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1)

——什么样的电影是伟大的?

——经典的?独特的?催人泪下的?激动人心的?过目难忘的……

其实,“伟大”这个标准是复数的,是以上种种形容词的另一说法,而当罗杰·艾伯特在《伟大的电影》一书中告诉我们:一部影片是“伟大”的,往往没有具体的标准。他只是在提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中的杰作。伟大本身不是一个标准,它是从不同标准中升华出来的对电影最高的尊敬和热爱。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2)

罗杰·艾伯特是美国“最有名”“最良心”的影评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因撰写影评获得普利策艺术评论奖的作家。《伟大的电影》一书是其经典电影评论合集。

伟大的电影是甜美而有益的

无论人见人爱的大众经典,还是精英分子推崇的杰作,差别只是趣味。趣味之别难以确定“伟大”,所以趣味呼唤等级,于是,各种电影清单应运而生,类似于“一生中不得不看的100部好电影”这种东西随处可见。艾柯认为,人天生就有开清单的癖好,这是文化史的必然,是逃避思考死亡的方式。

人们越是喜欢电影,越不能满足于在任意时间随机选择一部电影。这时,“伟大影片”的清单或“经典电影”的名录,在眼花缭乱的电影中照亮了一条明路。清单就是用趣味建立标准,让标准巩固趣味。所以,电影清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开列清单的人和他们的趣味。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3)

课程电影《毕业生》剧照

贺拉斯认为,诗的功能是甜美(Dulce)而有益的(Utile),伟大的电影也如此。电影需要快感,也要有教益,是美学的也是政治的,是游戏也是工作。重温伟大的电影,一是为了提醒我们区分电影商品和电影作品,二是敬告观众,不要沉湎于今天的电影而忘记电影的辉煌历史。

好电影是有益的,像精神灵药。卡尔维诺说,经典就是那种初读起来像是重读,而每次重读又像初读的作品。一部影片如果总是唤起你重看一遍的愿望,并且每次重看都能发现更多的惊喜,它就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美国往事》把破碎的友情、难以修复的青春,安放在美丽的记忆容器中,摆在充满背叛的不堪现实中,这就是电影的隐喻。电影把另一个世界的美丽记忆安置在我们平庸的坏记忆中。

伟大的电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一部电影就是一段我们没有经历过的时光,伟大的电影总能用这个短暂而有限的世界,包裹我们无限漫长的平庸生活,让我们不断地用个人回忆去浇灌那些情节和人物,从此两个世界密不可分。

就像《你逃我也逃》或《雨中曲》,伟大的电影不是对视觉器官展开施虐狂似的感官刺激,而是对内心的触动,反复浮现的会心的幽默。伟大的电影感动着我们,激发我们的表情,这些表情塑造了我们脸上的皱纹,刻划我们的面孔。它是一种难以验证、不留痕迹的缓慢力量。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4)

电影《雨中曲》

电影暂停了我们的生活,伟大的电影强化了这种对现实的深刻否定。世界不像我们日复一日重复的那样,伟大的电影让我们发现我们经历最多的生活是平庸和愚蠢的,它缺少奇迹,充满虚伪。

《诺斯费拉图》中难以名状的恐惧,《大都会》中对专制主义的批判,《铁皮鼓》中刺耳的尖叫,恐惧、好奇、悬念和革命,伟大的电影通过各种方式告诉我们现实中的温饱和幸福只是易碎的幻觉。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5)

电影《大都会》

强大的想象力也是推翻现实的武器,尽管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托着巨大的现实影子,但它持久的魔力来自于那神奇的、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超越了现实的边界,蒂姆·波顿、特里·吉列姆的电影中想象力的奇观,不都嘲讽了瘫痪的现实么?

我们询问伟大电影的标准,期待有人描述伟大电影的共性,似乎认为,伟大的电影都有相似之处,而平庸的电影则各有各的平庸。实际上,平庸的电影才是相似的,伟大的电影才各有各的不同。

在百年电影史中发现更多伟大的电影

在三联中读最新推出的音频课程《电影正传》中,我们邀请到了11位权威的电影学者,他们将按照时间线索,为我们讲述世界电影史上的十大“高光时刻”,每个时刻分别代表一次影响深远的电影运动或时期。在这门课里,你会了解整个电影史的脉络,还有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6)贯穿其间的经典影片和电影大师。

在电影之外,你还将收获对二十世纪风云变幻、高潮迭起的深刻认知,并领悟电影背后各国、各地的文化谱系。

本文改写自《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10月第41期文章《伟大电影的标准》作者/李洋

扫描二维码购买课程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7)

课程亮点

01

11个不同角度的深入解读

我们邀请到的十一位主讲人,每一位都是权威的电影学者,有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戴锦华,也有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阿拉姜色》的监制杜庆春,确保给到每一位电影爱好者丰富、有滋有味的课程体验。

让一个人扛起讲述电影史的大旗实在太难,更难避免角度单一的局限性。而这门课有11位权威的电影学者,他们各有专攻,将会分别为我们讲述自己最感兴趣、最熟悉的那个领域,让我们一次性拥有多种解读视角。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8)

02

构建靠谱的电影知识体系

这门课不但会让我们了解电影诞生、完善的全过程,还将带我们深入了解电影理论、拍摄手法背后的故事,蒙太奇、达达主义等陌生晦涩的名词,从此都不在话下。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9)

03

见证风云变幻、高潮迭起的20世纪历史

通过十次重大的电影运动或时期,我们将把握到这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各地的重大历史变迁,触碰到电影银幕背后的大众心理与精英思想。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10)

课程中还有精美的电影知识卡片

04

结识世界各国的电影大师、经典影片

法国、意大利、英国、美国、德国、苏联、日本、韩国......我们将结识来自世界各国的著名电影大师和经典影片。

不管是格里菲斯、德西卡、黑泽明这样的电影大师,还是《公民凯恩》《雨中曲》《偷自行车的人》等划时代的经典影片,我们都能一次性收入囊中。

除此之外,再小众、晦涩的实验电影,譬如《一条安达鲁狗》《再见语言》等等,我们也能通过这门课get到它们的魅力。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11)

05

成为一个有主见的资深影迷

11位学院派大咖的亲自锤炼、以及深厚的影史知识馈赠,将会提高我们的阅片水准,让我们成为一个心中有主见、不被水军牵着走的资深影迷。

(向上滑动查看详细的课程章节内容

首先,在总序里面,著名学者戴锦华会为我们梳理作为影迷最不可错过的电影史大事件,把我们的眼界“立”起来。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12)

接下来就是这百年以来的十大电影运动或时期:

1、默片时代

无声电影时期作为电影艺术的“童真年代”,似乎必然与“稚嫩”、“粗陋”等词汇联系起来,大多数人印象中的默片,更是与夸张、生硬这样的评价语分不开了。

但实际上,我们现在知道的很多电影语言,大都在无声电影时期就已经建立了,今天的很多电影创作也仍在不断从中汲取灵感。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13)

《月球旅行记》| 卓别林 | 基顿

来自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研究员李迅,将会为我们深度揭秘无声电影时期这个伟大的开端。

2、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看懂了这场运动,那些“高深莫测”的艺术片,对你来说都不会再是难事了。

1920年代发生于欧洲的这场运动,汇聚的全是精英级别的艺术家。你听说过的现代派的艺术家们,诸如超现实主义、抽象派、表现主义等等,都将目光投注到电影上,开始尽己所能地探讨、挖掘电影视觉表现的潜⼒。

与此同时,苏联的蒙太奇学派发现,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才是决定画面意义的关键因素,《战舰波将金号》的“敖德萨阶梯”段落由此成为蒙太奇剪辑的教科书。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14)

《一条安达鲁狗》|《大都会》|《战舰波将金号》

在这一讲,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洋(大旗虎皮),将为我们讲解欧洲先锋派和苏联蒙太奇学派,介绍这些艺术家探索电影语言的一系列大胆实验。

3、经典好莱坞时期

相比其他艺术形式,电影的创作可谓是最昂贵的,因此电影的兴盛依赖从生产到消费整个产业链条的支持。

19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15)30年代,进入好莱坞大片厂的黄金时期,八大制片厂几乎垄断了整个电影业。在这一时期,制片人一手遮天,电影明星们风光无两,声音的引入让电影的呈现有了更多可能。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16)

《卡萨布兰卡》|《雨中曲》|《公民凯恩》

这一讲,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将带我们走近经典好莱坞时期,为我们剖析爱情片、歌舞片、西部片、强盗片等经典类型片吸引人的秘密,以及其中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

4、英国记录电影运动

1924年,一位英国青年前往美国求学,求学期间他开始研究媒介对于大众的教育作用。他认为,好莱坞故事片缺乏对当下社会的严肃思考,而苏联电影则力图在思想上影响观众。在《太阳报》发表的影评中,他第一次在英语世界使用了“纪录片”这个词,并将其定义为“对现实世界的创造性解释”。这位青年后来成为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约翰·格里尔逊。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17)

在这一讲,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将为我们讲述这场对纪录片产生巨大影响的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5、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1942年到1960年,世界电影舞台上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带着“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美学口号出场,虽然电影作品数量不多,票房惨败,这场运动却对世界电影影响深远,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电影美学。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18)

《偷自行车的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战火》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现实”还是一个特别宏大的概念,它既是真实生活,也是我们的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外化。这一讲中,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潘若简将为我们讲述,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中,何为电影创作的“新”,何为更广阔意义上的“现实”。

6、法国新浪潮

迷茫、痛苦、对未来一无所知......如果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么法国的新浪潮运动,将会为你带来极大的共鸣。

法国电影界在1959年到1960年期间,发行的《四百击》《精疲力尽》等几部影片,引发了“新浪潮”的最初冲击。这些影片背后的新锐导演,以一己之力反抗常规的电影工业,奉行个人化的“作者策略”,影响极其深远。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19)

《四百击》|《精疲力尽》|《广岛之恋》

在这一讲,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教授徐枫带我们追溯这场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深入解构“新浪潮”。

7、新德国电影运动

1962年,26位来自慕尼黑的德国青年导演,在第八届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如是宣布,就此拉开了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序幕,这是世界电影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篇章之一,从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间,涌现出了多位突破传统,极具个人特色的著名导演。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20)

文德斯 | 法斯宾德 | 施隆多夫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教授王宜文,将在这一讲中对他们逐一介绍,同时他也会带领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德国,它的电影该如何表现历史?

8、新好莱坞时期

到了1960年代末,美国好莱坞商业片制作衰退,法国新浪潮带来了全新的电影美学,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21)加上电视抢走一大批观众,大制片厂陷入了二战以来的最低谷。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社会喧闹不安,青年人反主流、反传统情绪高涨,新一代导演开始崭露头角,以《毕业生》、《邦妮与克莱德》为代表的影片开始再次吸引年轻观众。这些电影人继承了传统好莱坞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又借鉴了欧洲艺术电影的表现形式,饱含着对当时社会的反省,使类型电影重新焕发生机。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22)

《毕业生》|《邦妮与克莱德》|《飞越疯人院》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杜庆春,将在这一讲带我们走近生机勃勃的新好莱坞时期。

9、战后的日本电影

战后的日本电影,连续在威尼斯、柏林和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奖,使得日本电影第一次登上国际影坛的舞台,在1950年代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事实上,从50年代末到整个60年代,战后日本电影在电视及社会变革的冲击下开始停滞,甚至出现颓势,但在世界电影新浪潮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新导演,这些导演对新的类型片的探索使日本电影获得了重要的国际性影响。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23)

黑泽明 | 小津安二郎 | 大岛渚

在这一讲中,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李一鸣将带我们体验这一时期的日本电影美学。

10、新世纪的韩国电影

在即将步入新世纪的时候,韩国电影一枝独秀,在东方崛起。

虽然好莱坞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仍然强势占据着韩国电影市场,但1999年,一部韩式大片的出现,成为韩国电影异军突起的拐点。这部影片就是《生死谍变》,它以六百四十多万的观影人次打破了《泰坦尼克号》之前创下的历史纪录。

看完电影发现很多人说电影是烂片(烂片都是雷同的)(24)

《生死谍变》|《杀人回忆》|《老男孩》

此后,一系列韩国本土大片和大导演奔涌而现,缔造了韩国电影票房和艺术两相崛起的神话。在这一讲中,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范小青将会为我们深度剖析,这顿丰盛的“韩式电影大餐”究竟是如何烹制而成的。

电影史虽然只有短短百年,但其中的丰富灿烂远远超出观众的想象,当中或深刻、或艺术、或艰涩、或温情的经典影片,更是多得数不过来。

面对这样的盛宴,“假装看过”是很多影迷最后的倔强。

这次,我们邀请到国内电影史研究领域最权威的学者,相信有他们的专业导览,大家将不再错过百年影史沿途最精彩的风景,从此不再“假装看过”。接下来,欢迎进入我们的《电影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