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五色土 | 记者 蔡岫 李峥嵘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意思是说,小寒时节,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冷到极致。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却流传着“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的说法。从传统的“数九”来讲,小寒节气进入二九,且有部分时段在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之一。

小寒时节,北方正是“数九寒冬”之时,土壤冻结,河流封冻,此时的北京城却呈现出另一番热闹景象:冰嬉、赏兰、遛蝈蝈……忙得不亦乐乎!

北戴河湿地观鸟最佳季节(北京城哪里赏兰)(1)

《北京晚报》“四时佳气”之小寒节气的报道

兰室推窗有蝶来

北京的冬天是寒冷而寂寥的,大部分树木徒留苍白的枝丫,那些声音动听的鸟儿也大都迁徙到南方去了。但在中山公园的蕙芳园,却依然能感到暖暖的春意:展室里的多株兰花,正娇俏地开着,其中的一株墨兰,那从叶片后伸出的长长的花枝上开出的一串花朵,像几个结伴而来带着好奇心偷偷观察这个世界的少女,一下就攫住了游客的目光,心也似乎热了起来。

冬日里赏兰,是北京居民的一种偏好。不仅仅因为兰花带来的春意,还因为兰花美好的寓意。兰花原本生于深山幽林,却不因无人赞美而停止芳菲,于是自古便被赋予了高洁的品性,《孔子家语·在厄》中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兰花那幽淡的香气,也令明代画家、文学家文徵明写出“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这样美好的诗句。

蕙芳园里展出的兰花,除了应季的墨兰、寒兰、兜兰等,还有很多“名人名品”,即名人赠送中山公园的兰花,那都是有故事的兰花。其中,朱德跟兰花的渊源最深,可以说,中山公园养兰的历史是在朱德倡导下开篇的。

北戴河湿地观鸟最佳季节(北京城哪里赏兰)(2)

朱德题字 中山公园 供图

据中山公园园林科技科工程师陈红梅女士介绍,兰花是我国传统花卉,但原先北方很少养殖。朱德同志喜欢兰花及其高洁的品性,希望普通市民也能欣赏到芬芳清雅的兰花。在他的指示下,中山公园在1959年从上海购入一批兰花,同时从上海请来育兰师傅到公园养育兰花,传授养兰技艺,朱德除亲自向北京园林部门布置搭兰房、置兰架等准备工作外,又亲自为兰房书写“兰室”匾,自此开始了中山公园“南兰北养”的历史。朱德还讲:“你们养的兰花不要锁在屋子里,要多办展览,让群众来看,一定要让兰花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也是中山公园常年展出兰花的原因。

北戴河湿地观鸟最佳季节(北京城哪里赏兰)(3)

朱德与我园养兰师傅诸涨富 中山公园 供图

蕙芳园里的名品“海燕齐飞”和“红舌虎头兰”,也都来自朱德的发现。

“海燕齐飞”是朱德赠送给中山公园的兰花。据中山公园资料,上世纪60年代某年春季的一天(已经无法考证具体时间),海南岛的“象牙白”正在开花,那时,大家还不认识这是哪种兰花。朱德说,你们看,这像不像翩翩飞舞的海燕,咱们就叫它“海燕齐飞”吧!

北戴河湿地观鸟最佳季节(北京城哪里赏兰)(4)

海燕齐飞,朱德委员长命名赠送。中山公园 供图

“红舌虎头兰”落户中山公园的经历更为波折一些,朱德来中山公园看兰花的时候,多次与养花师傅提到战争时期他在云南见到的一种野生兰花,说花开很像碧玉兰,舌上的红斑如碧玉兰一样鲜艳夺目,但花色较碧玉兰稍稍偏黄,开花比碧玉兰大,花葶短一些,直立性更好,开花时的姿态像虎头兰,花期也在虎头兰和碧玉兰之间,令人见之难忘,非常希望能再次见到这种兰花。为不断充实兰花的品种与数量,公园于1973年至1983年间多次派人到广东、贵州、湖南、云南等地搜集野生兰花。养兰的师傅一直记着朱德的心愿,终于在云南的深山之中找到了朱德描述的兰花,带回了公园,取名为“红舌虎头兰”,并成功地莳养、繁殖了下来。

北戴河湿地观鸟最佳季节(北京城哪里赏兰)(5)

红舌虎头兰 中山公园 供图

张学良先生爱兰、品兰、懂兰,他通过台湾兰友赠送给中山公园的“爱国兰”是他亲手栽培出来的。先生曰:“兰之为品,兼三者(指牡丹、菊花、莲花)之德,又各极其长:王者之香,是富贵之极;容古留芳,是隐逸之最;出淤泥而不染,经岁寒而不凋,它的清介坚韧之美更非莲所能比拟。因此,凡是恫病为怀,而思以亮节高操,风世励俗的人,莫不对于兰花具有深切的爱好。”张学良赠送的叶艺墨兰也形象十分出众,叶片长直,如君子佩剑;花莛为暗红色,细长且向上生长,其上着花七至十余朵,花朵颜色与花莛统一和谐,显得身姿挺拔,向上直面追求真理。

目前,中山公园蕙芳园正在举办“四季飘香”冬季兰展,游客徜徉于有故事的兰花之中,感受这一份特殊的春意。

饭后茶桌遛蝈蝈

说北京的冬天寂寞,是,也不是。不甘寂寞的老北京,自有办法。只是,不熟的人跟这样的老北京一起耍,心脏得好。

一个不留神,人家从怀里掏出一个葫芦来,打开一看,您猜怎么着?一只似乎能马上跳出来的翠绿大蝈蝈儿。你越面露惊讶,玩家越面带得意之色。同样是玩蝈蝈儿的,还一种情况也挺吓人,你俩正聊得好好的,玩家并无任何动作,怀里直接就传出了“震耳欲聋”般的鸣叫声了,不知道还以为玩家有腹语呢!这就是老北京冬天的乐子之一:冬蝈蝈儿。

北戴河湿地观鸟最佳季节(北京城哪里赏兰)(6)

刘先生养的冬蝈蝈儿

资深玩家刘先生养冬蝈蝈儿很多年了,每年十二月份,他都会到十里河市场挑蝈蝈儿。养蝈蝈儿来自于他童年的乐趣。小时候他住东直门外,那时候那里还有一片野地,他从小跟父亲一起抓各种虫子,蝈蝈儿那在秋天依然生机盎然的声音,让他觉得特别有趣,就留下了养蝈蝈儿的嗜好。他会在深秋逮几只,养到过年。后来野地没有了,蝈蝈儿自然也就没有了。上世纪80年代,市场上开始兴起人工养殖蝈蝈儿,到90年代,他开始买冬蝈蝈儿来养。从最初的龙潭湖市场、官园市场,到现在的十里河市场,他因为蝈蝈儿的缘故也见证了北京花鸟鱼虫市场的变迁。

养蝈蝈儿的门道比较多,刘先生跟记者略表一二:从颜色上分有铜蝈蝈儿(黄色)、铁蝈蝈儿(黑色)、平谷籽(蓝脸,肚子是粉色)、山青(绿的,个头大)、翡翠(绿,个头小)、草白(山东蝈蝈儿,翅膀发黄)等,这其中最顶级的是平谷籽,很可惜近年来几乎销声匿迹了;从叫声上分,有本叫(天然歌唱家)、药叫(以松香、朱砂等调制的药,点在蝈蝈儿的叫翅上,点不好会影响蝈蝈儿的寿命),从时间上分,有十一月份出生的蝈蝈儿,有十二月份生的,刘先生一般就是养十二月份的。

北戴河湿地观鸟最佳季节(北京城哪里赏兰)(7)

刘先生养的蝈蝈

刚买蝈蝈儿的年月,刘先生还喜欢“赌性”。新生的蝈蝈儿一般还看不出来好赖,他就凭自己的经验从里挑出10个来,如此价格也便宜一些。等养了一段时间,挑的蝈蝈儿里出来几只确实不错的,那也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现在的刘先生工作繁忙,已经没有那个精力再去赌性,就直接从卖家手里买上乘的。蝈蝈儿到家后要先喂七天面包虫,之后改喂胡萝卜。他说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要把蝈蝈儿拿出来遛遛。每天晚饭后喝茶时候,刘先生便在茶桌上铺个热毛巾,上边放上胡萝卜丁儿,然后把蝈蝈儿放出来吃饭加遛弯。这样的好处是,让蝈蝈儿住的容器比较干净,蝈蝈儿的爪花也会比较湿润,起到保护作用,不容易发生爪花损坏后咬断自己大腿的情况。

刘先生养的蝈蝈儿,幸福指数比较高,经常欢乐地鸣叫,于是刘先生的家里,也比较欢乐,那是沧海桑田后依然徜徉在心间的童年气息。

寒流趁冻作冰嬉

冬至前后,北京的湖面陆续结冰,至小寒,则冻得比较瓷实了,古代的这个时节,宫廷内外都可以“寒流趁冻作冰嬉”了。所谓冰嬉,是清代宫中流行的众多冰上活动的统称,堪称滑冰技艺表演。起源不可确考,往前追溯,《宋史·礼志》就有记载,皇帝在后苑里“观花,作冰嬉”。明朝,冰嬉被列为宫廷体育活动。清代的冰嬉则为军事典礼,兼具娱乐性和竞技性,自乾隆至道光年间持续举办了约百年。

北戴河湿地观鸟最佳季节(北京城哪里赏兰)(8)

北海公园冰场 北海公园供图

清朝的冰嬉活动主要在西苑太液池(今北京北海)或者中海举行,皇上对冰嬉表演也甚为重视,事先培训,冰鞋也都很讲究。北海公园研究室主任张冕告诉记者:《北海公园大事记》中有明确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光绪皇帝拟仿乾隆奉太后观冰嬉的前例,谕派领侍卫内大臣、礼亲王世铎、庆亲王奕劻选拔宗室八旗子弟滑冰熟练者应差,并向内务府查取乾隆时期冰嬉方案及图册,行文宗人府、八旗各衙门选送滑冰熟练者,不论官阶大小一律受训,又指定地安门外什刹海作为滑冰教场。同时又命内务府造办处制做冰鞋。”“参加冰嬉大典的所有应差大臣以及太监等均穿冰靴,此冰靴式样独特,即在靴上绊一皮条,皮条连紧小铁板,板上有小钉三个。演毕跪于冰上向皇太后谢恩。冰嬉大典自辰初开始至午初(11时)方毕。”

宫廷冰嬉内容丰富多彩,有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表演……皇上等则端坐于漪澜堂内舒舒服服看表演。《北海公园大事记》是这么描述的:“旧历腊月初八辰刻(7时),光绪恭奉慈禧皇太后率领皇后及各宫嫔妃、宫女、太监等到漪澜堂之碧照楼。由王大臣传旨开始按图表演冰嬉。表演者穿顶翎衣装,人人精神抖擞,施展技艺,当时有汉军旗张氏弟兄二人合演花样滑冰,可称艺出群伦。冰嬉表演者分为两队如同左右翼两条大龙,步伐异常整齐,一丝不乱。射天球、地球者亦能人人射中,两宫天颜大悦。”

早在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的《冰嬉图》,就是根据当时宫廷冰上表演的盛况而绘制的。从《冰嬉图》中,可以看到花样滑冰的各种姿势: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闹海、双飞燕、千斤坠等;还有杂技滑冰的爬竿、翻杠子、飞叉、耍刀、使棒、弄幡以及军训性质的溜冰射箭等。

北戴河湿地观鸟最佳季节(北京城哪里赏兰)(9)

(清)张为邦、姚文瀚绘《冰嬉图》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的冰嬉活动在民间也较为普及。老百姓常常在结冰的护城河、什刹海、通惠河上滑冰、嬉戏。康熙年间,李声振在《百戏竹枝词》中写道:“捷足行看健步纷,寒流趁冻雪花春。铁鞋踏破奔驰甚,悔作银河冰上人。”民俗学家金受申先生记录过民国年间什刹海冰场:“冬天护城河、什刹海岸旁放着许多冰床招揽乘客,在新年正月,坐着冰床,驰骋冰上,虽不用足溜,也很有意思。前几年,我每到正二月,常在一溜胡同(现在的烟袋斜街里面)广庆轩听杨云清说《水浒》,傍晚散书,由银锭桥到德胜门,坐一个来回冰床,然后地安门桥上喝上二两白干,也是闲适有趣的。”

民俗学者何大齐先生给《北京晚报》写了多年老北京专栏,关于冰嬉,他对记者回忆说:“老北京最初都是滑野冰,后来才有了管理比较好的溜冰场。我记得上世纪50年代北海和什刹海就有了设备齐全、服务周到的溜冰场,可以提供租冰鞋、磨冰刀等服务,也有了换鞋的场所。老北京玩冰的花样儿可多了,除了穿冰鞋溜冰的,还有租用冰床的。乘坐冰床最初是作为京城冬季各城门间的交通工具,因为它十分好玩儿,渐渐演变成了娱乐方式。环城的护城河就是滑冰床的好去处。坐上冰床,在冰面滑起来,速度也是飞快的。当时有诗说:河头冻合坐冰床,偷得舟行陆地方。”

目前,北海公园冰场已经开放,白塔下的冰车正欢乐地滑行着。

冬日冰嬉处:北海、什刹海、颐和园、圆明园、奥森等公园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