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的感想(我眼中的小时代)(1)

2013年,《小时代》第一部被电影人搬上银幕,并于同年迅速拍摄、上映了第二部。

2014年,第三部上映,2015年,第四部最终篇上映。

有人吐槽杨幂的演技,可没人想到她把林萧这个角色的爱恨情仇最大程度的完美表现出来。

实际上,对于当时“两耳不闻场外事”的我,第一次读到有关于《小时代》的信息,还是来自于临近高考的一本高考满分作文上。书上说,林萧四人从亲密无间的朋友最终形同陌路。

那时的我,很害怕分离,更害怕去赏析品评别人离别的悲痛,所以就一直没有鼓起勇气去观看这部作品。直到这个假期,我才鼓起勇气,认认真真的去看这一系列的电影。

因为现在,我是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小白来学习影片的拍摄手法,叙事内容,去给自己的剧本,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电影增添光彩。

在剧中,的确,我学到了许多东西。

林萧在雪地里的那段内心刻画深深打动了我,这是我没有想到,并且相对独立的内心刻画是我的剧本里相对来讲所缺失的东西。

豪华的房屋、奢华的装饰,道具的奢靡也让我感到惊讶,让我沉迷。

但是,除此之外呢?

在我看完第一部的时候,我被完完全全震撼到了。

当我看到第二部的一半的时候,这种震撼又加深了几分。

但当我看完第二部的时候,我开始迷惑,我开始麻木。好像从这里开始,陷入了一个怪圈,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怪圈。只觉得奇怪,却找不到哪里奇怪。

看完第三部的时候,我明白了,原来自己所感到麻木,感到奇怪的点,是故事的叙事思路。或者说,叫影片的拍摄主线。

没有特色,就像许许多多的电影主线一样,处于一种“友好——冲突——谅解”的定式思路画风当中,也因此,没有独特的生命力。

这也就是,当我看完了前三部的影片,第四部仅仅看了个开头,就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发展了,就知道最后的高潮和结局是怎样的了。

小时代的感想(我眼中的小时代)(2)

以下是我一个朋友的影评:

在吐槽电影前,我先跟你说一个当年看书时的遗憾。因为我发现,书与电影失意的地方,竟如此雷同和相似。《小时代》的书看到一半,你几乎可以从情节发展上看到郭敬明的有心无力。在我认为,一部小说最忌讳的就是在情节发展中角色大换血。但《小时代》的三本小说立意太过宏大,根本填不了这个坑。铺垫已久原本在读者眼中最少是第二男主的简溪,因为一次莫名其妙的出轨几乎在后期告别了整部小说。后起之秀崇光和宫洺迅速替换掉了简溪的位置,前期读者对于这个角色产生的感情被肆意抛弃了,就好像《还珠格格3》开播前观众才发现,赵薇被换成了黄奕,怎么看怎么不对。郭敬明那个时期太忙了,他要做老板、签新人,又还要做杂志、还要写书,根本分身乏术。“简溪”,如同他之前小说中任何一个穿白衬衫稚嫩少年的角色,几乎已经没有任何引爆点,无法挖出更多东西,也无法融入这个按照作者眼中注定要走向“暗黑”的故事。青春时代离他已经太远,“简溪”这个角色写不下去了。于是他被替换掉了,替身是郭敬明本身,他将自己分析成双体——一个“崇光”(崇敬光明),是任性的作家;一个“宫洺”,是冷酷的商人。这其实很可惜,因为我很喜欢”简溪“这个角色。这个无所谓的”遗弃“,被延续到了电影中。尽管在电影中,“简溪”和“崇光”的角色都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但在选角以及特写镜头上,郭敬明的新宠“陈学冬”充分得到优待,他歪着嘴的笑,像是对郭敬明本身的嘲讽——就是这个人,创造了“简溪”这个阳光青春的大男孩,又因为认为他一文不值将其抛弃。如将亲身儿弃到垃圾桶的父母一样狠心,这就是《小时代》后期的郭敬明。他以玩弄读者的情绪为乐,不再“尊重”自己创造的角色,肆意安排角色的狗血经历和生死。这一点,在改编的电影中得到充分体现,当你看完整部电影的时候,你会发现整部电影的人设几乎没有任何逻辑可循。前一秒冷酷不染凡尘的宫洺,下一秒可以跟Kitty在圣诞夜约会,再下一秒竟然可以为了一个“无名小卒”南湘在“殿堂级”的发布会跨刀出言相助。

小时代的感想(我眼中的小时代)(3)

当然,宫洺的人设比起其他人设的无力感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也就一张A4纸也可以不审稿交给宫洺、已经刷完卡买天价杯才被告知密码是自己生日、下大雪路被堵住了结果就穿着齐逼小短裙在车外面哭、收到别人送的钻戒每时每刻都放在包包里等被男朋友发现、男朋友因为这个误会也不追上去解释也不打电话解释也不用手机非要在电话亭打给顾里......整个电影看起来都像是玛丽苏的狂想曲,而其中玛丽苏的情节最严重的部分就是在”林萧“身上。这个一开始自己口中”没有顾里有钱、没有南湘漂亮、没有唐宛如特别“的女孩子,活生生在”穿prada的恶魔“办公室谋得一职,还频频做出令人乍舌的蠢事,关键是做完蠢事只会哭,哭完大家也不怪她反而更爱她了。”穿球鞋的女孩有着穿高跟鞋女孩没有的东西“,郭敬明你开什么玩笑,你以为那些无论风吹雨打顶着二十公分高跟鞋提着砖头般重量杂志的竹竿们是吃素的吗?时尚圈这么好混你怎么不直接安排唐宛如去ME实习啊,她可是百分百绝对只穿球鞋的设定啊。在这部片中,自己打自己脸的情节比比皆是:已经是女王一般的顾里,在叶传萍眼中只是”小门小户“,但这个看不起顾里的叶传萍,自家连个客房都没有,留宿客人还要在儿子房间搭床,林萧去拜托时装发布会一事的时候竟然还是自己开门,你那么有钱你家连Lucy都请不起?顾里家放鞋的地方估计都有你家大?本来就是老婊见新婊皆大欢喜的一对,偏偏要在这个不负责任的”作家“还是”编剧“还是”导演“手上,非要变成敌对的两方,根本连立场都站不住啊。整个世界,就好像只有十二个角色在真实生活,其他人都是”群众演员“,上大学住的公寓高端洋气这点就不说了,在高中舞台上万众瞩目的设定竟然还延续到市级的服装发布会上,仿佛在自己的故事中就无需理性可言,所有其他的设计师都只能看做是陪衬。若是真有如此才华倒也无可厚非,但南湘拿出手参赛的几件服装,丑得惨不忍睹,质素还比不上北京服装学院的毕业展的作品。

小时代的感想(我眼中的小时代)(4)

剧情扯到爆就算了,更惨的是出演全片的演员除了郭采洁和谢依霖,其他人简直就是将演技退步到刚入行的状态。被九把刀一手挖掘培养的柯震东,越来越没有灵气,在这部电影里简直就是花瓶,每一个情节中都是歪嘴笑,你是陈冠希吗?前一秒跟妈妈放狠话要离家出走的节奏,后一秒就跟妈妈和相亲对象出双入对,竟然这种时候还能矫情地对着台上的四位说出”不,她们比以前更美了“。天了噜,尔康与紫薇舌吻看起来都没那么肉麻唷!”歪嘴笑“这种导演最爱的设定自然要延续到”袁珊珊“男版陈学冬身上,除了歪嘴笑特写就是进手术室回眸特写,要不要镜头感这么强烈啊亲,是不是365天24小时都觉得自己生活在镁光灯下啊?时装发布会关你一个专栏作家什么事啊?除了不准时交稿你在这部电影中有任何实际存在的意义吗?你说什么?卫海比你还没有意义?不啊!人家喘息着打了一次羽毛球啊!你倒是也喘息啊你!不要只喘给四姑娘看也喘给我们看看啊!你看!随便写写就吐槽了这么多!实在是人艰不拆的节奏,关键我都还没吐槽郭采洁声线一点不女王、李悦铭一回头快要被吓死噜、Kitty根本没有精明能干的既视感、我都忘记有席城这个角色这些事了啊。坦白说,这部片的预告和演职员表放出来时我有过非常高的期待;因为演员的还原度还算是非常高(至少比起电视剧来...江铠同什么真是要命了),郭敬明也深谙如何在社交媒体上炮制话题,连预告片的节奏都是令人激情澎拜的。而且中国大荧幕上,终于不再只有目标观众是40岁中老年直男的国产电影了。但四娘这到底算是什么个节奏啊,这漫长的两小时几乎一个完整的故事都没有讲过,全是无止境的青春男孩歪嘴笑、女孩们马拉松式的奔跑、比母神的腿还要长的长镜头和比2M网速还要更慢的慢镜头。每当故事说不下去的时候,就用杨幂那听起来一点都不文艺的旁白补足。关键是很出戏啊亲,这不是看小说啊,笑的时候你也文艺旁白,哭的时候你也文艺旁白,突然之间被拉上台演讲也文艺旁白,你到底是能有多45°忧伤啊。微笑的星辰什么的,片末用用就算了好吗?从头矫情到尾梗用到臭啊,你是杨幂的脚吗?

小时代的感想(我眼中的小时代)(5)

其实我觉得批评《小时代》价值观取向是没有立场的,电影又不是教科书,没有教书育人的义务。这部电影之所以不好,是在于情节破碎故事前言不搭后调,很多东西都讲不完整;镜头呈现也过度煽情,像是从央视八套的韩剧中剪辑出来的,一点都不像是一部电影;更不用说在郭导调教下,那不堪入目的演员演技了。郭敬明应该学会,在电影中耍帅和卖美的镜头不是单纯为了耍帅和卖美而存在,是要和剧情联系在一起的。说起来,我知道这部片的票房估计又会破亿什么的,但我心底真的觉得拍这么烂真的蛮可惜的。在来之前,我看到水军说这部片不只是有逆光和长镜头,镜头切换非常好莱坞。我心想故事也不差,要是真能拍成《相思成灾》这种接地气的轻喜剧就好了。结果谁说不是只有逆光和长镜头,除了逆光和长镜头还有什么啊?很难在一部电影里,你看到所有演员的演技都倒退了。他们似乎都把所有的演技,都奉献给了最后的彩蛋。简直不得不对郭敬明说一句:”好大的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