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傍晚,昌宁县勐统镇长山村陀螺坪文化活动广场就热闹了起来,苗族群众们穿着苗族盛装,吹起芦笙,唱起苗歌,跳起舞蹈,唱出苗家人的幸福生活,跳出苗家人的自信风采。

永德芦笙调子(芦笙吹出幸福调)(1)

勐统镇长山村陀螺坪苗族村民杨春云从小就喜欢音乐,在他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老师给他买了一只笛子并教他吹奏,从此他就爱上了音乐,随后,他又学习了芦笙、三弦等乐器,现在他已经是长山村苗族文化传承人,精通各种苗族乐器。他的妻子吴朝妹非常喜欢唱歌,只要听见别人唱自己就会唱。夫妻俩在闲暇之余都会将村里的年轻人组织起来,开展苗族歌曲、打歌调技艺传承活动。“我小时候,老师就教会我吹笛子,后来慢慢的我又学会了芦笙、三弦,会打歌、会跳舞。”杨春云说。

永德芦笙调子(芦笙吹出幸福调)(2)

芦笙作为苗族的代表性乐器,是苗族民族精神的符号,凝聚着苗族的传统文化,经过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它现在依然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苗族婚嫁、节庆、求偶、丰收、娱乐、祭祀等活动中被广泛应用。

永德芦笙调子(芦笙吹出幸福调)(3)

为加强苗族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发展的凝聚力,勐统镇组建了长山村苗族文化艺术队,经常举办芦笙传承学习,吸引更多苗族群众学习和传承苗族歌曲、打歌调。

永德芦笙调子(芦笙吹出幸福调)(4)

“现在,我们一有时间就聚在这里打歌、跳舞,村里还组织了一个文艺队,我也加入其中,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长山村陀螺坪村民小组苗族村民杨小发说。

永德芦笙调子(芦笙吹出幸福调)(5)

勐统镇长山村陀螺坪苗族村民杨春云说:“党和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好,现在我们苗族过上了好日子,我要把我们苗族的文化传承下去,不能给它失传。”

永德芦笙调子(芦笙吹出幸福调)(6)

勐统镇长山村是昌宁县乃至保山市最大的苗族聚居村,有世居少数民族苗族328户1673人,苗族文化传承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歌曲打歌调。近年来,勐统镇围绕苗族文化“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发展目标,邀请长山村苗族文化传承人开展苗族歌曲、打歌调技艺传承活动,深入挖掘勐统镇苗族歌曲、打歌调文化资源,整理记录苗族歌曲和打歌调,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

永德芦笙调子(芦笙吹出幸福调)(7)

勐统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李倩介绍:“勐统镇居住的苗族拥有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例如苗族语言、苗族传统歌曲、打歌调等,展现了苗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苗族的民族民间艺术,是苗族同胞们世世代代的结晶,更是整个苗族历史的缩影,是不能随意丢弃或流失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继续抓好苗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培养更多的苗族民间艺人,打造苗族文化新名片。”

记者:杞艳芹 张忠海 王熙智 | 通讯员:李素芹(农业局)

编辑:杨丽

责编:杞艳芹

审核:王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