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文艺界,有着那么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他们手中的作品,个个都是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犀利深刻,耐人寻味。
最具代表的人物有王朔,马未都,叶京,姜文,郑晓龙,陈红,王中军,王中磊等等。
他们都来自北京的部队大院,而因此也被人们称作“大院子弟”。
这些大院培养了这些文化人的灵感,让他们接触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这里是他们创作的“根据地”。
这里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热血青春;这里有《父母爱情》里具有革命色彩的亲情;这里也有《老炮儿》中永垂不朽的都市传说。
从某些方面上来分析,大院的生活成为了孕育大院文化的摇篮。这些作品中都饱含着对大院的那种怀旧感,这不禁让人们觉得既神秘又好奇。
大院的由来通俗来说,大院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安置一些功臣、官员政客的一种特殊居住形式,它也是当时计划经济的产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军队、院校一齐涌入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这么多部门的人员都很多,还要带着各自的家庭来北京,入京队伍异常庞大。按照当时的北京当地人口计算,进京的人员使得北京市的人口数量足足翻了一番。
截止到2000年,北京的常住人口中有四分之三都是在建国后迁入北京的外来人口以及他们的后代。
刚刚建国时,北京市城区拥有所属产权的房子并不多,根本无法完全容纳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
最开始,国家在一些老城区的空地修建一些职工宿舍,这样见缝插针的修建宿舍终归是杯水车薪。
而在一些偏远的郊区修建住房,虽然可以满足这么多人员的居住要求,但是必要的生活设施却非常匮乏。
所以,各部门就想办法先修建一个生活设施完备,功能齐整,可以自给自足的小型居住区。这种想法成为了当时最便捷的途径。
在五十年代初期,部队大院就在荒无人烟的北京西郊遍地开花。例如空军大院,总后大院,通讯兵大院等等。
很多大院都是采用和军营营房的一样的设计,看起来很规整,容纳的人员又多,而且根据所属部队的性质,每个大院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据大院子弟们讲,每个部队大院的进门处都有一个影壁,影壁上面写有题词。例如海军大院的影壁上面写的是“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空军大院的影壁上写的则是“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
当时如果打电话到空军找人,接线员一定会说一句“全力以赴”,而不是“你好,请问找谁?”
如果你回答不上“务间入侵之敌”,接线员是断然不会给你转接过去的。
修建大院的地方在之前都是没有人烟的荒凉之地,海军大院就坐落在公主坟附近。据说在刚开始修建时,那里荒草丛生,人迹罕至,还隐约可见坟头未散的阴魂。
虽然大院在全国随处可见,部队大院也不是绝无仅有,有部队的地方就会有家属大院。但是像北京这样,大院如此的集中,在全国还是唯一的城市。
据统计,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北京的大院数量已经达到了两万五千个之多。这些通过暗红的高墙所围起来的大院功能完整,五脏俱全,犹如各具特色的小型社会。
里面有学校,澡堂,服务社,礼堂等等,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这就是“大院文化”的发源地。
大院中的生活体现了一种特殊的半集体式邻里关系。同事即邻居,邻居也是同事,每天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
好多大院的人都有过以前筒子楼的生活经历,午间从走廊一过,谁家的炒菜最香,谁家的小孩子又淘气了,谁家的丈夫又被媳妇唠叨了,充满了浓厚的烟火气。
里面的人工作时是上下级的关系,下班后还可以在为共产主义理解奋斗的革命情感下和睦相处。
他们的后代,受到这种特殊环境的影响,展现出许许多多的新时代特点。也在这一特殊环境下产生了坚固且深厚的友谊。
文艺圈中的大院子弟这些生长在特殊大院中的孩子,与外面的孩子相比总会透露着一点点贵族的气息,“大院子弟”渐渐地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
那么为什么说半个京城文化圈都是由这些“大院子弟”撑起来的呢?
这半个京城文化圈,说到底就是部队的大院文化。说到这,那我们不得不想起一个著名的作家、编剧,他就是王朔。
可能有的人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是让他来代表大院文化那可一点都不为过。
他写过好多小说,像《空中小姐》、《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是你爸爸》等等,在社会上都有很大的影响,有些甚至被改编成了电影。
由冯小刚执导,葛优主演的喜剧电影《甲方乙方》就是改编自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这部电影也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
出身于大院的导演也有很多,他们大多数都用过大作家王朔的作品。抗日名将叶挺的孙子叶大鹰,他当时的代表作《大喘气》,其编剧就是王朔。
获得过内地影帝的演员姜文,与王朔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他的作品《北京人在纽约》家喻户晓,红遍全国。
还有姜文作为导演执导的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两部作品都是来自王朔之手。由此可见王朔的作品影响力有多么的大。
王朔有一位情同手足的发小,叫做叶京。两人大小生活在一个大院里,关系特别要好。叶京的代表作《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同样出自王朔的小说,而且王朔亲自进行了改编。
这部影视剧可以说是大院子弟的折腾史。
剧中有一对兄弟“高阳、高晋”,下手又黑又狠,这俩兄弟的原型就是和王朔叶京在一个院长大的,内地顶级娱乐公司华谊兄弟的创始人王中军和王中磊。
里面还有一个人叫冯裤子,他就是我们现实生活里,开创了贺岁剧的著名导演冯小刚。不是大院子弟的冯小刚通过郑晓龙结实了王朔,从而走进了大院子弟的圈子。
冯小刚能有今天的成功,都应该归功于王朔。当初如果不是王朔的建议,他可能还留在电影城中当美工了。
王朔的眼光很独到,他看到了未来影视行业的发展,觉得前景非常好,就劝说冯小刚投身影视圈。
外加上王朔的力捧,冯小刚出演了许多影视剧,收获了许多经验,以致于成功地走上了导演这条路。
后来冯小刚出演了一部电影,叫《老炮儿》。这部剧的导演管虎也是大院子弟的一员,他成功地执导,加上冯小刚出色的表演,不仅这部电影票房大卖,还让冯小刚当了一次影帝。
《老炮儿》中的女主角许晴,同样出自部队大院。她的父亲曾经给开国十大元帅贺龙当过警卫员。她的姥爷更是辛亥革命的核心人物黄兴的挚友。
这样的家庭出身,许晴自然是根正苗红。人不仅长得漂亮,还有着不俗的文化底蕴,被所有大院子弟奉为心中女神。
在这么多的大院子弟里,不单单只有王朔,还有一位特别重要的人物,他就是马未都。他喜欢文玩字画,通过收藏文物赚了很大一笔钱。
他以前在报社做过编辑,所以他投资了国内一部很出名的喜剧《编辑部的故事》。
里面的男主“东宝”就是以马未都为原型设定的,东宝的很多故事都是来自马未都身边的真实故事。
再后来,马未都发家之后,并没有抛弃当年的那些同行朋友。在他的帮助下,刘震云、莫言、苏童等许多作家开始走向人生巅峰。刘震云还成为了冯小刚的专用编辑。
为何“大院子弟”如此出类拔萃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大院子弟”可以如此成功的因素不外乎以下三点。
首先,这些孩子出身的家庭身份显赫。有的人父母是军官,有的人父母是开国功臣,有的人父母是高级官员,也有的人父母是英雄烈士。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们的出身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
新中国刚开始的时候,人民的文化生活并不是很丰富,北京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肯定是可以优先接收到来自国外的新鲜事物的。
而这些大院中的孩子,自然可以因为父母的关系,优先地接受这些新鲜文化的灌溉。
例如中国的摇滚教父崔健,父母都是部队文工团的一员,从小就有得天独厚的音乐天赋。加上家里的便利条件,他是最早接触欧美流行音乐的那一小部分人。
天赋异禀的崔健很快就喜欢上了摇滚乐,对于当时较为闭塞的中国,这些流行乐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源。
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一首《一无所有》横空出世,虽然当时也有争议,但还是受到了不少人的喜欢,崔健从此开启了中国的摇滚之路。
作为大院子弟,不但拥有一般人没有的丰富资源,更有着强大的基因。他们的父母都是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并能够活下来成为国家的栋梁,都不会是普通人的。
其次,在那个年代,他们的成长环境也是决定因素之一。
我们可以相信,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是被赋予一定的天赋的,可能有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天赋被激发出来,人生便和别人不一样了。
有的人可能天赋没有被激活,一辈子可能就一直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下去了。
所以说童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大院子弟的童年,不管是家庭环境,还是生活环境,以及受教育的程度,都要比当时外面的孩子要好的多。
他们可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成长,可以见识更多的东西。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有很多的解决办法。
第三,也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点。这些大院子弟的家庭背景都相差的不多,家长的地位都是比较显赫的,而这些家长更是对自己的孩子严格要求。
在家里受尽“压迫”后,能够逃出来玩耍已经是非常幸运了。当这样的一群孩子相遇,并且有着共同的境遇,互相之间都会有种莫名的亲切。
电视剧《父母爱情》中,司令员家的几个孩子都因为父亲是军人,在兄弟姐妹之间就会自然的形成一种上级与下级的观念。
当父母不在家时,年纪最大的孩子说了算,年纪最小的孩子只有无条件服从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而且他们也与父亲朋友家的孩子结为同盟,形成了自己的社交圈子。
在北京的大院中,这些精英父母的后代中,血液中流淌的基因自然也是非常强大。他们的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大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他们一看就懂。
能够生活在大院中的人基本都是人中龙凤,这些人做事谨慎低调,处事圆滑,为人和善。如此的优秀品质都被这些聪明的孩子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学了去。
有了这些“技能包”,这些大院子弟之间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圈子。虽然圈子多,但是好在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大院,圈子与圈子之间还是有很多交集的。
这些圈子将这些孩子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提携,情同手足。经常是一方有难,八方来援。重情义,讲义气。
这样的风气使得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圈子文化。也是因为这样的文化,这些大院子弟才可以走向成功,才会创作出这么多经典的作品,影响整个文艺圈。
抛开这三点,“大院文化”的输出也是吸引观众的必要因素。
新中国诞生以来,大院子弟是新中国第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餐一素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显得非常神秘。
而且大院子弟的文化特性全国独有,自成一派,与老北京的市井文化产生了明显的对比。
大院文化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些投身于文化圈和影视圈的大院子弟们就有了充足的素材来创作。
像之前所提到的王朔改编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小说《动物凶猛》、《空中小姐》。还有《血色浪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等等作品。都成为了人们百看不厌,津津乐道的优秀作品。
大院子弟的成功我们也不是完全不能复制。虽然作为不同人的我们没有优越的先天条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来提升自己。
善于团结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通过运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来让本身渺小的我们变得更加强大,走向更成功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