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君王都希望自己的江山永固,子孙后代能够永远传承下去。从影视作品中我们也看到,那些为了争夺皇位而互相残杀,不顾手足之情的大有人在。然而作为大宋开国皇帝的宋太祖,都没有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亲生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先义.。这样的传位,是不太符合历代传统的。所以,这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年不解的谜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种传弟不传子的做法呢?

开宝九年 ( 976 年) 十月,正值壮年的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年仅50岁。之后并没有出现子承父业的传统做法,而是晋王赵光义(赵匡胤的弟弟) 即位,成为了大宋的第二个皇帝,也就是宋太宗。宋太祖英年早逝,而又是弟弟不合情理地继承了兄长的皇位,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都让人对此产生诸多的怀疑。千百年来,人们对这件事是众说纷纭,并形成了以下说法。

赵匡胤是怎么传位给弟弟的(赵匡胤传位于弟有何目的)(1)

首先是宋大宗杀兄篡权说。此说有“烛影斧声”为证,说宋太宗是用柱斧”杀死宋太祖的。据《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在宋太祖驾崩晚,他紧急召见其弟晋王赵光义进宫。太祖在内庭摆酒设宴,二人在寝宫内把酒言欢,并要求宫内官员和宫女等人不得随侍。外面的宫人透过窗户只能看见烛影下,晋王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坐下,好像是不胜酒力的样子二人在深夜才喝完酒,此时,殿前的积雪已经很厚了。但赵匡胤似乎还在兴头上,用玉斧刺雪,身体还不时地向赵光义倾斜过来,嘴里不停地说着: “好做,好做。” 身边的人自然不明白他们二人之间的暗语是什么意思。当天夜里,晋王赵光义留宿在禁宫中。不料,第二天早上天快亮的时候人们发现宋太祖就已经驾崩了。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赵光义竟然在灵前宣诏继承了皇位。这一连串的事情,不得不让人们猜想,怀疑是赵光义趁着太祖熟睡的时候杀了他的兄长,然后自己写下遗诏,篡夺了皇位。这种说法无论是在正史中还是野史中都是有记载的。令人感到费解的是,为什么太祖只召见其弟一个人,而不让其他人进见呢?这实在是一个不解之谜。

赵匡胤是怎么传位给弟弟的(赵匡胤传位于弟有何目的)(2)

还有一种说法是内侍王承恩矫诏说。太祖赵匡胤是在凌晨驾崩的,皇后随后派内侍王承恩把皇子赵德芳叫过来。可是王承恩向来与晋王走徽近,于是他没有去叫皇子,而是秘个消息告诉给了晋王赵光义。赵光义闻讯急忙来到宫中。皇后见来者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晋王十分惊讶,但转念就已经明白了,于是哭着对晋王说:“先皇已经驾崩,我们母子的性命就全都交给官家了。” 赵光义同样伤心地说:“一家人自然会共保富贵的。”紧接着,晋王赵光义就在灵前即位,成为了宋太宗。此种说法虽然看似有理,但是仔细想想似乎还是过于牵强,可信度不大。因为王承恩身为一个内侍,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胆子竟敢违背皇后的懿旨?如果事情败露的话,岂不是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吗?再者,皇上病重,皇子怎么可能会不在身边呢?这诸多的疑点都难以让人们相信这种说法。

第三种说法就是赫赫有名的 “金匮之盟” 一说。据说,在赵匡胤当上皇帝没多久,他的母亲杜太后就病重了。杜太后在临终前把两个儿子和大臣赵普叫到跟前,遗命给太祖皇帝赵匡胤说:“你之所以能够当上皇上,是因为后周柴荣让自己年幼的儿子即位,不能使朝中的大臣信服,才落得如此的境地。如果后周有一个正值壮年的皇上,你很可能就不会当上皇帝。所以,为了能够让大宋的江山坐稳坐牢,就要在你百年之后选一个得力的君王来继承你的大业。你弟弟光义一直跟随在你身边与你出生入死,文治武功都不在你之下,所以你日后应该传位于他才是。” 宋太祖哭着答应了母亲的遗命,并让赵普以文字的形式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放在一个金匮之中,藏于密处交专人掌管。所以日后晋王赵光义在太祖驾崩后顺理成章地就继承了皇位。

从以上几种说法中,我们不难看出,有两种说法是基本相似的,即宋太宗并不是按照太祖赵匡胤的遗诏即位,而是赵光义篡位得来的。据史料记载,赵光义是在赵匡胤驾崩后的第二天即位的,而且没有按照惯例在继位的第二年改元,而是在继位两个月后就将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他为什么如此着急地行事呢?这不得不让人对他的 “顺理成章” 继位又产生了怀疑。而后,太宗皇帝又将自己的三弟改名为廷美,封王后又将其贬之。赵匡胤的两个亲生儿子德昭在979 年被迫自杀,德芳在981年也神秘 “暴死”,这一连串的事情似乎都与太祖皇帝皇位传弟未传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最终太宗皇帝也是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继承了他的皇位。所以说,宋太宗很可能真的是谋权篡位才得到的皇位。当然,仅凭现存的一些史料,还是很难判断出宋太祖皇位传弟未传子的真正原因的。要想对此事有进一步的了解,还需要史学家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