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缙云山的缙云寺和温泉寺是二座千年古刹,二寺兴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是重庆地区有明确纪年的最早佛寺。

缙云寺就座落在缙云山狮子峰下,相传狮子峰上不但有迦叶古佛的足迹,而且狮子峰悬崖上还有很多竼经文迹。而缙云山温泉寺则位于缙云山东崖下,滨邻于嘉陵江小三峡温汤峡谷中。

另缙云山主要风景区有九大山峰,它们由东向西,分别是朝日,香炉,狮子,聚云,猴啸,莲花,宝塔,玉尖和夕照,九峰延绵,其风景各有千秋。缙云寺就坐落在狮子峰下,与狮子峰相邻的山峰叫香炉峰,香炉峰旁有悬崖叫相思岩。缙云寺在唐代古名又叫相思寺。

缙云山香炉峰相思岩上有七八个石窟,每个石窟下都有一石雕佛塔,石塔下都有一方形石龛。据说这些石龛曾经是安放缙云寺历代主持高僧遗骸的。相思岩上曾经有很多唐宋时期的石刻石窟,遗憾的是现仅存一北宋石窟尚在。

正是这座仅存的北宋摩崖石刻,它却隐藏了一个千古传奇的秘密史迹,也就是说这幅石窟图案,并非取材于佛经故事,实际上它反应出的却是一场北宋年间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场景图,而这座摩崖石窟图案就是它的石雕版本,它的由来是:

宋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北宋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驾崩了。他临终前口述遗诏,封刘娥为皇太后,传她临朝称制,扶皇太子赵祯继位,史称宋仁宗皇帝。宋仁宗皇帝也是大宋王朝第四位皇帝,该石刻图所呈现的场景正是当时皇太后刘娥遵宋真宗赵恒遗言,而亲自绘出的大宋王朝皇帝世袭图案。也就是说这是一幅北宋真宗年间的政治情景图,该图以佛绘形式,石雕在缙云山相思岩上。

从该石刻图上看,上面共雕刻有五位“佛像”,但他们分别是,大宋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居上左),宋太宗皇帝赵光义(居上右),宋真宗皇帝赵恒(居中间),以及继位的仁宗皇帝赵祯(还末成年,居下左)。这图案奇怪的是右下方还有一老妇,这老妇又是谁?为何该石刻图案会在下方呈现出一位少年和一位老妇的形象。显然,该摩崖石窟图案并非出自佛经典故。

显然,这佛雕石窟图案并不符合佛经典故。我认为,这石雕少年并非小沙弥形象,因为他是一位手持一权杖的少年,到是该少年极似宋仁宗赵祯形象。宋真宗赵恒驾崩时,皇太子赵祯末满十岁,还是一位少年。我认为,旁边的老妇人则像:是垂帘听政的章献明肃皇太后刘娥。宋真宗驾崩时,皇后刘娥已有五十五岁了。实际上该摩崖石刻图解读起来是:这是一幅大宋王朝(北宋)宋真宗之后的政治继位的过渡版图。该图作画是由当时的皇太后刘娥亲绘的,然后刘娥嘱咐缙云寺高僧按此图案雕刻于缙云寺相思岩上。因为宋代没有照相技术,也还没有印刷术,一些重大事件只能用摩崖石刻形式雕刻在石崖上,以便保持长久。例如许多佛经故事就是雕刻在石崖上,重庆大足石刻就是宋代最著名的摩崖石刻风景区,该地石刻每一图案都与佛经故事有关。

缙云寺相思岩中的北宋摩崖石窟图(宋真宗前,缙云寺在宋代古名为相思寺。该相思寺赐名为唐宣宗皇帝李忱于唐乾符元年(公元874年)赐题名)。

为何大宋王朝的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会与重庆缙云山发生联系呢?上面我的释读是否会是牵强附会的瞎说呢?我这种释读依据何在?

一、天缘缙云山

当你细读下缙云山的历史时,你就会发现缙云山有一种很奇特的帝王之说现象,这种现象又无时无刻地弘扬着缙云山之名份。

缙云山初始得名叫巴山,巴山之名源于西周周武王伐殷商纣王,巴人助武王而被分封为列国。东周列国称雄争霸,巴王势衰退至巴江(嘉陵江)重庆建都。巴人活动境界主要在嘉陵江流域,因此缙云山叫巴山,嘉陵江古名叫巴江。

大约在汉末,巴蜀地区五斗米教兴起,有人在巴山以轩辕旗号聚众传教,至此传说巴山悬崖上有轩辕洞,还有炼丹场,于是否巴山界地流传起很多轩辕黄帝的传说来。当然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这块牌子太响亮了,巴山之名又太小,于是就有了缙云山之名。从此,缙云山之名就响誉中华大地。

相传缙云山上悬崖中有轩辕洞,还有炼丹场。传说轩辕黄帝曾在山上炼丹,采药,大宴宾客;还在山下与群臣们一同沐浴温泉。正因为有了这些传说,佛教徒也看中了缙云山,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一个叫慈应的高僧看上了缙云山,他在缙云山上建立起二座佛家寺庙。为了区分别,缙云山上的寺庙叫上庙,取名缙云寺;缙云山山下嘉陵江边的寺庙叫下庙温泉寺。轩辕黄帝之后,缙云山上到了南朝时期,中原地区尤其是在梁代,各地兴起了建佛寺的高朝。其始作者就是梁代的梁武帝萧衍,他就是个佛信徒的狂热者。相传梁武帝是第一个拜访缙云山的皇帝,至今都有他在山上灭猿的传说。再延续下来有唐高祖李渊亲笔为缙云寺赐题“禅真宫”(公元618年),唐宣宗李忱赐题缙云寺为“相思寺”(公元847年)。

到了北宋王朝,宋真宗皇帝赵恒为缙云山题赐就非常多了,接着南宋末年时,又有蒙古帝国的至高无上的元首蒙哥大汗,他率兵攻打合州时受伤,其亲兵护送他撤退到缙云山大本营来疗伤,由于伤势过重而殒命在温泉寺中(后被元世祖忽必烈追赐为元宪宗皇帝蒙哥)。后来到了大明王朝,连续也有多位皇帝赐题缙云山,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明英宗,明神宗,明惠宗等都赐题过缙云山。

近代,民国时期抗战中,重庆成为国民政府战时首都,民国政府首脑林森,国民党总裁蒋介石曾多次游览缙云山。新中国时,人大委员长朱德,董必式,周恩来总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等,他们都曾与缙云山有过极为密切的联系。现缙云山上依然有邓小平的故居纪念馆,因此,可说缙云山是一座极为神秘的山,也是极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山。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在中国历史上,与缙云山联系最多,也封赐最多的皇帝,竟然是宋真宗皇帝赵恒。人们无疑会问,难道宋真宗皇帝赵恒生前曾到过缙云山吗?可查阅史料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为何宋真宗皇帝竟然要敕赐缙云山有七八次之多呢?

缙云山在北宋真宗年间荣誉之极实属罕见。为何缙云山有这么多封赐呢?而且这些封赐总令人感到十分的意外和蹊跷,总觉得里面一定含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样?其实,经本人多年的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个千古秘密。原来宋真宗赵恒敕赐缙云山的所有缘故都与刘娥皇后有关,而且每次晋封刘娥嫔妃位的时间,往往都与宋真宗敕赐缙云山的时间所吻合。

难道这些史载事迹都是巧合吗?

关于大宋王朝章献明肃皇后刘娥的身世一直是个谜存在着?据《宋史•刘娥列传》中记述的刘娥的身世极其概略和笼统,甚至很多都是附会之说。史上就曾有很多学者质疑过宋史上所载的刘娥出身问题,认为它们多是由御用文人特意编撰出的伪史料,极其缺乏可信度。以致于刘娥身世一直被文人所诟骂,说她是个贱女,歌女,艺妓,乞丐身份,还说她生世来路不明,甚至很多文艺作品都把刘娥形象扭曲和塑造成一位品行极为阴险和奸诈的帝后。

若你真切知道缙云山与刘娥的身世关系后,你才会真正理解刘娥的品行,甚至会敬佩和欣赏她的才华。实际上,刘娥的一生是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也可说中国历史上像刘娥这样身世的帝后,她绝对可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第一位帝后。

为何大宋王朝的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会与缙云山有密切关系呢?

这里实则藏着一个缙云山的千古之秘,若要说清其根源则得从另一位人物说起,这人就是宋代重建缙云山上寺缙云寺和下寺温泉寺,以及兴办缙云山缙云书院的主持高僧,他的法名叫慧欢禅师。

缙云寺宋代主持慧欢禅师曾因收养过一个女婴或女童,竟而产生出一段奇缘故事。此女就是后来大宋王朝的章献明肃皇后,皇太后刘娥。

二、亦父亦师,恩重如山的慧欢禅师

据史料记载,关于大宋王朝章献皇后刘娥的人生,她的传奇人生有二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其一叫“明月入怀”,其二叫“章献报恩”。

关于“明月入怀”的典故,杜撰痕迹十分明显,因为说是刘娥母亲庞氏怀孕时,她做了个梦,梦见一轮明月从天而降,破窗入怀,那晚庞氏她就有了身孕。日与月,它们在天上代表着一阳一阴,阴阳相交为明。在人间,皇帝代表着上天之阳神太阳所神赋之子叫天子,皇后则代表着上天阴神月亮之女叫天后,也称帝后,听以刘娥之诞生乃从天意。实际上,明白人都知这是人为营造出的俗套故事吧了。

至于“章献报恩”的典故却有真实的出处,这在大宋王朝宫廷里一直都流传着这样一个传奇故事。该传奇故事说,刘娥出嫁后随夫龚美出川时,有次乘船中,他俩遇上一位会看面相的大禅师。那禅师见到刘娥面就极为惊讶,他对龚美和刘娥说,刘娥之面相贵不可言,其面相将来会是位极至之容,与天帝齐高,并告之,你们夫妻俩且不可对外称夫妻,在外你们只能以兄妹互称之。若遇磨难,需忍字当头,且不可泄其志向。总之,夫妻俩要韬光养晦,等待时机。随后高僧倾其身上财物赠与二人远行,并告诉他俩向着大宋京城汴梁(开封)方向旅行,到了京城开封必遇贵人。

致此以后,龚美与刘娥流浪在外卖艺都以兄妹互称。果然,龚美与刘娥携手流浪到了京城开封,不久刘娥入住韩王府受宠。刘娥遵高僧吉言,一路晋升嫔妃,最后成了一代皇后,乃至皇太后,垂帘听政,摄政大宋王朝近十多年,成了名闻天下的一代帝后。

传说,刘娥位极皇后时,曾派人打听到该高僧,为还愿似的,她出巨资,捐助其高僧重建寺庙,使得该庙金璧辉煌,香火旺盛不衰,这就是“章献报恩”的大致过程。但是这流传的高僧姓氏,以及资助建佛寺高僧的具体法号和寺名却没有一个明确记载,有传说是指向浙江地区的一座寺庙。因此,历史上大都认为这典故只是个传说而已,并非史实,或攀附帝王的一种胡扯传说吧了,不值得去深究。

然而,当我深究起缙云山宋代历史时,才发现“章献报恩”典故中的许多情景却真实发生过,只不过该故事的源头是在重庆的缙云山。这里我得好好讲下,我是如何发现“章献报恩”的典故源头的呢?这得从去年(公元2021年5月的一天)缙云山缙云寺里几个僧人,他们在修整缙云寺院坝时的一个意外发现说起。

这个意外发现实则是一个惊人的考古发现,这个发现是几个僧人在整修院坝时(2021年5月),他们找到了一块早已失传的北宋残碑,这块残碑一直在一段文献中记载着,也有文献引用了碑上一段文字,这碑叫《慈印法师训诫碑》。至于这碑记载着什么内容,人们不得而知,因为长期以来该碑就早已不知所踪了。但有文献上只大致记载着,该碑刻有慧欢禅师对弟子们的训诫十三条例,记录着立碑时间为(公元1000年,三月二十七日立)。

《慈印法师训诫碑》本是研究北宋时期的重要史料,其文献价值非常高。这块残碑的发现却意外地揭示了慧欢禅师珍藏在他心中的一个秘密,即慧欢禅师是刘娥的真正养父,也可说刘娥从幼儿到少女,至出嫁给龚美,她都是在缙云山长大成人的,也就是说刘娥十五岁或十六岁之前都是由慧欢禅师收养的。

这里有二大疑问得认真阐述下,第一、为什么慧欢禅师会收养刘娥?第二、为什么千年来都没有关于刘娥生长在缙云山的传说或史记呢?

第一、为什么慧欢禅师会收养刘娥?

本来《慈印法师训诫碑》不叫这个碑名,它原名叫《慧欢禅师训诫碑》,立这碑的初衷是慧欢禅师晚年自知来日不多了,他就亲笔写下了这碑文,其意思是将来他圆寂后,就叫弟子们遵上训诫继续搞好相思寺,温泉寺,缙云书院的工作,光大和继承他的事业。

此碑因已经千余年的风化,大部文字已极为模糊,经过残碑文字断续释读,该碑文里分为三大部分,其一为自述生世性的文字。其二是重建相恩寺佛寺的过程。其三是训诫弟子们行为准则条例。该碑重点内容是释读慧欢禅师自述文字,我大体知道了慧欢禅师他是益州华阳(蜀或今四川成都)人,他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所幸的是他被一位高僧收养,使得他从小就在寺庙里长大。

慧欢禅师的青少年时期就精通儒学和佛学,成年后他到遂宁地区(古称梓州)的佛寺讲学。慧欢禅师曾立下志愿,一定要为弘扬儒学和佛学而奋斗终身,因此,他最大心愿是自已创办一所集儒家和佛家为一体的新式学堂或佛寺。因此,他于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游学到了缙云山,他初衷本是拜访下巴渝名寺缙云山的佛寺的,可他登山后却发现山上该寺庙极为残破不堪,于是慧欢禅师就结庐在缙云山上,开始了他重建缙云寺和温泉寺,创办缙云书院的规划和行动。

也许现在很多人并不完全了解古代佛寺,古代佛寺是有几重意义,从经济上讲佛寺实则是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它是有产业的。很多寺庙不但有不动庙产(田土森林等),还对外租赁土地,有的还有佃户。僧侣们是一群寄生性的阶层,他们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却拥有大量的不动产,还不交纳任何税收,所以古代寺庙都拥有巨额财富。如民国时,缙云山就流行“温三千,禅八佰,杉木园的和尚惹不得”,其意是:温泉寺庙产有三千石,禅岩寺的庙产有八佰石,杉木园(缙云山大隐寺)的和尚很霸道,不但大隐寺庙产更多,而且寺庙里有自己的武僧军队。所以寺庙里的主持实际上是名符其实的大地主。

古代佛寺里的僧侣实则过的是寄生性的生活,他们不愁吃也不愁穿,生活完全是无忧无虑的状况。另高级或知名佛寺本身也是一处教育学院,佛僧除了日常颂经和抄录经文外,还得听方丈或主持讲佛经故事或经书,以洗礼或洗脑方式接受佛学的文化教育。而且佛经学习过程中得首先接受本土汉文化,还得到社会或民间去传播佛文化。

佛教为外来宗教,要学好佛经,得首先学好本土语言及文化,因为很多佛经都是经汉文字翻译的。慧欢禅师上缙云山的首要目的是创办一所初级儒学堂,这就是他开办缙云书院的初衷。宋代时的缙云山寺庙是与以前的寺庙不一样的,与其它地方的寺庙也有所不同,缙云山上的寺庙既是大寺庙又是名寺。自宋代始,缙云山寺庙就兼有培养书童,科举儒生,以及培训小沙弥和年青和尚的学校性质,是一种新型寺庙。

一般来说,寺庙为了聚财和使其香火旺盛,寺庙里的僧侣们都会举办一些佛教斋节,以吸引信众,或到民间去化缘和开光活动。尤其是大寺庙的主持和高僧,他们往往与当地高官,贵族,大地主来往密切。寺庙里的僧侣他们既是佛经宣讲人,又是教育家,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有时他们还是慈善者。例如,每缝大灾大难时,寺庙必向当地难民施舍斋饭,以救苦救难,解脱众生。

像慧欢禅师这样身份,他在社会上是响誉很高的地位和荣誉的,他为重建缙云寺,温泉寺和创办缙云书院而奔走于巴蜀之地,从而也聚集了大量的财富。也正是在慧欢禅师外出筹资,募捐或讲学中,他碰到了一位被人遗弃或走失在路边的小女孩刘娥。

据《缙云山志》和《北碚志》《壁山志》以及《重庆府志》等查证,慧欢禅师正式主持重修缙云寺的时间是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而刘娥生于公元969年,也就是说慧欢禅师收养流浪孤女刘娥时,她还不到三岁。刘娥之名可能也是由慧欢禅师给她取的。

也许这小女孩刘娥被人遗弃在山野古道上,她举目无亲,大哭不已。慧欢禅师见其女孩孤苦伶仃,又面黄饥瘦,让人怜惜。正因为慧欢禅师幼年曾有过这样相似的经历,他才将这幼女收养在缙云山上,并让她与同龄书童在缙云书院里作伴读,也让她与小沙弥一道颂经。从此,刘娥在缙云山上,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慧欢禅师以他的大恩大德培养着刘娥成长,实则慧欢禅师既是刘娥的慈祥养父,又是刘娥严励的教师。因此,可说慧欢禅师是刘娥至亲至爱的大恩人。

这儿我们又回过头来说那残碑的事,当《慧欢禅师训诫碑》碑刻完成后,弟子们就将其立于大院中。此时,刘娥已离开缙云山有十余年了,从时间上看正好是宋至道五年(公元997年),该年宋太宗赵光义皇上驾崩了。一年后,缙云山相思寺忽然接到了大宋王朝新继位的真宗皇帝,新皇帝(公元998年)赵恒传来的圣旨,圣意是赐封慧欢禅师为“慈印法师”。

虽然慧欢禅师被新皇帝宋真宗赐封了新名号,可这是天子赐名呀!这相当于慧欢禅师有了皇家寺庙里的国师名号,相思寺也有了皇家寺庙的地位了。这无疑是对相思寺莫大的荣誉,所以《慧欢禅师训诫碑》中的碑文注释和称谓都得改,于是这碑被打碎重新题刻,这就是《慈印法师训诫碑》的来历。

慧欢禅师新封赐为慈印法师不久,缙云山相思寺又接到来自新皇帝的圣旨,叫慧欢禅师率弟们迎奉前太宗皇帝御阅过的佛经二百四十卷至新落成的藏经阁收藏。皇恩浩荡,慧欢禅师以慈印法师的名号率众隆重喜奉迎佛经入寺。

可是《慈印法师训诫碑》完成不久,慧欢禅师就圆寂了,根据《慈印大法师遗诫碑》的立碑时间判断,慧欢禅师即慈印法师圆寂时间是在(公元998至1000年间)。慧欢禅师圆寂的消息,由相思寺内的弟子向朝觐禀报,刘娥得知其噩耗,她心如刀绞,痛不欲生。宋真宗皇帝极其心痛刘娥,他再次下旨追封慧欢禅师为慈印大法师,于是有了第三块碑《慈印大师遗诫碑》。缙云山相思寺僧人们又不得不将《慈印法师训诫碑》击断,其残片石块作为院坝垒块用上。同时,僧人们重新刻录新碑《慈印大法师遗诫碑》。

实际上,缙云山相思寺因大宋王朝真宗皇帝再次对慧欢禅师追封为大法师,它已享有皇家大寺庙的名份了。阴差阳错,缙云山后面岁月里遇上了多次大劫难,有五六次战乱,几次森林大火,缙云山上所有的寺庙被毁或被抢劫或被大火吞噬,那时僧侣要么被杀,要么逃难了。因此,缙云寺院坝内所立的《慈印大法师遗诫碑》不知所踪。缙云山佛寺再次于明代又复兴起来,然后明未又遇战乱和大火,同样缙云山寺庙又被毁,山上僧侣们再次被杀或逃亡。我们现在看到的缙云寺和温泉寺则是清代建筑,缙云山上除几尊石狮,牌坊和石窟外已很少古迹了。

这就是缙云山为什么与大宋王朝皇帝有着深厚渊源关系的由来,按佛家原理之说,凡是都是有缘的。缙云山因有慧欢禅师之缘而复兴,慧欢禅师也有缘而与孤女相遇则收养了她,培养了她成长。刘娥有缘与韩王相识相爱而成了皇后,皇太后。一代帝后刘娥关键是她把缙云山当成了自已成长的娘家和故居,而把慧欢禅师当成了她的唯一亲人,养父,恩师。

另刘娥出嫁给银匠龚美也是由慧欢禅师包定的婚姻,当时龚美正在为缙云寺,温泉寺等缙云山大庙作菩萨贴金活。慧欢禅师了解到龚美也是西蜀人,不由将十五六岁的刘娥作主许配给龚美。中国古代婚姻,十五六岁女子出嫁已经很正常了。此时,刘娥实际已经成人。刘娥就这样依养父慧欢禅师作主嫁给了龚美,夫妻二人就这样离开了缙云山,开始了他们艰难的旅程。至于刘娥怎样结识韩王,怎样进太子府,又怎样被逐出太子府,怎样进大宋王朝后宫,由一个民间流浪女,变成仕女,晋升嫔妃,直晋位到皇后,皇太后,垂帘听政,扶一代明君宋仁宗上位等过程都与史载内容所符合。

三、多才多艺兼天生丽质的大美女

根据《宋史•刘娥列传》记载,说年青时的刘娥不但极其貌美,犹如出水之荷花,光艳而不妖,洁净光润而不涩,其性格极其自然朴素,没有一点娇柔抚媚之做作之态,这是皇宫里万千宫女所没有的。而且刘娥与韩王年龄相近,二小无猜,两人相识相爱中又极其和谐,而且两人情投意合极其恩爱。

最打动韩王赵恒心的是刘娥有着五大天生才艺,第一是她的嗓音。据史载,刘娥唱歌当属天下一绝。刘娥唱歌之美,那是绝唱。本人分析,刘娥的歌唱方法实则是独自摸仿缙云山相思鸟求偶时的啼鸣,这种相思鸟啼鸣声好似珍珠落玉盘,既清脆又婉约,时长时短,时颗粒性强,唱出来闪动着光辉又迸发出森林回荡之美的弦律,实际上这是一种花腔女高音的唱法。刘娥将这种好似云雀的花腔女高音,杂柔进一种佛经念颂元素,使得这种歌唱听起来有种极其清新的美感。

史载,刘娥特有一种民间摆舞鼓艺,此艺相当于湖南花鼓,陕北腰鼓以及东北二人转,实际上此艺是川地打年宵的原始版。此艺是边摇鼓边跳舞,加上自唱小曲。尤其是刘娥身段极柔软,加上刘娥腰细胸丰腴,其一摇一扭一唱都充满着青春朝气。该鼓艺也是刘娥随慧欢禅师奔走民间化缘时学的才艺。

刘娥除了上述史载才艺外,她另有一种刺绣本事,刘娥一针一线都极其精华,她平时玩于相思岩下,她将相思岩中的各种小鸟,相思竹,相思豆等都烂熟于心,她蜀绣出来的山水,鸟虫,竹豆,蓝天白云,悬崖怪石都充满了一种鲜活之气。这是韩王,后来的太子一直都恋恋不舍把玩刘娥作品的原因。

其实,刘娥不但聪慧,而且她的天赋极高,所以她深受慧欢禅师的喜欢,慧欢禅师把刘娥完全当成自己的亲生女看待,故慧欢倾其一生将刘娥培养。例如,刘娥还深藏不露地有种绘画本领,这是慧欢禅师亲自教授她的本事。缙云山相思岩上的多幅摩崖石刻的原版图可能都是由刘娥亲自画的,可惜遗留下来极少,缙云山相思岩只有一幅,温泉寺后崖上有二幅摩崖石刻原版图也可能是刘娥画的。

史载中不可否认地承认了刘娥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准,朝廷上虽有大量的文臣高官在贬损刘娥,抹黑说她出生低贱,来历不明,乞丐身份等,但还是承认刘娥非一般女子可比的,他们推测刘娥可能是在入韩王府时,被太宗皇帝赵光义怒斥赵恒,说他堂堂大宋王朝的王子和太子,却私下与流浪民女厮混,成何提统?因此,责令驱逐刘娥出府。太子赵恒不得已深藏刘娥在部下官府中,使得刘娥私宅五六年之久。史载推测说,这五年刘娥才开始学文化。

其实不然,刘娥在十五岁出缙云山之前,她已基本上完成了启蒙和儒学的经典学习以及才艺学习,因为慧欢禅师已在缙云山上开办起了缙云书院。缙云书院已招收到了许多贵族子女和高官子女,他们作为学童在缙云书院里学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以及百家宝典。刘娥也随学童们一道读书学习,她还随小沙弥们一同念经打坐或抄录佛经文献。应当说刘娥出缙云山时,她至少已有初中学水平了。实际上,缙云书院是由慧欢禅师那时开设的儒家学堂,不到百年,缙云书院培养出了第一个巴渝状元冯时行(公元1100年∽1163年)。

缙云山缙云书院的开办,就吸了大量的巴渝后生,这也是巴渝第一所民间的儒家学堂。后来宋真宗赵恒曾封赐缙云书院为“崇教寺”,实则是皇帝下诏赞许和肯定了缙云书院对皇后刘娥的早期成功教育。

有人说大宋王朝宋真宗皇帝赵恒政绩虽然是很平庸,但他写了篇《劝学文》,肯定和鼓励地方办书院是一大功劳。宋真宗皇帝驾崩后,刘娥皇后主政大宋政局,她就大力提倡各地办书院,鼓励科举取仕,于是否巴蜀各地的书院如雨后春笋样地蓬勃开展起来,到了仁宗朝,大宋王朝的科举取仕分外闹热,文人名士人才辈出,文化极其繁荣和兴旺。如欧阳修,王安石,苏氏四杰,范仲淹,司马光等人才辈出如星光闪耀,其中四川文人苏氏四杰就额外明亮。这不得不说慧欢禅师办的缙云书院,以及刘娥皇后所起的划时代作用。

四、被宠爱一生的帝后

翻遍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帝王中很少能找到那种终生不瑜的爱情。虽然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过《长恨歌》,竭力美化唐明皇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但事实上,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从时间上看,远不及宋真宗赵恒与刘娥那样绝美。

刘娥一生有五次大蜕变:

第一次由天涯孤女蜕变为名山玉女。

第二次由名山玉女蜕变为天涯歌女。

第三次由民间艺伎蜕变为宫廷仕女。

第四次由宫廷仕女蜕变为宠妃

第五次由宠妃蜕变为帝后,皇太后。

刘娥一生中的每一次蜕变都是一次华丽的转身。

据史载,刘娥生下来还是襁褓之中就失去了双亲,她不得不被送回娘家,由祖母代为喂养。可祖母年迈体弱多病,幼小的刘娥又不得不被转送到一位娘家亲戚中代养,但娘家亲戚也是家境贫寒,破落不堪。这刘家亲戚又只得携带幼童刘娥外出流浪,她们以乞讨为生。

刘娥从小就是在这样饥寒交迫,风宿雨淋的奔波中,由呱呱落地到卑微地乞讨中生长着。刘娥的娘家亲戚终于迫不得将已地将她遗弃在古道边,或破砖碎瓦之下。刘娥从小虽经无数风雨,但她自带有吉相,所幸的是这个天涯孤女遇上了一位外出化缘的仁慈僧人。这位僧人以菩萨之心,收养了孤女刘娥,使得她免受了野兽毒虫的伤害和风寒袭扰。

这位仁慈僧人就是缙云山相思寺的新主持人慧欢禅师,慧欢禅师将这天涯孤女收养在寺庙里,并给她取名为刘娥。从此,刘娥过上安定的温饱生活,这是刘娥非常难忘的人,一位慈爱的养父。刘娥的童年是难忘的,她过上了欢乐的生活,她既有了一群书童伙伴,也有了一群打坐念经的小沙弥弟兄。十余年后,刘娥在衣食无忧的缙云山中出落成了略带书生气和佛性的少女。她一身丽质气质,少女刘娥身上有种玉女的光泽。

刘娥天性聪慧,很多女工才艺,她一点就通,一上手就会,随意玩起来就得心应手,另有慧欢禅师的慈爱相授,刘娥不但才艺双绝,容颜更是含苞欲放,出落成了婷婷玉女。十六岁时,慧欢禅师心知女孩早迟会嫁人成家的,他就把刘娥许配给了在缙云山寺庙给神像贴金的银匠龚美。龚美同为益州西蜀人,自然与刘娥年纪相仿,二人在缙云山上成婚。

银匠龚美从小走南闯北,生性好动,极具江湖秉性,他带着刘娥出了缙云山,乘船出嘉陵江,入长江一路潜行。刘娥嫁鸡随鸡,告别缙云山和慈爱养父慧欢禅师,二人开始了流浪生活。不久,盘餐告磐,夫妻二人不得不挂牌招揽生意。由于北宋前历经过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南北分治,语言沟通不畅,蜀地银匠龚美流落到了北方,因方言原因,他们极难招揽到生意。生活所迫,刘娥急中生智,她开始开口唱小曲,玩鼓扭腰来吸引顾客。他俩到是生意没揽到几桩,却收到的卖艺散钱不少,人们更愿意听刘娥唱歌打鼓,刘娥歌女的名气反而引起了京城商旅们的注意,反而以为他俩是走街穿巷的歌女艺技。有时刘娥卖艺的钱还充任了二人的生活开销,也就是说刘娥有很长时间是靠买艺为生的,京城市民都认为他俩是歌妓,也是刘娥被人垢病为天涯歌女的原因。

刘娥与龚美就这样阴差阳错的,一路走街串巷,他俩竟然流落到了大宋王朝的京城开封府。开封府的繁华深深吸引了这对夫妻,为了长久呆在开封府,刘娥只得反串角色,以卖艺求生,他俩反而把银匠揽活的职业给抌误了,因为刘娥的歌艺和鼓技太吸引人了。随着刘娥龚美的久留,开封城里的刘娥名声鹤起,人们都知道有对蜀中兄妹,那歌女的嗓音犹如天赖之音极其美妙婉转。由此,韩王府指挥使张耆更是听到刘娥歌声后,疑是天女。他兴奋地给韩王赵恒说起此事来,韩王不信,叫张耆引刘娥入府,他要亲自聆听这天女之音。

韩王赵恒自见到刘娥后,更是惊讶,天下竟然有如此才艺双绝的美女。从此,刘娥与韩王赵恒恩爱甜蜜。刘娥与赵恒相爱不久,被赵恒的奶妈知道了,奶妈对于赵恒钟情于民间歌女之事,深为不满,她借机告之其父亲赵光义。原来赵恒为大宋王朝太宗皇帝赵光义的第三子,他生于公元968年,几乎与刘娥同年。赵光义听到赵恒竟然喜欢上民间歌女,深为不满,严加斥责,令其逐出韩王府,不得再来往,同时赵光义亲自给赵恒选媳妇,其新媳妇是名臣潘美之女。

刘娥被逐出韩王府后,被张耆私藏在自己的府上达十年之久,直到宋太宗赵光义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驾崩。这十年中,赵恒由韩王升襄王,又升寿王,直到至道元年才升为皇太子,但刘娥与赵恒却情投意和,恩爱如初,难舍难分。

宋感平元年(公元998年),赵恒登基继位,史称宋真宗皇帝。宋真宗继位后,他立接刘娥进宫,两人甜蜜如初。此时,刘娥她已是29岁的中年妇女了,然而,太子赵恒仍挚爱着刘娥,于是刘娥完成第三个蜕变。刘娥由民间歌女变成了宫廷仕女,也就是这年,刘娥正式敝开心胸向宋真宗讲述了她磨难的童年,和在缙云山上幸福的少女生活。她是如何从一名遗弃女婴被慧欢禅师收养在缙云山,她的那段刻骨铭心既痛苦又幸运的经历深深地打动着新皇帝。因此,赵恒被刘娥的早年故事所打动,待赵恒登上皇位后,他立决定封赐慧欢禅师为慈印法师,并下诏叫臣下把太宗皇帝生御阅过的佛经二百四十卷送至缙云山相思寺藏经阅收藏。

当从缙云山传来慧欢禅师圆寂的消息时,刘娥悲痛欲绝,她不停地呼唤养父和恩师慧欢禅师的名字。宋真宗赵恒极心痛刘娥,他不停地安慰刘娥,并下旨追赐慧欢禅师为慈印大师。显然,刘娥与赵恒的爱情是非常纯正的。虽然刘娥此时在宫里还没什么名份,充其量只能算个宫廷仕女,但刘娥在宋真宗皇帝的心中那是任何人也无法替代的。

刘娥第四次蜕变是在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该年宋真宗赵恒的第一位皇后曹皇后殡天,朝廷众议举新人为后,赵恒力荐自已喜欢的刘娥为后,但受到重臣们的竭力反对。赵恒只好晋升刘娥嫔妃等级为美人(四品),这年封赐缙云山缙云书院为“崇教寺”,以表彰缙云山早年给予刘娥的教育功绩。

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北边辽国举重兵20万侵犯宋境,朝廷哗然纷纷要求迁都,而宰相冦准则力主大宋皇帝御驾亲征。宋真宗皇帝赵恒正举棋不定时,在后宫里问刘娥该如何是好?刘娥坚定支持真宗皇帝出征,并力陈有利时机。随后宋真宗皇帝才决心御驾亲征,并带刘娥随同出征。当大宋军队抵达前线澶渊城时,全城高呼士气陡增,连败辽军。辽军见宋军势大只好派人谈判,宋真宗皇帝又表现岀犹豫不决的样子,又是刘娥力劝宋真宗应抓住时机,力主辽宋谈判。刘娥出媒划策,提出了宋方条件。于此,辽宋终于签定“澶渊之盟”,此谈判为大宋赢得了百年和平机遇。

然而,朝迋主战重臣们对于澶渊之盟,那是极为反对的,认为应乘胜追击,一举灭辽。可是刘娥却看到西夏和东边金国的威胁。特别是宋真宗御驾亲征中还带着这个贱女刘娥,重臣们那都是极为反感的,认为刘娥是个妖祸。只要宋真宗一提刘娥,皇帝都要与大臣们争议不休。宋真宗皇帝赵恒明白,刘娥是个很有政治远见的超凡女子,所以他再次晋升刘娥嫔妃级为修仪(三品),封赐缙云山相思寺为“崇胜寺”。

刘娥知道老宰相寇准是朝中政治势力代表,要想搬倒冦准得培养自已的政治力量,于是刘娥私交寇准的政敌丁谓,她再次说动宋真宗封赐缙云山下寺温泉寺为“崇胜禅院”的机会,派丁谓出使缙云山温泉寺。刘娥通过拉笼重臣丁谓,终于扳倒名相冦准。

由于刘娥多次助宋真宗皇帝顺利处置大宋政务,她对大宋官场潜规则熟悉起来,她明白要真正掌控大宋政务,最大缺陷是自已没有为赵恒生出皇子来,此时她已四十多岁了。所以刘娥特培训了一位身边李氏的侍女,让她利用宋真宗皇帝经常来过夜的机会,与皇帝同床。不久,该侍女有了身孕,然后说动宋真宗皇帝合谋定下刘娥生子的大计。果然,宋大中祥符五年(1010年)李氏侍女生子,刘娥顺利收养,对外宣称自已生子。这子就是后来的仁宗皇帝。该年刘娥因生子晋升为德妃(从一品),公元1012年,刘娥正式被册封为皇后。由此,刘娥从益州华阳(成都)一位流浪孤女完成了她人生最华丽的转身。此时,刘娥己48岁了。

宋真宗皇帝赵恒自咸兴五年(1008年始)始,他就很少过问大宋政务,他开始热衷于“天书运动”,他伙同几个亲信伪造天书,急于封禅。于此,朝中大事渐由刘娥皇后决断。宋真宗赵恒的晚年常常装神弄鬼的,有时神魂颠倒,朝中大政方针几乎都由刘娥皇定夺。公元1022年,宋真宗皇帝已病危,他下遗诏晋升刘娥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扶太子赵祯继承皇位。由此,刘娥皇太后位极至于大宋王朝帝后,垂帘听政的帝太后。

就在宋真宗赵恒驾崩的第二年,宋仁宗赵祯在刘娥携手中率群臣登基,该年实行新年号,即宋天圣元年(1023年)。宋仁宗登基年,天圣元年三月庚辰,缙云山相思寺忽现大片夜光柱,束束冲天。次日佛晓,阿育王塔(缙云山宝塔峰)下出金铜佛像三百二十七尊,轰动巴蜀。该年,章献皇后刘娥实行朝垂帘听政,决断大宋江山社稷。

缙云山相思岩和温泉寺观音殿后山摩崖石刻工程正式竣工,刘娥秘密派刘美(龚美)以朝廷名义送来一系列的绘画图来。

公元1033年,垂帘听政十余年的章献皇后刘娥,她再次将亲绘的大宋王朝帝政图公示于殿内,群臣跪下,三呼万岁。刘娥正式将其图展示于朝廷上说,她将还政于成年的仁宋皇帝。当时他穿衮服于朝堂上,群臣惊异,刘娥庄严宣布还政于仁宗,告慰于先帝。她说起该绘图是当年先帝真宗皇帝临终遗言图,她指着图上说,当年太子不满十岁,不得已才垂帘听政的,现是时候还政于太子了,说罢退入幕后。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章献皇后刘娥殡天,终年65岁。该图后被送回故里缙云山,石刻于相思岩上。刘娥部分遗骸也存放于石窟塔中,与慈爱的养父慧欢禅师相守在一起。

遵刘娥身前遗言,她的部分遗骸入皇家赵陵,宋仁宗皇帝赵祯奉迎刘娥牌位于太庙,下旨遵刘娥为章献明肃皇太后。

五、尊誉之极的缙云山

整个大宋王朝宋真宗皇帝赵恒因对刘娥宠爱一生,至死不瑜,所以宋真宗皇帝也对缙云山的赐封不断,现历史上记载共有七次之多,因轶失《缙云山志》北宋版和南宋版,加上缙云山有五六次大战乱和大火焚烧,很多史迹己灰飞烟灭了,实际上缙云山可能远不止仅这七次赐封。

宋真宗皇帝赵恒对缙云山这七次封赐如下:

1、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宋真宗皇帝赵恒登基继位为北宋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皇帝下诏,迎刘娥进后宫(虽无名份,但宠爱有加),送太宗皇帝御阅佛经240卷入缙云山相思寺(缙云寺)藏经阁收藏。实际意义是,承认缙云山为刘娥故居或娘家地(籍贯)。

2、宋景德年间,宋真宗皇帝赵恒下诏,封赐缙云山相思寺,温泉寺主持慧欢禅师为慈印法师(《慈印师训诫碑》来历)。实际意义是,相思寺,温泉寺纳为皇家注册寺庙。慧欢禅师享有国师荣誉(实际意义:承认慧欢禅师为刘娥宫女的养父,缙云山为刘娥的故居地,娘家地)

3、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宋真宗赵恒皇帝下诏,追封赐慧欢禅师为慈印大师,实际意义是追认慧欢禅师为皇家寺庙里的高级法师或大法师,享有皇家寺庙高级国师或大师荣誉。

4、宋景德年中,宋真宗皇帝赵恒颁旨,封赐缙云山缙云书院为“崇教寺”。实际意义是相当于给缙云书院颁发了具有政府注册性资格的儒家教育学院。

5、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真宗皇帝赵恒颁旨,封赐刘娥为美人(嫔级,领四品官衔),赐名缙云山相思寺为“崇胜寺”。实际意义是纪念御驾亲征辽大胜,与辽国签定“澶渊之盟”协议。

6、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皇帝颁旨,封赐刘娥为修仪(嫔级,领三品官衔),赐名缙云山下寺温泉寺为“崇胜禅院”,实际意义是纪念御驾亲征辽大胜。

7、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皇帝赵恒派大臣(后任宰相)丁谓出使缙云山。实际意义可能是陪同刘娥回故里祭拜慧欢禅师。

以上七次都是有史载记录的。实际上,宋真宗皇帝和仁宗皇帝封赐缙云山名份的远不止这七次,根据史书文献分析还当有三次:

(1)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宋真宗皇帝赵恒封赐刘娥为德妃(由嫔升妃子级,领从一品官衔,真宗皇帝对外称刘娥生皇子,实则是刘娥与宋真宗皇帝赵恒合谋而放出的消息),该年应当封赐缙云山(没记录)。

(2)宋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宋真宗皇帝赵恒封赐刘娥为皇后(领一品官衔,帝后)。该年应当封赐缙云山。

(3)宋(公元1022年),宋真宗皇帝赵恒驾崩前遗诏,封赐刘娥为皇太后,因太子年幼未足十岁,特许刘娥太后临朝称制,实行垂帘听政,威震天下,但该年也应封赐缙云山。也许疑是有遗诏,刘娥亲绘“大宋皇位图”传示于朝廷上,以诏示皇太后刘娥待皇太子成人后,需还政于仁宗皇帝,并派人在缙云山雕刻在相思岩上。

另刘娥史迹中应当还有几件事与缙云山有所

1、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三月庚辰),缙云山相思崖夜光冲天,当时阿育王塔旧址现金铜佛像三百二十七尊。此天象否?其玄机令人费解,也许是刘娥皇后为造势而为的,当年宋真宗皇帝在世时,大搞天书运动。此缙云山天象与天书有异曲同工之嫌,其意义是:旧帝宋真宗遗骸已入皇陵,新帝仁宗当位,故缙云山天象万新。

2、宋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章献明肃皇太后刘娥殡天,宋仁宗皇帝遵其遗言,移牌位入太庙,入宋真宗赵恒的皇陵永定陵。疑似下诏分刘娥衣冠回缙云山故里,藏于相思岩摩崖石窟下面石塔槽内。

宋真宗皇帝赵恒晋升刘娥嫔妃和封赐缙云山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刘娥首次进宫(后宫),还未有名份。即公元998年至1000年间,宋真宗皇帝赵恒分封了三次缙云山:

即第一次宋真宗皇帝接刘娥入住后宫,因此时刘娥还没名份,宋真宗皇帝赵恒下旨,将太宗皇帝生前御阅过的佛经文240卷送至相思寺藏经阁收藏。实际上,这次意义非常重大,它意味着宋真宗皇帝承认缙云山是刘娥的故居或娘家,还承认慧欢禅师就是刘娥的养父和恩师。

第二次下旨封赐慧欢禅师为慈印法师(相当于将缙云山相思寺主持禅师慧欢晋升成具有皇家寺庙中的国师爵位)。

第三次下旨追敕封慧欢禅师为慈印大法师。(相当于皇家寺庙中的大国师爵位)

第一阶段缙云山有三次赐封,虽极为简单,但意义重大。实际上,宋真宗皇帝赵恒已将缙云山当作了刘娥的出生之地或故居或娘家,并承认慧欢禅师是刘娥的养父。

第二阶段缙云山有二次封赐,宋真宗皇帝赵恒第一次正式晋升刘娥的嫔妃级。史书上载,从刘娥进宫始有三次晋升,第一次由宫女或仕女晋升为“嫔”级。这个阶段宋真宗晋升刘娥嫔级有二次,一次为美人(四品嫔),另一次晋升为修仪(次三品嫔)。这二次晋升分别赐封缙云山的缙云书院为“崇教寺”,缙云山相思寺为“崇胜寺”。这二次赐封时间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和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

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该年宋真宗皇帝的第二位皇后郭皇后逝世,宋真宗皇帝本意立刘娥为皇后,受朝中群臣们以出身歌女,生世不明为由所诟病,立皇后之事罢议了几年。

第三阶段很遗憾的是缙云山封赐无记录,宋真宗皇帝晋升刘娥嫔妃级二次,一次升为德妃(领官衔从一品),另一次升为皇后(领官衔正一品)。第三阶段缙云山无封赐可查。

第四次阶段缙云山无赐封记录,但这阶段里,宋真宗最后一次赐封刘娥登帝后至极,名日:皇太后。疑是相思岩摩崖石刻“大宋王朝四代皇帝图”工程完成。

六、刘娥身世谜团索迹

后记•为什么千多年来,缙云山未曾发现过慧欢禅师收养过刘娥皇后的史迹?

(一)、为何缙云山上无章献明肃皇后,皇太后刘娥身世的任何史载痕迹?

我认为,此情况有二种说法,其一是宋真宗皇帝赵恒继位时,慧欢禅师实际上己步入晚年,也可说他已生命垂危之时。从慧欢禅师重建缙云寺时的史载时间上看,慧欢禅师重建缙云寺竣工时间是公元871年,此时他年龄应在中老年左右,即可能有四十至五十岁。另从《慈印大师遗诫碑》所立时间上看,慧欢禅师病逝在八十岁左右(公元1000年三月)。在古代,八十岁已算高龄,此时的慧欢禅师可能已患重病或半边瘫痪了,甚至已有严重患有老年性痴呆症,他所撰写的《慧欢禅师训诫碑》已是他几年前写的遗书形式碑文。那时他根本不知道刘娥已进宫去,或者已丧失対弟子们复述刘娥身世的机会了,所以他的弟子们根本不知道恩师曾收留的刘娥在何方。

其二是慧欢禅师已经知道刘娥进皇宫了,并正被当今皇帝宠爱着,但由于他曾主持过把刘娥嫁给龚美,出于保护刘娥目的或某种忌讳(怕意外召来欺君之罪),他不得不至死珍藏着刘娥出嫁过龚美的秘密,所以他不敢到处张扬收留刘娥之事。

另外他为缙云山寺庙名分作想,也是能得到刘娥更多的暗中支助缙云山寺庙着想,所以慧欢禅师必须珍藏了这个秘密,至死也没对外说过此事。所以《缙云山志》或其它史料都无法知道刘娥曾在缙云山居住过,因为只有慧欢禅师知道这个秘密。也许其他人知道刘娥在缙云山居住过人还有很多,但他们并不知道刘娥就在大宋王朝后宫里。因为那时刘娥还没有晋升到皇后位上。

(二)、大宋王朝朝迋中难道真的没人知道刘娥身世的吗?

根据宋史载资料分析,其实,大宋王朝里的朝迋上知道刘娥真正身世的仅有三个人,其一为宋真宗皇帝赵恒,其二是前夫龚美,其三是后来官至宰相的丁谓。

正因为宋真宗皇帝了解刘娥,刘娥也绝对信任和至爱赵恒,她才将心里很多知心话对赵恒讲过,当然也包括她是如何从一个流浪汉中的婴儿或则儿童到被缙云山主持慧欢禅师收养经历,以及她在缙云山缙云书院和缙云寺度过十余年成长经历。正因为宋真宗皇帝对刘娥有了全面认识,他才有七次封赐缙云山。然而,刘娥绝对聪明的是她还是珍藏了与龚美曾经是夫妻的关系的秘密,或真宗皇帝赵恒对刘娥结过婚之事并不反感或追究。因为将心比已,赵恒身边有过的女人太多,他并不纠结刘娥曾结过婚。刘娥受宠后,宋真宗反而支持将龚美改名为刘美的建议,此后也知道二以兄妹相称的原因,宋真宗还为龚美封官许晋爵的待遇。

至于既是刘娥前夫,又是刘娥名义上的兄长的龚美,他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是从刘娥手中得到的,他己很知足了。他必须珍藏与刘娥的感情,自然不得对外泄露刘娥的真正身世。后来龚美的官衔和地位早已远离朝廷核心决策层,即使龚美说漏点嘴,也没有人相信他曾是刘娥的前夫或“兄长”,何况多说了反而有杀头反危险,何而不为自己有的是吃穿和富贵而守住这个秘密呢?

另龚美的文化层次很低,完全与皇宫议事搭不上边,朝廷中的高官和大臣们都没有机会与他为伍,所以龚美只能是个默默无闻的闲官,他也懒得去关心皇宫里面的政事,他把自己与刘娥的关系早就看淡了,他不愿在人前去说刘娥什么的。

关于丁谓是如何知道刘娥真正身世的,我觉得这里面很有故事,因为丁谓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身上甚至还有个“举一反三”的典故,据说丁谓自小就有神童的荣誉,但他在朝上却身上背有个不好的名分,被誉为“五丑”之一。丁谓也是北宋王朝的名相之一,史书上说他极其聪明,也非常能干,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刘娥在朝廷上多次被宰相冦准为首的群臣们所贬损和抹黑,就是朝中文人们,大臣们极其看不起刘娥的出生问题,每次宋真宗皇帝要用刘娥为后,都被冦准一伙给否决了。而且每次刘娥给真宗皇帝出谋的决策都被寇准给抛弃,所以刘娥和真宗皇帝心里就想搬倒寇准及其党羽,他俩需找到一个能替代寇准的人。

为了打压和冷落寇准,刘娥意识到需培养自己的势力。于是这个丁谓就成了刘娥的首选人才,刚好丁谓与寇准成了政敌。丁谓和寇准本是好友,但寇准因处事欠妥,在朝迋上羞辱丁谓,丁谓在众臣中受到嘲笑,由此二人终反目为仇。刘娥就看准了这点,培养丁谓为副宰相,让他结伙打压和对抗冦准党羽。

丁谓渐成了刘娥的亲信,加上丁谓极迷信算卦,好弄神捣鬼的,这点极投缘宋真宗皇帝的搞“天书运动”之好,于是刘娥和真宗把宰相冦准边缘化。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丁谓可能陪同刘娥借故游到了缙云山,他在游玩北温泉温泉寺作了一首诗,该诗被石刻在温泉寺碑林中。也许他这次陪同刘娥是有使命的,所以这次受到刘娥的额外看待。不久,丁谓才升作了宰相,实现了搬倒冦准的目的。这次与刘娥同行,他也了解到刘娥的身世以及她与缙云山关系的秘密。自丁谓到过温泉寺后,他的仕途就干得顺风顺水。

丁谓实则与刘娥有种暗中交易或默许协议,即他以不能说破刘娥的身世以谋取自己仕途的高升,刘娥也不过度干涉丁谓的政务,但丁谓最后还是与刘娥翻脸了,以致于被刘娥罢官,并逐出了京城。丁谓晚年虽然说一肚子牢骚,但他仍没说破刘娥的身世。也许“章献报恩”的典故就出自于丁谓口中,因为丁谓在陪同刘娥出使缙云山温泉寺时,他就知道为什么皇上和刘娥为何拿出这么多的重金来重建缙云山的缙云寺,温泉寺和缙云书院,还一次次地封赐缙云山。

丁谓也许曾在朝廷上或私下暗示过旁人说,缙云寺主持慧欢禅师是刘娥的养父,不过那时很多人都把缙云山搞反了,以为是浙江的缙云山(现叫仙都,清代前都叫缙云山),缙云寺是缙云堂(现缙云县缙云堂,相传是轩辕黄帝登天的山)。所以历史上从没人想到过“章献报恩”地方发生在重庆的缙云山而非江浙地区的缙云县和仙都。

据史书上载,刘娥曾捐出私房钱为高僧重建寺庙,还令淮南,两浙,江南三路转运使出巨资为高僧修寺庙。高僧所主持的新寺庙极为壮观,冠绝南北。这里所说的高僧,很可能就是《慧欢禅师训诫碑》中的慧欢禅师(后被真宗皇帝赵恒追封赐为慈印大法师),所说新寺庙就是缙云山上的缙云寺,缙云书院(改为崇教寺)和温泉寺。由此,可见缙云山上的寺庙北宋真宗皇帝时期那是何等的宏伟和壮观。

下面不仿看下丁谓出使缙云山温泉寺的诗(该诗石刻在北温泉碑林中)

游温泉寺•丁谓

胜景游未久,烟岚迥出群。

水温何用水,山冷自多云。

客到留新句,人闲咏旧文。

徘徊吟哦处,松子落纷纷。

三、刘娥是如何自我表述她的身世的

《宋史•刘娥列传》中对于刘娥身世有很多附会说法。

1、为了消除朝迋大臣对刘娥身世的种种诋毁,刘娥将其生父嫁接到五代十国乱世中后晋和后汉名将刘延庆身上,说刘延庆是她的祖父。她的父亲是叫刘通,刘通为宋太祖门下虎捷军指挥使。刘通随军入川灭后蜀后就任嘉州(今乐山)刺使,后举家搬迁入成都华阳。不久,刘娥父亲刘通去世,刚生下刘娥的妻子庞氏也死去,刘娥还是婴儿就失去了双亲。这段故事的记述,其意表明刘娥她并不是出生在什么低贱卑微家庭里,而是生在名门望族里。这段史话编得并不高明,因为刘娥还是婴幼儿样时,她就随人流浪了,她是怎么知道自已身世的?

2、刘娥身世最大空白还不仅仅是她从哪儿来的问题?她童年和少女,至到十六岁前的成长经历,也几乎没有记录。其实,她有的,只是她珍藏起来,不愿对外陈述而已。正是这样,朝廷上说她来历不明,这也是朝廷上被抹黑和扭曲最多的时期,甚至官方记录用艺伎,流浪歌女而代之。然而,刘娥是否也懒得辩解和去申诉什么。她也不去回忆这段生长经历,所以人们实在感到疑惑,刘娥的身世到底是怎么回事?

3、史载中关于刘娥与前夫龚美的传闻,以及婚姻过程官方是如何记载下来的?为何朝廷官方不回避刘娥这段历史。

4、刘娥如果真是被慧欢禅师收养,那她应该是有十多年被慧欢禅师宠爱的幸福经历,为何刘娥却在刻意回避这段经历,不愿正式在公开场所提及此事。事实上,刘娥却怀着报恩心态在报答缙云山。

5、根据史载记录,刘娥还是成功地操纵和把控了她的许多隐私问题,甚至在朝廷上大臣们都不敢议论太子赵祯非刘娥所生,即使明知太子非刘娥所生,他们仍不敢光明正大地议论太子问题。最蹊跷的是宋仁宗赵祯亲政前,他竟然都不知自已的母亲不是刘娥,可想而知刘娥沉浮多深,竟然可隐瞒二十余年。同样刘娥依然可隐瞒她与缙云山的关系几十年,或至到永远(除几个人知道外,如龚美,赵恒,丁谓三人)。另朝迋上群臣也不敢随意乱议刘娥有关前夫龚美之事。按照刘娥性格,她完全能将缙云山主持慧欢禅师是她的养父之事,以及她在缙云山长大成人的经历隐藏下来。

七、一代帝后

刘娥可说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一个非常传奇的帝后,她一生创造了以下几个第一:

(1)刘娥是唯一个从乞丐女婴做到了皇后,皇太后的非凡女人。

(2)刘娥是唯一个未生皇子而登上皇后,皇太后的非凡女人。

(3)刘娥是唯一个成功隐瞒太子非亲生二十余年的皇后和皇太后的女人。

(4)刘娥是第一个用四字册封的庙号章献明肃的皇后和皇太后。

若有考古发现或科学证明:章献明肃皇后刘娥的确是被慧欢禅师收养,的确是在缙云山长大的,那么这也是一个成功隐藏了千古秘密的第一个范例。

总之,刘娥绝对算一个千古绝后的帝后。

(完)

附:相关图片

历史上的刘娥怎么封后的(千古绝唱一帝后)(1)

缙云山相思岩宋代摩崖石窟大宋王朝宋真宗赵恒传位图:

历史上的刘娥怎么封后的(千古绝唱一帝后)(2)

缙云山缙云寺考古发现的《慈印法师训诫碑》残片(摘自网络图片)

历史上的刘娥怎么封后的(千古绝唱一帝后)(3)

缙云山下寺温泉寺

历史上的刘娥怎么封后的(千古绝唱一帝后)(4)

缙云山香炉峰

历史上的刘娥怎么封后的(千古绝唱一帝后)(5)

缙云山《慈印法师训诫碑》考古现场(摘自网络图片)

历史上的刘娥怎么封后的(千古绝唱一帝后)(6)

缙云山下寺温泉寺摩崖石刻

历史上的刘娥怎么封后的(千古绝唱一帝后)(7)

缙云山香炉峰上的相思鸟石

历史上的刘娥怎么封后的(千古绝唱一帝后)(8)

缙云山相思岩上的宋代摩崖石窟

历史上的刘娥怎么封后的(千古绝唱一帝后)(9)

缙云山缙云书院旁的状元八角井

历史上的刘娥怎么封后的(千古绝唱一帝后)(10)

缙云山缙云书院出来的北宋状元冯时行,号缙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