1)甲地温带草原,乙地温带荒漠。甲地区年降水量在300到400毫米之间,乙地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2)西海固地区属于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不利于生产生活,农民贫穷落后。闽宁镇地区属于宁夏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可脱贫致富。

(3)闽宁镇位于贺兰山东麓,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冬季贺兰山可阻挡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寒冷空气的侵袭,有利于葡萄树越冬;靠近黄河,可利用黄河水灌溉;土壤土质疏松,土壤土质营养丰富,有利于保障葡萄养分的吸收和葡萄的产量。

(4)引进并培育优质葡萄品种,提高葡萄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加强科技研发,提高葡萄酒的酿造技术,进行深加工;加强宣传,开展葡萄酒文化旅游,推广品牌;重视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引进与本地人才培养;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葡萄酒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

【解析】

(1)读图信息可知,甲地区年降水量在300到400毫米之间,为半干旱区,以温带草原为主;乙地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以温带荒漠为主。

(2)读图信息可知,西海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夏季的暴雨使地表被严重冲刷,地表沟谷发育,交通不便,不利于与外界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不利于生产生活,农民贫穷落后。由“永宁县闽宁镇坐落在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上”可知,闽宁镇地区属于宁夏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城镇建设,节省投资;临近黄河,有充足的灌溉水源,便于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脱贫致富。

(3)由材料信息“宁夏贺兰山东麓是适合酿酒葡萄生长的最佳区域”可知,闽宁镇位于贺兰山东麓,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受海洋水汽影响小,气候干燥,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冬季,贺兰山阻挡了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寒冷空气,使宁夏平原免受冷空气的侵袭,有利于葡萄树越冬;临近黄河,可利用黄河水灌溉,水源充足;由“宁夏贺兰山东麓的土壤土质疏松,通气透水性强,含钾十分丰富,可以促进葡萄藤向更深处扎根,吸取表层土壤所没有的营养元素”可知,土壤土质疏松,土壤土质营养丰富,有利于保障葡萄养分的吸收和葡萄的产量。

(4)本题主要从科技、市场、品牌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来分析。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质葡萄品种,提高葡萄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加强对葡萄酒的酿造技术的研发,提高葡萄酒的品质;重视外部技术人才的引进与本地人才培养;对葡萄酒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大宣传,创设属于自己的品牌;开展与葡萄酒文化相关的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并鼓励葡萄酒产业发展;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并优化投资环境,实现招商引资,加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