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是身心,修的是智慧。第一次读梁实秋先生的散文,为梁先生的博览古今、学识渊博所折服。他的文章遣词用句华丽优美,古今中外典故信手拈来。他的文章既有哲理的输送,又有会心一笑的幽默。先生说,人生不过如此而已,人生岂能真的如此而已。


梁实秋原名粱治华,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余杭人。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1915年考入清华,1923年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先后任教国立东南大学、国立青岛大学。1949年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11.3日病逝于台北。梁实秋先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和鲁迅先生的论战。两位文学大家因为对《卢梭论女子教育》一文的看法不同,而在报纸上的据理力争、唇枪舌战,想必那时“战况”精彩异常。

一路走来人生不过是风景而已(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踏遍山河)(1)

人生天地间,各有各的姿态。就像先生在书中说的:风云际会,拖青纡紫者有之,踵武陶朱,腰缠万贯者有之;有一技之长,出人头地者有之;而坐拥皋比,以至于吃不饱饿不死者亦有之。人生不都是功成名就,接受平凡的自己,也是人生的一大进步。就如汪国真所说“我喜欢这样的平凡,我也努力成为这样的平凡”。人这一生,短则几年数十年,长则百年有余,岂能人人都是“梁实秋”呢?作为一个“凡人”,我亦快乐知足。梁先生说:“快乐实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谓。没有苦痛便是幸福。”


“勿以善小而不为”,好习惯成就你我。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追求好习惯。人的天性大致相同,习惯却是慢慢养成的。一旦养成很难改变。自古以来:礼义廉耻、谦让、节俭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曾几何时我们只顾埋头向前,忘了“好习惯”于我们是何等的存在意义。好习惯是餐桌前的礼仪,好习惯是图书馆里不打扰他人的自觉,好习惯是对父母长辈的尊敬。


世间百态,人人不同,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人世冷暖酸辛。就如同世间大树,高耸入云者有之;矮墩者亦有之;有向阳者;亦有喜阴者。世间有千千万万的人,更有千千万万的事,岂能事事都如意?这世上总有喜欢我的人,亦有讨厌我的人,无法做到人人都喜欢,那就过好自己的生活。人生本来的模样,亦是淡定从容过一生。一屋两人三餐四季,平淡却不孤单的过一生,也是人生一种难得的境界。

一路走来人生不过是风景而已(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踏遍山河)(2)

只要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平凡的日子也会变得绚烂多姿。慢慢数十载,岂会一直顺心顺意?花朵亦有春夏之分,人生亦有低谷之时。在困难中不自弃,在低谷时要坚持,对生活中的考验亦都保持一颗坚强和从容的心,再难的时光也会品出蜜糖的味道。


人生贵在适意,与其愁眉苦脸,不如笑看人生。梁先生说:自杀者常是乐观的人,幸福者倒常是悲观的人。人生不是只有平安喜乐,苦雨凄风亦是生活,找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淡然豁达得过一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平淡生活亦是开心从容,“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活也可安然淡定。人生匆匆,白驹过隙,曾几何时,受琐事之累,忘记初心?


人生百味,孤独寂寞是陪伴我们最久的一种,如影随形不离不弃。有人是“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的空寂;有人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寂寥;有人是“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的落寞,还有人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清幽。无论何人,都无法陪我们走完一生,品味孤独享受孤独,把孤独当成人生中的一道美景。

一路走来人生不过是风景而已(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踏遍山河)(3)

读梁先生的文章,需要一定的年龄和阅历。否则怎么能读懂先生的用意?从书名可看出先生的为人处世:平静淡然、心胸豁达《人生不过如此而已》,人生又岂能真的如此而已,这只是表现作者的一种生活态度。犹如梁先生说的:“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