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千年岁月洗礼、近几十年的“迎客送客”,位于山东济南长清区灵岩寺的罗汉像们有些“累了”,身上沾了不少灰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决定对灵岩寺石刻及千佛殿部分罗汉像进行保护修复,并于25日召开高层次的专家会,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华岩寺十八罗汉像?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华岩寺十八罗汉像(灵岩寺罗汉像要保护修复了)

华岩寺十八罗汉像

经过近千年岁月洗礼、近几十年的“迎客送客”,位于山东济南长清区灵岩寺的罗汉像们有些“累了”,身上沾了不少灰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决定对灵岩寺石刻及千佛殿部分罗汉像进行保护修复,并于25日召开高层次的专家会。

灵岩寺位于泰山西北方山脚下,在文物领域地位重要而特殊。建于1600年前的它,唐代即被称之为“域内四绝”,又有“海内四大名刹之首”的盛誉。与泰山一起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济南,被人亲切的称之为“第四大名胜”。灵岩寺内的40尊宋代、明代罗汉像,闻名海内外,经历了近千年的完好保存至今天,展示了超绝的宋代艺术。因此关于罗汉像的保护一举一动,都是文物界和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由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牵头的本次保护修复(一期)工程,几乎动员了当前中国文物界相关各领域最顶级的专家,堪称“最强阵容”。其中有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原理事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化元,出土木器漆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吴顺清,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铁付德,陶制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二级研究院周铁,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二级研究员常兴照,金属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国家博物馆首席文保师、研究员潘路,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苏伯民,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马涛,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赵西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导胡东波,山大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导、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马清林,山东省考古学会理事长、山东省考古研究院院长、二级研究员郑同修,山东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导、济南政协副主席崔大庸,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博物馆副馆长杨波,山东青州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全国人大代表王瑞霞。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廷琦说,此次受邀的专家均为“国内一流的高手大腕”,他代表山东省文化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对大家的莅临表示感谢和热烈的欢迎。灵岩寺本身也是珍贵的文物,是泰山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40尊宋代罗汉像能保存到今天很了不起。著名画家刘海粟用“灵岩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高度赞扬其艺术价值。1982年修复时,发现其中一尊泥塑和人一样有腹腔,用丝绸做出了五脏六腑。显示出古人高超的塑造艺术,以及对人体的理解。他希望专家们一起为此次修复的罗汉像把关号脉,开出良方。

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主任王传昌接受采访时提到,对于灵岩寺罗汉像这样重要的文物,国家文物局一向高度重视,涉及保护修复审批非常严格,谨慎。此次项目申报之前,中心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申报方案全面,翔实,科学,顺利获得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

据悉,新中国成立后,灵岩寺罗汉像曾多次修复。1950年,山东省政府拨5000斤小米,设立千佛殿罗汉像的玻璃保护橱。最近一次修复是1982年,使用现代合成材料对彩塑罗汉进行加固维修。受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在又面临灰尘覆盖,彩绘起甲、开裂,以及受潮等问题。另外展览设施和条件也不尽理想,此次保护修复中将一并解决。本次修复工程预期一年完成。

在25日举行的专家会上,上述15位专家们就即将实施的保护修复方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论证,并交流了最新科技保护的信息,提出指导意见,最后在专家意见后分别签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乔显佳 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