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上次见有人说。

四大天王在香港影坛是排不上号的。

他们根本没有留下任何重墨之彩。

很滑稽。

歌坛与影坛,都有同样的论调。

总之还是需要实绩说话。

港影一代(港影天王影路发轫与奠基)(1)

先从1982年开始。

刘德华拍了个人的电影处女作,《彩云曲》。

片中角色没有名字,片头片尾也没有他的名字。

同年在许鞍华的《投奔怒海》中,他演员排名第三顺位,提名金像最佳新演员。

1985年,黎明拍了首部龙套电影《我愿意》。

1986年,刘德华总计参与拍摄了十一部电影,张学友参演了自己的首部电影《老娘够骚》。

郭富城还在无线舞蹈训练班压腿。

然后到了1989年。

各人参与电影数量为,刘德华四十部,黎明八部,张学友二十二部。

郭富城终于拍摄了他的第一部电影《飞跃危墙》,演员排名第三顺位。

港影一代(港影天王影路发轫与奠基)(2)

1988年之前,刘德华在逐步积累人气,个人担纲的电影最高是《法外情》的1161万,最低的是《毁灭号地车》255万。

而自1988年开始,刘德华和张学友就都进入到疯狂拍片模式中。

1988至1992年度,刘德华五年间平均每年上映12部电影。刨除四部客串和一部配角,其余都是或排名第一,或戏份吃重的作品。七部进入年度前十,与周润发合作的《赌神》年冠,最低票房是《异域》的470万。

这五年,张学友也拍了多达四十部电影。这一点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其实张学友这个阶段在电影上投入的精力不是一星半点,与刘德华的路线也颇相近,各种担纲或者四处客串,脸熟程度不低。四度进入票房前十,和周润发一起合作《八星报喜》拿了年冠。

港影一代(港影天王影路发轫与奠基)(3)

而1992年也几乎是香港电影最后的疯狂,票房前十的最后一名票房都超过3270万。

刘德华年度十部电影上映,八部过千万,最高的《绝代双骄》1965万,最低的《侠圣》666万。

张学友七部作品,除了一部《女黑侠黄莺》外,其余尽皆主打,但票房情况一般。

黎明以男二身份接拍了《神算》,年度十大票房排行榜第七。与张学友合作两部,《妖兽都市》超过千万,《明月照尖东》960万,客串邓光荣、刘德华电影《龙腾四海》。

郭富城开始脱离配角身份,担正主角。

这一年五部电影主扛四部,其中《逃学英雄传》1140万,以男二身份与刘德华合作的《龙神太子》过1500万,最低的《危险情人》382万,作为电影界新人来讲,其实成绩还算不错。

港影一代(港影天王影路发轫与奠基)(4)

刘德华和张学友都可谓搭上了港片黄金年代的末班车。

而两人中刘德华占据更早出道的先发优势,此外主角星运这点也胜过学友很多,郭富城和黎明几乎就没有在“录像厅时代”有露脸的机会。

所以如果提及那个年代的电影印象,刘德华在四人中必然是遥遥领先。

讲个题外,香港影坛只有周星驰是一个例外,他担正的时间也晚,但他倚靠类型片和强烈的个人风格特色异军突起,越过了很多人,与周润发、成龙并列双周一成。

这也就像郭富城在歌坛的情况,后发先至。

港影一代(港影天王影路发轫与奠基)(5)

而此后各人拍片数量都开始减退,刘德华哪怕包括客串,也没有哪一年上映超过五部电影,黎明一向低产,反而郭富城在九三年一人主扛五部共上映六部电影,学友也上映六部,刘德华、张学友主力郭富城客串的《超级学校霸王》票房1800多万。

这一年,刘德华《至尊36计》过1700万,最低的《反斗马骝》688万,郭富城《天若有情2》过九百万,与关之琳合作的《夏日情未了》只有222万,黎明一部《飞狐外传》685万张学友凭《东城西就》超过2300万在十大票房榜上排名第九。

港影一代(港影天王影路发轫与奠基)(6)

而若以93年为一个分界点。

四人此时所拍电影数量分别为刘德华78部,张学友53部,黎明19部,郭富城18部。

即便仅从四人初期职业生涯观察,我们将会发现。

刘德华和郭富城无疑在电影中更多体现出作为演员的个人领衔能力。

张学友参与很多群戏表演,而黎明片约一直不见频繁。

所以在当年那些关于片酬数字的报道中,刘德华毫无疑问最高,郭富城次之,黎明与学友几乎最末。

而在以后,翁子光导演曾亲言,郭富城在香港演员中是顶级片酬。

最新报道,刘德华与郭富城片酬几乎在同一层级,均为2500万。

这个报道变相否定了之前一些通稿文章,随便拉个演员,动辄三、五千万片酬数字。

也从另一角度明证,现役活跃的演员里,压阵的人除了两大天王,还有谁?

这就是商业。

港影一代(港影天王影路发轫与奠基)(7)

香港演员数量颇多。

能担正主角的有多少?

能主抗起商业票房的人有多少?

能一路长红的有多少?

#

很多事情,不是一时瑜亮可定将来。

要能经得起时间的冲刷。

只有最强的人。

才能够站到最后。

走到最高。

,