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大家分享一首宋代诗人李觏的诗,是他思念儿子所写。

从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到父子深情,还能收获一些对于人生的反思。

忆小儿

宋 李觏

两世茕茕各一人,生来且喜富精神。

欲教龆龀从师学,只恐文章误尔身。

但有犁锄终得饱,莫看纨绮便嫌贫。

不知别后啼多少,苦问家僮说未真。

傅佩荣为人处世秘诀(傅佩荣饱经忧患的人)(1)

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两代单传的家庭背景,父子亲情特别浓厚。

他的儿子小时候聪明可爱、健康活泼,使他颇感安慰。

他想让儿子幼年就拜师习文学道,但是又担心念多了书,反而一事无成。

龆龀,音为“tiáo chèn”,指垂髫换齿之时。

宋代念书人的出路是靠科举考试,有了功名,利禄随之而来。

万一考运不济,未得识才之人提拔,则可能终身失意。

李觏本人即是应试不中的例子,后来幸得范仲淹的推荐,才谋得一官半职。

他说“只恐文章误尔身”,虽是说给儿子听的,其实却有伤感自己的遭遇之意。

若是不念书,又该如何谋?

“但有犁锄终得饱”,只要有一块农地,加上自己勤于耕作,养家糊口是不成问题的。

这种生活当然不可能富裕,因此他希望孩子“莫看纨绮便嫌贫”。

即:不要看到别人锦衣玉食、享受奢华,就嫌弃贫困的生活。

饱经忧患的人,特别珍惜平淡无奇的日子。

靠着农耕,自食其力,所得虽不丰厚,但是至少一家平安、常相厮守。

如果勉强念书,有志于功名,则所求在人,未必如愿,生活反而没有着落。

李觏就是暂时离家,在外工作的人,他不知道儿子在他走后是否常哭,苦苦追问家僮却不得要领。

“不知别后啼多少,苦问家僮说未真”一语,反映出父亲的思虑与挂念,可谓真切无比。

全诗固然描写亲子之情,对现代人最有启发的却是“莫看纨绮便嫌贫”一句。

现代社会资讯流通,到处可以听到别人发财的消息,于是子女有时抱怨父母家贫,却不知亲子之间以慈爱最为可贵。

若是亲情淡漠,再多的财富也无济于事,甚至形同难堪的反讽。

【作者简介】

李觏(gòu),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真宗大中祥符二年生,仁宗嘉祐四年(1009—1059)卒,年五十一。

傅佩荣为人处世秘诀(傅佩荣饱经忧患的人)(2)

李觏家贫,以教学维生,从学者常数十百人,被称为盱江先生。

仁宗皇祐二年,范仲淹以“李觏着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义”,荐于朝廷,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海门主簿。著有《李直讲先生文集》。

李觏是思想家,承继王充《论衡》的“刺孟”,对传统的儒学理论多有非议,开启颜元、李塨等对宋儒的批评。

对于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李觏亦提出许多改良进步的主张,并且结合“仁义”与“利欲”,强调正视人民的利欲问题。

至于诗作,由于受韩愈、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影响,诗意与诗句颇为奇特,与王令同为宋代诗人语言最富创辟的两家。

其诗通体完善保存者不多,但就现存作品而言,则其古风诗质健、雄劲,近体诗则清新婉转,自有其艺术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