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柯蛙
近两年国内翻拍日韩影视IP都快拍成了笑话,扑街的十有八九,还都是把经典拍成了群嘲的大烂片。
但最近有两部,还都算不错。一部是前段时间的《来点狂响》,另一部就是当下正在热映的—— 《“大”人物》 。
特别是这部《“大”人物》,可以说是意料之外的好看。
它翻拍自韩国电影《老手》, 柳昇完 在2015年执导了本片,电影未必有多经典,主要是韩国电影商业化程度高,也非常成熟。《老手》在当年属于是当之无愧的票房利器,至今还排在韩国电影票房榜第七位,拿了约合6.4亿人民币。这次的《“大”人物》或许未必能达到这个成绩,但也不失为一次影视翻拍的成功。
《“大”人物》的成功,至少有两点是值得肯定的。一个是导演的把控力强大,剧本的本土化做的好。
另一个,就是我们要说到的主题,演员的表现出彩。
特别是之前背负着特别大压力的包贝尔,尤其出彩。
某种程度上来说,尽管刘亚仁珠玉在前,我觉得包贝尔依然诠释出了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两人各有千秋。
刘亚仁是痞痞的“变态帅”,而包贝尔则演出了那种“又自大又自卑”的感觉,人物动机找得非常准。
《“大”人物》中,包贝尔的角色是全片的灵魂。因为只有反派立住了,电影才有看头。而正反派也要旗鼓相当,戏才能有来有往。
我们先来看看电影阵营,正方是王千源、王砚辉、杜源,王千源是柏林影帝,王砚辉是已经被网友封神的卫冕影帝,杜源是绝对的资深老戏骨。
再来看反派这边,只有两个,包贝尔、王迅。
在这样立意为阶级矛盾的电影中,正反派就像天平的两端,只有分量差不多,一部戏才会有对垒的快感,否则就会失衡。
而在电影中,王迅的表现不必说,多少年摸爬滚打的老演员,扎实。出彩的是包贝尔,即便跟王千源多次飙戏,也总能不落下风。
尤其是party那场戏,对赵泰这个角色尤其重要,富二代的形象能不能立得住,这场戏是关键。
这场戏王千源接的好,包贝尔把控得更好,一个人牢牢掌控了全场。
上面说了,赵泰这个角色性格很复杂,他不但自大,更关键的是他还自卑。表面上的自大好演,但骨子里的自卑不好演,要露,更要藏。
赵泰这个角色的精彩,也就在那藏着的自卑里。他的这一面,也基本展现在了王迅饰演的崔京民身上,有两场戏很精彩。
一场是在集团大会上,董事会有事没来,最后叫了赵泰的哥哥发表讲话。这时可能其他人都不会注意,但赵泰作为私生子,妒忌的那一面就出来了。他站在那浑身不自在,表面上不屑一顾,心里其实比谁都难受。散会后,他在车里跟崔京民发泄,又稀里糊涂指挥了项目的事,借此来填补自己内心的失落感。
另一场戏是在董事长把赵泰奚落了一遍,说他没出息不如哥哥之后,他开着车在路上狂飙,停车后再次跟崔京民狂吼,“是不是因为我是小妈生的?!”,这句台词诠释得非常好。
有嚣张,更有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怨恨,这便是演技的层次感。
当然,还有最后的一场打戏非常精彩,硬桥硬马,拳拳到肉。
之前没看过包贝尔打过,也没有什么说包贝尔苦练拳击格斗之类的八卦新闻,但毫无疑问,包贝尔打得很出色。甚至是近段时间以来,大银幕中效果最好氛围最佳的打戏。
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探讨一个问题——包贝尔是个好演员吗?
诚然,之前一段时间网络上对包贝尔的评价,不算友好。
不知是不是因为某大号不遗余力地把他往死里黑,导致观众和其他媒体跟风差评?还是包贝尔近段时间的角色的确太不讨喜?
或许两方面都有,如果是第一种现象占主导的话,那就有些遗憾。因为舆论是可以操控的,人的心理都是从众的。跟风,能带来快感,但跟风也容易造成多数人暴政。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倒也不算冤,但我们需要分清一件事情。那就是坏演员和坏角色,其实是两码事。
没有任何一个演员天生想要演烂片,演技是一方面,态度是一方面,适不适合又是另外一方面。
我们先来讲讲适合,《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里的老张就是一个合适的角色。也是因为《致青春》我才得知了包贝尔,并把它归为了好演员那一挂。
在《致青春》中,包贝尔把老张演出了好几个层次。
刚开始时,他跟许开阳是同一类角色,纨绔子弟油嘴滑舌。这一部分我认为包贝尔饰演的老张,甚至比许开阳还要灵动丰富一些,显得更加游刃有余。
电影的演到一半的时候,老张这个角色就已经开始更丰满了。
可以看出他家庭条件并不算好,跟许开阳这种真富二代没法比,两人的关系也不像表现上的称兄道弟,老张其实更像是许开阳跟班的性质。
包贝尔在这部分演得极好,表面上依然是油腔滑调,但骨子里的那种隐隐的自卑在往外冒,节奏把握得非常准。
再到电影最后,老张这个角色更彻底饱满了起来。
这时时光一晃,大学已经毕业了几年,在当年一群喊着“青春不朽”的同学当中,他是混得最差的。
在墓地推销传记的那场戏时,老张的状态和当年在学校时其实发现了一个逆转。当年是洒脱在外,自卑在内。而现在,是自卑在外,表面上装得洒脱。
再到后面,赵又廷饰演的陈孝正从海外成功归来,租了一个高层写字楼准备开设计所,老张也被拉进来当了合伙人。
从两人的对话中,他的卑微被彻底释放了出来。他看着当年被他嘲讽的书呆子,如今已经成了国际知名设计师,还是自己的老板,老张此时的心情应该是相当复杂的。
而包贝尔当时是这么表现的,他眼神躲避,身体后倾,自嘲又略带讨好的说了句,“我就是你跟班”。可以说这场戏从肢体到眼神,包贝尔都琢磨特别到位,让人十分印象深刻。
最后一场戏是在阮莞的墓前,这也是全片的一大泪点。
老张手捧满天星来到了心上人的墓前,他痛哭流涕,说自己喜欢阮莞,却从来没有勇气说出来。
这么多年,他的油嘴滑舌其实是另一种妥协和软弱,他的嘴巴说个不停,也只 是在佯装镇定。直到这一刻,两人阴阳两隔,他才鼓起勇气告诉自己的心中挚爱。
也是在这一刻,老张这个角色的人物弧光达到了最大值,他立体、丰满,而且还能和观众共情。
该笑的地方能让人笑,该悲伤又能让人泪奔,这就是一个角色的成功。老张无疑是个很成功的角色。
当然,一个角色的成功应该是两方面的结合,一个是剧本,一个是演技。
包贝尔在《“大”人物》和《致青春》中的精彩表现都证明了一点,只要剧本合理,角色合适,他当之无愧是一名好演员。
那反过来说,一个角色的不讨喜,其实和剧本角色的关系更加重要。
包贝尔这两年的确演过一些不讨喜的角色,而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基本都是喜剧。
喜剧不好演,成为一名喜剧演员更难,无论在什么时候,优质喜剧都是市场上的稀缺产品。每年大概只有那么一两部喜剧能被观众认可,剩下的则基本都被骂成是烂片。
所以我们不如试着想一下,那些不讨喜的角色如果换成别人来演,是否就能翻身呢?是包贝尔把这个角色毁掉了,还是这个角色本身就有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然,没有一个导演天生想拍烂片,也没有一个演员天生愿意演烂角色。在这个资本操控的行业中,大家都会丧失掉一些自主性。大导演的自主性可能会高点,但他们可能会也得拍两部商业片挣钱,再来一部艺术片完成自我表达。
相较而言,演员的自主性可能就更低,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看过多少好演员在烂片烂剧里当配角?我们又看过多少演员在《演员的诞生》中哭诉自己找不到好剧本?甚至待业在家无戏可拍?太多了!
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金士杰老师的演技可能是有目共睹,但他参演的烂片数量也着实不少。因为市场是残酷的,有些时候这就是一个无力反驳的规则。
出演一部烂片的原因有很多,有几个不讨喜的角色也并不可怕。作为演员来说,最可怕的,是不真诚不尽力的表演。
我们应该不耻的,也是这一群敷衍的面瘫式的演员。而不是卖力想演好,最终因为角色不合适导致不讨喜的演员。
我相信包贝尔是属于后者,他在呈现每个角色的时候,都是尽力而为的。
不过很高兴的是,包贝尔从之前的《致青春》中惊艳亮相,经过兜兜转转,这次在《“大”人物》中,又再一次以非喜剧角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演技打开方式。
对于包贝尔来说,这或许又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脱下之前被媒体观众戴上的“喜剧演员”的帽子,正式走向了一名真正的演员之路。
至今记得在《港囧》上映之后,包贝尔因为网友的负面评价而难过痛哭,而在现在他已经能微笑地站在《吐槽大会》上接受大家的群嘲了。我相信,哭是因为在乎,而微笑,则是涅槃之后的从容。
还是那句话,接一部好戏拿到一个好角色需要运气,但摸爬滚打却是必经之路。
真正的好演员,都是百炼成钢。
看好包贝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