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1)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2)

前言

自新世纪开始,香港的电影界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荣光。

的确,面对庞大的影视行业浪潮,香港电影界虽然先天条件差,但像叶念琛这样的香港新人,却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在最艰难的时刻,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3)

这是一条给“小电影”再一次打上“香港创作”标签的道路,本论文试图从叶念琛的影片中,对其进行体系性的叙述,展开对其进行研究。

从比较狭隘的主题中寻找出一种可以让影片产生强烈共鸣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探究“小电影”取得成就的基础品质。

06年叶念琛导演《独家试爱》登上了银幕,接着是《十分爱》《我的最爱》,组成了叶念琛的三个版本。

残忍的眼神,犀利的话语,让这位新晋的导演,一下子就站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他的存在,让残酷青春系列电影又多了个必须记得的名字。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4)

叶念琛的影片,尽可能的还原了爱情影片的纯粹,并不是意要加一些所谓的“新元素”来表现自己的深邃。

他的作品,颠覆了所有人对于爱情片都是以偶像为主的观念,他将一对恋人之间的感情,演绎的淋漓尽致,就像是新鲜的新闻一样。

叶念琛的影片来看,每一部影片的题材都与“恋爱”有关,在这样一个狭隘的空间里,叶念琛给我们呈现出一幕五彩缤纷的人生。

相比于现在的错误导向,好的影片往往都是以大场面为主,而叶念琛的“小电影”,才是真正让人过目不忘的,让人印象深刻。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5)

眼里只有你 —— 电影微题材创作

不管是爱情三部曲,还是《大生爱情狂》,都是叶念琛对爱情主题的讨论。

他的影片并没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即使是根深蒂固的“港味”,也由于与人合作而逐渐淡化。

莎士比亚开始,《罗密欧与朱莉叶》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流传甚广,但也有必要指出,在这本书中,隐藏着两个家庭之间的恩怨情仇,也隐藏着作者对封建主义的一种理性批判。

至于“就事论事”的情爱作品,古往今来,只有寥寥可数,究其原因,无非两个:第一,主题太狭隘,没有发挥的余地,无法形成激烈的戏剧性碰撞。

第二,没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看起来就是低级趣味的作品,缺乏艺术价值的魅力和深邃。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6)

因为制作周期的原因,与小说和电视剧相比,真正的爱情影片并不多见,而且大部分都是用来吸引眼球的“噱头”

作者认为,叶念琛的成功,是因为他将文体叙述与主题相结合,使他在微观主题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 )角色形象的符号化与扁平化

叶念琛在把爱情题材做“小”这个方面的造诣很深,他的小说都是关于年轻的情侣的,比如女主“邝美宝”这个名字就没改过。

叶念琛的作品,大多集中在生活在城市底层的男人和女人之间,他们沉默寡言,在感情上,他们也是无能为力,他们没有一个清晰的是非观念,很多时候,他们的作品,都是出自于感情,只会专注于感情。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7)

他们无私奉献,互相伤害,互相伤害,互相伤害,而当事情结束时,观众们也会从他们的情绪中寻找到自己的情绪。

在电影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这种类型的电影,巴赞把西部片描述为“一种寻找内容的形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叶念琛的作品并不适合任何一部类型的电影,也不足以让他独树一帜。

他的叙述方式在形式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徘徊,表现出“以我为中心”的思想本质,并在破与立新之间取得了自己的和谐。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8)

如此一来,叶念琛的影片,就符合了人们对于爱情的期待,他将自己的创意,融入到了一种范式和意蕴之间,达到了一种特殊的平衡。

(二 )纷繁多样的叙事策略

如上所述,我们无法将叶念琛的作品,归为叙事法,因为他喜欢以文字为主,以完整的情节为主线,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以增加观众的情绪。

但在完整的故事结构中,导演更喜欢直线倒叙与环状故事交织在一起,让人清晰地感觉到了他对故事情节的掌控。

在剧情的发展中,导演在每一分钟里都会流露出他的创作意图,刻意渗透出一种掌控的感觉,让每一件“爱情小品”都带着一种冷静而深刻的意味。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9)

叶念琛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结束的。

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可是到了最后一幕,却被导演亲手破坏,让人和观众都感到不安。

《独家试爱》里,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在幸福的气氛里,他们都心怀鬼胎,这也为二人的感情之路埋下了很大的风险。

反转是一种简单的叙事方式,在以前的作品中并不少见,但最近几年,随着韩 SBS电视台的一部热门连续不断的连续剧,越来越受欢迎,每一部连续不断的剧情,都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这也是为什么套路化的剧情,逐渐被大众遗忘的原因。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10)

翻案的火爆,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种叙述方式的特殊魅力。

叶念琛的作品中,情节的逆转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这种强烈的反差,可以让所有人都能理解,也可以让所有的角色都有一个典型的或者说一个偏执的角色,这也成了叶念琛的作品之所以能吸引到这么多人的原因。

叶念琛的直来直去的台词,让人一看就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王家卫的空灵不同,和冯小刚的灵动不同,叶念琛的对白很简单,但是每一个字都很有感染力。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11)

比如《独家试爱》里的那句话:“该来的都来了,该留的都留着,该走的都走了,这个世界可不会等你。”

《十分爱》里有句话说得好:“与其花时间去辨别一个人的虚伪,不如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爱情上,是非黑白,你也看不清楚,不如装糊涂,在某些事上,你假装不明白,反而会让你大吃一惊,大喜过望,因为你根本就看不清楚,所以才会让你大吃一惊,大喜过望。”

在《我的最爱》中,他说:“他告诉我,他最喜欢的人是我,但是,最真诚的事实,其实是最虚假的谎言,我并不是他最喜欢的人。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12)

就像是在计算机上写着我的最爱,我的最爱总是很多的,如果你喜欢,你就去 keep,如果你不喜欢,你就去 delete

曾经有一个人说,叶念琛“小气”了,把感情写得太满,写得太多了,像是用墨一样。

但作者认为,艺术品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也没有什么时间地点可言,那些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并不是以题材来区分的。

叶念琛的作品,虽然称不上经典,也称不上大师,但也算是一部很有诚意的作品,除了让人莞尔一笑,满足了最基本的娱乐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把他的作品,传达到了每一个人的心中,让人觉得他的作品,既能让人开心,又能让人收获,这就是一部很好的作品。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13)

恋爱大过天——后现代的解构与混搭

上面说了,叶念琛导演对“爱情”的挖掘很深入,他的作品,只是反映了现代情侣之间的感情,没有太多的背景,所以,他的作品,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电影。

不过,这种稳定的风格,并不代表着创作思路和技巧的一板一眼,叶念琛的作品中,也有不少新意。

不同于之前那些浪漫的爆米花,叶念琛《爱情三部曲》一开始,就明确地早期的含情脉脉的爆米花剧撇得干干净净。

这部电影的画风并不是很优美,剧情也不是为了迎合女读者而设置的,甚至在演员和演员的演技上,他还刻意淡化了角色的形象,只想用剧情来吸引更多的人。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14)

而在剧情的安排上,叶念琛也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他在有限的空间和严谨的步骤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方式,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很美的表演。

叶念琛是个很有经验的人,一般情况下,男女主都是以剧情为主,他们与前三位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而男女主两种不同的人格,也让这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变成了一种模糊不清的关系,维持和打破这种关系,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而这种错觉,就像是万种不同的结合一样,让人着迷,让人着迷。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15)

可以说,叶念琛已经掌握了后现代艺术的精华。

混搭作品在他的作品中屡见不鲜,成了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一)人物性格的极端化处理

在传统的言情小说中,男主和女主都是一对璧人,但叶念琛的小说中,却是一男一女两个不同的人物。

通过对人物的极端处理,故事的发展也有了一个新的角度。

男主角“爱到癫狂”、“由爱生恨”的心态,赋予了小说情节以无穷的可能性。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16)

比如《十分爱》中的婚外情,比如《我的最爱》中的谎言,比如《天生爱情狂》中的多疑,比如将屎和蛋糕混合在一起,然后将自己的感情扔进了自己的前任男朋友的嘴里,这些都打破了人们对感情的单纯和纯粹,但也正是这些消解,让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个古老的话题,那就是“爱情”。

影片采用了戏剧化的手法,虽然有些过分,但是并没有过分,非常贴切地展现出了现代年轻男女在爱情关系中的茫然与无助,精确地符合了现代观众的实际状况以及他们的心理环境。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17)

(二 )复杂的人物关系

叶念琛的电影里,很少能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局,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但实际上却有一股暗潮在涌动,这跟导演的电影风格有很大的关系,他对角色的怀疑,对感情的黑暗理解,才是这部电影的立石。

当然,感情上的复杂关系,也会随之出现。

在电影中,没有什么“是非观念”可言,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不局限于“原配”与“小三”的关系,男女主角之间的猜忌,只会让关系变得更加脆弱,误解与冲突,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杀伤力。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18)

第三者”、“第四者”,都只是主角们暂时回避这个问题的借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角色关系,才能让这个电影风格的故事,变得与众不同。

可以说,在叶念琛的作品中,没有任何的伦理,这让观众可以更好的面对情感上的迷茫,这也是电影的现实主义。

(三 )手术刀般的剖析视角

当然,在物质泛滥的今天,社会人的感情都被埋藏在了某个角落里,生活太过忙碌,人们失去了对感情的基本控制,各种感情充斥着贪婪和怀疑,爱情就是其中之一,这是社会人共同的想法。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19)

导演以鲜明的人物设定,锐利的对白结构,极致的人物刻画,大胆地突破了类型电影的传统,将真实的问题透过画面反映在电影中,以一种特殊的男性视角,避开了女性的感性元素,让电影显得流畅而又冰冷。

也就是这种清晰的创造意,让他在对场景进行编排时,表现出一种超出一般人想象的冷静和理性,为观者带来一种别样的视觉感受。

在电影媒体中,技术的每一个层次,并通过技术的互动作用,创造出一种完整的电影形态系统,我们将其称为:风格。

叶念琛电影所有作品(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20)

结 语

作为香港的新晋大导演,叶念琛的作品仍然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他的台词太过单一,太过注重文学,太过轻视艺术,太过刻意,不符合他的创作规律。

作者认为,早期的创作,对香港电影的发展,以及他自己的故事情节,都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叶念琛的创作,完全可以保持他自己的创作风格,为香港和内地的电影事业,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美]路 易斯 ·贾内梯.认识 电影 一插 图(第 11版)[M].焦 雄屏 ,译.北京.世界 图书 出版公司 ,2010:312.

2.邵清风 ,李骏 ,俞洁 ,彭娇雪.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传 媒 大学出版社 ,2007.

3.凌继 尧.西方美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