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聊到芮小丹与欧阳雪到北京租格律诗音响店面的情节。按照原著的时间线来看是当年的2月13号,北京格律诗音响店开业的日子已经到了3月19号。从开业到叶晓明请乐胜公司的于志伟、斯雷克公司的赵忠涛吃饭相差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正值销售淡季,但是日营业额却保持在5000左右,产品主要以音响机柜和脚架销售为主。根据原著的时间线当时以组建格律诗音响公司为主题的预备股东扩大会议是前一年的10月26号。从时间线来看整个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北京格律诗音响店开业之后没有摆上音响是因为音响专利的事情还没有最终敲定。关于这一期的内容主要是叶晓明刘冰在北京办的三件事:1.申请音响专利、2.谈音响出口代理、3.请两个同行公司的总经理吃饭以联络感情顺便在斯雷克公司那里进货。其实叶晓明打电话给欧阳雪汇报工作就是作者采用的一种片段小总结。承上启下的作用。再次推荐大家购买原著看看,一定会有所感悟。
电视剧当中,刘冰的那种内心虚荣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因为有时候文字的张力是远远大于画面的。但是只要有画面,很多要素就会被定格住,所以受限就比较多。原著中的刘冰:坐在舒适的汽车里听轻柔的雨声,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刘冰觉得自己像做梦一样,一夜之间就步入了一个以前只能远远仰视的阶层。刘冰问叶晓明:“叶总,坐着宝马在北京城出入大公司,找到点感觉没有?”叶晓明说:这云里雾里的,谁敢当真呐。刘冰说:天塌砸大家,有个高的人顶着呢,怕啥。
延伸:刘冰的言行让笔者(明杨)想到上流与下流。或许在刘冰看来,他已经步入到了上流社会,一说到上流我们会联想到“精英”“格调”“奢华”“品味”“高端”“气派”“贵族”等词汇。什么是上流社会呢?《朗曼词典》(Longman Dictionary)中,【他们对上流社会的定义则着重强调:上流社会成员的资格是世袭而来,对于那些并未出生在这种家庭中的人来说,原则上是不可能进入上流社会的。】虽然马克思描述的上流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现象,而各个国家对上流社会的权威解释已与我们今天在中国所谈的“上流”相去甚远,但有一个基本理念也许不容推翻,那就是:没有时间的长久洗练和丰富的物质与文化方面的积累,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上流”。
所以刘冰属于堕入浮华的深渊,不能自拔。我的理解是:这也是一种着相。记得曾经有人说过一句话:【城市纵有楼百尺,不及家乡一捻土。】如果我们只贪恋这些虚华,不去修炼自身,不去提高自我;最终就会被这些虚华所掩埋而不自知。叶晓明办好专利和出口代理的事情就去店里摆音响了。
音响摆完之后他们就去斯雷克公司那里进货了。不得不说,叶晓明办事还是有些分寸的,他是先订货,顺便让斯雷克的赵总约乐胜公司的于总一起吃饭,然后再带他们去格律诗音响店参观。斯雷克公司是他们的供应商。而乐胜公司才是他们的竞对,但是格律诗的营销喇叭却是乐胜公司的。
如果先请客的话,这个意思就变成了压价的前奏了,但是先订货付了定金再请客就会截然不同,就成了格律诗向乐胜公司、斯雷克公司示弱、示好的一种节奏了。同时,这里面也有叶晓明的个人感情成分在里面。
在点菜这个环节可以看出斯雷克的赵忠涛的坦诚、忠厚了。他让服务员去掉茅台改成了二锅头,去掉四个热菜中的两个,还点了饮料。既顾及到了叶小明的钱袋子也顾及到了要开车不能喝酒的刘冰。识大体之人都是从细节着手的。整个场合就可以看到叶晓明在这些细节上面的处理也是恰到好处的。在别人夸的时候保持头脑清醒,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不温不火。处事说话都很得当得体。现实中,如叶晓明之辈的挺多,需要学习他的人也不少。
这个时候带他们参观就没什么大碍了,因为专利申请已经提交了。当一圈参观之后于志伟说到:“叶总,你也是烧家了,怎么把音响店开成这样了?开始听人家说我还不大相信呢,今天一看还真是这样。”叶晓明说:“瞎混吧,谁家没本难念的经啊。”
不得不说,叶晓明这句话回的挺好,如果是刘冰,可能会说,这不是我说了算,或者说,公司怎么安排的我就怎么办呗。没想到他们看到那台唯一的一套音响之后就开始赞不绝口了。乐胜公司的于志伟还打算借鉴呢。叶晓明马上把已经递交专利申请的事道明了,让他们断了这个念想,当于志伟问供货价的时候,赵忠涛却巧妙的转移了话题。为何要转移呢?因为再说下去就会让斯雷克和乐胜公司的产品价位聊开了,这个话题会比较敏感,乐胜公司的功放和cd机应该也是在斯雷克那里拿货的,现在格律诗也是在那里拿货,双方的需求量的不同会使双方的价位存在差异。所以这个话题需要就此打住。
叶晓明把挑好的三张不同版本的《流浪者之歌》拿出来了,拿出一张穆特版本的播放起来,并就这个音乐展开了讨论,原著中叶晓明套用丁元英当初在店里对《流浪者之歌》的评价,其实本人对于《流浪者之歌》也进行自己的评论,不过只停留于联想层面,还没有达到“技”的层面,详见浅析王志文主演电视剧《天道》第二部分4。我还没详细深入聆听几位大师演绎当中的技术感受差异,我只是偏向于曲子给我的灵感画面。我把它分成了四个画面。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那个部分的解读。
整个参观过程他们对于叶晓明的称谓也进行了多次变化,请客的时候是“晓明老弟”,吃饭的时候参观的时候是“叶总”,聊音乐的时候是“晓明”。来回的切换,叶晓明在没有加入格律诗公司之前是乐胜公司和斯雷克公司的代理商。咖位高低不言而喻,而如今叶晓明已经是格律诗公司的总经理了,身份变了,称谓自然要改变,订货的时候称呼晓明老弟,显得亲切,距离瞬间拉近了,吃饭的时候喊叶总是想打探那辆宝马车的情况,参观音响店的时候则是探听虚实,想更多的了解格律诗的一些资讯。但是到了聊音乐的时候又回到了“晓明”这个称谓了。这就是现实啊。其实称谓不过是个标签,叫什么都一样,但是传递出来的信息不同,在这一点上面不用太过于纠结,不管是什么称谓,还是要保持头脑清醒,时刻知道自己是谁才行,不能由于别人的一个称谓就忘记自己是谁了。那就会跌入糖衣炮弹了。
整体来说,这个部分的主角是叶晓明,他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的恰到好处也是很多人可以学习的地方。因为毕竟丁元英这个层面的人物距离我们太遥远,需要一定的悟性、经历以及学识,最重要的是灵魂的觉醒。但是叶小明这个层面的一些东西往往会被很多人忽略掉。丁元英在剧中的主角光环太过于耀眼,以至于其他人的所作所为就算很优秀也依然视而不见了,这就是人性。正如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的主角光环过于耀眼一样。其他人身上的光环就会被忽略,或者被稀释。
延伸:所以有时候没必要好高骛远,我们可以学习距离我们稍微近一点的人的优点,这样相对容易一下,吸收也会比较快,那些遥不可及的人的优点一方面学起来比较困难,另外很多东西不配套,那样就会没办法与自身相兼容。学习的东西一定要兼容,只有兼容了在实践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如果不兼容的话得出来的理论就会比较空洞,让人觉得华而不实了。
好了,这一期的内容就聊到这里了,如果我写的内容能够让您的内心产生一丢丢的触动,思绪上面能够掀起您的一点波澜;一丝涟漪;那就是我莫大的造化了!还是那句话,我只是抛砖者,是否能引玉还尚未可知,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赞与关注,谢谢大家。下一期《天道》电视剧解读第30期:小丹与父亲谈影视。其中芮小丹与她的父亲谈论一些影视文学的理论,特别的精彩,比如【现在的艺术就剩下小感觉、小情调了,缺的就是一把骨头,骨头就是见解,就是魂。】这句话相当经典。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期的内容。
编辑:明杨
排版:明杨个人声明: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公开资源,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本人。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