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149)

盛世欢筵,终于到了它的盛世——开元。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李隆基以皇帝身份发动政变,从太上皇李旦手中夺取政权,史称‘先天政变’。是年十二月,改元‘开元’。

其实前一个月,‘群臣上表请加尊号为开元神武皇帝,从之。’已经定下了‘开元’的名号。

‘开元’,顾名思义就是开创新的纪元。唐建国于617年,至此已近百年,百年开启新征程,既是李隆基个人决心,也是国家应有之义。

对李隆基来说,这个新纪元有着双重含义:一是拨乱反正,彻底清除武则天影响。照黄永年先生说法,先天政变杀太平公主,这项工作才算彻底完成。二是重整精神,引领大唐再创辉煌。

任何一个组织,搞久了总会有积弊。积弊就是内在消极因素不受控,封建王朝,最大的内在因素是什么?就是皇帝本人。帝位代代相传,谁能保证个个都有本事?有本事,又个个都守规矩?

自太宗到高宗再到武后,都属于有本事且勤政的皇帝,到中宗睿宗,就相对平庸,但搞的时间都不长。到李隆基,二十七岁做皇帝,意气风发,且两次发动政变,属于政坛老手。各方面条件具备,唐朝迎来又一次发展高潮。

和所有领导一样,李隆基亲政第一件事,是立威。

上幸新丰(陕西临潼县新丰镇),讲武于骊山之下,征兵二十万,旌旗连亘五十余里。以军容不整,坐兵部尚书郭元振于纛下,将斩之。刘幽求、张说跪于马前谏曰:‘元振有大功于社稷,不可杀。’乃流新州。斩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以其制军礼不肃故也。

大唐兴衰五百年 大唐往事357(1)

西安-临潼

‘讲武’是个礼仪,属于军礼的一种,相当于现在阅兵式。儒家凡涉及礼仪的,规矩相当多,尤其皇帝参加的活动,几点几分,穿什么衣服,到什么地点,打什么鼓敲什么锣讲什么话,麻烦得很。《新唐书·礼乐志》专门有‘讲武’一条,写了快一页。

新丰这次阅兵,不知哪里出了点差错,据说是郭元振违反规定,临时出列报告个什么事,李隆基大怒,一家伙要斩两个大臣。郭元振好说歹说保下了,唐绍竟被当场处斩。‘时二大臣得罪,诸军多震慑失次。’不但诸军震慑,同来的文武百官就不震慑?

大唐兴衰五百年 大唐往事357(2)

《新唐书》:讲武

李隆基比较年轻,又不是长子,他上台主要靠武力,因此有必要找个机会立威。象司马光就直接讲:‘上始欲立威,亦无杀绍之意,将军李邈遽宣敕斩之。上寻罢邈官,废弃终身。’本来还等着有人给唐绍求求情,没想到这个李邈充积极,真把唐绍给斩了,领导意图领会不清,马屁拍到马脚上,被终身禁止做官。

立威只是造势,真正干事还要靠配班子,这方面李隆基也相当果断。突出的表现是去旧迎新。

一般来讲,能干的皇帝、勤快的皇帝,都是喜新厌旧的,就是说宰相要经常换,道理很简单:底下人不能在同一个岗位、尤其重要岗位上干太久,太久了形成山头,容易把自己架空。

对刚上任的李隆基来说,面临的不是干太久的问题,而是打江山的人,不一定适合坐江山。

他两次政变,在身边聚集了一批阴谋家,这些人搞歪门邪道是把好手,当然会搞歪门邪道的人,可能干正事也行,不过这方面钻研太深,难免有后遗症。比如‘先天政变’中提方案的崔日用,曾对人说:‘吾一生行事,皆临时制变,不必重专守始谋。每一念之,不觉芒刺在于背也。’就是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

这批人大概有五六个,以刘幽求为首,包括钟绍京、崔日用、王琚、麻嗣宗等等。

李隆基刚亲政那会儿,对这些人还是不错的,其中王琚是个典型:

琚为上所亲厚,群臣莫及。每进见,侍笑语,逮夜方出,或时休沐,往往遣中使召之。

休沐就是休息日,下了班、周末,皇上还找你一块玩,可见多受宠。

而且不光是玩的事,“琚在帷幄之侧,常参闻大政,时人谓之‘内宰相’,无有比者。

第一次‘唐隆政变’,刘幽求是主要谋士,第二次‘先天政变’,刘幽求因张暐事件被贬岭南,王琚就成了头号军师。现在两人一个是真宰相(刘幽求被召回任左仆射兼侍中),一个是‘内宰相’,可见这帮人,仍旧牢牢霸占着李隆基的朋友圈。

打破这一格局的,是我们一个老相识——两朝宰相姚元之。

本篇修订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