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
四、临床技术干预
1.认知调整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人的一切思想、行为都根源于大脑中知识的数量及其组织结构。正确、积极、组织结构良好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做出有益于个人的行为。相反,错误、消极的知识则有可能产生消极的结果。笔者首先从改变萧萧的认知结构入手,建立其积极心态。由于萧萧大脑中缺乏有关人际交往的正确的陈述性知识,因此通过调整,让其了解“你对别人好,是你自己的事,只要你以诚待人就行,不要期待所有人都会对你好,周围人的同学不可能都成为你的朋友,对同学做到内心无愧就行”,使其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会长久而不愿交往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其次,要用宽容大度来化解怀疑多虑。强调“一念放下”的元认知策略在纠正其错误观念的中的作用和效果。如让她知道同学突然疏远她,可能是她不愿主动接近同学,让同学觉得是她自己不想与同学交往呢,也可能是由于同学正在专心思考问题而没有注意到她。最后,形成正确认知,萧萧的认知方式总是往消极的方面想, 如开学时,当同学没有主动和她说话时,她会觉得同学不想和她做朋友了,自己也就不会主动和她们打招呼,通过调整让其充分感受到人们的认知方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交往方式。
2.临床放松训练
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临床操作实践中,我们系统的运用临床暗示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干预。通过放松训练程序来保证来访者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思维、情绪情感对其进行评价、反思,而改变行为的心理学临床技术。而人在临床暗示训练过程中,经过调适的大脑会表现出超强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知识经验结构是高度可塑的,是平常学习的5-50倍。在心理咨询临床中想要干预来访者的一切不适应行为则不能不重视情绪在其中的重要位置。通过来访者即将所要达到的目标或对来访者的理想等加以重组,在放松过程中进入冥想状态,使其在优美场景中仔细想象自己实现理想的那种成就、自信与敢于面对挫折时的情感。在其头脑中充分调动来访者的积极情绪,形成积极的心理定势。
第一次:训练让萧萧感受了放松,输入事先设计好的解决课堂上分心的程序性知识。暗示训练之后,给其一小段时间进行学习。萧萧感觉大脑比平时清醒,没有昏昏沉沉的感觉,学习效率提高了,觉得很兴奋。
第二次:针对萧萧对班主任数学老师的“恐惧”,上课时不敢抬头看黑板,不敢同老师目光对视的情况,先放松达到一定的深度,输入事先设计好的程序。
第三次:询问前两次的咨询效果,萧萧反映,效果很好,偶尔出现一两次,出现时就用老师交给的方法,很有用,第二天上课时就没有出现分心的现象,鼓励她还要继续坚持练习,达到熟练化的程度。并教给他一些元认知干预的方法,相信自己只要坚持运用学习的新方法,就一定能完全克服分心现象,使其相信效果会越来越好。
第四次:这次主要解决人际关系过敏的问题,在上课分心、走神问题解决之后,大大增强了萧萧的信心。对萧萧进行人际关心方面元认知智慧的培养训练就显得不难么困难了。让萧萧认识到自己的人际关系问题是因为焦虑情绪反应高的表现。因为当发现同学突然疏远自己时,都会引起很大的波动情绪。只要波动情绪停不下来,这件事就在大脑中不停地转来转去。例如当她发现原来和她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已经离开她和别的同学好时,自己特别痛苦,打不起精神,也不想主动和她说话,。这种痛苦是焦虑性的条件反应,是可以训练好的。在放松训练中巩固前面已建立起来的正确程序性知识。
给萧萧做放松训练,放松达到一定深度,输入我们共同设计的程序性知识,为了强化,在放松过程中输入四次。放松训练结束后,询问萧萧,感觉轻松多了,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朋友还可以这样相处,自己又涨了见识。
第五次:针对萧萧父亲再婚,萧萧痛苦、难过的现象,让萧萧知道父亲现在还年轻(只有34岁),再婚是必然,假设某一天父亲有自己的喜欢的女朋友了,自己也要学着接纳,那是父亲的的事,自己不要过分干涉,父亲能够有个幸福的家,也是自己希望的,尽量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再次伤害自己,自己学着接受现实,父母的分与合都是大人的事,自己作为女儿无权干涉,自己享受当下的生活,把学习搞好,健健康康的,快快乐乐的生活就行,不要让大人的事影响自己,我目前只专注学习。
第六、七两次主要是重复第三、四次的训练。
五、治疗效果
经过咨询,萧萧的人际交往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通过回访,自诉自己现在感觉很好,能把自己的理想所带来的积极乐观的情绪带到人际交往中,而且在一个人独处时内心也是平静与轻松的,和寝室同学的处的也很好。经过六次临床干预后,本来打算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萧萧却意外的解决了自己的上课分心、走神的问题,特别感激毛老师。可见,通过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来访者进行临床心理干预效果是明显的。
参考文献
金洪源 王云峰 魏晓旭:《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神经症、学习障碍与个性困扰的高效解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