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1)将伐颛臾(2)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论语第一章和第四章?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第一章和第四章(论语注解第一六.一章)

论语第一章和第四章

【原文】

季氏(1)将伐颛臾(2)。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4),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5)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6)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7)。’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8),龟玉毁于椟中(9),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1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13)。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1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15),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15)也。”

【注释】

(1)季氏:这里指季康子。

(2)颛臾(音zhuān yú):古国名,相传以风为姓的东夷部落首领太皞,在远古时代就建立了颛臾方国。西周初期,颛臾归服,得以存在,但由于国小势弱,到了春秋初期就变成了鲁国附庸,终因势单力薄,后被楚国所灭。

(2)有事:根据后面的“何以伐为”,确定这里指的是出兵征伐。

(3)无乃:无乃:岂不是、难道不是,表示推测。尔是过:宾语前置,即“过尔”,责备你。过:责备。是:用于宾语前置的词。与:通“欤”,语气词。

无乃尔是过与: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

(4)先王:指周朝早期的天子。东蒙: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和费县境内,因为在鲁国国都曲阜的东面,故称“东蒙”。主:主持祭祀的人。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西周初期,成王封颛臾国君,主要任务就是祭祀蒙山。

(5)夫子:指季康子。

(6)周任:古代的一位史官。

(7)陈力:展示才力。就:担任;列:官职、职位。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在担任的职位上用尽全力,做不到就要卸任。

(8)兕:音sì,犀牛。柙:音xiá,关兽的木笼。

虎兕出于柙:老虎、犀牛从关着的木笼跑出来。

(9)龟:指龟甲。椟:音dú,木匣。

龟玉毁于椟中:龟甲、玉器在盛放的木匣中毁坏了。

(10)费:季氏的封邑,在鲁国的东南,故城在今山东费县城西北。

(11)疾:痛恨。夫:代词,那种。舍:割舍、放弃。舍曰:不直说。辞: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就痛恨那种不直说想得到却一定另找借口的方式。此句中“君子”是主语,“疾”是谓语,后面的部分为宾语从句。

(12)有国有家者:有国者指诸侯,有家者指大夫。

(13)均、贫、和、寡、安、倾:这六个字的主体都是指民众或国家,而不是诸侯、大夫自己。

(14)来之:使用用法,使之来。安之:使动用法,使之安。

(15)析:分开,散开。

(16)萧墙:大门之内的用于遮挡视线的矮墙。萧墙之内:指自己内部。季孙执掌鲁国,却不能行有道以使国泰民安,以致于会失去执政的基础,最终危害到自身。

【解读】

本章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意思:

其一是为臣之道。为臣者要努力辅佐君主走上正道,定国安邦,就是孔子在第11.24章所讲的“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其二是为政之道。为政的目标就是让百姓生活富足,社会安宁,这种情况下对异国百姓产生吸引力,从而巩固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孔子在第13.16章所讲的“近者悦,远者来。”

其三是以“季氏伐颛臾”这个具体事例表明不能让大夫执掌国政的原因。相对讲,大夫包藏了更多的私心,不能一心为国,执掌国政后,必然要动用公权力为自己的私心服务,从而把国家引向动乱。这一点可以参看孔子在下一章的论述。

【译文】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季氏准备对颛臾出兵讨伐。”

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颛臾,过去周天子授权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就在鲁国的疆土之中,是(拱卫)鲁国社稷的藩属,为什么要去讨伐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作为臣子都是不同意的。”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遇到危险却不前去扶持;将要颠覆了却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这样的助手呢?并且你的话是错的。老虎犀牛从关着的木笼里逃了出来,龟甲、玉器在盛放的木匣中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今颛臾城墙牢固而且离费邑很近。现在不攻取,后世必然必然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冉求!君子就痛恨那种不直说想得到却一定另找借口的方式。我听说过: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少只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民众贫穷只担心民众不能安心。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民众和睦了便不会觉得财富少;民众安心了国家便不会倾覆。做到这样了,那么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再提升文化和德行以使他们(向往而)前来。他们来了,就使他们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之人不归服,却不能(让他们)过来;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内动武用兵。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萧墙里面。”

【辨析】

(一)

对于“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通常的解释认为当作“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这种解释只是基于字义、句义上考证,没有实物证据,不予采纳。

(二)

对于“萧墙”的“萧”历来解释为通“肃”,见此墙便会使人肃然起敬。这个通假解释是孤例,一是缺少旁证。二是“肃墙”本身“见墙使人肃然起敬”的解释也比较牵强,这个墙首先在于内外有别,是内部的情景不至于被外面的人一眼看到。所以这个“萧”究竟何意,应该存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