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对于古代诗人来说,没有空调的他们,是如何消暑纳凉的呢?其实大多数都是依靠自然的凉风,或者说是用扇子、凉席等进行物理降温。但是凉风不会常有,又有哪种方法最为有效呢?本文要向大家介绍的这首诗《夏夜追凉》中便有答案。

关于杨万里的两首诗(杨万里的这首诗)(1)

《夏夜追凉》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它的主要内容,便是勾勒出了一幅夏夜追凉图,在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同时,透露了消暑纳凉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即所谓的“心静自然凉”。其实这种消暑纳凉的方法,不少诗人都曾在自己的诗中写道过。

关于杨万里的两首诗(杨万里的这首诗)(2)

只不过杨万里的这首诗最为绝妙。在这首诗中,杨万里并没有直接点明这种消暑纳凉的方法,而是委婉曲折的通过月光、竹林、树荫、虫鸣等的铺垫,将这种方法揭示出来。它符合《石遗室诗话》中所说的“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的艺术表达技巧。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杨万里的这首《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关于杨万里的两首诗(杨万里的这首诗)(3)

首句“夜热依然午热同”,杨万里便直接表明了夜晚的酷热。但这句诗实际上也含有一层曲折,即炎炎夏日,中午时分,自然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刻。而杨万里却说夜晚竟然与中午相似,可想而知夜晚是多么的酷热。所以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增强人的感受。同时,它也为次句写诗人月下独立的形象做了铺垫。

次句“开门小立月明中”,意思是说,打开门独立在月光下。从这句诗,我们可以联想出,杨万里或许本来准备睡觉了,但是因为夜里同白天一样酷热,导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于是便从屋里来到屋外“追凉”。“追凉”,即觅凉、取凉。杜甫诗中有“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之句,这里主要表达对凉的渴求。

关于杨万里的两首诗(杨万里的这首诗)(4)

按理说杨万里走出门追凉,接下来应该就是写他纳凉的方法。但是紧接着一句“竹深树密虫鸣处”,却只是对周围环境进行了点染。意思是说,远处的竹林深处和茂密的树丛里,传来了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不过这里却营造出了清幽、静谧的环境气氛。它为最后一句表达凉意起到了铺垫作用。

最后一句“时有微凉不是风”,即杨万里立足于月光下,身处清幽、静谧的环境气氛中,终于感受到了丝丝凉意。从这句诗的“不是风”三字,我们可以得知杨万里到诗的最后,依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消暑纳凉的方法。而是将其交给我们自己去联想。既然不是风,自然靠的只有心静自然凉这一方法。

关于杨万里的两首诗(杨万里的这首诗)(5)

综观杨万里的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只有短短二十八字,但是它却道出了古代诗人消暑纳凉最有效的方法。而对于现在有空调的我们来说,自然不会因为酷热而难以入睡,不过“心静自然凉”还是值得我们去细心体会的。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