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刘烨烨

2021年8月末,一张来自美国西雅图的全家福照片,通过微信“漂洋过海”,抵达一位中国医生的手机里,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再次被勾起。

北京遇上西雅图讲什么故事(北京遇上西雅图)(1)

Ren一家的全家福。受访者供图

全家福上,个个笑得很灿烂,一家人其乐融融。照片里,坐在前排的先生叫Ren,他精神抖擞,满面红光。很难看出,五年前Ren曾与死神擦肩而过。是一位中国医生,让Ren躲过了死神的召唤。

“好久没看到Ren的消息了。看到他现在笑得这么灿烂,真是太治愈了!”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田兆兴由衷地为Ren高兴!

急诊科不眠夜

“再晚送一两个小时,就极有致命的危险!”

故事还要从五年前讲起。

美国西雅图。

2016年7月15日,身体一向健康的Ren突然腹痛,妻子Melissa Yao立即将他送去当地著名的大型医院,医生的判断是便秘,当即开了软便药。可是,用了药后,Ren的身体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发难受了。

第二次被送去医院时,美国医生判断:问题不大。当时,Ren已经痛苦难耐。回到家后,一筹莫展的Melissa突然想起了田兆兴医生。

彼时,田兆兴医生正在美国留学。作为访问学者,他在西雅图UWMC学习,租住在Ren家的另一处公寓里。此前,田兆兴与Ren夫妇交往并不多。Melissa只知道田兆兴是一名中国医生。

他接到Melissa求助电话后,立即赶到Ren的住处。“听了患者和家属描述,摸了下患者腹部,俯下身听了听肠鸣音。我基本断定患者是急性肠梗阻,须立即送医院救治。”田兆兴回忆。

Melissa半信半疑:“确定需要立即去医院吗?”因为他们刚刚第二次从医院里回来,接连两位美国医生都断定问题不大。

“确定,需要立即去医院!”田兆兴不容置疑地告诉Melissa。

“当时,我有十足的把握,Ren的病就是肠梗阻,而且单独告诉了Melissa,很有可能是肠道恶性肿瘤所致,必须立即送到医院治疗。见到医生后,直接告诉医生已经确诊是肠梗阻,以免再次延误治疗!”田兆兴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我们中国医生,每天看的病人案例非常多,临床经验是相当丰富的。”

Ren当即被紧急送至医院急诊科。后来的一切证明,田医生的判断完全正确。

2017年7月,Melissa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记录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夜:送Ren去急诊后,医生发现,如田医生的专业判断一样,Ren的大肠堵塞厉害,肠管高度扩张,不是此前两位医生所说的便秘。当晚就决定立即手术,切去Ren大部分的大肠。手术进行了6个小时。开刀后两天,主治医师过来说,如果再晚送医院一两个小时,肠子破裂的话,就极有致命危险……

专业人士打了个比喻:就像下水道会堵塞一样,肠道也同样会“堵塞”。导致肠梗阻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肿瘤、腹股沟疝和脐疝等等。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等。

紧急手术后,Ren肠梗阻的原因明确了:三期大肠癌。

2016年7月25日,Ren出院了,肚皮上装了个临时的袋子,医生担心的感染和血凝块都没有发生。

2016年9月到2017年2月,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Ren经历了口服药剂化疗,结束化疗后再次动手术移走了肚皮上的袋子。

整个治疗很成功,2017年4月6日,CT扫描显示,Ren身上已经没有任何肿瘤。

至此,Ren一家人的生活重又回归平静,阴霾一扫,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观念的转变

“他更乐于主动和中国同胞交往。”

Ren和Melissa夫妇二人祖籍都是中国台湾,而Ren却出生成长在美国。“虽然是中国人面孔,但不会说中文,接受的全是美国教育,全是美国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经历过这次病痛之后,他改变了很多,更乐于主动和中国同胞交往。”田医生体会到了Ren身上发生的明显变化。

Melissa也回忆起丈夫一个有趣的转变:“以往,我们全家只去美国教会。后来,为了陪父母和中国朋友,我改去参加华人的聚会,而Ren仍带着孩子去美国教会。经历这次病痛之后,Ren也主动选择参加华人的聚会了。”对中华文化,他们全家越来越认同和向往了。

如今,Ren已经可以每天工作五六个小时。

正如那张全家福一样,快乐与祥和的氛围萦绕,阳光洒满Ren全家。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刘烨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