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蒙古也曾十分辉煌,从成吉思汗开始,三代蒙古统治者建立起了一个巅峰时期曾控制过半个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蒙古帝国也曾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帝国之一。
不过,现在的蒙古国不仅没有了往日的辉煌,还沦落成了一个穷国,数据显示,2020年蒙古国的GDP大约为1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45.24亿元),相比之下,2021年时我国光是内蒙古的GDP就已经突破了2万亿元人民币,这么一比较,蒙古可谓是“穷困潦倒”了。
那么,蒙古国到底是怎么了?又为什么要请求中国的帮助呢?
资源大国蒙古,却没有发展起来
对于我们而言,蒙古国是比较特殊的,过去,成吉思汗的铁蹄挥师南下,中原曾被蒙古统治,到了清代,蒙古再次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
为了方便统治,清政府将蒙古分为内属蒙古和外番蒙古,后来清廷衰微,外蒙古趁机宣布独立,在俄国的支持下,民国政府于1946年被迫承认外蒙古独立,外蒙古的大部分地区成为了现在的蒙古国,而原属于外蒙古的唐努乌梁海部分地区则成为了俄罗斯的一部分。
抛开过去的恩恩怨怨不谈,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蒙古国虽然大部分国土都被草原覆盖、耕地面积少,但蒙古国有着巨大的优势:资源丰富、地广人稀。
从国土面积上来看,蒙古国以15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内陆国,人口却只有330万,人口密度小到人人都可以当“地主”。
人口少虽然不一定是优势,但从蒙古的资源储量来看,这个国家也可以不依靠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来发展,光靠卖资源就 能够发家致富。
数据显示,蒙古国现在已经探明的矿产就有80多种,其中铜的储量有20多亿吨、煤的储量有3000亿吨,石油储量有80亿桶,还有3400多吨黄金,此外,蒙古国的萤石、磷、钼、锌、银等也储量惊人。
其中,蒙古国的萤石开采量占到全球的7%,是全球第三大萤石开采国,而铜矿开采量则排到了世界第八,此外,蒙古国还有稀土等战略资源。
按照常理而言,蒙古国坐拥如此丰富的资源,只要依靠资源出口也能赚得盆满钵满,就像中东那些“土豪”一样,躺着也能把钱赚了。而且,有一些人曾估计,按照蒙古国所拥有的资源价格来折算,让他们全国人民丰衣足食地过上300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问题就在于,蒙古国并没有能依靠矿产资源发家致富,而且还沦落成为了一个穷国:全国GDP仅有133亿美元,在全球国家GDP排名中仅排到130位左右。
不仅如此,蒙古国明明有着80亿桶的石油储量,却是一个石油的进口国,就在去年下半年,还请求我们紧急出口汽油给他们。
坐拥80亿桶石油,还要紧急向中国进口汽油?
公开资料显示,蒙古国的燃油常年依靠进口,石油部门的贸易逆差惊人。2020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蒙古国出口的石油价值2480万美元,而进口的石油产品价值却高达2.73亿美元,贸易逆差高达2.48亿美元。
一份数据显示,蒙古国近年以来开采的石油有95%以上销往中国,而他们所进口的石油产品则有90%是来自俄罗斯,因而当2021年9月,俄罗斯方面宣布因为内部设备维修和疫情影响,仅能为蒙古国供应1.7万吨汽油时,蒙古国不得不紧急向中方“求助”,从中国进口AI-92号汽油来缓解国内燃油短缺的现象。
蒙古国内的5家燃油公司就与中国石油签订了燃油进口协议,很快第一批燃料抵达边境口岸,这才缓解了蒙古国的燃眉之急。
为什么蒙古国明明资源丰富,早在2010年时就进入了石油开采国名单,自己国内却还要依靠进口石油产品来维持供应呢?这与蒙古国历史上的错误的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苏联时期,蒙古就依靠着资源出口换取了前苏联的大量支持和大把钞票,但在苏联解体后,蒙古国也跟着一起实行起了西方的政治制度,结果国内一下子出现了22个政党相互竞争,导致政局动荡、朝令夕改。
在花了几年时间稳住局面之后,蒙古国也曾下定决心要通过矿产开发来赚钱,1994年,蒙古国颁布了《新矿产法》,允许海外资本到蒙古投资矿产。
资源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很快中国、美国、日本的企业纷纷前往蒙古国投资采矿,这让蒙古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蒙古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首都乌兰巴托到处都是豪车,蒙古经济的“春天”就此到来。
也许是卖矿赚钱实在是太轻松了,蒙古国拿着钱就想着“买买买”,要不然就是给国民“发福利”换支持率,基本上没有拿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因而,蒙古国的工业基础一直十分薄弱。
不仅国内的矿产大多被外资企业掌控,蒙古国内也没有炼油厂,这意味着,蒙古国不能够自己生产石油产品,所以长期以来,蒙古国都是出口原油,进口石油产品的。
虽然蒙古国早在1997年时就想建设一个属于自己的炼油厂,摆脱对外汽油依赖,但处于各种原因这个计划一直没有推进。
直到2013年时,蒙古国才开始付诸行动:通过向日本银行贷款来建造其国内第一个炼油厂,但最终计划搁浅。
2018年,蒙古国终于在印度的帮助下开始建设国内第一个炼油厂,每年可处理约150万吨石油,尽管该炼油厂规模很小,但已经足够满足蒙古国内的需求,还能帮助蒙古国节约10亿美元用于购买石油产品的外汇。
原本该炼油厂计划于2022年底完工、2023年正式投产,但受到疫情以及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目前炼油厂的竣工日期已经延迟到了2024年。
总的来说,实际上蒙古国至今都没有一家能够投产的炼油厂,国内的石油储备也不过只有区区30天。
也就是说,蒙古国的石油基本上是靠外国开采的,精炼加工也是全靠外国,而且更糟的是,开采石油的还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的20多家企业,但进口汽油的渠道却几乎只有俄罗斯,一旦俄罗斯“出了问题”,那么蒙古国就会陷入汽油危机。
单是工业薄弱也就算了,只要手里有钱,蒙古国想买汽油还是不难的,也不至于会陷入“危机”,可问题在于,蒙古国早在2012年就一拍脑袋地出台了《关于外国投资战略领域协调法》,这项法律要求外国企业到蒙古国进行投资,且持股超过49%就需要得到蒙古议会的批准。
规定一出台就引起了外国企业的担忧,蒙古国的外国投资出现了断崖式下滑,2012年,中铝集团首先放弃了蒙古国南戈壁的煤炭项目计划。
\随后,外资纷纷“逃离”蒙古,当年,蒙古国的外国投资同比下降17%,到了2015年第一季度,蒙古国的外国投资暴跌85%,严重打击了蒙古国的经济发展,甚至导致蒙古国经济一度崩盘。
2017年,蒙古国为了偿还5.8亿美元的政府债券,向每个国民“摊派”了还债份额,民众捐款捐物,连黄金、马匹都捐给了国家,才勉强还上钱。
受此影响,蒙古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十分缓慢,贫富差距却逐渐增大。
也就是说,蒙古国工业基础不行,还沦为了一个穷国,假如国内出现了能源危机,也不可能“重金求购”,只能“紧急求助”。
中蒙油田合作,促进合作共赢
成功把国家经济折腾到“崩溃”的蒙古国似乎这才意识到自己“第三邻国”的发展战略有点“问题”。
“第三邻国”是蒙古国在1989年提出的外交政策,就是要积极与除了中俄之外的国家展开外交、合作关系,包括美国、日本、印度、欧盟等。
我们不能说“第三邻国”对于蒙古国完全没有益处,毕竟在蒙古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第三邻国”也在蒙古国进行大量投资和援助。
但由于蒙古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内交通条件的限制,不管蒙古国发展什么产业都很难绕开中俄,蒙古国绕了一大圈才发现,直接与邻国合作,才是自己发展经济的最好方式。
而且,在实践中,蒙古国发现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经常是“失败”的。例如,虽然西方早已发现蒙古国有油气资源,并进入该国勘探,但西方国家总是在勘探但一半就因为成本、利润因素选择放弃,令蒙古国的石油产业一直得不到发展。
2005年,我国大庆油田就是通过收购英国在蒙古国的石油区块股权进入蒙古国、蒙古国政府合作开发塔木察格油田的。
客观上来说,塔木察格油田地质条件差、油藏分布零散、单井产量低,在我国接手后确实也一度“收获不多”,但中方企业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通过加大科研投入、追求单井高产、向技术密集型要效益的方式增加出油量,实现了中蒙双方的双赢。
两相对比,蒙古国想要挽救经济、缩小国内的贫富差距要依靠、要向谁求助,似乎就很明显了。
2014年,中国石油和蒙古国石油局签订了关于在石油领域加强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意味着中蒙双方的石油合作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在《谅解备忘录》签订后,中国企业不仅可以从蒙古取得项目区块,进行勘探开发,并与蒙方进行分成,还将能够通过设备和技术出口、人才培训等方式与蒙古国进行合作,有利于实现两国的互利共赢。
另外,《谅解备忘录》能够让蒙古方面在政策上保持稳定性,保障中方企业的利益和油田项目的顺利运行。简单来说,至少中方企业不用担心蒙古国再突然“一拍脑袋”出台一个什么限制海外投资的法律,引发外资恐慌了。
2016年时,潜能恒信旗下的智慧石油也中标了蒙古石油的勘探开采工作,合同显示,智慧石油在8年勘探期内能够享有100%的勘探权益,并进行相关工作,如果发现油气,在蒙古国确认石油储量和批准开采计划后,智慧石油就能获得25年的开采期。
此后,中蒙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中石化也进入蒙古国参与当地宗巴彦油田的勘探工作。
率先取得成果的是中石油大庆油田在塔木察格的项目组,2020年的数据显示,进入蒙古国15年后,项目组发扬铁人精神,为蒙古国创造了8.2亿美元的GDP,令蒙古国的石油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还帮助蒙古国培养了一大批石油产业相关人才。
“一带一路”再出发,中蒙合作新典范
在享受到与中国合作的益处之后,蒙古国开始转变态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并为其提供了大量便利:2018年,蒙古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额为79亿美元;2021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中蒙双边贸易额仍然达到了91.2亿美元,同比增长35.3%。
此外,中国企业在蒙古国的工程承包合作同比增长幅度也达到了60%。
中蒙之间的合作,并非是中国单方面的付出,蒙古国也是尽自己的能力对我国进行帮助。例如,在疫情暴发之初,蒙古国就宣布要为中国捐赠3万只羊,作为对中方的帮助。
当然,我们也向蒙古国捐赠了疫苗和基本医疗设备、分享了抗疫经验,促进了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作为回报。
而且,为了缓解蒙古国因为疫情引起的经济困难,中方还与蒙方共同启动了边境口岸的“绿色通道”,方便蒙古国的煤炭出口,帮助蒙古国实现出口2500万吨煤炭的“经济复苏目标框架”。
2021年,蒙古国大型煤炭企业还与我国曹妃甸港口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为蒙古国丰富的矿产开辟了一个新的出口,根据计划,每年通过曹妃甸港口运输的煤炭将达到1000万吨。
中蒙两国日渐深入的合作,令两国之间的互信进一步增加,近日,蒙古国外长巴特策策格表示,发展对华关系蒙古国对外政策中的“重中之重”,蒙古国也会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帮助实现蒙古国的经济发展。
2022年,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还前来北京出席了冬奥会开幕式,双方还发表了联合声明,宣布将全面加强发展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蒙古“远景2050”长期发展政策、“新复兴政策”对接,鼓励中国企业前往蒙古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矿产能源项目的投资,扩大在两国各个方面的投资与合作,并加强双方在生态环境、防沙治沙方面的合作,共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
从数据到中蒙深入合作的方向来看,中国无疑是蒙古国经济向好的巨大影响因素之一,蒙古国向中国求助,显然并没有选错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