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如问:

“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

(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

(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

(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

(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思维方式及依据(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1)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实用类文本阅读思维方式及依据(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2)

(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

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

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

⑶埋下伏笔;

⑷设置悬念;

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

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

⑴前后照应,

⑵承上启下(过渡);

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⑷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

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

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

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2: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分析手法及作用(见前四大类13小类)。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题型4: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

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

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

→→

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

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实用类文本阅读思维方式及依据(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3)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1)……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2)……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论证方法 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知识:

①例证法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②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③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 ④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3、公式:

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

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

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

八、仿写句子。

公式:

1、数清例句的字数。

2、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3、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九、对对联。

公式:

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

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

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十、读图题。

公式:

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 内容 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十一、探究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

十二、概括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

①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十三、名著阅读。

公式:

①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十四、写信。

公式:

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

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十五、编短信。

公式:

①用“沪”一类的字简写地名。

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十六、诗文佳句赏欣。

公式:

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十七、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

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③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十八、文言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

1、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

2、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

3、“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

4、主语和谓语之间划。 5、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十九、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

二十、前后照应。

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二十一、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二十二、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二十三、记叙线索。

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

1、以“物”为线索;

2、以“事”;

3、以“人”;

4、以“时间”;

5、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二十四、称谓变化。

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