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恶小而为之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不可为而为之论语?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不可为而为之论语(论语乱弹之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可为而为之论语

勿以恶小而为之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说:“一个人立志行仁,就不要做坏事。”

这是孔子对我们的告诫,要求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

立志就是树立人生理想。理想是人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灯塔,照亮了人们前进的方向。立志行仁就是崇高的理想,它不是为了做大官、发大财,不是追求世俗的成功,而是致力于道德的完善。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仁者是孔子心目中的道德楷模,行仁是孔子倡导的道德行为。

仁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仁者的练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行仁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的。究竟如何做起呢?孔子先从最简单的要求开始,告诫立志行仁的人们不要做坏事,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是符合哲理的。事物的变化,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对于人来说,就要防微杜渐。立志行仁,就要杜绝不符合仁的要求的行为。今天的为富不仁、为政不仁者,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但他们也不是一开就那么坏的,也有一个逐渐堕落的过程,巨贪往往是从贪图小便宜开始的。

不做坏事是被动防范,是行仁的第一步,但是还不够,还要主动做好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但是意义却十分重大。它意味着我们走上了行仁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就能进入仁的境界。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努力做好事,不做坏事,长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就能成为真正的仁者。当然这也是最难最难的啊。所以贵在坚持。

这句话还有另一种理解,就是“如果有志于行仁,就没有罪恶了”。这样理解比较勉强,但也有一定道理,可以算是孔子对我们的勉励吧。善恶只在一念间,一个人立志行仁,本身就是善念,就是仁心的发动,是成功的第一步。立志以后,虽不能保证不犯错误,但可以尽量减少错误。即使做了坏事,也不是故意作恶。这在圣人眼中,只能算作过失而不是罪恶,所以志于仁可以远离罪恶。既然如此,我们当然要早日立志了。

台湾的南怀瑾把这句话解释为仁者眼里没有恶人,他说:“一个人真有了仁的修养,就不会特别讨厌别人了。好比一个大宗教的教主,对好人固然要去爱他,对坏人也要设法改变他、感化他,最好也使他进天堂,这样才算对。”所以说一个真正有忠于仁的人,看天下没有一个人是可恶的,对好的爱护他,对坏的也要怜悯他、慈悲他、感化他。这种力图把儒学和宗教统一起来的意图是良好的,孔子的仁也的确可以这样发挥。但就本章文字来说,这种解释还是比较牵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