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1)

2020年以来,校党委宣传部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龙子湖校区最新规划,分别于2020年10月中旬、2021年10月9日、2022年4月7日、2022年4月11日召开四次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道路、建筑、景观命名要充分体现百廿历史文化积淀和大学精神的整体思路。综合各方面意见,形成了此命名方案。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2)

命名范围

1.道路类

本次命名涉及的龙子湖校区道路按照规格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共8条。核心道路为南大门至行政楼中轴干道和核心区主环道,另有北大门主干道、西大门主干道2条、第一实验楼北门次干道、宿舍区中间次干道、宿舍楼东侧、北大门东侧道路4条次干道。

2.建筑类

从南大门开始按照顺时针走向,依次为第二实验楼、第一实验楼、图书馆、行政楼、礼堂、训练馆、第一餐厅、第二餐厅、第三餐厅(建设中)、教学楼、协同创新中心大楼,共11栋以及2个广场。宿舍区仍采用原命名。

3.景观类

龙子湖校区主要景观为1座假山,南北2个人工湖。

命名原则

按照命名方案,在对征集到的命名进行讨论评选过程中,坚持以下六项命名原则:

1.赓续百廿办学历史

根植中原沃野的河南农业大学百余年来薪火相传,弦歌不辍,逐渐形成了“明德自强,求是力行”的校训,激励一代又一代农大人躬身耕耘,奉献“三农”。命名力求突出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人文精神,具有一定的历史关联性、文化传承性,旨在赓续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

2.传承和弘扬农大大学精神

《大学》中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百廿办学历史中凝练出的农大精神是河南农业大学和农大人心目中最具特质的文化符号,更是河南农业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道路、建筑、景观命名中体现大学精神既是对办学成就的总结凝练,也是对大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3.整体协调和功能相区分原则

首先,根据校区整体规划,按照功能布局,将区域分为教学科研办公区、学生生活区、文体活动区、景观区等,实行不同的命名原则。其次,对相对集中区域的楼宇和楼间道路,围绕同一个核心理念或核心词汇来命名。而在各个区域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呼应的名字链或名字群。

4.功能性方位指示原则

道路命名在体现一定历史文化纪念意义和文化底蕴的同时,适当强化其明确的指示、指向和方向定位的功能性特征。通过采取“干道名重文化内涵、支路名重方位指示”等办法,尽量将干道和支路区分开来。

5.用词规范雅俗共赏原则

命名虽应有历史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但不宜太生僻晦涩,同时尽量避免容易在社会大众中产生歧义的命名。

6.适度留白原则

未明确功能定位区域暂缓命名,以备未来正式启用时根据实际功能需要,再做更科学的命名。

确定方案

根据上述命名原则和思路,宣传部按照全面征集和重点邀约方式,对主要道路、建筑、景观整理方案,具体如下: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3)

弘农爱国 厚生丰民

纪念办学历史 承接文化内涵

缅怀悲壮记忆 弘扬农大精神

周道如砥 宽阔威严

农大情怀 蕴藏字里言间

道路类

命名思路:主干道以道命名,次干道以路命名,因地制宜,彰显百廿办学历史中凝聚的农大精神。

01.弘农大道

迎宾大道,南大门至行政楼中轴路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4)

命名理念:

1.“弘农爱国”是农大精神的第一句话,也是其内在本质。

2.“弘农”就是以弘大刚毅的决心和意志大力发展农业,矢志兴农,探寻农业现代化之道,是河南农大在百年风雨历程中始终不渝的责任担当和神圣的历史使命。

02.厚生大道

西大门道路,西大门至环道

命名理念:

1.厚生丰民是我校的办学理念。

2.“厚生”,语出《尚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意为使人民生活富足、充裕,此处寓意通过教育提高民众科技文化水平,改善和深厚国民素质。

3.在百年校庆时,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河南农业大学题词“扎根沃土,厚生丰民,中国要有最好的农业大学”。

03.丰民大道

北大门道路,北大门至环道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5)

命名理念:

1.厚生丰民是我校的办学理念。

2.“丰民”,语出《国语•周语》,“以养物丰民人也”,意即养育万物以使民生丰足的人,此处“丰民”寓意通过农业促进百姓富足、社会进步。

3.在百年校庆时,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河南农业大学题词“扎根沃土,厚生丰民,中国要有最好的农业大学”。

04.学堂路

环道,学堂南路、学堂东路、学堂北路、学堂西路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6)

命名理念:

1.源于河南大学堂办学时期校名。1902年时任河南巡抚锡良和学政林开谟具折上奏,主持筹建了河南大学堂,河南农业大学由此开端。

2.以此命名既是对学校办学历史的纪念,追本溯源,传承办学历史中凝结的文化内涵。

05.潭州路

东西向次干道,第一实验楼经教学楼A座门口至足球场西侧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7)

命名理念:

1.潭州来源于潭头,是我校流亡办学时期校址所在地。1939年5月,日寇进攻新野、唐河,炮声波及镇平(1937年-1939年我校在此流亡办学),农学院随当时的河南大学跋涉600余里,至嵩县潭头镇办学,在这里度过了办学历史上最悲壮的六年岁月。

2.命名为潭州路既是对办学历史的纪念,又是对那段悲壮记忆的缅怀,它激励我们要饮水思源,继续弘扬以弘农爱国为核心的农大精神。

06.百果路

南北向次干道,横贯北大门东侧道路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8)

命名理念:

因路两侧种植各类果树而得名。

明德自强 求是力行

传承前辈精神 追求跨越创新

展现青春活力 担当兴农责任

青瓦白墙 昂首云天

一字一词 尽显农大担当

建筑类

命名思路:

校训和学校办学历史相结合,兼具历史底蕴和现代感。

01.明德楼

综合办公楼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9)

命名理念:

1.出自河南农业大学校训。自建校伊始,农大人就辛勤耕耘于中原沃野,与大地最为亲近,孕化出大地般的浩然明明之德。这“明明之德”包含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守诺重信、脚踏实地;弘农爱国、奋发有为等丰富的内涵,是河南农业大学以及农大人最为鲜明的特质。

2.“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02.自强楼

图书馆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10)

命名理念:

1.出自河南农业大学校训。百年农大成长之路曲折蜿蜒,饱受磨难,唯立志以强国、服务“三农”以报国的自强精神激励着农大人矢志不渝、不屈不挠。“明德自强”其意就在于倡导农大人要立德修身,修明胸怀天下之浩荡精气,弘扬奋发图强之壮阔正气,坚忍不拔,勇担重任,富民强国。

2.“自强”出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03.求是楼

第一实验楼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11)

命名理念:

1.出自河南农业大学校训。“求是”就是探究事物规律,把握事物本质,发现真理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农大人持有的治学和做事态度。

2.“求是”源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求”是人自觉能动性的表现,是人自己对价值、理想或规律的主动追求和探索,“是”是事物的本质、本源和应有的运行规律。

04.力行楼

第二实验楼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12)

命名理念:

1.出自河南农业大学校训。农业教育对实践和动手能力的要求很高,“力行”即陶行知先生讲“知行合一”。因此,“求是力行”蕴含的是农大人遵循规律、探究真知的治学精神,因材施教、身教重于言教的育人理念,尽职守责、实事求是的行事准则和不尚空谈、躬身实践的务实风格。

2.“力行”语出《论语》:“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力”是努力去做,“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

05.繁(pó)塔楼

教学楼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13)

命名理念:

1.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办学旧址繁塔寺。1914年时的校址(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时期)就在繁塔寺明道书院内。抗战爆发前,学校(河南大学农学院时期)在此处及附近共有土地 800余亩,是农艺、果林、畜牧基地。

2.教学楼命名为繁塔楼,意为办学薪火相继,弦歌不辍。

3.繁塔是河南省开封古迹,始建于宋代,原为佛教建筑,因建于繁台之上得名,蕴含着丰富的文物信息,具有北宋、建筑、艺术、宗教等多方面珍贵价值。

06.英林讲堂

大礼堂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14)

命名理念:

知名校友秦英林捐赠资金,助力河南农业大学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以此命名表示感谢。

07.悦动馆

训练馆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15)

命名理念:

“悦”有高兴、愉快的意思,同时“悦”音同“跃”,有飞舞跳跃的意思,既能够表现出训练馆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地方,又能够展现出年轻人的青春气息。

08.创新大厦

协同创新大楼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16)

命名理念:

1.2014年10月28日,省发改委批复正式名字为: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大厦。

2.创新有创造新事物、更新、改变、创造的意思,又喻意学校通过创新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3.该大楼承担着学校科研创新的功能,从属性上应具有科技感和现代气息,创新预示着学校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创新大厦将成为我校“双一流”建设的引擎和发力点。

09.中心广场

校训广场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17)

命名理念:

1.该广场承担着全校文化聚集地的功能,将来要打造成校园文化中心,以此命名既表现其重要性,又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2.该区域位于学校地理位置的正中心。

10.弘农广场

南大门广场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18)

命名理念:

1.“弘农爱国”是河南农大精神的内在本质。“弘农”就是以弘大刚毅的决心和意志大力发展农业,矢志兴农,探寻农业现代化之道,是河南农大在百年风雨历程中始终不渝的责任担当和神圣的历史使命。

2.承接弘农大道,突出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精神含义。

11.南苑餐厅、北苑餐厅、西苑餐厅

第一餐厅、第二餐厅、第三餐厅(建设中)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19)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20)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21)

命名理念:

1.对文化路学生餐厅的传承。

2.“苑”同“园”,是园的雅称,供人休息,游乐观赏的地方,简单明了,朗朗上口。

南为明 北为静

四环林木 清澈碧绿

坐落楼阁 水明如镜

又见丁香绕青山 绵绵延延

景观类

命名思路:

通俗简明、人文自然。

01.明湖

南人工湖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22)

命名理念:

南为明,向阳,周边林木苍翠,风光明媚。

02.静海

北人工湖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23)

命名理念:

1.北为静,因其处在图书馆、教学楼、行政楼之间,心静而笃定。

2.海是水坑、湖泊、水塘的别称,比如北海、什刹海、中南海等。

03.香山

假山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24)

命名理念:

因山上遍植丁香树而得名。

百廿农大 砥砺前行

薪火相传双甲子 弘农育人创一流

新的名称 寄托不变的精神

简单的词语 承担弘农的责任

弘农爱国 求真创新 厚德质朴 包容奋进

是每一个农大人坚定的方向

大学城大公园大景观(明湖静海香山)(25)


编辑:李宇博

图文来源:河南农大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